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體腘繩肌肌腱重建術治療前交叉韌帶損傷的效果觀察

2023-01-06 09:47王文俊黃燦橋通信作者
醫藥前沿 2022年27期
關鍵詞:重建術移植物肌腱

王文俊,黃燦橋(通信作者)

(湖北省武漢市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醫院外一科 湖北 武漢 430014)

前交叉韌帶(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能夠在膝關節中將股骨、脛骨連接,可限制脛骨朝前過度移位,維持關節穩定性[1]。臨床上,ACL 損傷是膝關節外傷的一種,若其斷裂,可對關節平衡產生影響,致其他關節組織發生病變,影響日?;颊呱?。臨床主以ACL 重建術對該癥實施治療,該術式材料可分為自體、異體移植物、組織工程人造韌帶3 種,組織工程人造韌帶技術現階段尚未成熟,因而自體、異體移植物是治療ACL 損傷的主要材料。當前臨床尚未統一重建的材料[2]。本文旨在探討自體腘繩肌肌腱(解剖中心點單束)重建治療ACL 損傷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4 月—12月湖北省武漢市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醫院收治的66 例ACL 損傷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3 例。對照組男17 例,女16 例;年齡17 ~62 歲,平均年齡(35.30±7.26)歲;18 例急性損傷,15 例慢性損傷;16 例左側受損,17 例右側受損。觀察組男18 例,女15 例;年齡17 ~61 歲,平均年齡(36.08±6.85)歲;19 例急性損傷,14 例慢性損傷;18 例左側受損,15 例右側受損。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符合《赫爾辛基宣言》要求。

納入標準:①經多項檢查確診為ACL 損傷患者;②符合重建術指征;③年齡大于17 歲者;④均為ACL 單側損傷者[3]。排除標準:①難以接受術后隨訪者;②缺少同側肢體供體韌帶;③過度肥胖,術后屈膝小于120度者;④患其他嚴重病癥者,如肝腎功能不全等;⑤凝血功能有異常存在者;⑥具麻醉禁忌證者;⑦認知、精神存在障礙者[4]。

1.2 方法

入院后,66 例患者接受相關檢查,手術實施由統一路徑完成。對照組給予同種異體腘繩肌肌腱重建術,觀察組給予自體腘繩肌腱重建術。(1)制取肌腱移植物。觀察組:①術前消毒,呈臥位,而后患側關節屈膝,呈90°,做一縱3 ~4 cm 的切口,在脛骨平臺下1.0 cm、脛骨結節內容1.5 cm;逐層分離,待股薄肌、腘繩的肌腱顯露后,鵝足腱止點切斷,展開鈍性分離。②將全肌腱條取出,采用取鍵器將肌腱分成4 股,肌腱束形成,需注意此時其形狀似柱,對肌腱束長度、直徑實施測量,對兩端實施編織、縫合[5-6]。對照組參照觀察組,修整、操作異體肌腱,測量并記錄長度與直徑,兩端縫合操作相同,浸泡慶大霉素以便后續治療時使用。(2)使用預張牽拉移植物,拉力約為10 磅,時間約為10 min。建骨隧道使用等長重建方式[7-8]。髁間窩頂端后方、股骨髁間窩外側壁交界處為股骨隧道參照點的定位,為將股骨隧道定位器置入,需開展膝關節前內側術,屈曲關節達最大角度后,導針鉆入,導針置入按照定位器放置路線,導針穿出位置為大腿遠端外皮處;空心沿導針鉆取與移植物間一致股骨隧道。使用關節鏡進行診斷與探查,經膝關節前內側入路探查病變位置,從而診斷ACL 損傷程度,并予以詳細記錄。(3)移植肌腱固定。于骨隧道修整后實施Rigid-fix、Intra-fix 固定關節內側外側骨端;對其關節功能與韌帶張力進行檢查,待患者清醒后指導其進行康復鍛煉。(4)術后6 周,根據患者的可耐受度,再結合支撐拐杖、關節護具的輔助進行適度負重訓練;術后8 周在單拐輔助下進行步態訓練,同時進行腘繩肌活動鍛煉、平衡鍛煉;術后12 周進行閉鏈運動、柔韌性鍛煉[9]。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術前術后膝關節功能、穩定性。采用Lysholm 評分評定膝關節的各功能,即上樓梯、下蹲的困難度、關節的疼痛度、腫脹度、穩定度、跛行程度等,100 分滿,功能越差,分值則越低。以Kneelax 評分評定膝關節穩定性,穩定性越高,分值則越低[10]。②比較兩組術前術后膝關節肌力的狀況,包括峰力矩(peak torque, PT)、峰力矩/體重(peak torque/body weight,PT/W)、總功率(total power, TW),將等速肌力測試展開。③比較兩組術前術后位置覺差異,等速測試結束后,位置覺測試展開,此測試需借助測量儀動力頭,行自動屈伸運動,行30°、60°屈膝,每至一個角度,則動力頭角度歸0,向指定處主動運動關節,在感知關節運動達指定位置后,動力頭運動停止,計算實際、預設角度間差值[11]。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4.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 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n)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膝關節狀況比較

