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大沙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環境教育實踐研究

2023-02-05 18:55張漫漫李喬明
熱帶林業 2023年2期
關鍵詞:大沙河保護區科普

張漫漫,李喬明

1.貴州大沙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貴州 遵義 563500;

2.貴州光大遠航測繪工程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4

自然保護區環境教育將科學普及與生態旅游融為一體,使旅游者在充分領略自然環境神奇魅力的同時,提高自身自然知識和環境素養[1];更是生態旅游的一種高級形式[2]。只有通過環境教育,普及生態知識,喚醒公眾的生態意識,促進生態系統良性循環,才能保證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才能促使游客思考個人與環境的相互關系,進而改變自己的負面環境行為[3-6]。自然保護區具有資源保護、科學研究、社區共建和環境教育四大功能。自然保護區以保護為首要目的,科學研究、社區共建與環境教育都是為資源保護提供服務,其中環境教育是最簡單和行之有效的方法。自然保護區開展環境教育不僅能提高人們敬畏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能為人們提供接觸自然、認識自然、享受自然的機會,能為社會大眾帶來更為優質的生態服務。自然保護區開展環境教育,最早起源于1972 年“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上提出的“環境教育”[7],環境教育起步較早并建立較為成熟體系的國家是美國、日本、澳大利亞、韓國[8],熱愛大自然的理念已經深植于這些國家的國民內心,大大提高了國民的自然保護意識和素養[9]。貴州大沙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大沙河保護區)從建立以來,就一直把環境教育作為自身重要的中心工作來開展,在自身環境教育設施設備落后、沒有專業環境教育人才、沒有固定環境教育經費、沒有環境教育經驗的背景下,大沙河保護區一直在堅持開展環境教育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該文分析總結了大沙河保護區開展環境教育的優勢、實踐情況、經驗和不足,對未來開展環境教育進行了展望,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對策和建議,以期為自然保護區合法合規開展環境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鑒。

1 大沙河保護區環境教育優勢資源

1.1 大沙河保護區概況

大沙河保護區是以保護銀杉(Cathaya argrophylla)、黑葉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等珍稀瀕危動植物物種種群及其自然生境為目標的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位于大婁山山脈東北部,地處28°59′N~29°13′N,107°21′E~107°47′E,為中國銀杉和黑葉猴的主要聚集地,總面積26990hm2[10]。年平均氣溫12.1℃,年均降水量1194.3mm[11]。

1.2 環境教育資源

1.2.1 自然資源優勢

(1)動物資源

區內分布有脊椎動物337 種,占貴州省脊椎物種類的53.06%。其中,哺乳類21 科48 屬57 種、鳥類38 科111 屬174 種、兩棲類8 科15 屬27 種、爬行類10 科28 屬34 種、魚類11 科38 屬45 種、昆蟲19 目169 科963 屬1454 種。有被稱為“黑色精靈”的黑葉猴和被譽為“跑酷高手”的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等11 種國家Ⅰ級保護動物,Ⅱ級保護動物更是多達48 種。區內鳥類資源豐富,在林中漫步時隨時有機會與被譽為“金雞”的國家Ⅱ級保護鳥類紅腹錦雞(Chrysolophus pictus)來一場偶遇[11-12]。

(2)植物資源

區內分布有裸子植物7 科17 屬28 種、被子植物176 科811 屬2 866 種、蕨類41 科101 屬400 種(亞種)、苔蘚62 科138 屬271 種。有被譽為“植物大熊貓”的銀杉和被稱為“鴿子樹”的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等6 種國家Ⅰ級保護植物,Ⅱ級保護植物更是多達68 種。列入《瀕危野生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Ⅱ的蘭科植物85 種[11-12]。

(3)森林資源

區內森林覆蓋率達84.5%,植被類型以中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林為主,多分布在陡峭河谷、臺地、山脊部分,由于地形切割較深,谷深壁陡,人跡罕至,使得茂密的森林植被很好地保存至今,是長江中上游森林生態環境保存完好區域之一。

(4)氣候和水文資源

區內氣候條件優越,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為動植物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保護區是道真自治縣北部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區內河流主要有后河、灰磏河、永錫河、凌霄河4 條干流,屬長江流域烏江最大的一級支流芙蓉江水系。

