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延伸威懾視域下韓國國內的擁核論

2023-02-06 20:40
關鍵詞:核武威懾韓美

金 國 憲

2023年4月24日起,韓國總統尹錫悅對美國進行了為期7天的國事訪問,在此期間與拜登共同發表的《華盛頓宣言》受到了普遍關注?!度A盛頓宣言》中有兩點值得關注:一個是韓美新設核協議小組(NCG),會定期碰面探討核相關議題并直接上報給總統;另一個是能夠發射核彈頭的美國戰略核潛艇會經常到訪朝鮮半島,以此進一步明確了韓國在美國核保護傘之下的事實。韓美兩國都認為這兩項措施進一步強化了美國的延伸威懾,(1)延伸威懾是指若美國的盟國受到攻擊,美國就會動用核武器、導彈防御體系、常規武器等所有手段對其進行報復的一種戰略。從概念上講就是給友鄰或盟國提供核保護傘的行為,也就是把防衛本土為目的的威懾延伸到了友鄰與盟國。具體到朝鮮半島,就是美國保證其盟友韓國受到攻擊時,會動用核在內的所有力量進行報復的一種承諾。韓國總統府發言人李度運稱這是總統此次訪美最重要的成果,可看作第二次《韓美相互防御條約》。(2)《總統府辦公室“華盛頓宣言,第二次韓美相互防御條約……明確對韓國的防御”》,https://www.donga.com/news/article/all/20230429/119066091/1。在宣言中,針對韓國重申遵守《核不擴散條約》一事,韓國的《朝鮮日報》認為,這是韓國政府明確表示放棄自己的核主權,是一項外交失敗。(3)《韓美核協議集團的創設,韓國的核枷鎖反而強化》,https://www.chosun.com/opinion/editorial/2023/04/27/PVGRGYDKBFASPPKFLSRBRLPPGE/?utm_source=naver&utm_medium=referral&utm_campaign=naver-news。不管認為這一宣言是一個重要成果,還是一次外交失敗,都起因于它涉及“核”這一最敏感的議題。

對于朝鮮半島核問題的相關研究大多以朝鮮的核問題為主,而針對韓國擁核的相關研究相對較少。中韓兩國有關韓國擁核問題的研究,可分為三個方面:一是支持韓國獨自研發核武的研究,二是反對韓國獨自研發核武的研究,三是美國延伸威懾的相關研究。

關于支持韓國獨自研發核武的研究包括以下3篇:樸勇壽(音譯)在其文章《韓國核武裝的可能性》中談到,韓國受到日益增加的來自朝鮮與中國的安保威脅,依據現實主義理論,應采取攻擊型均衡戰略,并預測為了達到勢力均衡,韓國獨自推進核武研發的可能性很高。(4)[韓]樸勇壽:《韓國核武裝的可能性》,《亞洲研究》2022年第2期,第102-132頁。李秉喆在其論文《有關韓國核武裝討論的新方向》中認為,隨著朝鮮核武器能力的加強,韓國也要進行核武裝的呼聲變大,特別是在“美國優先”與中美摩擦加劇的背景下,這樣的聲音有可能越來越清晰。(5)[韓]李秉喆:《有關韓國核武裝討論的新方向》,《國防研究》2020年第2期,第27-58頁。鄭成長在其決策報告《韓國的獨自核武開發,為韓半島和平而做出的無法避免的戰略選擇》中分析到,韓國不能完全仰仗美國的延伸威懾,認為即使韓國獨自研發核武,美國也不會制裁韓國,所以為了未來世代的幸福,韓國需要擁有核武器。(6)[韓]鄭成長:《韓國的獨自核武開發,為朝鮮半島和平而做出的無法避免的戰略選擇》,《當前問題與政策》2023年4月號,第1-7頁。

