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化背景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1+X2”教學策略

2023-01-09 06:02馮晨豪
讀寫算(下) 2022年12期
關鍵詞:陶行知群文文本

馮晨豪

(蘇州市勞動路實驗小學校,江蘇 蘇州 215000)

閱讀素養作為學生必備的核心素養,在教學過程中一直被放在“重點位置”。小學又是學生學習生涯中的起步階段,所以教師要格外尊重學生的學習需求,在語文教學課堂上利用群文閱讀教學激發學生對閱讀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終身閱讀的意識。群文閱讀的教學模式理念分別是結構化閱讀和集體建構,通過這種閱讀模式教學為打造高效率的小學語文閱讀課堂奠定堅實基礎。

一、群文閱讀課堂教學問題

隨著新的課程改革,在中小學的課堂上閱讀小組課文在各個地區變得越來越流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正如西南大學的于澤元教授定義的那樣,許多教師都遵循了這一趨勢,并在自己的教室里積極地練習了小組課文閱讀,“1+X2”用于學習中文課本和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并且有機地整合了幾種課本,在小組閱讀模式下具有內在規律。如何在短短的課程教學時間內,由課本中的一篇文章引申至多篇文章,并通過一定的方式將多篇文章排列組合起來給學生閱讀,這就賦予了教師編者的職能,如此便帶來一些教學問題。

(一)閱讀目標模糊不清

義務教育漢語課程標準(2011 年版)以傳統的“雙基礎”為基礎,對語文教學目標有了更完整的理解,并定義了漢語教學的三維目標,即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這三個維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維度是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是實現另兩個維度的重要手段,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語文教學的內在動力。三個維度互相滲透,構成了一體化語文教學。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時應將三者緊密聯系起來,不斷優化教學效果。但是部分教育工作者對三維目標的認知不夠深刻,在教學實踐中不能實現三者的有機結合,容易忽視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一充滿人性的目標,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由于三維目標的高度概括性,難以為教育工作者提供清晰明確的指導,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目標的科學設置。

(二)群文內容精選不夠

課堂作為教與學的橋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溝通和推進就在此橋梁上展開。假如這座橋梁能夠實現進行知識的傳遞功能,那么對于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起著積極作用,反之則是消極作用。作為教師首先在教學過程前充分分析課本中的內容,接著按照學生的現實狀況進行教案的設計。目前基礎教育階段語文的教學實踐活動存在以下兩個問題:(1)教師缺乏與學生的互動導致文本選擇不符合學生的喜好。(2)文本選擇范圍狹隘,不夠廣泛,缺乏創造性。

(三)教學過程融入不暢

語文學習不可能遠離生活獨立存在,社會在不斷地發展,文本閱讀的實用性則顯得越來越重要了。在當前的形勢下,大多數群文閱讀的教學僅僅關注課堂中關鍵的人文性的特征,因此課程的實用性則受到了忽略。這樣不利于學生在語文核心素養方面的全面提高,使得最終的教學結果令人不太滿意。

(四)學習媒介助力不足

信息化的發展非常迅速,教學手段也在不斷更新,然而,在現階段中,新型學習媒介能夠融入課堂中還存在許多不確定性。教師對新型教學媒介的了解也不夠深入,不利于引起學生閱讀興趣。

二、信息化背景下“1+X2”群文閱讀理論基礎

(一)陶行知創造教育思想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教育不能創造什么,但他能啟發、解放兒童創造力,以從事于我們創造之工作?!币鉀Q小孩的創造“自由”,要讓他做有意思的活動,開發他們的天才。作為教師,要不斷開發新的教育方式,結合實際鼓勵學生的創造精神,引導學生明辨是非、思想獨立,而并非一味地接收枯燥的課本知識。

“手腦并用是創造教育的開始,手腦雙全是創造教育的目的?!鄙頌榻處?,要堅信每一位學生都是有潛力的,相信人人都能成才,科學的教育能使每個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個性,保護學生自尊心,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實施創造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課堂中,將陶行知創造教育思想融合到教學過程中,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學策略的可行性。

