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俗傷寒論》治療溫病用藥規律探析

2023-01-18 11:15孟凡滕宋素花
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3年1期
關鍵詞:淡豆豉通俗溫病

孟凡滕,宋素花

(1.榮成市中醫院,山東 榮成264300;2.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山東 濟南250355)

清代著名醫家俞根初為“紹派傷寒”創始人,其著作《通俗傷寒論》不僅承襲軒岐理論,還融入了寒溫諸家學術精華,從傷寒理論中總結歸納出了溫病證治。而后世學者對俞根初《通俗傷寒論》的研究多集中在“以六經鈐百病”等知名論點的闡述上,對其治療溫病的方法有所涉及,卻相對零散,未成系統。因此,本文以《通俗傷寒論》為研究基礎,對涉及溫病的相關章節加以整理,系統分析,歸納總結俞根初辨治溫病用藥規律,以期豐富俞根初學術思想研究,為中醫經典更好地服務于臨床提供借鑒。

1 資料與方法

1.1 方劑來源

以清代俞根初原著、徐榮齋重訂的《通俗傷寒論》[1]中有關溫病辨治的相關章節為來源。

1.2 方劑納入標準

①治療因感受風熱病邪、暑熱病邪、濕熱病邪、燥熱病邪、伏寒化溫之邪、時毒病邪而發[2],具有溫病典型癥狀的方劑;②包含證型、藥物組成、兼證及伴隨癥狀的方劑。

1.3 方劑排除標準

有方名而無具體藥物組成的方劑。

1.4 資料數據標準化處理

根據《中國藥典》[3]2020年版及《中華本草》[4],對研究所涉及的中藥名稱進行規范統一,如浙苓、浙苓皮、白茯苓、帶皮苓統一為茯苓;川連統一為黃連;炒黃芩、青子芩、條芩統一為黃芩;廣皮、廣陳皮、廣橘皮、陳廣皮、新會皮統一為陳皮;杜藿梗、杜霍香、霍香則統一為廣霍香;清炙草、炙草統一為炙甘草等?!吨袊幍洹?020年版及《中華本草》中無法查找的藥物保留古籍中藥物原名,如鮮稻穗、鮮稻露等。犀角為《通俗傷寒論》中記載,現已不作使用。

1.5 數據分析方法

將符合條件的方劑基本信息依據方劑名稱、藥物組成、性味、歸經等建立Excel表格數據庫,并由雙人進行審核;之后將處理好的Excel表格導入SPSS21.0軟件進行頻數統計及聚類分析;將數據導入SPSS Modeler 18.0軟件,運用復雜網絡分析方法,繪制高頻藥物之間關聯網狀圖;通過Apriori算法進行關聯規則分析,挖掘處方中藥物關聯規律的強弱。

2 結果

2.1 中藥使用頻次分析

共納入方劑211首,使用藥物300味,其中使用頻次≥16次的藥物有39種,見表1。

表1 《通俗傷寒論》治療溫病藥物頻次統計(≥16次)

2.2 高頻藥物歸經、藥味及藥性分析

將用藥頻次≥16次的藥物定義為高頻藥物,39味高頻藥物中累計歸經109次,前5位為肺經(23次,21.10%)、胃經(21次,19.27%)、心經(17次,15.60%)、脾經(15次,13.76%)、肝經(13次,11.93%),占高頻藥物歸經總頻次為81.66%,結果見圖1。藥味以苦、甘、辛、酸、淡、咸為主,累計出現59次,以甘味(19次,32.20%)、苦味(19次,32.20%)、辛味(13次,22.03%)為主,結果見圖2。藥性累計出現39次,以寒(20次,51.28%)、溫(10次,25.64%)為主,熱性藥未出現,結果見圖3。

圖1 《通俗傷寒論》治療溫病高頻藥物歸經

圖2 《通俗傷寒論》治療溫病高頻藥物藥味

圖3 《通俗傷寒論》治療溫病高頻藥物藥性

2.3 聚類分析

將《通俗傷寒論》中治療溫病的高頻藥物進行聚類分析,聚類樹狀圖見圖4。同時得到9個聚類組合,見表2。

表2 《通俗傷寒論》治療溫病高頻藥物聚類組合

圖4 《通俗傷寒論》治療溫病高頻藥物聚類樹狀圖

2.4 關聯規則分析

應用關聯規則挖掘方法,建立Apriori關聯分析模型,最低條件支持度為8.00%,最小規則置信度為80.00%,最大前項數為2,增益≥3.00,得到常用藥對及組合10個,見表3。

