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背景下基于大學英語教學提高文化自信的路徑研究

2023-01-20 18:55葉曉蘭
產業與科技論壇 2022年23期
關鍵詞:英語課程育人思政

□葉曉蘭

一、引言

“立德樹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落實這一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就是課程思政,其實質就是將價值觀引領寓于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之中。然而,如何在大學英語教學活動中有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難點。習近平總書記曾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1]可見,課程思政要符合大學英課程特點,不能“強融入”。

《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20版)對大學英語課程性質在舊版指南的基礎上做出了補充:“大學英語課程可培養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闡釋能力,服務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有機融入大學英語教學內容?!盵2]新指南補充和強化了缺席的母語文化與文明,強調了大學英語課程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外國的社會與文化,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用英語闡釋中國文化、傳播中國文化的能力。而后者正是大學英語教育長期以來的不足,即課堂較多談論西方文化,很少或根本不談及中國文化,從而導致學生的中國文化失語癥和對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

因此,對于大學英語課程來說,“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課程思政要求和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目標是高度契合和統一的??梢哉f,培養學生文化自信,是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重要內容。因為,語言的學習必然伴隨著文化的傳播,大學英語課堂是中西文化交匯的重要陣地,課堂上通過引導學生對中西文化進行辯證比較和對比,能夠讓學生客觀地認識各國文化,并以全球的視野重新認識和定位中國文化,從而克服對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和對中國文化缺乏自信的問題。在大學英語課堂上有機融入中華文化,將中華文化深深扎根于學生心中,培養學生雙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中國文化走出去”和“講好中國故事”的使命要求。

本文旨在探索在課程思政的背景下如何發揮大學英語課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能,從而增強大學生文化自信。

二、“課程思政”與“文化自信”的內涵

課程思政是與我國經濟、文化、綜合國力、國際地位等發展的新階段相適應的一種新教學理念。其目的在于落實高校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高校是為國家培養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前沿陣地,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依賴于思想政治課,而是要充分挖掘各類各門課程的育人元素和育人價值,發揮各種課程的隱性育人功能,要把知識的傳授、技能的培養與價值觀的引領相結合,把“授業”與“傳道”相結合,通過全員、全程和全方位育人,最終實現為國家培養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目的。

文化自信指的是處于國家、民族中的人們對本民族文化的強烈認同,對支撐民族發展的內在精神特質積極傳承和踐行,對世界優秀文化能夠欣賞借鑒,取長補短。文化自信,信的是中華民族強大的創造力,信的是中華文化中蘊涵的中國之精神、中國之理念、中國之智慧[3]。文化自信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三種文化形態為主要內容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構成了我們文化自信的本和源。

對于大學英語課程思政來說,培養文化自信是其重要內容,也是突破口。同時,對于培養大學生文化自信來說,課程思政是有力的抓手。

三、大學生文化自信的現狀

一些學者對大學生文化自信現狀的調查表明,總體上,大學生對中國文化表現出高認同,低認知和踐行較差的特點。部分大學生文化自信缺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外因上,主要是西方文化的沖擊和敵對勢力的有意滲透;內因上,有經濟轉軌與文化轉型不同步的矛盾,也有近現代以來存在的文化自卑心理,以及來自于社會、學校、家庭和學生自身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學校方面,主要是文化正向引領功能乏力。就大學英語課程來說,其作為中西文化交融的主陣地,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重教輕育、重智輕德和中西文化失衡的問題,所以應該更加積極地發揮文化正向引領的功能,把文化自信的培養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有機結合起來。

四、大學英語課程培養文化自信存在的問題及提升文化自信的路徑

(一)教師:樹立文化導向的英語教學觀,提升跨文化教學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教師的教學觀、育人觀、綜合素養、教學業務能力等,都對教學起著關鍵作用。

長期以來,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如大學英語課時相對較少,部分學生英語底子比較薄弱,而培養學生英語語言綜合能力的任務相對較重,導致一些課堂教學往往比較偏重英語的工具性,而忽略其人文性,當然,這其中也不排除部分大學英語教師本身對文化育人和培養文化自信認識不到位的因素??傊?,最終導致了大學英語課程在文化育人方面做得不到位,英語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與價值觀的引領失衡。

此外,長期以來,我國的外語教學為培養學生英語語言綜合能力,比較注重原汁原味的英語材料的學習,偏重西方文化的介紹,忽視中華優秀文化的學習其英文表達的訓練,導致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知不夠,傳播中華文化的能力也不強。課堂上中英文化比例嚴重失衡,典型的例子就是學生對很多洋節的英語表達張口就來,而對中國傳統文化里的春節、清明節、元宵節等重要節日的英語表達卻張口結舌。學生用英語講述中國故事和傳播中國文化的能力沒有得到培養,文化自信也沒有得到提升。其中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外語教師自己在接受外語教育的過程中,本身就缺乏對“中國英語”的學習,母語文化素養不夠,語言功底參差不齊?!爸袊⒄Z”不是中式英語,而是指以規范英語為核心,表達中國社會文化諸領域特有事物,通過音譯、譯借及語義再生諸手段進入英語交際,具有中國特點的詞匯、句式和語篇[4]。中國英語能有效提升學生對母語文化身份認同,構筑文化自信。另一方面,是因為部分教師的教學觀還沒有完全跟上時代的節奏。當今,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學生不能再像過去那樣為學英語而學英語,而是要為了“傳播中國文化”“增強中國軟實力”而學英語。因此,教師們首先要意識到,在大學英語課堂上融入中華優秀文化,培養學生文化自信,是大學英語課程的重要目標,是時代賦予當代大學英語教師的使命。

