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痰通絡方對腦梗死大鼠半暗帶腦血管內皮細胞及血腦屏障的影響

2023-01-18 11:15徐家淳孫偉明趙志恒
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3年1期
關鍵詞:暗帶內質網通絡

徐家淳,孫偉明,王 凱,趙志恒,周 震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天津 300250)

血腦屏障(BBB)是腦內重要的結構和功能單元,可維持組織穩態,調節腦內物質交換的平衡,而腦血管內皮細胞(BVECs)是構成BBB的基本單元。腦梗死發生后,BVECs受損、基底膜成分降解均可破壞BBB,使其通透性增加,引發一系列炎性反應,加重腦梗死[1-2]。因此,保護BVECs、促進BBB修復,對腦梗死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中醫藥治療腦梗死方法多樣,本課題組臨床中一直采用化痰通絡方治療腦梗死患者,療效顯著[3-4]。為揭示化痰通絡方的療效機制,本研究采用光鏡、透射電鏡、伊文思藍(EB)染色觀察其對大腦中動脈栓塞(MCAO)大鼠BVECs形態和BBB的影響,為臨床應用該方提供實驗依據。

1 材料

1.1 實驗動物

SPF級雄性SD大鼠81只,體質量240~260 g,購自北京維通利華實驗動物技術有限公司,合格證號:SCXK(京)2012-0001。大鼠飼養于放射醫學研究所實驗動物中心,12 h光照/黑暗交替,室溫23~25℃,相對濕度50%~60%。將大鼠隨機分為假手術組、模型組、中藥組,每組27只。造模前適應性喂養1周,食水自由。

1.2 主要試劑與儀器

蘇木素伊紅試劑盒(索萊寶,G1120),戊二醛(上海士鋒生物科技,R0652),EB溶液(上海源葉生物,S19046-5 g),透射電子顯微鏡(TEM,日立,HT7800),超薄切片機(Leica,EM UC7),石蠟切片機(Leica,RM2125RTS),光學顯微鏡(Leica,DM6MLIBS)。

2 方法

2.1 中藥制備

化痰通絡方由天麻10 g、半夏10 g、丹參30 g、膽南星5 g、川芎10 g、地龍10 g、酒大黃5 g組成。將5劑中藥加水濃煎500 mL,濃縮后生藥濃度0.8 g/mL。由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制劑中心制備,4℃保存。

2.2 動物造模

中藥組及模型組均參照Zea Longa線栓法[5],制備MCAO模型:①大鼠固定、備皮、消毒;②剪開頸部皮膚,撕開頸部淺筋膜,鈍性分離,暴露左側頸總動脈和迷走神經;③分離左側頸外動脈和頸內動脈;④夾閉頸內動脈,結扎頸總和頸外動脈近心端;⑤插栓至頸總動脈分叉處18 mm左右,固定線栓;⑥清理、縫合并消毒手術創口。假手術組大鼠僅暴露并分離頸總、頸內和頸外動脈,不進栓。所有大鼠術前禁食24 h。

2.3 灌胃給藥

造模成功后,參照《藥理實驗方法學》[6]中“人和動物間按體表面積折算的等效劑量比值表”,按7.2 g/kg生藥濃度,中藥組大鼠每日予9 mL/kg化痰通絡方灌胃1次,假手術組和模型組大鼠每日予同體積蒸餾水灌胃1次。

2.4 觀察指標

各組大鼠分別于實驗后1 d、3 d、7 d采用相應方法取材。

2.4.1 光鏡觀察半暗帶BVECs微觀結構

每組于每個時間點隨機取3只大鼠,在相應時間點按照下列步驟灌注取材:麻醉→分離并夾閉腹主動脈→開胸暴露心臟→生理鹽水沖洗→沖至右心耳切口處流出澄明色液體,肝臟變白→推入100 mL 4%多聚甲醛→斷頭取腦→放入盛有4%多聚甲醛的小瓶中→染色切片→拍照觀察。

2.4.2 TEM觀察半暗帶BVECs超微結構

每組于每個時間點隨機取3只大鼠,在相應時間點按照下列步驟灌注取材:麻醉→分離并夾閉腹主動脈→開胸暴露心臟→生理鹽水沖洗→沖至右心耳切口處流出澄明色液體,肝臟變白→緩慢推入戊二醛電鏡固定液灌注→斷頭取腦→冰上將半暗帶組織切成1 mm3小塊(半暗帶的確定參照Ashwal方法[7])→戊二醛電鏡固定液中固定→染色切片→TEM觀察照相。