術前,組間Kneelax 評分、Lysholm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觀察組Kneelax評分低于對照組,Lysholm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前交叉韌帶損傷患者膝關節狀況比較( ± s,分)

表1 兩組前交叉韌帶損傷患者膝關節狀況比較( ± s,分)

Lysholm 評分術前 術后 術前 術后觀察組 33 6.11±0.62 3.61±0.35 38.71±1.79 66.94±2.08對照組 33 6.39±0.95 4.16±0.32 39.00±2.24 54.96±2.20 t 0.144 4.255 0.814 6.304 P>0.05 <0.05 >0.05 <0.05 Kneelax 評分組別 例數

2.2 兩組膝關節肌力比較

組間術前60°/s、120°/s 測試速度下伸肌、屈肌數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 個月,觀察組前60°/s、120°/s 測試速度下伸肌、屈肌數據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前交叉韌帶損傷患者膝關節肌力比較( ± s)

表2 兩組前交叉韌帶損傷患者膝關節肌力比較( ± s)

60°/s屈肌術前 術后 術前 術后PT 觀察組 33 130.49±16.03 168.23±12.38 63.51±13.25 82.93±10.04對照組 33 132.80±13.61 145.11±13.26 64.16±15.41 70.26±10.43 t 0.712 4.207 1.360 4.390 P>0.05 <0.05 >0.05 <0.05 PT/W 觀察組 33 172.42±21.74 223.23±20.34 86.91±17.49 112.00±12.54對照組 33 176.53±24.71 179.04±21.15 88.73±19.40 90.56±10.13 t 1.510 4.604 0.614 4.351 P>0.05 <0.05 >0.05 <0.05 TW 觀察組 33 823.39±171.57 1 098.51±137.68 421.76±102.16 558.36±103.25對照組 33 830.79±170.39 894.76±134.65 419.30±104.33 487.17±101.87 t 0.478 4.330 1.360 4.305 P>0.05 <0.05 >0.05 <0.05項目 組別 例數伸肌120°/s屈肌術前 術后 術前 術后PT 觀察組 33 113.24±14.63 144.52±9.39 45.35±7.27 69.34±7.53對照組 33 110.53±13.91 120.26±8.43 43.86±8.13 58.20±9.02 t 0.472 4.014 0.633 4.360 P>0.05 <0.05 >0.05 <0.05 PT/W 觀察組 33 140.71±21.40 175.01±20.15 60.30±17.95 85.06±13.38對照組 33 142.55±24.51 145.05±20.57 62.54±17.33 70.20±10.23 t 1.660 4.366 0.496 6.114 P>0.05 <0.05 >0.05 <0.05 TW 觀察組 33 665.86±141.51 832.18±110.58 315.13±73.02 425.00±30.25對照組 33 670.57±112.35 729.33±114.27 328.29±78.95 361.96±33.51 t 0.478 4.360 0.661 4.781 P>0.05 <0.05 >0.05 <0.05項目 組別 例數伸肌