反對韓國獨自核研發的主要有金正燮等人的論文。金正燮在論文《再論朝鮮半島延伸威懾:核保護傘的不足之處與基于常規武器的威懾》中認為,韓國沒有必要獨自研發核武。他認為依靠美國所提供的基于核的延伸威懾,在現在的朝鮮半島是最佳方案。為了提高對朝威懾的有效性與可信度,通過強化常規武器,尤其是基于事后報復的常規武器會取得更好的效果。(7)[韓]金正燮:《再論朝鮮半島延伸威懾:核保護傘的不足之處與基于常規武器的威懾》,《國家戰略》2015年第2期,第5-39頁。近期他又在《世宗政策簡報》上發表《韓國的獨自核武裝及戰略穩定性》一文,認為即使韓國獨自進行核武裝也不會消除朝鮮半島的不穩定,因此需要深入分析與討論這類論斷。(8)[韓]金正燮:《韓國的獨自核武裝及戰略穩定性》,《世宗政策簡報》2023年2月28日。馬德義也在《美國對樸正熙核武選擇的遏制策略評析》一文中談到,美國擔心韓國研發核武會破壞其在東北亞核威懾戰略,所以阻止了樸正熙的計劃。目前韓國在40%的用電依賴核電的情況下,很難違背《核不擴散條約》而再次推進核武。(9)馬德義:《美國對樸正熙核武選擇的遏制策略評析》,《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第6期,第50-53頁。

關于美國的延伸威懾,全虎煇在其論文《美國對韓國的核保護傘公約的歷史研究》中認為,在短期內朝鮮無核化仍不明朗的情況下,韓國不得不依賴美國的核保護傘,但也建議韓國要增強常規打擊能力。(10)[韓]全虎煇:《美國對韓國的核保護傘公約的歷史研究》,《國防政策研究》2008年第2期,第29-57頁。樸元坤在其論文《美國對韓核保護傘政策分析與評價》中認為,基于《韓美相互防衛條約》而給予韓國的美國核保護傘政策是基本可以信賴的,但韓國仍可通過深化與美國的互信,在法律、制度層面確保美國的延伸威懾。(11)[韓]樸元坤:《美國對韓核保護傘政策分析與評價》,《國防政策研究》2007年秋特刊,第35-61頁。夏立平在其論文《論韓國不擴散政策與美韓聯盟轉型》中認為,在韓美聯盟日趨平等的背景下,其既起到限制韓國擁核的作用,但同時也是阻礙朝鮮棄核的一個障礙。(12)夏立平:《論韓國不擴散政策與美韓聯盟轉型》,《當代亞太》2007年第9期,第3-9、31頁。高奇琦在其博士論文《美韓核關系對同盟矛盾性的個案考察》中認為,在朝鮮擁核的情況下,韓國獨自核研發與韓美同盟的緊密度有著密切關系。(13)高奇琦:《美韓核關系對同盟矛盾性的個案考察》,博士學位論文,復旦大學,2008年,第193頁。

可以看出,目前學者們對韓國是否要獨自研發核武的問題還未達成一致。朝鮮半島核問題事關東北亞核不擴散形勢,在探討朝鮮半島核不擴散問題時,不僅要關注朝鮮的核問題,也需關注韓國的核問題?;谝陨媳尘?,本文將探討以下三個問題:一是韓國為什么主張獨自擁核,其背后原因是什么;二是韓國有沒有能力獨自研發核武;三是韓國的擁核會帶來哪些影響。

一、韓國自主擁核的背景及原因

韓國國內普遍認為朝鮮無核化已基本無望,為了達到平衡而支持韓國獨自研發核武的輿論占比越來越高。(14)《76%的國民認為有必要獨自開發核武,77%認為朝鮮無核化無望》,https://www.chosun.com/politics/diplomacy-defense/2023/01/30/KDKK4NFI6RDSRITCKGMGSRTHPY/?utm_source=naver&utm_medium=referral&utm_campaign=naver-news。這些主張背后體現的是對美國延伸威懾的不信任,擔心美國不會在韓國遇到攻擊的風險時提供核保護。

(一)韓國自主擁核的背景

對于韓國而言,所面臨的最大、最緊迫的威脅便是來自朝鮮的核威脅。從20世紀70年代末,朝鮮就開始建設自己的核反應堆,到了1985年,由蘇聯援建的寧邊核反應堆開始運轉。2006年10月9日,朝鮮進行了第一次核試驗。包括最近的2017年9月3日進行的核試驗,朝鮮共進行了6次核試驗。2017年9月3日,朝中社報道稱,朝鮮核武器研究所最近成功研制出可安裝在洲際導彈上的氫彈,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視察并要求全面國產化,從而可以隨意大量生產。(15)《敬愛的最高領導者金正恩同志指導核武器兵器化工作》,http://www.kcna.kp/kp/article/q/137384bbed28f0bca0f850b390420103.kcmsf。僅一發這樣的導彈就能在首爾造成至少200萬以上的死傷,并且破壞城市中的大部分建筑。據美國蘭德公司的報告,截至2020年,朝鮮至少擁有67-116枚核武器,并預測到2027年可能保有151-242枚核武器。(16)[美]布魯斯·本內特:《應對朝鮮核武器》,圣莫尼卡:蘭德公司,2021年,第25-38頁。2022年4月25日,朝鮮人民革命軍創立日閱兵式演講中,金正恩強調“將繼續采取能以最快速度加強核武能力的措施……若任何勢力企圖侵害朝鮮的根本利益,我們不得不使用核武”。(17)《金正恩出席閱兵式闡明發展核武決心》,https://cn.yna.co.kr/view/ACK20220426004100881?section=search。