2.4.3 EB染色檢測BBB通透性

每組于每個時間點隨機取3只大鼠,在相應時間點接受尾靜脈注射EB,灌注取全腦,以滲出的EB溶液含量檢測BBB通透性。

2.5 統計學方法

3 結果

3.1 各組大鼠不同時間點半暗帶BVECs微觀結構比較

假手術組各個時點BVECs呈梭形,形態飽滿,胞質粉染,核仁明顯,細胞間連接緊密,呈疊瓦狀分布于血管壁。模型組大鼠實驗后1 d時BVECs脫落,聚集于管腔中央,胞體腫脹,胞質少而淡,核腫脹,緊密連接消失;實驗后3 d時BVECs分布不均勻,部分緊密連接,少見梭狀細胞,胞質粉染,核形態各異;實驗后7 d時BVECs數量減少,連接較緊密,稍向管腔突出,胞質淡染,核仁不明顯。中藥組大鼠實驗后1 d時,BVECs形態結構與模型組大致相同;實驗后3 d時BVECs近似梭形,胞質淡染,可見空泡,部分核腫脹,表面光滑,細胞間連接緊密成完整的帶,突入管腔;實驗后7 d時BVECs呈梭形,胞質呈淡染,核漿比例較大,核深染,形態欠均,連接緊密。見圖1。

圖1 各組大鼠腦半暗帶血管內皮細胞微觀結構(×400)

3.2 各組大鼠不同時間點半暗帶BVECs超微結構比較

實驗后1 d時,假手術組BVECs核大、核膜完整,染色質密度均勻,核仁明顯;粗面內質網連續,游離核糖體分布均勻;線粒體完整,可見清晰的雙層膜結構與嵴。模型組大鼠BVECs輕度腫脹,核不規則增大;粗面內質網斷裂,游離核糖體明顯減少;部分線粒體明顯空化,僅留雙層膜。中藥組BVECs形態、細胞核、粗面內質網、線粒體基本與模型組相同。見圖2。

圖2 實驗后1 d各組大鼠腦半暗帶血管內皮細胞超微結構

實驗后3 d時假手術組BVECs形態、細胞核、內質網、線粒體與1 d時基本相同。模型組BVECs腫脹,核增大,部分核膜模糊,核仁不顯;粗面內質網斷裂、脫顆粒嚴重,核糖體呈不均勻分布、數量減少;線粒體嵴模糊伴嚴重的嵴斷裂、缺失。與模型組相比,中藥組BVECs腫脹減輕,核大,核膜完整,核仁明顯;粗面內質網、線粒體改變同模型組。見圖3。

圖3 實驗后3 d各組大鼠腦半暗帶血管內皮細胞超微結構

實驗后7 d時假手術組BVECs形態、細胞核、內質網、線粒體與1 d、3 d時相同。模型組BVECs仍腫脹,胞質減少,核大,部分核膜模糊、斷裂,核仁不顯;粗面內質網斷裂、脫顆粒嚴重,游離核糖體明顯減少;大多數線粒體僅留雙層膜。與模型組相比,中藥組BVECs形態恢復較好,基膜清晰,內膜完整;核大,核仁明顯;粗面內質網仍有脫顆粒,游離核糖體少;部分線粒體嵴和雙層膜結構恢復。見圖4。

圖4 實驗后7 d各組大鼠腦半暗帶血管內皮細胞超微結構

3.3 各組大鼠不同時間點BBB通透性比較

假手術組大鼠在各個時間點僅可見微量EB溶液;模型組EB溶液含量在各時間點均明顯高于假手術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中藥組各時間點EB溶液含量均明顯低于模型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各組大鼠不同時間點伊文思藍(EB)溶液含量比較(±s,μg/g)

表1 各組大鼠不同時間點伊文思藍(EB)溶液含量比較(±s,μg/g)

注:與假手術組比較,*P<0.05;與模型組比較,#P<0.05。

組別 實驗后1 d 實驗后3 d 實驗后7 d只數 只數 只數 EB假手術組 3 3 3 0.73±0.33模型組 3 3 3 9.35±0.44*中藥組 3 3 3 2.23±0.25#EB 0.96±0.17 14.06±0.01*5.37±0.19#EB 0.83±0.31 12.93±0.18*3.86±0.28#