表3 《通俗傷寒論》治療溫病藥物關聯規則

2.5 網絡鏈接組合分析

調整鏈接強度,將強鏈接下限設置為15,弱鏈接上限設置為5,并以線段粗細表示藥物之間的強弱鏈接組合關系,得到高頻藥物之間關聯網狀圖,見圖5。

圖5 《通俗傷寒論》治療溫病高頻藥物網狀圖

3 討論

對納入的211首方藥進行頻次分析,結果顯示俞根初治療溫病的高頻藥物中,以清熱藥、補益藥應用為主,其中清熱藥多用生地黃、石膏、知母、黃芩、淡竹葉,補益藥多用炙甘草、麥門冬、白芍、西洋參。俞根初治療溫病使用的高頻藥物,契合溫病“熱象偏重,易化燥傷陰”的病機特點。

俞根初治療溫病所用藥物以歸肺、胃、心經為主,重視調氣機。因肺為氣之本,肺氣郁閉,則全身氣機不暢?!靶臍庀陆怠薄拔笟庀陆怠狈謩e為心和胃的生理特性,心位于人體上部,其氣宜下降;胃居人體中央,與脾共為氣機升降之樞,胃氣降則心肺之氣皆降。正如《本草通玄》云:“桔梗之用,惟其上入肺經,肺為主氣之臟,故能使諸氣下降”[5]。俞根初在治療燥病時,桔梗、陳皮組合,可起到開達肺、胃氣機的作用。俞根初認為枳殼、桔梗為宣暢膈中主藥,“善開胸膈以疏氣”,而《通俗傷寒論》中則有“輕劑枳、桔宣暢心包氣悶,以達歸于肺”[1]91的論述。二者相配,可起到解表達邪、宣開郁滯的作用。因此俞根初重視人體氣機,在溫病的治療過程中,以調暢氣機為先,如其所云:“凡傷寒病,均以開郁為先,如表郁而汗,里郁而下,寒濕而溫,火燥而清,皆所以通其氣之郁也,病變不同,一氣之通塞耳”[1]27。

四氣五味分析顯示,俞根初治療溫病以苦、甘味及寒性藥物使用較多??辔端帯澳苄鼓茉锬軋浴?,俞根初認為,郁火應當發散,發則火散、熱泄,因此在治療時用苦味的淡豆豉、連翹清泄火熱。焦梔子、淡豆豉組合,即張仲景《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治》梔子豉湯,正如《本草思辨錄》云:“(梔子)苦寒除熱,而所滌為瘀郁之熱,非浮散之熱,亦非堅結之熱”[6]。俞根初言:“焦山梔為清宣三焦內膜之主藥”[1]28,故焦梔子與淡豆豉合用,有宣散郁熱、解郁除煩之功。甘味藥“能補能和能緩”,具有補益作用,而白芍、生地黃、麥門冬味甘,具有滋陰之功。

對39味高頻藥物進行系統聚類分析,得到9個聚類結果。①生甘草-石膏-知母-淡竹葉-麥冬-蘆筍-西洋參-粳米。此為張仲景竹葉石膏湯減半夏加知母、蘆筍,西洋參代人參而成,熱病兼暑患者以發熱身痛、大渴引飲、面垢齒燥、苔黃等為主要特征表現,該方藥物的運用可使熱清邪散、津生氣充。②連翹-淡豆豉-薄荷-桔梗-焦梔子-蔥白-枳殼。此為俞根初連翹梔豉湯加減而成,該方以俞根初“宣透郁滯”理論為基礎,用以治療心包氣郁證,主治濕熱之邪陷于心胸之間,以虛煩不眠、胸脘苦悶、苔滑等為主要特征表現。該方藥物組合切合心包氣郁的證機特點,方中既有輕清宣上、宣透氣分的連翹,又有疏暢氣機的桔梗、枳殼、焦梔子。藥物之間的配伍如《通俗傷寒論》所言:“以清芬輕宣心包氣分主藥之連翹,及善清虛煩之山梔、豆豉為君……佐以輕劑枳、桔宣暢心包氣悶,以達歸于肺……此為清宣包絡,疏暢氣機之良方”[1]91。該方的運用從側面反映了俞根初治療溫邪陷于心胸之間,以開郁為先的治療原則。③生地黃-白芍-梨汁。三藥具清熱滋陰之功。俞根初用梨汁,一則滋陰潤燥,一則甘寒清中;生地黃-白芍組合具有滋補少陰之功,亦如俞根初所言:“少陰宜補,滋陰,輕則歸、芍、生地”[1]28。④炙甘草-陳皮-姜半夏-砂仁-厚樸。此為《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平胃散去蒼術,加姜半夏、砂仁而成。濕溫傷寒、濕未化熱之時,濕多熱少,以胸膈痞滿、四肢倦怠、便溏、舌苔白滑等為主要特征,該方藥物組合切合濕滯脾胃,夾有痰、濕的證機特點。陳皮理氣化痰,厚樸除濕散滿,姜半夏化痰消脹,砂仁理氣開胃化濕,炙甘草健脾和中,諸藥合用,共奏化濕運脾、行氣和胃之功。⑤黃芩-柴胡。此為張仲景和解少陽、除寒熱的最佳配伍組合,亦為俞根初和解少陽之主藥,如俞根初所云:“少陽宜和……重則柴胡、黃芩”[1]27?!端幤坊x》言:“所謂內熱用黃芩,外熱用柴胡,為和解要藥”[7]。此配伍在張仲景小柴胡湯和解法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為具有和解通瘀作用、治療熱結血室的加減小柴胡湯,具有和解表里作用、用以治療伏暑重感冷風而發的柴芩雙解湯,以及具有和解三焦、透達膜原、祛化痰濕作用,治療溫疫、痰濕阻于膜原的柴胡達原飲等。⑥牡丹皮-燈心草-白茅根-犀角-生姜汁-竹瀝-郁金-石菖蒲。此為俞根初經驗方犀地清絡飲加減而成。俞根初用其清內伏之血熱,治療少陰伏氣溫病、熱陷包絡所致的神昏。該方以犀角涼通絡瘀,生姜汁、竹瀝、石菖蒲辛潤滌痰,白茅根清熱涼血,燈心草清心降火,共奏輕清透絡、通瘀泄熱之力。而燈心草、石菖蒲、郁金等味以輕清開達之力,治療溫熱證瘥后由痰火內伏包絡所致的昏沉。⑦大黃-黃連-枳實。此為俞根初經驗方陷胸承氣湯減瓜蔞仁、半夏、芒硝而成,用以治療肺伏痰火,癥見胸膈滿痛、神昏譫語、咳痰黃濁等。方中大黃清熱達下,具開肺通腸、清火消痰之力;枳實與黃連相伍,共奏苦辛通降、消痞除滿之功。⑧竹茹-桑葉。此為俞根初羚角鉤藤湯中藥物。因肝經熱盛,風火灼津,易于煉液成痰,壅塞肺絡,故竹茹之用如《通俗傷寒論》所言:“以竹之脈絡通人之脈絡”[1]96;桑葉苦、甘,性寒,入肺、胃、大腸經,可用以疏風清熱、清透肝膽郁熱。⑨滑石為六一散去甘草而成?;实院?,既可清熱解暑,又可滑竅行水而利濕,統治表里上下三焦。因此俞根初將其作為治療暑病、濕病所用藥物,如其所言:“濕宜淡滲,二苓、苡、滑、是其主藥”[1]31,用滑石來清暑利濕。

