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帶狀皰疹的臨床特點及穴位注射治療效果

2023-01-06 09:47
醫藥前沿 2022年27期
關鍵詞:夾脊帶狀皰疹穴位

蔣 燕

(江蘇省南京市中醫院皮膚病科 江蘇 南京 210000)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膚病,以帶狀分布的紅斑、上覆簇狀水皰,同時伴有劇烈疼痛為主要癥狀。祖國醫學稱其為蛇串瘡、蜘蛛瘡。經臨床實踐發現,單純以紅斑或疼痛為初期表現的帶狀皰疹往往容易被誤診。針對帶狀皰疹,提倡早期足量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早期鎮痛治療可有效預防后遺神經痛[1]。南京市中醫院皮膚科病房于2020 年11 月將帶狀皰疹納入臨床路徑管理,治療帶狀皰疹急性期遵循專家共識推薦,與門診聯動進行早期、足量的抗病毒療程,并將中醫特色療法穴位注射納入全病程的疼痛管理治療中。本研究旨在分析帶狀皰疹的臨床特征及穴位注射的治療效果,以期提高臨床對該疾病的預防及診療水平,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取2 0 1 9年6 月—2 0 2 2年5 月江蘇省南京市中醫院皮膚科收治的221例帶狀皰疹住院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探討帶狀皰疹的臨床特點。將2019年6 月—2020年10 月接受常規治療及西醫鎮痛治療的患者作為對照組(n=89 例),將2020 年11 月—2022 年5 月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接受穴位注射治療的患者作為觀察組(n=132 例)。觀察組男57 例,女59 例;平均年齡(64.10±13.69)歲;發生在脅部48 例,腰腹部4 1例,背部1 1例,頭面部9 例,四肢7 例;發病時間1 ~1 0 d。對照組男43例,女46例;平均年齡(62.04±14.01)歲;發生在脅肋部36 例,腰腹部32 例,背部8 例,頭面部7 例,四肢6 例;發病時間1 ~1 1 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西醫診斷符合《中國臨床皮膚病學》帶狀皰疹的診斷標準[2];②以單側沿神經分布,排列成帶狀的紅斑、簇狀水皰,伴隨神經疼痛為主要表現,同時結合臨床癥狀檢查確診;③治療依從性較好。排除標準:①近6 個月使用免疫抑制劑、糖皮質激素者;②患有其他可能合并重大疼痛性疾病或周圍神經病變者;③因系統性疾病轉科治療者;④合并精神障礙、心理疾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抗病毒、營養神經、鎮痛、中藥口服等對癥支持治療,基礎疾病按入院前原方案繼續控制病情,病情控制不佳者請??茣\調整治療方案。所有患者均給予健康宣教:囑其著柔軟材質衣物,避免摩擦及壓迫皮疹,并予及時抽皰、中藥熏洗創面等治療,以積極預防感染,降低皮膚感染的發生率。兩組均持續治療10 d。對照組患者在接受常規治療的基礎上予以西醫鎮痛治療。西醫鎮痛方案為口服普瑞巴林膠囊75 m g,每日2 次。若患者的疼痛程度嚴重時根據情況將藥物劑量增加至150 m g,每日2 次。必要時加用氨酚曲馬多片口服臨時鎮痛。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接受穴位注射治療。穴位注射為維生素B12 注射液1 mL 聯合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 混合后,選取患側皮疹區域對應2 處夾脊穴和4 處皮疹阿是穴為注射點注射。夾脊穴取穴方法:患者取俯位、伏坐位,確定病變范圍與脊神經根走行節段,取夾脊穴2處,左手固定皮膚,在對應的脊柱棘突下旁開0.5 寸(約1 c m)為進針點垂直進針,進針深度約1 c m,注射藥量1 m L。阿是穴取穴方法:疼痛區域或皮疹部位取疼痛明顯點4 處,左手拇指、食指提捏皮膚,平刺(進針角度約15°),近針深度約2 c m,注射藥量為1 mL。

1.3 觀察指標

采用回顧性分析方法,分析帶狀皰疹的臨床特點,包括人口學特征(性別、發病年齡)、發病時間、誤診情況、伴隨基礎情況、皮損部位分布、并發癥等。比較兩組治療7 d 后的治療效果及疼痛緩解情況。(1)療效判定標準:①痊愈為皮損及疼痛均消失。②顯效,患處疼痛明顯好轉,皮損消退60%~89%。③好轉,患處疼痛緩解,皮損消退30%~59%。④無效,患處疼痛未見改善,皮損消退<30%或增多。治療總有效率=(痊愈+顯效)例數/本組總例數×100%。(2)疼痛程度以視覺模擬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進行評估,囑患者在長度為10 cm 的標尺(0 ~10,每1 cm 代表1分)上標記疼痛程度,0 分為無痛,1 ~3 分為疼痛輕、不影響睡眠,4 ~6 分為疼痛中等,7 ~9 分為疼痛嚴重、影響睡眠,10 分為劇烈疼痛。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2.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 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構成比[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 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帶狀皰疹的臨床特點

221 例帶狀皰疹患者中50 歲以上的患者有179例(81.00%),女性稍多于男性,發病月份無明顯差異,入院前有明確誤診記錄的患者有4 3例(1 9.45%)。127 例合并基礎疾病患者中最多見的是高血壓,合并2 型糖尿病的患者疼痛感強烈。最常累及的神經支為肋間神經支,共102 例(46.15%);38 例出現并發癥的患者中最常見的是結膜炎、角膜炎等眼部黏膜病變,共18 例(47.37%),皮膚感染共11 例(28.95%),排尿困難癥狀共9 例(23.68%)。見表1。

