?

健康教育聯合心理護理用于帕金森病患者護理中的療效分析

2023-01-04 10:08湯露露
健康之家 2022年16期
關鍵詞:服藥依從性運動功能認知功能

湯露露

摘要: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患者行健康教育+心理護理的效果。方法 選取本院2020年1月~2022年9月收治的50例帕金森病患者,按照隨機取樣法分參照組和聯用組,每組25例。參照組行傳統護理,聯用組行健康教育+心理護理,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護理前,比較兩組運動功能、臨床指標及心理情緒,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較參照組,聯用組UPDRS評分更低;MMSE、MoCA評分更高,PSQI評分更低;SAS、SDS評分更低;服藥依從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帕金森病患者行健康教育+心理護理,能更好地改善其運動功能、心理精神狀態、睡眠質量,并能提高認知度和治療依從性,值得推廣。

關鍵詞:健康教育;心理護理;帕金森??;運動功能;認知功能;服藥依從性

帕金森?。ㄓ址Q震顫麻痹) 為臨床常見的神經系統紊亂性疾病,主要特征為運動遲緩、姿勢平衡障礙、肌強直及靜止性震顫。從病理角度分析,患者因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變性死亡而患病,常見因素有遺傳、環境及神經系統老化等[1]。據統計,此病多發于中老年人群,約40%的患者存在認知障礙,伴有睡眠障礙、運動遲緩等;若疾病持續進展,可引起無征兆性跌倒、生活無法自理,給家庭帶來嚴重的負擔。帕金森病以藥物治療為主,可減輕臨床癥狀、穩定病癥[2~3]。但治療時,受生理、心理因素影響,部分患者未能遵醫囑用藥,導致療效不佳,故早期給予對癥護理很重要。本研究旨在分析健康教育+心理護理用于帕金森病患者中的作用。

1資料和方法

1.1 基線資料

選取本院2020年1月~2022年9月收治的50例帕金森病患者,按照隨機取樣法分參照組和聯用組,每組25例。聯用組男14例,女11例;年齡50~84歲,均值(65.23±2.42)歲;病程1~9年,均值(4.82±1.19)年;住院時間8~21d,均值(14.25±1.26) d;Hoehn-Yahr分期:1期6例,2期5例,3期5例,4期9例;BMI值19~26 kg/m2,均值(23.34±0.25) kg/m2。參照組男15例,女10例;年齡51~85歲,均值(65.35±2.51)歲;病程1~8年,均值(4.91±1.25)年;住院時間9~22 d,均值(14.39±1.34) d;Hoehn-Yahr分期:1期7例,2期7例,3期6例,4期5例;BMI值18~25 kg/m2,均值(23.32±0.22) kg/m2。以上資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經患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經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納入標準:(1)與《中國帕金森病治療指南(第3版)》[4]相符;(2)臨床癥狀、病史及體征檢查確診;(3)精神狀態良好;(4)表現為活動笨拙、肢體靜止性震顫等;(5)精神狀態良好;(6)年齡50~85歲,病程>1年;(7)有完整資料。

排除標準:(1)畸形、偏癱對功能有影響;(2)既往卒中史;(3)藥物導致帕金森??;(4)惡性腫瘤、感染性疾??;(5)器質性病變;(6)免疫系統疾病、路易體癡呆;(7)認知障礙或精神異常;(8)中途退出研究。

1.2 方法

參照組采用傳統護理方式,包括口頭闡述、病情觀察、床旁指導及基礎指導等。

聯用組采用健康教育+心理護理方式,具體包括:

(1)健康教育。入院后根據患者文化程度,耐心介紹病因、藥物使用方式及重要性,耐心解答其疑慮,告知嚴格遵醫囑用藥,禁止有停藥或漏藥等行為;同時,組織患者家屬開設小課堂,通過發放手冊、視頻及多媒體等形式,介紹護理對疾病康復的重要性,并利用制定目標的方式指導家屬配合護理。

(2)心理護理。入院后綜合評價患者的心理狀態,給予針對性心理支持,鼓勵其積極面對疾病,幫助樹立樂觀心態,提高主觀能動性,并指導患者正確認識自我,通過分享樂趣的方式轉移對疾病的注意,如告知其每日發生于身邊的美好事件、敘述與自己相關的感人事物。平時,要時刻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采取科學的方式幫助其合理宣泄不良情緒,且在全程給予陪同;不定期安排家屬探視,期間要滲入鼓勵、關懷及安慰等,為患者提供精神支持,提高配合度。

