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色小鎮建設對湖北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影響的實證研究
——以湖北為例的準自然實驗研究

2023-02-02 14:03胡仁昆
湖北社會科學 2023年12期
關鍵詞:湖北省縣域小鎮

胡仁昆

一、引言

(一)特色小鎮的發展背景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蓖七M鄉村振興戰略的貫徹實施需要一個有效的載體和抓手,將鄉村的生態環境、文化傳統、特色資源等在建制或非建制行政區內集聚整合,促成外部各核心生產要素的凈流入,形成鄉村特色產業的發展合力,推動鄉村健康持續地發展,推廣特色小鎮建設正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有力的支撐點和新的載體。

建設特色小鎮,發展特色產業是根本。建設特色小鎮能推動鄉村產業結構調整、完善產業鏈、推動國民經濟三大產業協調發展;建設特色小鎮能實現能源節約、綠色低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能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公共服務水平,能推動在地文化傳承,促進鄉風文明,實現鄉村治理體系的現代化。

2014 年10 月,時任浙江省省長李強首次提出“特色小鎮”的概念設想,次年浙江省開始實施省級特色小鎮的創建工作,于當年6 月4 日公布了首批37 個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經過約一年的實踐探索,浙江總結出一條行之有效的特色小鎮建設路徑,截至2021年12月,浙江已公布建設特色小鎮60個。2016 年7 月住建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布通知,至此特色小鎮創建在全國范圍內得以推廣。但由于各地資源稟賦、產業基礎、文化傳統等的差異,全國特色小鎮發展勢必走個性化、差異化的道路,這也正是特色小鎮“特色”之所在。特別在經濟欠發達的中西部地區,縣域經濟發展程度有限,鄉村振興的“硬實力”和“軟條件”都不具備優勢,如簡單盲目復制浙江特色小鎮的創建經驗,勢必會導致政府債務加劇和房地產化等問題。

(二)湖北省特色小鎮的發展狀況

湖北2017 年12 月印發了特色小鎮創建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進一步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推進新型城鎮化,推動縣域經濟轉型升級,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并同步公布了首批湖北省特色小鎮創建名單和評價標準。截至目前,湖北省入圍國家級和省級創建的特色小鎮共36 個,其中入圍住建部第一批特色小鎮5 個,第二批11 個;列入省級首批特色小鎮20 個。湖北省創建的特色小鎮主要分布在經濟較發達區域,經濟總量前五的市州有15 個特色小鎮,占比41.7%,其他特色小鎮主要分布在武漢城市圈范圍內,或者旅游自然資源豐富的地區。特色小鎮的創建發展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自然資源稟賦情況關系密切。

我國特色小鎮的投資規模主要分布在50—100億元的區間,相比之下,湖北特色小鎮的投資規模較小,投融資能力還不足,發展還很不充分。截至2020 年,湖北省特色小鎮的總投資額達10 億—20億元的21 個,占58%;20 億—50 億元的9 個,占26%;50 億—80 億元的6 個,占16%,主要集中在制造業與農產品加工業領域。湖北省特色小鎮的城鄉差距較小,并且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值持續縮小,主要集中于1.2 至1.6 之間,明顯低于省內平均水平,說明湖北省特色小鎮的發展基礎較好。

按照特色小鎮的產業功能區分,湖北特色小鎮分為專業發展型、農業型、旅游型三大類型,三大類特色小鎮的比例分布相當,分別為專業發展型13個、農業型12 個、旅游型11 個,其中建制鎮27 個、非建制鎮9 個。進一步細分為七小類型,分別為傳統工業型5 個、新興產業型6 個、金融創新型1 個、時尚創意型1 個、特色農業型12 個、歷史文化型5個、生態旅游型6 個,其中傳統工業型、新興產業型、金融創新型和時尚創意型屬于專業發展型。

(三)湖北省特色小鎮存在的問題

目前總體來看,湖北特色小鎮功能定位較為準確,但部分小鎮特色并不清晰,一些小鎮功能定位與產業發展現狀之間關聯較小,如野人谷生態休閑小鎮、洈水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等。湖北特色小鎮建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一是產業發展特色不夠鮮明,缺乏龍頭企業的支撐和帶動,缺乏拳頭產品、知名品牌,還存在產業定位不明確、落實產業規劃有偏差的問題;二是產業發展規劃不到位不翔實,在總體空間格局、建筑風貌、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的規劃不夠全面、具體,容易導致小鎮后續發展空間受限的情況;三是生態環境保護缺乏長效機制,由于特色小鎮建設中環境規劃或資金不到位,導致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不足;四是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水平與小鎮發展速度不匹配;五是缺乏資金、人才等要素支撐,投融資渠道較窄、周期長、回報低,以及傳統文化特色的傳承創新乏力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特色小鎮的發展。