2023年,朝鮮仍在完善其武器體系,向國內外顯示其核武器投射能力。為提升自身的?;肆α康淖鲬鸱绞?,朝鮮研發了核無人潛水攻擊艇,3月21-23日進行了一系列新型水下攻擊武器系統試驗,動用了名為“海嘯”的核無人潛水攻擊艇。(18)《我國進行重要武器試驗和有戰略目的的發射訓練》,http://www.kcna.kp/cn/article/q/8f6050fdcdec7876cc135c0378202bf2.kcmsf。3月27日,朝中社公開了可裝載核彈頭的投擲工具,包括600毫米超大型多管火箭炮、“火星-11”彈道導彈、“箭矢-2”巡航導彈、“火山-31”型核彈頭等。(19)《敬愛的金正恩同志指導核武器兵器化工作》,http://www.kcna.kp/kp/article/q/a9ff9940b4b8dd920c378118854adfe8.kcmsf。4月13日,朝鮮又進行了固體燃料洲際導彈“火星炮-18”的首次試射。這種類型導彈不僅射程遠,還能攜帶多枚彈頭,具有極強的殺傷能力。盡管在2018年4月20日朝鮮勞動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中公布過中止核試驗及洲際彈道導彈發射試驗的宣言,但2022年2月與3月發射洲際導彈級別的導彈表明,朝鮮廢棄了此前的宣言。

此外,朝鮮通過相關的法律制度,在制度層面明確了其為有核國家。2012年,朝鮮在其憲法序文中明確其為有核國家。2013年4月,通過了“關于更加鞏固自衛的核保有國地位”的法律,確認了核武器的運用場景。2022年9月,最高人民會議又一次制定核相關法律,明確了其“核武力政策”。

在這樣的背景下,韓國國內民意對擁核的支持率相較于過往有了大幅的提升。2023年1月30日,崔鐘賢學術院發表了關于“朝鮮核危機與安保狀況認識”的民調,其中多達76.6%的人認為韓國應獨自研發核武器。相較于2017年的自主擁核的民調,此次同意的比率增加了16%。(20)《76.6%的國民認為有必要獨自進行核開發,支持核武裝輿論進一步高漲》,https://www.hankyung.com/politics/article/202301301510i。峨山政策研究院在2010年做的類似調查中,贊成韓國獨自核研發的比例為55.6%,但是到了2022年5月,多達70.2%的比例同意韓國獨自核研發。(21)《韓國人5人中有4人支持韓美日安保協作,對美拜登有好感》,https://www.segye.com/newsView/20220531518577?OutUrl=naver。在美國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和統一與分享財團分別于2022年2月與11月進行的調查中,關于這一議題得到的支持率分別為71%和68.1%。(22)《韓國有必要擁核,變化的輿論……肯定的比重在擴大》,http://www.joongboo.com/news/articleView.html?idxno=363578214。這些不同的機構在不同時間做的調查都表明,韓國國內認同自主核研發的比率都超過一半以上,甚至3/4的人認為韓國要“擁核”,并且近期這一比例有顯著提升。雖然簽署了《韓美相互防御條約》,美國反復重申對韓國的延伸威懾,但韓國國內支持獨自核研發的輿論仍日益增高,這反映出韓國人對安保的不安在增加。

韓國政客也迎合民意,反復提及韓國獨自研發核武的可能性。2014年5月,時任總統樸槿惠在接受《華爾街日報》的采訪時提到,為了應對朝鮮的核試驗,韓國有可能獨自推進核武裝。2016年2月,時任新國家黨院內代表的元裕哲也公開主張韓國要獨自進行核武裝。此后,作為保守黨國會議員的鄭夢準、羅慶瑗、金鐘仁、吳世勛、洪準杓、鄭鎮碩、太永浩等都公開主張韓國要推進獨自進行核武裝?,F任總統尹錫悅在2023年4月28日與約瑟夫·奈對談過程中甚至表示,只要下定決心,韓國擁有一年內就能完成獨自核武裝的技術能力。由此,從民調到政客,甚至是總統都在主張或提及韓國的獨自核武裝。