4 討論

腦梗死發生后病灶由缺血中心區及其周圍的缺血半暗帶組成,拯救缺血半暗帶神經細胞是治療腦梗死的關鍵。眾多研究表明,BVECs和BBB在缺血半暗帶神經細胞的恢復中發揮著重要作用[8-9]。BBB是大腦微循環的重要結構基礎,不僅可維持腦組織穩態、調節腦內物質交換平衡、保護腦組織,還可以有效地調節腦血流,促進半暗帶血流恢復[10-11]。腦梗死發生后,BBB的完整性被破壞,通透性增加,水和一系列大分子物質通過開放的BBB進入細胞外間隙,加速腦水腫形成;此外,BBB開放時血流速度減慢、基底膜破壞等加速了神經細胞的破壞與功能喪失[12]。

BVECs及其緊密連接是構成BBB的基礎單位,也是BBB的重要結構與功能基礎,控制著BBB的完整性與物質交換;BVECs可合成并分泌一氧化氮(NO)、內皮素(ET)等活性物質[13],可調節血管平滑肌的舒縮功能,以保持血管的通暢、維持血液循環[14]。BVECs損傷、脫落可破壞BBB的完整性,加重腦組織缺血缺氧[12]。因此,促進腦梗死后BVECs、BBB修復,可保護缺血半暗帶神經細胞,促進神經功能恢復?,F代研究圍繞促進腦梗死后BVECs的修復方面做了許多工作[15-16],其機制與促進分泌細胞因 子[17-19]、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進而促進血管內皮細胞修復、生長有關[20-22]。

本研究結果發現,假手術組中基本無EB溶液滲出,表明假手術組大鼠BBB的完整性良好。而模型組在實驗后1 d時可見大量EB溶液滲出,表明腦梗死急性期BBB遭到嚴重破壞;但隨觀察時間延長,實驗后3 d和7 d模型組EB溶液滲出較1 d時減少,表明腦梗死后BBB呈現一定的自我修復能力。研究表明急性腦梗死后BVECs首先發生細胞腫脹、固縮、壞死、緊密連接消失[23],本研究結果與這一現象基本一致,實驗后1 d時BVECs的改變以連續性消失、脫落、腫脹、基膜斷裂、細胞器丟失為主,實驗后3 d和7 d BVECs細胞腫脹減輕,細胞器成分恢復,表明在腦梗死發生后存在BVECs的損傷及死亡,但隨觀察時間的延長,BVECs呈現出一定的修復現象。與模型組相比,中藥組在實驗后7 d BVECs形態得到明顯改善,EB溶液滲出現象也明顯減少,表明化痰通絡方可促進BVECs及BBB修復。

中醫學將腦梗死歸屬于中風范疇,對其論治可追溯至《金匱要略》侯氏黑散、風引湯。該病急性期與風、火、痰、瘀等病因密切相關,根據“急則治其標”的原則,在急性期使用化痰瀉濁、祛瘀通絡的方藥切中病機?;低ńj法是國醫大師張伯禮院士在其主持的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課題“中風病急性期綜合治療方案研究”中提出的,經臨床驗證療效顯著。方中天麻甘、平,可息風止痙、祛風通絡;半夏辛、溫,膽南星辛、苦,共奏化痰息風之功;川芎與丹參活血行氣逐瘀;地龍息風通絡;酒大黃清熱祛瘀瀉濁。諸藥共用以祛風化痰、逐瘀通絡。前期臨床研究發現,該方可促進腦梗死急性期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提升生活質量[3-4],其機制可能與調控內質網應激水平、保護神經細胞有關[24-25]。

本研究發現,經化痰通絡方干預后,BVECs形態和基膜完整性基本恢復,受損的細胞核及細胞器均有改善,尤其是實驗后7 d線粒體損害的嵴與雙層膜結構均有好轉。且經化痰通絡方干預后,通透性遭到破壞的BBB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復,這與化痰通絡方對損壞的BVECs形態及細胞器的修復、保護作用具有一定關系。因此,化痰通絡方改善急性腦梗死后半暗帶BVECs損傷、促進BBB修復可能是該法促進腦梗死后神經功能恢復的起效機制之一。

猜你喜歡
暗帶內質網通絡
DWI聯合DTI技術對早期腦梗死缺血半暗帶的評估價值
內質網自噬及其與疾病的關系研究進展
重視急性腦梗死后缺血半暗帶的臨床評估和治療
憤怒誘導大鼠肝損傷中內質網應激相關蛋白的表達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絡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尋找卒中半暗帶的思想
治療腰痹通絡止痛是關鍵
LPS誘導大鼠肺泡上皮細胞RLE-6 TN內質網應激及凋亡研究
一塊石頭
Caspase12在糖尿病大鼠逼尿肌細胞內質網應激中的表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