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化教學目標,培養英語自主學習能力

2023-01-14 19:51鐘蓓蓓
中小學班主任 2022年24期
關鍵詞:學會學習自主學習能力核心素養

[摘要] 自主學習能力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方面,英語教師要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能動性,不斷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本文分析了自主學習能力的內源性、生成性、深刻性、多元性、建構性等特征,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形成的相關要素,提出以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為導向的低年級英語教學流程的新范式,真正落實“減負增效”。

[關鍵詞] 核心素養;學會學習;自主學習能力

“雙減”政策的出臺旨在讓教育回歸本質,重建教育生態,讓兒童成為真正的兒童;通過減掉“內卷”,改善人們的教育認知,以引導教育質量的提高。而要全面提高教學質量,除了“減”還要“增”,提質增效。作為英語教師,我們應轉變教學理念,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他們“學會學習”。小學階段作為學生學業生涯的奠基階段,需要為將來終身學習打好基礎。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他們有著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愛模仿的優點,同時也有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對有難度的事情難以堅持的特點。所以,在低年級的課堂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樂于學習,把“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把讓學生“學會”目標變為讓學生“會學”目標。

一、低年級英語教學目標的再思考

如何在低年級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應當從掌握語言知識轉變為在語言學習中懂得學習方法,形成語言學習能力。教師在制訂教學目標時,要把握學習能力的基本特征,理解學習能力的相關要素。

(一)把握自主學習能力特征,制訂教學目標

學生自主學習是元認知監控的學習,是學習者根據自身的學習能力、學習任務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和努力程度的過程。自主學習能力具有內源性、生成性、深刻性、多元性、建構性的特征,教師在制訂教學目標時要考慮到這些特征,制訂能夠提升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目標,設計能夠提升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的課堂活動。

自主學習能力的“內源性”特征,是指學習能力是學生的一種內生力量,這種源自內在的力量需要被激活、被點燃。自主學習能力的“生成性”特征,說明學習能力在后天經過訓練是可以塑造和習得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深刻性”體現在學生能夠深入理解所學內容,深入體驗文本語言的內涵,深入理解文本的主題意義。自主學習能力的“多元性”要求我們從多元視角來認識知識、發掘能力,而不是一條線,一個方法,一個思路。自主學習能力的“建構性”說明學習的過程是建構的過程,所以自我建構能力是學習的關鍵能力。教師需要了解自主學習能力的“內源性”特征,以學生樂學為目標;認識自主學習能力的“生成性”特征,以學生活用語言為目標;分析自主學習能力的“深刻性”特征,以學生深度學習為目標;體會自主學習能力的“多元性”特征,以多元化學習為目標;依據自主學習能力的“建構性”特征,以學生能夠自我建構為目標。

(二)理解英語自主學習能力要素,優化學習目標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包括獲取信息的能力、梳理信息的能力和創新思考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教師需要優化學習目標,引導學生提升與之相關的能力要素,達到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觀察與傾聽、鼓勵學生主動閱讀與表達、啟發學生評價與質疑,幫助他們提升獲得信息、梳理信息和創新思考的能力。

1.引導學生觀察與傾聽,以提升獲取信息的能力為目標。觀察是有目的、有計劃的知覺,是“思維的知覺”,班級中善于觀察的學生往往能在不認識文本詞匯和不理解文本語言的情況下,通過圖片等輔助信息猜測文本大意。傾聽是溝通的基礎,班級中善于學習的學生通常都是善于傾聽的。學生們通過觀察與傾聽學會語言,也將通過觀察與傾聽學會如何學習語言。學習能力的“內源性”決定了教師要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主動觀察、認真傾聽的能力。

我們之前的教學目標往往過于關注學生學會語言本身,比如譯林版《英語》一年級上冊Unit6 Look at my balloon(Story time)第一課時,詞匯學習目標我們定位為能聽懂、會說、會讀詞匯red、blue、pink、green和balloon。而在以學習能力為導向的課堂中,我們應更加關注學習方法的傳授,學生除了會讀目標詞匯之外,還要感知字母的發音,通過觀察教師的口型、手勢,了解字母的發音。因而優化后的詞匯目標定位為能聽懂、會說、會讀詞匯red、blue、pink、green和balloon,并通過教師的口型、手勢和發音,感知字母組合的發音。優化后的目標關注了自主學習的能力要素,注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從之前的以“學會”為目標轉變為以“會學”為目標。僅僅通過一堂課的教學,學生對字母和字母組合的發音并不能很好地感知,但如果教師有這樣的目標意識,長期訓練他們對字母發音的認知,學生見詞能讀的能力將顯著提升。