1.2.2 旅游資源優勢

保護區特殊的地質構造形成山巒疊峰、河谷幽深、高差懸殊、原始古樸,集險、奇、雄、秀為一體,森林、沼澤、河流、草地、古樹、花卉、鳥、獸、魚、蟲等珍稀動植物資源遍布保護區,更有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奇特溶洞和峽谷風光,山、水、泉、洞、瀑布、峰叢、石林、天坑密集,具有幽、奇、險、靜、驚、美的景觀特色。還有古跡“黔蜀門屏”和烈士紀念碑以及仡佬少數民族風情與儺戲文化。景觀資源的獨特性、多樣性以及原始自然景觀的神秘性,使其具有極高的生態旅游價值,是生態旅游和環境教育的理想場所。

1.2.3 科研優勢

大沙河保護區植物地理成分復雜多樣,東亞特有科達10 科,中國特有屬15 屬,中國特有種1469種,貴州特有種23 種。它與金佛山、白馬山相連,并與麻陽河、寬闊水、桐梓柏箐等自然保護區的動植物區系有著相似成分,表明了這些山體間的動植物在基因走廊中曾自由進行過基因交流。而現在人口的增加和對資源的開發,使得這些山體間基因交流走廊消失,形成了“孤島”。表明大沙河保護區是開展退化生態系統恢復重建等研究的理想場所[11,13]。

1.2.4 初步建立了保障環境教育的制度體系

大沙河保護區始終堅持以資源保護為目的,科學研究為基礎,社區共建為平臺,環境教育為抓手的管理理念。環境教育始終以宣傳和保護主要保護對象及其生境與生物多樣性為第一要務,不斷制定和完善《工作制度》《志愿者服務制度》《社區共管聯系制度》等制度體系。保護區將環境教育同資源保護、科學研究、社區共建等統一列入每年的中心工作,并做到統一安排、統一實施和統一調動考核,確保環境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2 大沙河保護區環境教育實踐

大沙河保護區2011 年加入長江濕地網絡,2015年加入中國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絡。2014 年被授予全省生態文明教育基地,2015 年榮獲“中國銀杉之鄉”稱號。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提倡科學方法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實踐,也是保護區環境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護區高度重視科教興區、科教興林建設,成立了由管理局局長擔任組長、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保護區環境教育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并明確專人負責環境教育工作,編制了環境教育實施方案并開展了一系列宣教活動。

2.1 積極申報環境教育項目,多部門聯動開展環境教育

積極向省科協等相關部門申報“社區科普益民項目”等,并與縣科協及轄區各鄉鎮、村(社區)等有關部門協同聯動開展環境教育宣傳。制定了多部門聯動開展環境教育實施方案,初步形成了聯動宣教機制。

2.2 完善環境教育設施設備,發放環境教育資料

一是在保護區出入口、人員相對集中地、主要路口等處設立環境教育宣傳碑、牌,在公路、步行道等沿途懸掛珍稀動植物標志、警示牌,介紹各種珍稀植物及珍稀動物活動規律,增加環境教育的知識性和趣味性;二是修建科教觀光及科考步道;三是建設環境教育多媒體教室;四是制定并發放珍稀動植物宣傳圖、掃碼牌、宣傳掛歷、法律法規宣傳手冊、珍稀苗圃宣傳牌等。

2.3 初步形成以當地村民與教師相結合的環境教育志愿者服務網絡

在保護區內抽選出一些文化程度高、熱心環境教育事業的村民代表組成林區宣傳志愿者服務隊,并聘請當地教師作為志愿講解員,對學生開展培訓,向廣大中小學生普及保護區和環境保護的基本知識,從小培養和激發他們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情感,初步形成以當地村民與教師相結合的環境教育志愿者服務網絡。積極參與植樹節、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全國科普日、網絡宣傳周等各種主題日環境教育宣傳活動,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森林資源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林業政策法規、林業有害生物預防除治、禁毒等環境教育進社區、進學校宣傳教育活動,構建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格局。

2.4 傳統與自媒體相結合,創新環境教育方式

保護區一方面利用林區紅白喜事、村民大會等給林區群眾進行環境教育宣傳,利用群眾趕集、民俗節日等機會,開展科普下鄉活動。采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向周邊社區群眾廣泛宣傳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同時利用宣傳車,剖析一些典型案例,說明觸犯國家法律的嚴重后果。向社區居民發放宣傳單,宣傳單一面印制有關自然保護區的法律法規,一面印制科技致富信息,如玄參、黃連、洛黨、天麻等中藥材的高效栽培技術等,在宣傳有關法律的同時,宣傳科技致富知識,幫助農民脫貧致富。