(二)“1+X2”群文閱讀

閱讀作為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內容,擔負著孕育讀書的種子,澆灌精神的幼苗,保護文明果實的重任。教師應該融合陶行知創造教育思想創新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在“1+X2”群文閱讀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閱讀的主體應該重視,以精選文章例如教材《老人與海鷗》或《爬山虎的腳》作為“1”,“X”則是課外延伸與其相關聯的一組文本,本文提出的“X2”是指文本的組合閱讀方式。例如,教師為學生篩選出與教材相關的閱讀文本之后,可以舉行多種閱讀分享模式擴充教學內容。

“1+X2”群文閱讀,在愉悅的文本閱讀過程中,一篇篇文章像一顆顆飽滿豐碩的種子,“飛”入學生的心田,打開了視野,增強了他們的內在意識,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并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語言水平。

三、信息化背景下“1+X2”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教師將“1+X2”群文閱讀的教學方法運用到自己的課堂中,并不僅僅是為了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隨意地排列組合多篇文章,而是為了讓學生們在群文閱讀的課堂中以主人翁的意識學會主動閱讀,并且了解怎么閱讀,將課堂所學的閱讀方法真正利用起來。在此類課堂中,群文閱讀教學就好比需要耐力和動力的馬拉松,在課堂上,教師們必須以學生閱讀的開始為起點,在閱讀過程中不斷補充他們的精力,還必須為他們建立整個框架。作為教師在群文閱讀模式下的課堂教學中將詢問學生在閱讀中實際遇到的問題放在首位,全力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得到最終的實效性閱讀。這正是蘇霍姆林斯基強調的:“當我們發現真相并且能夠回答疑問時,說明我們已經獲得了知識。老師此時應該做的事情就是盡自己所能解答學生的疑惑和各類問題,并且將深奧的知識淺顯化,在此基礎上教學目的就會一蹴而就?!?/p>

(一)具化目標——確立切實可行的閱讀目標

教學過程應以教材內容為基礎,遵循精讀法、小組寫作法等最基本的教學理念。例如,在3-6 年級的教科書中,有四個“戰略單位”按不同的類別排列,分別是:三年級的“預測”策略單元;四年級的“問題”策略單元;五年級:“提高閱讀速度”;六年級:“策略單元”和策略單元“便捷閱讀”。此外,許多單元還包括語言閱讀策略,例如重讀、理解、可視化、泛化和無聲閱讀。教師在教學時在這些單元中閱讀小組課文時需要遵循統一教科書的布局思想,并使用“學習閱讀”“學習表達”和“思維訓練”等方法作為主要的“1”,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此外,確立切實可行的閱讀目標時還應將陶行知創造教育思想融入其中。陶行知先生認為學生應該具有創造精神,鍛煉身體,獨立自強。陶行知對勇于創造、獨立自強的優秀品質進行倡導,對師生親手種菜、蓋校舍、建設禮堂給予鼓勵,在實踐的過程中對操作能力進行培養;創造上,陶行知先生認為對孩子改造環境與社會的精神與能力進行培養。他認為,需要做完整的人,而不是不完全的人。完整的人要求體魄強健。陶行知對在求學過程中被病魔奪去生命的學生感到痛心,因此,對學生鍛煉身體嚴格要求。根據這個思想,教師應該在確立閱讀目標時可以將創造教育思想融入其中。例如,教師在設定閱讀《昆蟲記》這篇文章的目標時,可以鼓勵學生選取一種昆蟲,親自記錄他的所見所聞,從而加深對昆蟲的了解。在這一系列過程中,學生不僅僅是久坐在課桌前閱讀,也能增加運動量,開闊眼界,逐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二)細化內容——遴選圍繞主題的群文素材

大家熟知的學習理論即當學習一旦離開了實際情況,便毫無意義?!?+X2”群文閱讀方法則是以解決問題為主體,并且從有效率、有內涵、有外在出發,通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抓住關鍵因素即以提高學生整體語文素養為宗旨,以此增強文化認同感。實現“以問為核心的‘1+X2’閱讀教學”(圖1所示)的課堂變革,“問”是閱讀的發動源,在預習中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需要關注學生的學情與差異;課中調動學生主動地進行閱讀文本和研究問題,這是“1+X2”閱讀的重點;在自主、合作和探究中開展對話并解決問題,這是“1+X2”閱讀的難點;更重要的是,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及時反思、適當實踐,以培養學生重新建構和實踐反思的元認知能力。在這個過程中,關鍵是要挖掘出這幾篇文本中共同的元素,將其以顯性的問題鏈串成一個完整的閱讀思考體系,找到閱讀聯結點并使之結構化,最終形成多元且有序的意義建構。

