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院校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模式與評估框架探究

2023-02-05 08:50
關鍵詞:跨文化中醫藥交際

陳 薇 薇

(安徽師范大學 人文與國際教育交流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2010年國家出臺的《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指出:“高校要加大對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力度,注重學生國際交際意識和國際語言溝通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知曉國際規則,具有國際視野和較強的國際競爭力?!敝嗅t院校應承擔起培養中醫藥外向型人才的重任,提升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使其更好地與不同國籍的患者進行溝通,為廣大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

一、中醫院校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研究綜述

1966年,Hymes首次提出“交際能力”,即運用語言或非語言手段進行社會交往的能力,包括傳遞信息、交流思想和表達感情,既用口頭形式,也用書面形式;既指說和寫的表達能力,也指聽與讀的理解能力。這一概念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國內外眾多學者紛紛開展研究[1]。不同研究領域的學者對跨文化交際能力構成要素提出了不同觀點,如Cupach及Spitzberg等在研究中指出,跨文化交際能力的3大要素分別為動機、技能和知識;Gudykunst基于交際學的視角,認為焦慮控制和不確定性控制是組成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關鍵要素;Kim則將社會心理學、社會學和語言學等多學科知識進行整合,將跨文化交際能力看作是由情感、行為及認知3項因素共同構成的新模式[2];莊恩平和楊盈在研究中強調跨文化交際能力可以細分為多個子系統,依次是交際實踐能力系統、知識能力系統、文化調適能力系統和全球意識系統[3];陳國明則持有不同的意見,他認為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行為層面、情感層面及認知層面彼此依存,相互影響和作用[4]。

綜合分析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可以發現跨文化交際能力模式大多建立在西方思想行為的基礎上,呈現出明顯的歐洲中心主義特征。因此,中國學者有必要基于全新的角度和層面來深入剖析跨文化交際能力,對研究主體視角進行創新。其中,董興紅指出,中醫藥人才跨文化交際能力體現在跨語言和跨文化的交際能力以及學生的中西方文化差異意識;羅運春也通過研究指出中醫藥人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育目標包括尊重和理解差異文化、跨文化接觸過程中的適應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際技能。但這些研究大多較為籠統,需要加大實證研究力度來驗證中醫藥人才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框架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二、中醫院校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模式

結合英語課程教學現狀和大學生學習特點,中醫院校通過構建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模式營造出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全方位地培育大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一)優化課程設置

中醫院校在培育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過程中,要對英語課程進行優化設置,圍繞課程教學目標合理規劃教學內容。英語課程教學內容不僅包括單詞、句式和語法等基礎知識,還要將跨文化知識添加到語言教學框架中,讓大學生理解語言中蘊含的交際規范、文化習俗和文化差異等隱性知識,使學生更好地融入到特定跨文化中醫診治情境中。結合《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現狀和跨文化中醫人才培養目標作好教學設計,在英語課程教學中充分挖掘和利用跨文化交際內容,實現跨文化交際內容與英語語言教學體系的有效融合。秉承實用性的原則,參考中醫藥常用英語詞匯,在英語教學中潛移默化地滲透跨文化交際學知識。在導入跨文化交際內容時,可以根據英語課程模塊設置民俗宗教、政治經濟、歷史地理以及語言文化等專題,介紹不同國家的人文知識,讓學生學習國外文化和跨文化醫學知識。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將教材學習和文化學習相結合,以醫學英語詞匯和習語為切入點,介紹不同國家的文化背景,通過趣味化的形式引導大學生學習英語知識,并激發大學生了解多元文化差異的積極性。

(二)轉變教學方法

新時代背景下,中醫院校必須轉變和創新教學方法,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效果。英語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靈活運用翻轉課堂、CBL教學法以及項目式教學法,依托慕課或微課,以圖片、音視頻以及文字等不同形式將多元文化知識呈現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課上組織大學生觀看《推手》和《刮痧》等電影,讓其圍繞文化差異這一主旨撰寫觀后感,幫助他們樹立良好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直播與短視頻等方式將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有效地整合起來,全方位培養大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5]。如依托微信公眾號、微博和校園論壇等向學生推送有關跨文化交際的知識訊息,進一步充實教學資源,使跨文化交際學習融入到大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

(三)培養語言交際能力

首先,要引導大學生理解并掌握不同語言下的文化內涵,從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異。英語教師要創設中醫治療的情境,讓大學生加深對中醫藥文化的學習,主動在日常生活中積累有關中醫的英語詞句,輕松且熟練地運用英語進行溝通,主動承擔起向全世界講好中醫藥文化故事的職責。其次,要重視對大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育,讓大學生了解不同國家的民俗信仰、社會規范、文化價值觀和生活習慣,提升大學生對跨文化交際的敏感性與語用能力。了解醫學委婉語和醫學稱呼語的正確使用規范,提升其綜合文化素養。最后,要強化大學生聽說能力,為更好地開展跨文化交流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引導大學生運用所掌握的醫學詞匯進行英語對話交流,提升醫學英語聽力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四)開展實踐活動