藥物關聯規則結果顯示,共得到常用藥對及組合10個,與溫病主要病機相應,具體可分為六大類:①連翹梔豉湯系列:桔梗-焦梔子-連翹,焦梔子-桔梗-淡豆豉,連翹-桔梗-淡豆豉,連翹-焦梔子;②蔥豉桔梗湯系列:淡豆豉-蔥白,焦梔子-桔梗-淡豆豉,連翹-桔梗-淡豆豉,桔梗-焦梔子-連翹;③梔子豉湯系列:焦梔子-桔梗-淡豆豉;④枳殼湯系列:桔梗-枳殼,陳皮-砂仁;⑤兩地湯系列:生地黃-白芍;⑥蔥豉湯系列:淡豆豉-蔥白。

高頻藥物網絡圖顯示,俞根初治療溫病有三組核心組方。第一組:淡豆豉、薄荷、桔梗,具有宣發郁熱、理氣行滯的功效,符合俞根初“凡傷寒病,均以開郁為先”的治療原則;第二組:薄荷、連翹、淡竹葉,具有宣氣清熱利濕之功;第三組:砂仁、陳皮、姜半夏、炙甘草,具有化濕理氣和中之功,如俞根初所言:“傷暑宜清,中暑宜開,伏暑宜下,暑濕芳淡,濕火苦泄”[1]39,藥物的使用均以其“濕熱宜芳淡宣化”理論為基礎。

4 結語

通過數據挖掘發現,“郁滯”為俞根初《通俗傷寒論》中溫病發病的重要原因,且與肺、胃、心等臟腑密切相關。俞根初治療溫病核心用藥多味苦、甘、辛,入肺、胃、心經,功效以理氣、宣濕、清熱為主。聚類分析得出的核心藥物組合多由竹葉石膏湯、平胃散、犀地清絡飲、陷胸承氣湯、六一散等經典方劑化裁而來,挖掘出的大部分強關聯藥對及潛在方劑組合均體現了從三焦論治的用藥思路,在治療上注重宣暢氣機、清熱除濕,臨床上常多藥相合、多法并用以達標本兼治目的。本次研究可為中醫藥治療該病提供借鑒,更好地指導臨床合理有效處方用藥。

猜你喜歡
淡豆豉通俗溫病
Sumo Wrestling
TAKE FIVE
淺談溫病特色診法之舌診
有痰咳不出服瓜蒂散
淡豆豉UPLC指紋圖譜
青春飛揚(女通俗合唱)
有痰咳不出服瓜蒂散
炮制復雜的淡豆豉
《通俗文》佚文輯校零拾
參與式教學法在溫病學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