圖1 以“問”為核心的“1+X2”閱讀教學

(三)實化過程——研制有序融入的教學流程

通過現實發生的例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如何閱讀實用文本,接著帶領學生仔細觀察,使他們了解生活中的語言,掌握主要內容并提取信息,并幫助學生在閱讀實用文本的同時提升閱讀理解的歸納以及分析能力。門票、統計表格、使用說明書、宣傳海報、新聞報道等都是不錯的閱讀材料。文本閱讀主題的學習價值不可忽視,主題的選擇既不要太簡單從而沒有任何吸引力,也不要提高難度水平使得學生無法理解,茫然無措。例如,在學習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三、四單元課文《獵人海力布》《牛郎織女》《圓明園的毀滅》《古詩三首》《少年中國說》時,結合同步教材《宗本請客》《高貴的捐贈》等篇章,教師在課堂中引入話題:“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無論多大的事情都是由各種的小事組成的,因此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可以通過一件件小事情得出啟發,牛頓因為被蘋果砸到發現了萬有引力,達爾文因為喜歡觀察昆蟲提出了進化論,所以希望同學們不要忽視身邊的任何小事,今天就讓老師帶著大家走入一件件小事,從而得到啟迪?!?/p>

(四)強化手段——開發可視閱讀的多元媒介

情境的構建是語文學習中常用的一種方法,能夠很好地帶領學生走進文本生發自己的思考。利用信息化手段能夠讓學生自然地走進情境之中,在文本構建的世界里進行探索。五年級課本下冊第六單元的人文主題是“思維的火花跨越時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闭Z文要素中也明確提出“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從單元整體編排角度看,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自相矛盾》是通過剖析人物語言,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第二篇課文《田忌賽馬》是通過剖析人物語言,分析故事情節,能夠說清楚人物的思維過程。最后一篇課文《跳水》是剖析船長關鍵時刻的言行,了解他的思維過程以及這樣做好在哪里??v觀整套教材,將“思維”要素以單元為主題展開訓練,這是首次?!蹲韵嗝堋放c《田忌賽馬》的故事學生大多有所了解,通過人物的語言與情節能夠模擬當時的場景。而《跳水》則是學生生活中比較難接觸到的場景,且兒童思維的提升在這一課中更是有了明顯的訓練。

五年級學生對小說興趣濃厚,但是由于知識和生活閱歷有限,對文章中的場景感受不深。尤其是對男孩所處情況很難感受。學生思維敏捷,都能明白船長命令孩子跳水這一辦法的合適,但是要學生全面闡述船長辦法的優勢,尤其是理解危急關頭下一位父親拔槍逼迫兒子跳水這一行為是比較困難的,需要教師引導。因此對情況危急的理解成了走進船長思維的關鍵,也是情境營造的關鍵。

在教授這一部分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感受作者寫出情況危急的方法,引導學生從孩子的動作、水手的反應和作者的分析入手,同時借助桅桿的模型、視頻、VR 技術等方式讓學生有一定的切身體會,進而讓學生交流感受,想想當時孩子心里會想什么?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感受孩子所處情況的危險,設身處地地揣摩孩子的心理,感受其內心的驚慌、恐懼、已經失去了思考能力,為后文“孩子在桅桿上聽到父親命令卻沒聽明白”做鋪墊,也能便于學生后文理解船長用槍逼迫這一舉動。

VR 技術的使用能夠讓學生更清楚地感受到情況的危急,能夠更好理解當時情況的危急,也便于理解船長急中生智的辦法的巧妙。同樣有了這樣的情境構建,也能幫助學生在補充學習文本《鯊魚》時更好地還原場景,從而全面地考慮,達到思維的訓練。

四、總結

信息技術與教學工作的高度融合,是滿足現代化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將信息技術全方位、多角度地融入教學工作中,及時轉變傳統的教學與學習方式,融合陶行知創造教育思想,激發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本文提出的“1+X2”群文閱讀教學策略在信息化背景下能夠更好地實現,真正意義上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猜你喜歡
陶行知群文文本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豐碩
文本聯讀學概括 細致觀察促寫作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談以生為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初中群文閱讀的文本選擇及組織
陶行知教育名錄
作為“文本鏈”的元電影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群文活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