推行特色小鎮創建以來,湖北省在土地政策、資金支持、管理權限、人才落戶等政策方面持續向特色小鎮建設傾斜,推動了湖北省特色小鎮的有序健康發展。但是目前僅依靠建制鎮的體制機制和治理體系推動特色小鎮發展的模式,已難以適應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需要打破原有治理模式、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湖北可以學習借鑒浙江特色小鎮的建設治理經驗,在土地、資金、人才、管理等諸多方面進一步深化改革。

二、文獻綜述

湖北省特色小鎮創建已經歷5 年多,至今學術界對于湖北省特色小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對特色小鎮的發展現狀、發展模式、小鎮規劃等方面的研究,二是對特色小鎮的產業特點、文化特色等的研究,三是對特色小鎮的創建類型、動力機制、發展路徑和發展策略的研究。

對于特色小鎮發展特征的研究,學術界主要研究了特色小鎮的產業發展特征、空間特征、功能類型特點、文化特色等方面。馮云廷認為特色小鎮發展應該重點聚焦綠色低碳產業。[1](p92-95)陳曉蓁認為在特色小鎮建設中,主導產業的選擇和地理區位、產業現狀、基礎設施和自然條件等因素有關,在量化關聯指標的基礎上,運用主成分分析法構建主導產業選擇模型。[2]吳可人認為浙江省為應對制造業增加值增長率下滑,審時度勢提出特色小鎮建設的對策,并選擇七大現代產業和傳統經典產業為主導,是符合浙江未來產業發展方向的選擇。[3](p23-24)陳哲霖等[4](p182-186,p237)運用地理信息系統(GIS),分析了不同地理類型特色小鎮的空間形態構成要素和影響因素,歸納總結出不同類型小鎮空間形態、交通布局形式的特征。楊毅然和沈克印探索研究了體育特色小鎮的體育產業創新升級和跨界融合的建設路徑。[5](p36-40,p57)付曉東和蔣雅偉用根植性理論解釋了特色小鎮創建的在地化內涵,[6](p102-111)認為特色小鎮建設的核心是當地風俗文化,應將文化和產業有機融合,應將地域特色、文化精神、民俗風情等充分展現出來。陳立旭認為特色小鎮是提升文化軟實力的有效途徑,應將特色文化嵌入特色小鎮創建的全過程中,通過創造共同的文化體驗,強化特色小鎮的文化凝聚力,使居民對小鎮有歸屬感。[7](p14-20)

對于特色小鎮發展動力的研究主要包括特色小鎮的形成機制和產業轉型升級中特色小鎮建設的作用。盛世豪和張偉明認為良好的產業生態是特色小鎮發展的基礎,產業生態決定特色小鎮的資源要素整合力和核心競爭力。[8](p36-38)馮云廷認為特色小鎮應將自身主導、特色產業與其他相關產業形成生態鏈,才能獲得可持續發展能力。[1](p92-95)許益波等認為要以產業鏈為導向建設特色小鎮,通過項目整合、資源優化、功能集成,推動特色小鎮產業發展。[9](p90-92)金立中[10]研究了浙江杭州特色小鎮創建機制、發展現狀和運作模式,著重剖析其發展動力來源,認為產業集聚對市場競爭力提升至關重要,能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對于特色小鎮發展策略的研究,學術界也進行了大量探討。李濤[11](p61-64)提出實施期權激勵制和績效追罰制來健全特色小鎮建設的體制機制。黃衛劍等[12](p31-33)認為應用創建制取代過去的審批制來推動特色小鎮建設,要通過競爭申報、動態考核、實施獎懲等措施落實競爭激勵機制。張蔚文[13](p43-45)系統論述了政府在特色小鎮創建中的作用,監督設施建設工程質量,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以及落實用地保障、人才引進、投融資等優惠政策。

三、研究假設

當前學術界關于湖北省特色小鎮建設對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證檢驗未見報道,知網、萬方和維普等中文數據庫的數據顯示,現有的48篇關于“湖北省特色小鎮”的期刊論文,暫未有對于湖北省特色小鎮建設政策效果的實證檢驗研究。為驗證湖北省特色小鎮創建對縣域經濟發展是否存在提升作用,發現特色小鎮創建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本文旨在通過大樣本實證回歸分析,檢驗評估特色小鎮創建的政策經濟效果,對下一步湖北省制定特色小鎮建設的優化政策,促進縣域經濟產業結構的更新升級,助力鄉村振興,提供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支撐。本文實證分析的研究假設如下:

假設H1:在其他條件一定的條件下,湖北省特色小鎮創建會顯著提升省內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

假設H2:在其他條件一定的條件下,經濟發展程度對兩者關系的調節作用明顯,即經濟發展程度越高的地區創建特色小鎮對縣域經濟發展的提升作用越顯著。

四、實證研究

(一)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推行特色小鎮創建試點是一項準自然實驗,2015年中央和各地方逐步開始政策試點,本文以湖北省內各縣級行政單位(縣、市、區)2014—2021 年的縣域經濟指標為樣本,并剔除金融業、ST 以及變量缺失樣本,最終得到省內78 個縣級行政單位的635 個樣本。其中,101 個樣本屬于入選特色小鎮建設的縣(市、區),將其作為處理組,其余534 個樣本作為控制組。本文入選湖北省特色小鎮創建名單的縣(市、區)是通過湖北省人民政府網站、湖北省國資委網站以及相關新聞報道等方式,全手工整理獲得,湖北省縣域經濟的經濟數據來源于湖北省統計年鑒和CSMAR 數據庫。本文數據的采集分析,實證分析的統計推斷和假設檢驗借助于STATA MP17.0和EXCEL軟件完成。

(二)變量選擇與模型設計

1.被解釋變量

本文選取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地區生產總值來測度湖北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分別采用總量和均量指標進行回歸實證分析,以檢驗本文大樣本實證研究的穩健性。

2.核心解釋變量

(1)處理組與控制組的區分。如所在縣(市、區)入選湖北省特色小鎮創建名單則為處理組,否則為控制組。

(2)試點政策實施時間。2015年特色小鎮創建開始在全國范圍陸續推廣試點,由于2017 年12 月12 日湖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湖北省特色小鎮創建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2018 年12 月20 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并公布了第二批10 個小鎮納入特色小鎮創建的名單,本文考慮將2018 年確定為湖北省首批特色小鎮創建元年,2019年為第二批特色小鎮創建年。

(3)核心變量構建。構建treated(虛擬變量)區分處理組和控制組,treated=1 代表樣本縣(市、區)入選特色小鎮創建,歸入處理組;treated=0 代表樣本縣(市、區)暫未入選特色小鎮創建,歸入控制組。構建post(虛擬變量)區分創建實施開始與否,post=1 代表入選縣(市、區)已開始實施特色小鎮創建工作,處于政策試點中,post=0 代表入選縣(市、區)未開始實施特色小鎮創建工作,處于政策試點前。

3.控制變量

為了排除其他影響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干擾因素,選擇以下控制變量,包括外貿出口水平、金融機構貸款水平、城鄉居民儲蓄存款水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水平等指標。

本文模型包含的變量名稱及釋義,如表1所示。

表1 變量定義與說明

4.模型設計

對湖北省內縣域經濟行政單位的縣(市、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地區生產總值)進行大樣本回歸實證分析,采用雙重差分法,建立如下基準多維固定效應模型:

其中:βi(i=0,1,2)為各解釋變量的回歸系數;i表示湖北省內各縣(市、區),y表示年份,In(perincome)i,y表示縣(市、區)i在y年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didi,y為核心解釋變量,等于treated×post,其系數β1能捕捉入選特色小鎮建設名單的縣(市、區)相對于未入選的縣(市、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平均變動,系數為正表示特色小鎮建設提升了湖北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水平,為負表示政策試點抑制了縣域經濟發展;controls為影響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特征變量;γi為縣(市、區)固定效應,δy為年份固定效應,εi,y為隨個體與時間同時改變的擾動項。

五、實證分析與結果

(一)基準模型回歸與穩健性檢驗

使用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地區生產總值作為被解釋變量,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基準回歸分析,結果詳見表2 所示。模型1與模型2顯示,當控制湖北省內縣(市、區)的固定效應,并排除與縣域經濟發展直接相關因素,核心解釋變量did 的回歸系數為0.0862,在1%的置信水平上顯著為正;如不排除控制變量影響,核心解釋變量did 的回歸系數為0.1245,在1%的置信水平上亦顯著為正,驗證了引入控制變量的必要性,對認清核心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的實際解釋力十分必要,如遺漏控制變量將導致實證分析偏差。模型3 與模型4 顯示,當替換被解釋變量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時排除控制變量影響時,核心解釋變量did 的回歸系數為0.7138,在1%的置信水平上顯著為正;當放松排除控制變量的影響時,did 系數變為0.9930,在1%的置信水平上亦顯著為正;模型5 與模型6 顯示,當替換被解釋變量為地區生產總值,同時排除控制變量影響時,核心解釋變量did的回歸系數為0.0942,在1%的置信水平上顯著為正;當放松排除控制變量的影響時,did 系數變為0.1370,在1%的置信水平上亦顯著為正。