一方面編輯并發放《認識大沙河、保護大沙河》《大沙河適用法律法規選編》等科普宣傳日歷。同時,邀請中央電視臺、貴州電視臺記者在保護區以《大沙河—銀杉的故鄉》《誰在盜伐珍貴林木》及《發現貴州》為題開展一系列報道,分別在中央電視臺和貴州電視臺播放;另外,還邀請遵義市攝影家協會組建“大沙河之旅采風活動團”赴保護區拍攝反映保護區自然景觀,野生動植物資源圖片,分別在道真縣城區、遵義市區巡回展出。

另一方面利用自媒體進行環境教育。保護區借助縣廣電局等傳媒機構的優勢,聯合道真縣融媒體中心拍攝生態保護效益成果宣傳報道。宣傳引導植樹造林從“規?;薄熬G起來”向“精細化”“高質量”“富起來”“美起來”轉變,充分展示百姓富生態美宜居宜游的綠美貴州新形象。特別是“苗老頭”自媒體的宣傳方式,讓環境教育方式跟上了時代的潮流。

3 大沙河保護區環境教育成效

通過多年努力,大沙河保護區環境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實效,使保護區及周邊群眾對保護區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資源保護、政策法規等科普知識的宣傳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同時,幫助林區群眾發展經濟,幫扶救助林區困難群眾,使林區群眾得到了真正的實惠,經濟收入大大提高,生產生活質量明顯改善,有效帶動了社區群眾保護資源、發展生產、致富奔小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外,保護區群眾人居環境得到有效改善,經濟收入逐年增多,生活質量和水平逐年提高;一系列環境教育工作得到保護區社區群眾及公眾的支持和好評。

3.1 搭建環境教育實踐平臺,環境教育初見成效

保護區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充分激活社會環境教育資源為我所用,不斷加強環境教育及科研力度。保護區先后與貴州大學林學院、貴州大學生命科學院、貴州師范學院、貴州省林校、貴州省林科院等簽訂了科研教學合作協議,建立了相應的“教學實訓基地”,每年均接待各院校1~2 批教學實習師生到保護區開展教學實習活動、使全體師生親臨其境,對宣傳大沙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時與陽溪小學、道真民族小學、陽溪中學及其他村級小學建立固定聯系,與美國福特汽車有限公司、貴州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等企業和非政府組織建立合作關系,開展環境教育活動,取得了很好的宣傳教育效果。另外,先后邀請美國、加拿大等國家,以及中科院、國家林業局、國家野生植物保護協會、西南大學、貴州大學、貴州環保廳、貴州林業廳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到保護區考察,取得了不錯的考察成果,這些成果為保護區開展環境教育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技術支撐。

3.2 科研結碩果,科普喜豐收

保護區堅持走科研科普之路,出臺政策鼓勵科技工作者把科普實踐、科普宣傳、生態文明建設宣傳與科學研究相結合,先后申報并完成了一系列科學研究,為環境教育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素材。一是邀請貴州大學等省內外30 多家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對保護區進行科學考察,出版發行了《大沙河自然保護區本底資源》《貴州大沙河昆蟲》科研專著;二是與貴州大學、貴州師范大學、西南林業大學等高等院校合作完成銀杉、黑葉猴和外來有害生物調查監測,銀杉和黑葉猴種群數量與分布范圍正在呈增長態勢;三是先后申報并完成了國家林業與草原局、貴州省科技廳、貴州省林業局等有關部門的科研項目約20項;四是科技工作者以大沙河保護區為研究對象開展科學研究,并在全國各類專業期刊先后發表科研學術論文約40 余篇;五是由保護區同貴州大學共同完成的《貴州大沙河昆蟲資源多樣性及區系演化研究》和《大沙河自然保護區本底資源》研究分別榮獲貴州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4 大沙河保護區環境教育展望及對策

4.1 積極申報環境教育項目,不斷完善設施設備

目前,大沙河保護區環境教育基礎設施還十分落后,不能滿足公眾對環境教育日益增長的需要。為此,積極申報環境教育項目。根據保護區現狀,為滿足宣傳教育和管理需求,建設宣教中心,并購置電子沙盤、模擬生態環境展示系統、展示臺、智能解說系統、互動體驗區、投影儀等設施設備;設立宣教中心,增加人員編制;成立訪客中心,以圖、文、聲、影像、沙盤等形式,利用聲、電、光等先進技術集中向游客展示保護區內珍稀瀕危動植物、自然生態景觀等,宣傳保護區的發展史和保護成效等;建設大沙河保護區珍稀植物園;開展以黑葉猴為代表的珍稀野生動物的野外監測、研究和宣傳。