(二)韓國自主擁核的原因

朝鮮成為有核國家意味著朝鮮半島的無核化局面被打破。韓國的核開發計劃被美國制止后,現階段只能依賴于美國的延伸威懾承諾,但是高呼“美國優先”的特朗普當選,美軍從阿富汗撤離、俄烏沖突中不進行軍事介入等行為,導致韓國人開始對美國延伸威懾的信任產生動搖。

在一項民調被問及“南北間發生軍事沖突時,美軍會采取何種態度”時,回答無條件地支援韓國的比例僅為36.7%,計算利益得失后也許介入、也許不介入的比例為53.6%,考慮到美國的負擔而不會介入的比例為4.1%。(23)《67%的人贊成韓國核武裝,54%的人認為美國在衡量自身利益后介入朝鮮半島》,https://www.hankookilbo.com/News/Read/A2022122712090002350。盡管美韓同盟已經存續70年,但從輿論調查中能夠看出,大多數韓國人還是不能完全確信美國會無條件的介入。朝鮮洲際導彈能夠打到美國本土的情況可能會更加削弱美國的延伸威懾意志。(24)[韓]李在元:《再論韓國核政策:有關核的四種視角與討論》,《21世紀政治學報》2021年第2期,第11頁。

美國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做的輿論調查認為,61%的韓國人相信當韓國與朝鮮發生沖突時美國會保護韓國。盡管如此,在這一調查中仍有71%的人認為韓國應該擁有自己的核武器,56%的人認為美國應該在韓國部署核武器。在這一調查中,回答非常信任美國的人中有78%支持韓國獨自研發核武。(25)[美]托比·道爾頓、拉米金:《思考核武器,韓國對核武器的態度》,芝加哥: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2022年。這一數字表明,美國的延伸威懾與韓國的獨自研發核武不是正相關的關系,韓國人一方面信任美國但同時也想擁核。這一調查與我們通常認為的不一樣,即使韓國人信任美國的延伸威懾,也要獨自研發核武。不管是否相信美國的延伸威懾,韓美間核問題已經成了觸發輿情的敏感議題。

美國給予韓國的核保護可分為兩個階段。朝鮮戰爭結束后,美國在韓國部署了核武器,后來美國又宣布為韓國提供延伸威懾。從1958年開始,美國在韓國部署核武器,到艾森豪威爾政府后期,大約有600件核武器部署到了韓國,這些核武器包括短程核導彈、核大炮、核地雷、核航彈、核防空導彈等。美國在韓國部署的核武器總量頂峰時達到1 000件,但是到20世紀70年代末期,核武器數量減少到了660-700件。此后,美國持續減少在韓部署的核武器數量,直至1991年的100枚左右。(26)高奇琦:《美韓核關系對同盟矛盾性的個案考察》,博士學位論文,復旦大學,2008年,第68頁。1991年9月,布什政府單方面削減全球戰術核武器,致使美國在韓部署的核武器被全部撤出。隨著1991年盧泰愚總統的《朝鮮半島無核化宣言》與1992年1月南北間簽署的《無核化共同宣言》,朝鮮半島又一次回到了無核的狀態。(27)[韓]李在元:《再論韓國核政策:有關核的四種視角與討論》,《21世紀政治學報》2021年第2期,第14頁。核武器從韓國的撤離對于改善南北關系起到了重要作用,南北間不僅簽署了基本協議,還開啟了相互交流模式。

美國公開對韓國保證延伸核威懾始于1978年。在當年召開的第11次戰略討論會議上,美國國防長官布朗表示美國會遵守對韓國提供核保護傘的承諾,以此來提高給予韓國安全保障的可信度。美國給予韓國核保護傘的依據是《韓美相互防衛條約》。2006年10月9日,朝鮮進行核試驗后,于2007年7月18日舉行的美韓兩國參謀總長會議上,韓國要求美國重申對其提供核保護傘的承諾。(28)[韓]全虎煇:《美國對韓國的核保護傘公約的歷史研究》,《國防政策研究》2008年第2期,第38-39頁。事實上,美國從韓國撤出戰術核武器后,其對韓國的延伸威懾只能通過洲際導彈和轟炸機等美國的戰略資產來實施。2021年,美國國務院公布美國部署了1 389枚核彈頭、665枚(架)洲際導彈、潛射導彈和戰略轟炸機;根據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統計,2021年美國部署了5 428枚洲際導彈。(29)《美媒妄言“中國洲際導彈核彈頭超美”》,https://export.shobserver.com/baijiahao/html/559504.html。2023年4月,尹錫悅訪美時與拜登共同發表《華盛頓宣言》,以兩國首腦共同發布的形式再一次確認了美國的延伸威懾。