2.鼓勵學生閱讀與表達,以提升梳理信息能力為目標。閱讀是基于個性化的學習,學生在閱讀時需要將文本內容與自己的知識經驗相結合,在與文本、作者的對話中豐富情感,學習語言,提升思維。而表達則是將信息通過加工整合形成自己的觀點,是對知識的梳理和再創造。閱讀與表達能力是學生實現自主學習的關鍵能力。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對文本的挖掘、信息的處理,引導學生深度學習,發展學習能力。

例如,進行外研社版《英語》二年級下冊Module3 Unit1 Sam isn’t tidying his room第一課時的試教時,基礎目標定位如下:學生能聽懂、會讀并理解單詞tidy,secret,card及詞組tidy your home,do your homework的含義;學生能熟練運用句型“...isn’t...”“Is he...?”和“What’s he...?”說明和詢問他人正在做的事情。

教師試教后反思,在此目標之下,學生雖然會讀會用所學內容,但閱讀能力并未得到提升,充其量只是學會了詞匯、句型而已,學生的深度學習、深入思考不夠,并未理解該文本語言的邏輯順序。于是隨即調整了目標,增設了以下目標:學生能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層層提問引發深層次思維活動,理解語言邏輯順序,更好地完成文本內容解讀和內化。優化后的目標,關注了教師提問引發的深層次思維活動,關注了信息的梳理、語言的邏輯,讓學習能力目標更加具體化。

3.啟發學生評價與質疑,以提升創新思考能力為目標。低年級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強,凡事喜歡問個為什么。他們思想自由,還沒有困于繁重的學習任務和考試,因此我們可以從娃娃抓起,培養學生評價與質疑的能力。教師要善于利用兒童的天性,交給他們質疑的方法,培養其創新思考能力。

例如,在外研社《新標準英語》二年級下冊Module 7 It’s Children’s Day教學中,為發展學生的評價與質疑能力,教師針對文本中出現的dragon dance中的dragon進行拓展。在詞匯學習環節,剛開始該詞匯的拓展目標為了解中國“龍”與西方的dragon的文化差異。中國龍主要是正面形象,而西方的“dragon”象征著兇狠、殘暴。經過教研組內討論,將該詞匯的拓展目標定為通過觀察中西方龍的圖片,思考中西方龍的異同,為表演dragon dance選擇合適的dragon圖片。在這一目標引導下,學生從中西方龍的圖片中感受兩種文化中龍的不同形態,體會文化賦予的感情色彩,通過質疑、討論、評價得出結論,再通過實際任務——為表演dragon dance選擇合適的dragon圖片,讓學生的創新思考能力得到鍛煉。

總之,教師教學目標的定位要以生為本,關注自主學習能力的特征及能力形成的相關要素,思考文本在單元中的作用,統籌每一節課自主學習能力提升的落腳點,有重點、有梯度地實現學生不同能力要素的提升。

二、指向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低年級英語教學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導向的低年級英語課堂,是教師在教會學生語言知識、語用功能的同時,幫助他們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課堂。教師要能夠在課堂中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每個學生都愿意學;指導學生學,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促進學生的學習方法向優勢轉化;讓學生調控自己的學習,不斷改進自己的學習。我們結合“差異教學”理念和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相關理論,經過實踐與探索,初步形成了低年級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教學范式?,F以一年級上冊Unit6 Look at my balloon(Story time)第一課時為例予以展示。