2.3 兩組位置覺差異比較

術前,兩組30°、60°位置覺差異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觀察組位置覺差異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兩組均未見明顯免疫排斥反應,見表3。

表3 兩組前交叉韌帶損傷患者位置覺差異分析( ± s)

表3 兩組前交叉韌帶損傷患者位置覺差異分析( ± s)

60°術前 術后 術前 術后觀察組 33 4.48±1.14 2.73±0.4 5.39±1.58 4.00±1.43對照組 33 4.49±1.48 3.40±1.16 5.30±1.64 4.97±1.37 t 0.492 4.366 0.414 6.366 P>0.05 <0.05 >0.05 <0.05 30°組別 例數

3.討論

ACL 解剖結構特殊,其在脛骨前置過度限制中發揮重要作用[12]。ACL 損傷患者主要表現為關節腫脹、急性疼痛、運動障礙等,少數患者會有關節反復腫脹、打軟退、疾跑急停困難等表現,影響患者正常的生活[13]。ACL 損傷可改變膝關節正常應力環境,部分患者會產生關節軟骨繼發性損傷,若未給予及時有效治療,可降低膝關節的穩定性,移植重建術乃治療該損傷關鍵手段,但臨床對于重建材料標準并未統一,仍需持續探究。自體移植物指于機體自身找尋移植物,與異體同種材料相較,相對經濟,且操作簡便,取材便利,且切口較小,對膝關節的影響程度較小,利于膝關節穩定性恢復,可將關節退變力學因素消除,避免膝關節退變,但取材處會有病損缺陷出現[14]。移植物同種異體優勢在于,取材部位廣泛,手術時間減少,中遠期療效更好,但由于肌腱組織自身抗原性,會有免疫排斥問題出現,加大手術失敗率。還可能有傳播病毒性、細菌等疾病、延遲愈合等風險存在??梢?,上述兩類移植物各具優缺點,臨床對此存在較大的爭議。

關節肌群可受ACL 重建術影響,使股四頭肌等肌力減弱,進而對膝關節功能恢復產生影響。位置覺是本體感覺的一種,其與膝關節恢復功能間聯系較為緊密。本文結果顯示,術后,觀察組Kneelax 評分低于對照組,Lysholm 評分高于對照組,60°/s、120°/s 測試速度下PT、PT/W、TW 伸肌、屈肌數據高于對照組,30°、60°位置覺差異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未見明顯免疫排斥反應。提示短時間內,自體腘繩肌肌腱(解剖中心點單束)重建術治療效果更好,有利于膝關節穩定性及功能恢復。分析原因與腘繩肌腱抗拉張力、強度較高有關。

綜上所述,給予ACL 損傷患者自體腘繩肌肌腱(解剖中心點單束)重建術療效顯著,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膝關節肌力狀況、穩定性、功能,優化患者位置覺差異,值得臨床應用。

猜你喜歡
重建術移植物肌腱
Wide-awake技術在示指固有伸肌腱轉位修復拇長伸肌腱術中的應用
掌長肌腱移植與示指固有伸肌腱轉位治療拇長伸肌腱自發性斷裂的療效對比
掌長肌腱移植修復陳舊性拇長伸肌腱斷裂30例
本刊常用的不需要標注中文的縮略語(二)
青少年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腦功能重塑的功能核磁共振觀察
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的時間選擇
表現為扁平苔蘚樣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一例
拇長伸肌腱嵌頓1例
假體置換聯合LARS韌帶軟組織重建術治療肱骨近端惡性腫瘤
前交叉韌帶移植物和對側前交叉韌帶的存活率:至少15年的隨訪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