韓國人擔心美國的“孤立主義”會影響到美國延伸威懾的承諾。20世紀70年代開始,美國重新調整其全球政策。美軍依據自身的政策,對駐韓美軍的部署不斷進行調整。1991年,布什核倡議政策執行之后,在韓國部署的核航彈和核炮彈被全部撤出。這些都是美國根據自身戰略的需求而出現的變化,使韓國人感受到美國為了自身的利益有可能拋棄韓國。對于美國的這些政策變化韓國也做出了相應的應對。樸正熙時期,韓國企圖研發核武器;盧武鉉時期,韓國制定核潛艇建造計劃;現在,韓國國內對擁核的呼聲很高也是韓國應對美國的戰略調整的表現。

2017年特朗普上臺后,美國的政策從冷戰后的國際主義又一次轉向美國優先的單邊主義。特朗普試圖通過“美國優先”來實現美國的利益高于任何國際價值或規范。美國的這些政策在外交領域表現為:退出《巴黎協定》、退出《中導條約》、退出伊核協議、要求韓國等國家負擔更多的防衛費用等。特朗普時期擔任防長的埃斯珀在其回憶錄中寫到,2019年特朗普要求韓國負擔的防衛費須提高5倍,并且曾多次試圖把美軍從韓國撤離,也差一點發布駐韓美軍軍屬的疏散令。(30)《美前防長回憶錄:特朗普想撤走駐韓美軍,被蓬佩奧勸住了》,https://export.shobserver.com/baijiahao/html/485740.html。不僅在口頭上,實際上美國宣布過從德國撤出了12 000名士兵的消息。(31)《美軍從德國撤軍計劃擱淺》,https://www.sohu.com/a/436345530_300703。盡管這一計劃最終未能實施,但也讓部分韓國人“擔心”駐韓美軍會成為下一個撤離目標。2024年將舉行的美國總統選舉中,若特朗普再次當選或者持有類似觀點的人物當選,美國有可能又會拿駐韓美軍的分擔費用與韓國進行討價還價。美國的孤立主義或優先主義影響到韓國國內支持獨自研發核武的輿論。

二、韓國獨自核開發的可行性

韓國不僅有擁核的民意還有擁核的能力。建國后,韓國歷屆領導人都對核相關技術非常關注。不管是在民用核電領域,還是受限制的核武領域,韓國有很長的研制歷史與很強的技術能力。

(一)韓國核開發的歷史

韓國的核開發始于樸正熙時期。1973年,韓國的核武研發計劃被當時美國中情局韓國負責人唐納德·格雷格發現后被迫中斷。但是1975年6月12日與26日,樸正熙在與《華盛頓郵報》的會面中說道:“若韓國不能得到美國核保護傘的庇護,為了我們的安全,會動員包括核武器開發在內的所有手段”。(32)[韓]閔炳元:《20世紀70年代后期韓國安保危機與核開發政策》,《韓國政治外交史論叢》2004年第1期,第4頁。美國不僅嚴密監視韓國在核方面的一舉一動,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給予韓國相應的技術轉讓。韓國第一座實驗用核反應堆、第一座核電廠都是從美國引進的。在美國的壓力下,樸正熙時期韓國的核政策一方面是通過核能發電保障韓國的經濟建設,另一方面為朝鮮半島可能出現的狀況而積累核相關的技術。

此后,韓國不斷發生在未被允許的情況下進行鈾濃縮活動的情況。1982年,韓國原子能研究所的科學家成功提取了幾毫克的钚-239。2000年1月到3月,韓國科學家又至少三次利用日本的激光濃縮技術,將200毫克鈾-235濃縮至77%。國際上認為,制造核武器只需25公斤90%以上濃縮鈾就可以,韓國無限接近這一數據。韓國科學家秘密進行鈾濃縮的事實直到2004年國際原子能機構在視察韓國原子能研究所時才被發現。2007年,韓國還發生丟失2.6公斤鈾的事件,在丟失3個月后政府才知曉,而且這些材料有可能已被當作垃圾焚燒掉。(33)《已掉落的對核電的信任》,https://www.donga.com/news/article/all/20180517/90116495/1。