(一)預學查異,情景激趣

預學的目的是關注學情、遷移知識、培養興趣。為了促進不同差異的學生都能夠得到有效發展,教師開展了以下兩個游戲環節。一是教師讓學生摸一摸、猜一猜bag里的物品,該游戲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學生猜過后,教師對學生猜過的物品給出評價“It is nice/cute...”,引出本節課話題“如何贊美”。二是色彩匹配游戲,當學生初步復習了部分顏色類單詞之后,教師通過游戲呈現不同顏色的花朵,學生讀出單詞并進行色彩匹配,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發展顏色詞匯的認讀能力。

(二)初學適異,策略指導

初學的目的就是整體感知、建立支架、巧用語言,培養學生的學習理解能力。根據語篇的特點,通過三個初學活動,幫助學生在語篇中學習新詞匯,感知英語詞匯的發音特點和規律,在情景中習得新句型。在教學中關注學生興趣點和課堂習慣的養成,培養學生基礎性學習能力。

1.整體感知語篇,直擊文本核心。教師先讓學生帶著What do they talk about這個問題觀看完整視頻動畫,引出文本核心詞匯balloon并進行教授。

2.給予方法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自讀文本圈出故事中顏色詞匯,自主找出文本中所涉及的不同色彩的balloon,并將這些詞匯圈出來。通過圈一圈,學生們進一步了解詞形與詞義的匹配。

3.學習方式多樣化,關注基礎能力。教師設計chant時,通過留白讓學生補白文本,在體驗學習的快樂同時養成思考習慣,嘗試多維度思考模式,培養學生分析、理解、推理的思維品質,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三)研學導異,建構支架

研學的目的是緊扣語用、問題引領、合作探究。在初學的基礎上,進一步讓學生感知語用功能;提出有意義的、能讓學生主動思考的問題;總結語篇要點,為下一步的拓展和遷移打好基礎。

1.關注語用功能,自主建構語言。在掌握顏色的表達之后,教師逐步引導學生關注本課的語用功能:How to ask for something;How to praise.

2.提出探究問題,引發深度學習。第四幅課文情景圖中,Liu Tao展示自己的藍色氣球時,同學們沒有像之前那樣用“It’s nice”表示贊美,而是說“Ha,ha”。教師在學生讀完文本后順勢提問,并提示觀察文本情景圖中氣球的圖片。氣球上的smile face讓這個小語篇更具幽默性,也更加貼近學生們的真實生活。這一探究性問題的提出,引導學生運用認知策略,既需要從文本中尋找信息,也需要關注語篇的整體性,從圖片情景中尋找信息,鍛煉了他們對學習內容進行加工處理的能力。

3.讀后合作表演,總結語篇要點。在表演環節,教師采用隱形動態分層與互補合作相結合的策略,讓學生根據所學的語言知識,小組合作表演課文,以培養合作學習能力。在表演課文后,及時總結語篇要點:如何表達請求和贊美,如何展示自己的物品。

(四)拓學展異,展示運用

拓學的目的是情感體驗,靈活運用,整體輸出。學生運用語言結構,有效地拓展思維。這一環節是培養提升性學生學習能力的關鍵環節。

1.關注語言的靈活運用?!靶疫\大轉盤”的游戲環節,轉動指針,根據圖片說出相關句子就可以拿到獎品。充分調動了學生樂于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真實的感受中產生表達的欲望,闡述自己的觀點,為接下來的創造性表演活動做了鋪墊。

2.關注語言的整體輸出。通過小組合作,在派對中展示自己物品,運用句型“Look at my...”“It’s nice/good/...”進行仿寫。學生從文本走向生活,在真實的場景中整體地、有邏輯性地輸出。通過合作學習、生生交流互動,提升合作學習能力。學生不僅能夠整合運用舊知與新知,還創造性地表達內心真實的想法。這樣真實的情境交際,學生說出的語言比書本要豐富,真正做到了“拓學展異”,個性和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發揮。

以上教學范式通過預學、初學、研學和拓學活動的開展,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引領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合作探究、思維拓展,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鐘蓓蓓? ?江蘇省揚州育才實驗學校。

猜你喜歡
學會學習自主學習能力核心素養
高中數學課堂“學會學習”目標的達成研究
關于高職高專文科(政法類)學生公共基礎知識和能力構成的分析報告
小學高年級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模式探析
網絡環境下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
醫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性別差異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論形成性評價與醫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