表2 基準模型實證結果

本文通過選取3 個被解釋變量,分別進行實證回歸,3 組回歸所包含的6 個模型均顯示核心解釋變量did 對縣域經濟發展水平具有顯著的解釋力,且均為正相關關系,驗證了本文大樣本實證分析結果具備穩健性。以上結果證明,與未入選特色小鎮創建名單的控制組縣(市、區)相比,湖北省內入選并實施特色小鎮創建的縣(市、區)確實有助于提升處理組縣(市、區)的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證明了假設H1成立。

(二)經濟發達程度的異質性分析

由于湖北省內縣域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差異,有必要進一步分析縣域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導致的政策效果差異,下面引入相關指標體系對樣本數據進行分組處理,探討縣(市、區)異質性因素對縣域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影響,嘗試為下一步深化湖北省特色小鎮優化創建與改進實施提供堅固的政策支撐,提出更合理的政策意見。

按照湖北省統計局公布的省內78 個縣域行政級別的2022 年地區生產總值GDP 數據,將湖北省縣域行政單位劃分為4 組,依次為GDP1000 億元以上的高水平地區,GDP700 億元(不含)至1000 億元(含)的中高水平地區,GDP500 億元(不含)至700億元(含)的中等水平地區,GDP500 億元以下的較低水平地區,排除控制變量影響,同樣不控制年份固定效應,再進行固定效應的回歸估計,特色小鎮創建實施對省內縣域經濟發達程度中高水平、中等水平和較低水平縣域的經濟發展顯著正相關。根據表3 的實證分析結果,核心解釋變量did 系數依次為,高水平地區0.9819,中高水平地區0.7217,中等水平地區0.6894,較低水平地區0.7604,后三者均在1%的置信水平上顯著為正,僅有武漢市三大遠城區黃陂、江夏和新洲的P 值接近0.1,在10%的置信水平上顯著為正。以上結果證明,特色小鎮創建對助推縣域經濟發展的正面影響十分顯著,并且區域經濟發達程度越高政策實施的經濟效果也越明顯,驗證了假設H2成立。

特色小鎮創建對縣域經濟發展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經濟水平較為發達的縣(市、區)。究其原因主要是特色小鎮建設的經濟發展效應受制于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發展狀況、特色小鎮規模等多種因素。一方面,經濟欠發達縣(市、區)的產業基礎薄弱,產業結構較為單一,限制了特色小鎮的創建與發展。另一方面,特色小鎮創建聚焦于信息、環保、健康、旅游、時尚、金融、高端制造等產業,兼顧茶葉、中藥、綠色食品等傳統經典產業。經濟發達程度較低的地區受地理區位、自然條件、產業基礎等限制,創建特色小鎮主要集中于文化旅游和傳統經典產業,導致欠發達縣域只能規劃建設單一主題的特色小鎮,創建數量受限直接影響了政策實施對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改進的經濟效果,從實證分析和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各縣(市、區)入選特色小鎮創建數量與核心解釋變量的顯著性有較明顯關系。

六、實證研究結論與政策啟示

(一)研究結論

本文運用以2014—2021 年湖北省各縣級行政單位的縣域經濟指標為樣本,研究特色小鎮創建對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并將入選了湖北省特色小鎮創建名單的縣(市、區)作為處理組,未入選創建名單的縣(市、區)作為控制組,進一步從經濟發達程度差別視角進行異質性比較分析,通過構建重組雙重差分模型,本文實證研究發現:一是湖北省特色小鎮建設顯著正向提高了當地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地區生產總值,特色小鎮創建對縣域經濟發展質量提升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二是特色小鎮建設對縣域經濟發展質量提升的作用存在區域異質性,即特色小鎮創建對經濟發展程度不同地區的影響不同,對經濟發達程度高、中高、中等和較低水平的縣(市、區)經濟的提升作用均顯著,且影響程度依次降低;三是湖北省各縣(市、區)入選的特色小鎮創建數量對縣域經濟發展水平提升有顯著正向相關影響,即縣(市、區)入選特色小鎮創建名單的數量越多,其特色小鎮創建對縣域經濟發展的提升作用越明顯。