中醫院校應利用自身教育資源創建跨文化交際平臺,使大學生擁有更多鍛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機會,掌握不同文化的形式及內涵。如以“中醫英語交流”為主題,開展多樣化的校園文化交流活動,舉辦英語演講比賽、專題辯論會和中醫藥文化宣傳影視拍攝等,幫助大學生提高跨文化交際知識。此外,中醫院??稍谡n堂創建特定的診治場景,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參與到跨文化交際中,從而獲得全新的學習體驗和醫學英語運用能力。同時,還要將英語教學向課外延伸,組織學生同外教交流醫學文化,積累跨文化交際經驗,了解不同交際對象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減少文化沖突問題的發生[6]。依托院校提供的跨文化交際平臺,大學生可以體會到英語語言文化習俗同母語間的差異,轉變傳統的文化思維習慣,為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

三、中醫院校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評估框架

為確保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成效,中醫院校還應構建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評估框架,以便全面掌握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水平。

(一)理論預設

中醫院校在制訂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評估框架時要搜集和整理國內外文獻資料與數據,并進行分析,基于英語教學層面將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評估體系劃分為日常文化交際能力和專業文化交際能力兩大維度,細分為8項要素。其中,日常文化交際能力泛指大學生在不同文化環境下開展日常溝通活動時所具備的交際能力、交際知識和交際意識,包含5項要素:1.理性看待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給予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充分的尊重,擁有良好的共情能力;2.感知并認同自身文化價值觀,并反省自身言行舉止;3.從歷史文化、民俗信仰、價值理念、生活習慣及社會狀況等方面了解本國同其他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掌握母語文化同其它文化間的差異;4.根據其他國家的文化習俗,應用正確的表情、手勢及動作提高交際效果,具有非語言交際能力;5.能夠借助提問、轉述以及模仿等不同方法順利進行交流,解決語言資源不足的問題。專業文化交際能力指大學生在中醫藥專業領域中既能與不同國家的患者進行交流,也具有推動中醫藥文化邁向全世界的意識和技能。專業文化交際能力共涵蓋3大要素,具體為:1.能夠對外客觀地闡述和宣傳中醫藥文化,將中醫藥文化精神推向全世界;2.掌握中醫藥歷史文化及理論知識,能夠參與到中醫對外交流合作中,在醫學情景中可以同其它文化背景下的人順利溝通交流,保證醫患日常溝通順暢;3.能夠開展中醫藥外語學術閱讀,完成相關外語寫作任務;具有中醫藥知識的外語傳達能力,可以勝任外語書寫入院信息報告及記錄患者病情等工作。

(二)理論驗證

在檢驗理論預設合理性的過程中,對某中醫院校的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評估開展問卷調查,設計與能力要素有關的問題,并后期預測、修正和發放。選取某中醫院校30名中醫藥海外留學生和40名專業教師作為研究對象,要求其對跨文化交際能力評估要素重要性進行排序與評定,應用李克特5級量表和SPSS 17.0統計數據,分別借助探索性因素分析方法和Cronbach’s alpha系數來檢驗調查問卷量表的結構效度與內在一致性。結果表明,調查問卷結果效度良好,且理論預設下評估要素邏輯關系通過可信度和效度檢驗,調查結果較為合理。

借助跨文化交際能力評估框架,在分析大學生實際能力水平時,中醫院校根據國內外中醫教科書及實際臨床案例,整理雙語課堂教學素材,編制包括選擇題和案例題等題型在內的跨文化能力測評試卷,并開展檢驗和相關性分析,保證評估結果的精確性,真實掌握大學生的專業文化交際水平。結合評估結果,可以明確其中存在的問題,并進一步調整和優化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模式。

中醫院校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通過樹立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創建跨文化交際平臺、優化英語課程設置和轉變英語教學方法等構建健全的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模型。并建立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評估框架,從日常文化交際能力和專業文化交際能力兩個層面考察大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全方位提升大學生的醫學情景語言能力、跨文化能力及語用能力,培育出滿足新時代發展需求的外向型中醫藥人才,促進中醫藥文化的發展。

猜你喜歡
跨文化中醫藥交際
情景交際
中醫藥在惡性腫瘤防治中的應用
中醫藥在治療惡性腫瘤骨轉移中的應用
交際羊
超越文明沖突論:跨文化視野的理論意義
從《中醫藥法》看直銷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寫作
中醫藥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跨文化情景下商務英語翻譯的應對
交際中,踢好“臨門一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