教師先備好一桶水,才能給學生提供一碗水。因此,一方面,學校應積極給廣大外語教師提供學習和培訓的機會,幫助他們更新教育教學觀,使他們對英語教學產生更深入更全面的認識,并不斷提升自綜合素養和跨文化教學能力。另一方面,教師本身也應該發揮主觀能動性,充分利用各種線上線下資源,進一步夯實自己的語言功底和跨文化視野,學習中華優秀文化,首先構筑自己的文化自信,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教學能力,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提升文化自信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二)教學模式:借鑒產出導向法,提高教學效率。在課程思政的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師在課時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面臨著更高的教書育人要求,即一方面要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另一方面還要做到立德樹人,培養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知、認同和自信。即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更要讓他們掌握用英語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的能力。因此,大學英語課堂必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高效,教師必須調整甚至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才能完成更高層次的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

我國著名學者文秋芳在Swain提出的輸出假設理論的基礎上,針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特點提了“輸出驅動假設”,并進一步發展成為“產出導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理論體系[5]。該體系提倡的教學理念包括“學習中心說”“學用一體說”和“全人教育說”。其中,“學用一體說”體現了知行合一的思想,就是提倡用英語做事,而不是以課文或教材為學習目標。這種教學理念可以很好地服務于大學英語課程在新時期的需求。

在這些核心理念的基礎上,產出導向法還提出了具體的教學和評估步驟和要求??梢哉f,從一定程度上,產出導向法為處于困境中的大學英語教師提供了方向。用英語做事的能力再輔之以對中國文化的認知、認同和自信,就可以轉化為“講好中國故事”和“傳播中國文化”的能力?!叭擞苏f”與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目標也非常契合。當前,網絡學習資源極度豐富,教師可以通過呈現交際場景,說明目標和產出任務,給學生制造學習的壓力和動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潛力,從而使他們圍繞學習目標和產出任務,充分利用線上線下的資源,進行深而廣的學習和探索。從而把有限的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外,讓大學英語課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學內容:挖掘文化元素,整合教學內容。眾所周知,詞匯和語法是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基礎。很多教師會把詞匯和語法的教學巧妙地融入聽、說、讀、寫、譯五項技能的訓練中。同樣的道理,思想政治和文化的教學也應該可以做到巧妙融入。首先,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政治和文化元素,并進行提煉和總結,再通過引導學生對相關內容的中西方文化進行對比,實現對學生進行價值觀的引領和文化自信培養的目標。如思想政治智慧版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一冊,Unit 1主題是Fresh Start,其中Text A標題是Toward a bright future for all,內容是一個美國大學校長對新生的致辭。大學對于新生來說無疑是個很好的話題。教師在課前可以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搜集中華文化中關于“大學”的有名的言論及其英文翻譯,如:“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薄八^大學之大,非有大樓之謂也,乃有大師之謂”,等等。然后在導入環節與學生進行互動,讓學生在所了解的信息上談談自己對大學的理解和期待。另外,在課文講解的過程中,可以根據一些課文細節插入相關的中華文化。比如,課文中第三段,校長分享了在高中畢業時父親給自己送鬧鐘的故事,可以借此引導學生思考送鬧鐘的意義,并插入中華文化中關于珍惜時間的名言,如毛澤東曾說過: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或寸金難買寸光陰,等等,并配上這些名言的英文表達。再比如,在文章最后一段,校長勉勵學生要承擔起對社區、國家乃至世界的責任。在這里也可以引用我國偉人或名人的名言。如,毛澤東曾說過的關于“世界是年輕人的,年輕人就像八九點鐘的太陽”的語錄:The world is yours and ours,but ultimately yours.You youth is full of vigor and energy,like the sun at eight or nine o’clock in the morning.Our hope is on you.”或者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指出的“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A nation will prosper only when its young people thrive...”。這樣學生就能對國內外大學教育觀進行辯證地思考,感受祖國賦予自己的責任,同時也能了解這些經典話語的英文表達??芍^一舉多得。

總之,教師要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在教材的基礎上整合教學內容,首先要根據教材內容確立培養文化自信這一總目標在本單元可落實的具體小目標,然后圍繞該目標設置不同的教學活動,整合教學資源,把文化自信的培養巧妙地融入各教學環節。

(四)考試:調整考試評價體系,適當加大中國文化考核比例。隨著國家對于文化自信建設的逐漸重視,外語教育界也已開始行動起來。全國大學英語考試委員會自2013年12月起,在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中不斷增加了關于中國歷史、文化、經濟等方面的內容。這個變化從一定程度上能對大學英語教學起到指揮棒的作用,能夠激發學生學習中國文化的動力,引導他們注重提高“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同時也向大學英語教師敲響了警鐘:作為新時代的大學英語教師,要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重新反思自己的教學,要促進課程內部不同文化的平衡。教學和考核要與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相呼應,要充分利用課程過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加大中國文化學習在考核中所占比重。

五、結語

“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課程思政要求與大學英語課程的特點高度契合。融入中華優秀文化,引導學生以理智的態度對中西文化進行辯證思考和對比,培養學生文化自信,是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重要內容。大學英語課程長期以來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重教輕育,重智輕德和中西文化失衡的問題,學生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對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和對中國文化缺乏自信的問題。培養學生文化自信是一個需要多方聯動的系統工程。需要從教師、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考試評估等多方面著手開始改善,甚至還需要整個學校多個部門的配合。

猜你喜歡
英語課程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以高級英語課程為例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針對崗位需求的高職英語課程改革研究
論高校大學學術英語課程的建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