4.2 編制環境教育資料,不斷完善環境教育素材

由于大沙河保護區是公益性機構,開展環境教育沒有固定資金保障,開展環境教育活動十分困難,目前只能開展一些常規性環境教育。為此,應加大環境教育經費投入。一方面主要用于編制《貴州大沙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志》,更好的向社會公眾系統介紹保護區沿革、基本情況、保護價值、民族風情、大事記等,并制作保護區宣傳冊,拍攝以“大沙河—銀杉的故鄉、黑葉猴的樂園”為主題的宣傳片;另一方面主要建設“貴州大沙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門戶網站,并做好后期運行維護,網站重點宣傳保護區的歷史沿革、主要保護對象、建設管理工作、科研監測活動、合作交流、科研成果展示、相關法律法規等內容,并廣泛接受社會監督和建議,以擴大外界對保護區的了解和認識,提高保護區的影響力和保護成效等。

4.3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強大的人才隊伍是提高科學研究能力和開展環境教育的前提,科學研究能力為環境教育提供源源不斷的宣教素材。為了更好的開展環境教育,必須運用更為先進的技術,鼓勵科技工作者開展主要保護對象分子生物學等方面的研究;開展景觀、生境、水文水質等方面的研究;開展鳥類、兩爬、魚類、草本、蕨類、苔蘚、地衣、藻類、大型真菌等方面的專項研究,不斷豐富大沙河保護區的科學研究。

4.3.1 通過培訓儲備環境教育人才

大沙河保護區沒有環境教育等方面的專業人才,更沒有既懂專業又懂講解的綜合性講解人才[3],為此,①可以請既懂專業又懂講解的綜合性講解人才來為保護區科技工作者開展現場培訓,通過培訓來提高保護區科技工作者的環境教育水平;②可以將具備潛在環境教育能力的科技工作者委派到相關院?;驒C構進行系統培訓,為保護區儲備環境教育人才;③出臺相關獎勵機制鼓勵保護區工作人員通過自學來提高科普教育技能,并鼓勵他們去考取自然體驗培訓師等資格[14]。

4.3.2 構建和完善保護區志愿者服務體系

大沙河保護區雖然制定了《志愿者服務制度》等相關制度,也初步形成以當地村民與教師相結合的科普志愿者服務網絡,但離現代化科學化的保護區志愿服務體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為此,一方面引入現代化科學化的志愿者機制,廣泛招募不同學科大學生來保護區提供志愿服務[15-16];與環境保護非政府組織建立合作關系,保護組織可以充當政府與公民之間溝通與合作的橋梁與紐帶作用,保護組織相對于普通公眾而言具有技術、資金等方面的優勢,利用保護組織的人力物力來構建和完善保護區志愿者服務體系具有較高的可行性[17];另一方面以網站的形式搭建服務平臺,在網站平臺上發布相關政策和志愿者工作機會,通過平臺對滿足法定條件的志愿者個人和非政府組織申請進行受理、審核,從而建立起互通、共享、透明的志愿者服務管理體系,有效發揮志愿者作用,有利于社會公眾認識保護區、參與保護區保護與管理、促使保護區保護與管理事業走上良性發展之路[18-19]。

4.4 充分利用媒體優勢,提高關注度和知名度

一方面與當地媒體保持緊密合作,充分發揮當地“苗老頭”欄目短、小、快及充滿地方特色的宣傳模式,讓大沙河保護區科普教育更能被當地公眾所接受;另一方面不斷加強與CCTV、《中國綠色時報》《貴州日報》、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綠色基金會及各類自然教育機構等的合作,不斷提高大沙河保護區社會關注度和知名度。

4.5 豐富科普教育方式

目前,大沙河保護區科普教育方式還比較單一,為了使科普教育更加有趣生動,保護區可以考慮結合自身實際,一方面適時面向社會大眾適量推出諸如“走進大沙河,親近大自然”“認識銀杉,保護國寶”“我與黑葉猴有個約會”等野外生態科普親子游;另一方面適時面向中小學生適量推出科普夏令營活動[20]。

猜你喜歡
大沙河保護區科普
河南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鳥類名錄與分布
單縣大沙河水庫工程建設可行性分析
科普達人養成記
我愛我的家鄉
黃河三角洲保護區自然資源的開發與保護
大沙河東堯橋至河口段水面線計算
如何保護好興隆山保護區內的馬麝
科普連連看
科普連連看
大沙河治理工程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