1.3 觀察指標

(1)運動功能:以帕金森病綜合評分量表[5](UPDRS)為參考,包括步態、強直、姿勢控制及震顫。各量表總分56分,分值愈低愈好。

(2)臨床指標:評估兩組睡眠質量[參考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總分21分,得分愈低愈好]、認知功能[參考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總分30分,≥26分為認知正常標準,分值愈高愈好)及精神狀態[參考簡易智能精神狀態檢查量表[6](MMSE),總分30分,得分愈高愈好]。

(3)心理情緒:參考焦慮(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各量表總分100分,SAS>50分為界、SDS>53分為界,得分愈低愈好。

(4)服藥依從性:自制服藥依從性調查問卷,滿分100分,依從≥85分,部分依從60~84分,未依從<60分,總依從=依從+部分依從。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運動功能比較

護理后,較參照組,聯用組UPDRS評分更低,P<0.05。見表1。

2.2 臨床指標比較

護理后,較參照組,聯用組MMSE、MoCA評分更高,PSQI評分更低,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心理情緒比較

護理前,兩組SAS、SDS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護理后,較參照組,聯用組SAS、SDS評分更低,P<0.05。見表3。

2.4 服藥依從性比較

較參照組,聯用組服藥依從率更高,P<0.05。見表4。

3討論

健康教育可協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提高主觀能動性,為治療順利提供可靠保障,避免因缺乏理解而影響治療進展。心理護理為現代護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及時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態,搭建和諧的護患關系,輔助個體化心理疏導,以減少患者不良情緒、改善心理應激性,并增加交談次數和頻率;輔助多樣化的交流溝通方式,有利于穩定患者情緒,在明確心理特征后給予針對性的疏導措施。綜合評價患者心理狀態后,指導其保持良好的心態、正確認識自我;告知家屬鼓勵、安慰及關懷患者,增加心理支持力度。故聯合護理能發揮各自優勢,增強療效[7]。

本研究顯示:(1)聯用組UPDRS評分低于參照組(P<0.05),原因是聯合護理可協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減緩運動異常,改善預后效果;(2)聯用組MMSE、MoCA評分高于參照組,PSQI評分低于參照組(P<0.05),原因是聯合護理可提高患者認知程度,保證精神狀態良好,并起到助睡眠作用;(3)聯用組SAS、SDS低于參照組(P<0.05),原因是聯合護理可減緩心理負擔、減輕心理應激性,提高配合度;(4)聯用組服藥依從率較參照組更高(P<0.05),原因是聯合護理可指導患者遵醫囑用藥,避免漏藥或停藥,從而充分發揮藥效。

參考文獻

[1] 李培培,何承.精細化護理在帕金森病患者腦深部電刺激術后的應用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2,19(8):1186-1189.

[2] 于小娜,王芬.1例帕金森病伴吞咽障礙引起吸入性肺炎病人頸托應用的護理體會[J].循證護理,2022,8(11):1560-1562.

[3] 沈霞,王曉霞.個性化護理聯合認知教育對帕金森患者用藥依從性及副作用的影響分析[J].當代臨床醫刊,2022,35(2):79-80.

[4] 朱彤,桑九英,孫彩花.抗阻運動聯合規律康復訓練在帕金森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2,28(5):22-25.

[5] 趙秀榮,樊建妮.目標策略的針對性護理干預在老年帕金森病跌倒預防管理中的應用[J].山西醫藥雜志,2022,51(6):701-704.

[6] 楊洋.康復護理路徑對帕金森病患者運動功能和神經功能缺損的影響[J].中國民康醫學,2022,34(8):69-72.

[7] 高杰,常娟.基于護理質量反饋理論構建的精準護理模式應用于帕金森病患者中的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2,7(8):180-182.

猜你喜歡
服藥依從性運動功能認知功能
運動康復訓練對腦癱患兒神經智力及運動功能發育的影響分析
綜合護理干預對中青年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
單灶卒中后腦梗死部位與認知功能損害的相關性研究
神經肌肉電刺激技術在改善4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生活質量中的應用
老年認知信息平臺的設計研究
利培酮對精神分裂癥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療效及認知功能的影響
早期康復治療在腦梗死患者中的臨床效果研究
針灸治療對腦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表達的影響
利培酮結合護理干預對慢性精神病患者服藥依從性的效果觀察
護理干預對120例高血壓病患者降壓效果及服藥依從性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