(二)政策啟示

本文的實證研究結論具有多重政策啟示。

第一,為湖北省如何進一步擴大、調整和完善特色小鎮創建試點工作提供了經驗證據和理論支撐。本文的研究結果顯示,特色小鎮建設提高了湖北省縣域經濟發展質量,為湖北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模式,驗證了在全省范圍內開展特色小鎮建設的必要性。省委省政府應大力推進特色小鎮的創建實施,借鑒成功經驗,尊重市場規律,結合當地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現狀,發揮比較優勢,依托產業集聚打造特色小鎮。

第二,為地方政府進一步優化完善特色小鎮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參考。本文的實證研究和異質性分析表明,特色小鎮建設與經濟發達程度存在正向相關關系,在經濟發達縣域實施特色小鎮創建的經濟效果更好,對經濟發展提升作用更大(核心解釋變量的回歸估計系數更大),但對經濟發達程度較低地區的經濟發展提升作用也十分明顯,并且一個地區隨著創建特色小鎮數量增加,政策的經濟效果越顯著,這與特色小鎮產業集聚效應的釋放直接相關,促進了產城融合。

第三,為湖北解決縣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提供了政策參考。湖北省78 個縣級行政單位中,接近60 個全年地區生產總值不足500 億元,湖北縣域經濟呈現明顯的金字塔形,說明縣域經濟發展任重道遠。這60 個亟須加快發展的縣(市、區),由于地處山區,區位條件差,長期以來經濟發展落后于其他縣(市、區),產業基礎也較為薄弱。從本文的實證研究結論看出,特色小鎮建設的政策效應尚未在經濟欠發達的縣中體現,在欠發達縣(市、區)中創建特色小鎮的絕對數和占比均較低,政策實施的規模紅利尚未完全釋放出來,應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遵循“全面、持續、高效”的原則,大力推進湖北省特色小鎮在省內欠發達縣域的創建工作,適當給予相應的政策幫扶,將湖北省特色小鎮創建作為鄉村振興的平臺和載體,將鄉鎮的傳統習俗、資源稟賦和宜居環境高度融合,助力縣域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在產業規劃導向上,經濟欠發達的縣(市、區)傾向以特色農業、傳統醫藥、文化旅游、適老康養等產業為主,經濟發展較好的縣(市、區)傾向以中高端制造配套升級、金融服務、信息服務等產業為主,充分結合當地及周邊產業特點,發揮產業集聚效應,全盤謀劃區塊整合,打造共同富裕新平臺。

七、湖北省特色小鎮的發展對策

基于湖北省特色小鎮的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結合湖北省特色小鎮建設對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證檢驗結果,本文提出湖北省在3 個大類、7個小類特色小鎮建設的發展策略。

第一,專業發展型特色小鎮需要立足自身產業,積極向縱深拓展產業鏈,尤其要關注文化與產業的融合發展,筑牢核心產業的護城河;農業型特色小鎮應擺脫對低端產品的依賴,打造規?;?、標準化生產,發揮規模經濟效應,要注重農業基礎設施與相關配套設施、服務的改造建設,深度挖掘農耕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旅游型特色小鎮要注重對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的保護挖掘,產業鏈發展要圍繞特色,突出文化異質性,打造區域協同的旅游開發模式。

第二,湖北省特色小鎮建設與培育的最重要兩個著力點是如何鍛造“特色”,如何孵化“產業”。主導產業是根本,生態環境是先決條件,傳統文化是靈魂,設施服務是動力源泉,機制體制是措施保障。在鍛造“特色”方面,應該從這五條路徑均衡發力、科學合力,打造小鎮品牌IP。同時要積極營造創新氛圍,創新是推動特色小鎮發展的催化劑,因此要結合湖北省特色小鎮建設實際,大膽向東南沿海地區取經,賦能孵化特色小鎮產業經濟。專業發展型特色小鎮應注重主導產業定位和細分,扶持龍頭企業,做強主導產業,創立品牌價值,實現產鎮融合。農業型特色小鎮應將重點放在選址規劃、景觀設計、產業遴選、人與自然融合、居民利益保護等五個方面。旅游型特色小鎮應注重形成獨特的旅游產品體系,形成主題鮮明、體驗獨特、要素配置齊全的旅游產業鏈發展模式。

猜你喜歡
湖北省縣域小鎮
安安靜靜小鎮
“CK小鎮”的美好
縣域消防專項規劃研究
熊的小鎮
小鎮(外一篇)
山東縣域GDP排名出爐
縣域就診率為何差了40%
春風化雨 深入淺出——記湖北省優秀理論宣講員龍會忠
一項縣域中招政策的回顧與反思
湖北省將再添6座長江大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