表1 221 例帶狀皰疹的臨床特點

2.2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對比

治療7 d 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療效比較[n(%)]

2.3 兩組治療前后的VAS 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的VA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7 d 后,觀察組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的VAS 評分比較( ± s,分)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的VAS 評分比較( ± s,分)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10 d 后 t P觀察組 116 5.32±1.31 1.92±0.86 37.391 <0.05對照組 89 5.29±1.14 2.15±0.65 32.564 <0.05 t 0.024 0.024 P>0.05 <0.05

3.討論

帶狀皰疹臨床表現和發病情況復雜多變,通常情況下,帶狀皰疹多發生于成人。本研究中納入的211 例帶狀皰疹患者中女性病例稍多于男性,與既往研究結果一致[3]。但考慮樣本量及患者就診主觀意向等因素的影響,帶狀皰疹發病的男女差異性還有待進一步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本研究中50 歲以上的住院患者有179例(81.00%)??紤]是隨著患者年齡的增加,合并基礎疾病增多,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繼而使帶狀皰疹的發病率持續增長[4]。本研究中老年患者的占比較高,但隨年齡增長的趨勢并不明顯,今后還需結合更多病歷進行大數據分析。本研究中各季度住院病例比例差異不大,全年散發,無明顯的季節性分布特征,與既往研究結果相符[5]。但該結果可能受本地區門診收治選擇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病房住院床位限制等因素的影響。

本研究中有實際誤診記錄的患者占比19.45%。帶狀皰疹在發病前期的臨床表現可僅表現為疼痛,患者常根據疼痛解剖位置選擇就診科室導致誤診,對疼痛性質的描述不清也可能導致誤診。上述患者雖然在入院早期被誤診,但在患者住院后通過完善相關檢查排除其他診斷而被確診為帶狀皰疹。帶狀皰疹可能會合并其他病癥,如胸部、腹部、背部等部位劇烈疼痛,故需排除是否合并心肌梗死、肺栓塞、主動脈夾層等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因此,重視臨床分診工作、各科室間加強業務交流、對帶狀皰疹進行宣傳等有助于減少誤診。本研究中患者并發高血壓的占比最高,此結果可能與中老年人群體高血壓發病率高有一定關系。有學者指出,糖尿病、血糖升高能影響帶狀皰疹的發生及疼痛程度[6]。這與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網絡受損所引的神經元應激反應及血糖改變神經纖維放電等有關。對于此類患者,管理血糖水平能一定程度上減少帶狀皰疹的發生及降低急性期疼痛程度。本研究中發病部位位于肋間神經支支配的占比最多。肋間神經支是帶狀皰疹病毒最常侵犯的神經支,最常見的并發癥是皮膚感染[7]。本研究并發癥皮膚感染的患者有11 例,皮膚感染往往在胸背、腰腹、會陰等容易摩擦、受壓、生理結構特殊的部位發生。

中醫治療帶狀皰疹可予中藥口服、中藥外用、針灸治療等,均取得明顯的成效[8]。穴位注射是針灸療法的一種,可通經活絡、活血鎮痛,患者對其的接受度較高。南京市中醫院皮膚科自2020年11 月將穴位注射納入帶狀皰疹住院臨床路徑常規治療。治療蛇串瘡選用的是相應皮疹對應的夾脊穴及局部疼痛明顯的阿是穴。夾脊穴旁通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經氣相通,是體內臟腑與背部體表相連通的連接點。既往臨床研究表明,刺激夾脊穴能縮短帶狀皰疹愈合時間,其作用機制可能為刺激夾脊穴可釋放內源性阿片肽,減少炎癥因子分泌,改善屏障功能以緩解急性疼痛[9]。刺激局部阿是穴緩解帶狀皰疹疼痛的機制可能為調節局部血管收縮及舒張功能以改善血液運行,同時調節神經體液系統以提高痛閾[10]。穴位注射治療藥物選用維生素B12 注射液、利多卡因注射液。維生素B12 是維持神經功能的重要營養物質,局部注射可營養神經;利多卡因能局部麻醉改善疼痛感覺。但維生素B12 注射液注射后可能發生皮疹、瘙癢、腹瀉等癥狀,臨床應予以重視。皮下瘀血、局部腫脹、局部壓痛是穴位注射后的常見不良反應,一般可自行消失,考慮可能與穴位注射針頭機械刺激有關。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疼痛程度輕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患者未見明顯不良反應。提示穴位注射在帶狀皰疹中應用效果較好。

綜上所述,帶狀皰疹好發中老年患者,女性稍多于男性,誤診率較高,易累及肋間神經支,在住院期間需積極預防并發癥的發生。穴位注射可在一定程度改善帶狀皰疹患者的疼痛程度,提升治療效果。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患者未進行隨機分組,僅為對近2 年皮膚科病房帶狀皰疹住院患者的回顧性分析數據;患者基礎情況不一,樣本量較少,結合地區門診情況,存在一定的偏倚;未對患者疼痛改善情況進行記錄,缺失對患者后遺神經疼痛回訪調查。

猜你喜歡
夾脊帶狀皰疹穴位
夾脊穴考辨
基于適應證與解剖相關研究頸夾脊穴定位研究
帶狀皰疹診治釋疑
低血壓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頸夾脊穴為主治療突發性耳聾驗案1則
警惕帶狀皰疹潛伏惡性腫瘤
夏季穴位養心
男性排濕,常按這五個穴位
老年帶狀皰疹藥物治療的對比觀察
“頸夾脊”源流考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