韓國海上原子爐研究從2002年中期開始轉為開發核動力潛艇的研究。2003年5月初,“自主國防展望報告”中,把之前300噸級潛艇建造計劃改為核動力潛艇建造計劃。但絕密推進的此項事業被泄露到了外部,進而成為外交問題,最終被迫終止。2021年,美國向澳大利亞轉移了核潛艇技術,美國反復強調這只是單次行為,但韓國有些人認為韓國也會有機會。(34)[韓]李秉哲:《AUKUS同盟與韓國核武裝可能性》,《慶南大學極東問題研究所報告書》2021年第10號,https://ifes.kyungnam.ac.kr/material/ifes/1753/artclDownload.do。在此背景下,一些人呼吁韓國要研發自己的核潛艇。文在寅時期,就此問題與美國反復進行了磋商,但美國始終沒有允許韓國獲得進一步提升濃縮鈾濃度的權利。所以,即使韓國有能力建造核動力潛艇,但若不能獲取濃縮鈾,造出來的核潛艇也只能是一個空殼。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韓國不斷地、隱秘地進行核相關的技術探索,已經掌握了相關的技術與核原料。

(二)韓國的核相關技術

韓國是一個資源較為貧乏的國家,所以很早開始就想利用核能發電。1957年,在國際原子能機構創立之初,韓國就成了其成員國。1962年,首座研究用反應堆開始運行。1978年,首臺商業核電機組古里1號投入運營,標志著韓國進入原子能時代。此后,韓國核電快速發展,在1996年韓國成功研制出自己的核電站。進入21世紀以后,韓國并沒有放緩核電建設步伐,又陸續投運了11臺核電機組,并向阿聯酋出口核電站。韓國雖然沒有核武器,但在核能領域的技術處于世界前沿。

文在寅政府時期,韓國提出“將摒棄以核能為中心的能源政策,邁向一個無核時代”的政策并停止建設新的核電計劃?,F任總統尹錫悅在作為總統候選人時就一直強調若自己當選就推翻文在寅政府的棄核政策。他在2022年當選后,多次表態將重啟核電建設,并積極向海外推銷韓國的核電。尹錫悅政府提出,到2036年實現核電占比達到35%以上、開發模塊化小堆等一系列核能發展目標。當前,韓國運行中的核電機組共24臺,總裝機容量約2 309萬千瓦,2022年核發電量共計約1 760億千瓦時,占總發電量的29.6%。(35)《尹政府,核電占比從23%增加到35%》,https://www.joongang.co.kr/article/25133312#home。

當前,韓國運行中的24座核反應堆使用的核燃料均需從海外進口,民用核燃料的濃度是5%左右,無法直接用于制造核武器,但核電站使用后的核燃料卻是提取鈾-235和钚-239的重要來源。如今的韓國不僅儲備了數量龐大的核燃料,科學家們通過反復“違規嘗試”也具備了相關技術。據CNN報道,若韓國決定制造核武器,從這些堆積的核燃料中提取出的武器級核材料,足以制造4 000枚核彈頭。加上,韓國擁有可以攜帶小型核彈頭的“玄武-2/4”系列彈道導彈和“玄武-3”巡航導彈,能自己建立起核武器體系。(36)陳山:《韓國“擁核”,阻力不只來自美國》,《環球時報》2023年2月1日,第8版。

三、韓國擁核的四種可能性及未來發展方向

(一)韓國擁核的四種可能性

2006年朝鮮核試驗后,韓國國內開始涌現自主進行核武裝的主張,特別是在朝鮮無核化已變得越發艱難的狀況下,呼吁韓國也有自己的核武器或者至少韓國境內要有核武器的呼聲愈來愈大。這些主張可概括為四個內容:一是自主核開發,二是重新引入美國戰術核武器,三是鈾濃縮權利的獲取及相關技術與設施的建設,四是核潛艇的建造。

在韓國保守勢力中,很有影響的《朝鮮日報》前主筆金大中認為,只有韓國保有核武器,南北間才能真正開啟協商的道路,才有可能通過協商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他認為,韓國的核武器可讓南北形成均勢,是對朝協商的一個籌碼,甚至認為前不久韓美兩國總統共同發表的《華盛頓宣言》等于給韓國銬上了腳鐐。(37)《不能放棄對“核武裝論”的〈朝鮮日報〉,過去是什么態度?》,http://www.mediatoday.co.kr/news/articleView.html?idxno=309877。世宗研究所鄭成長研究員也極力主張韓國要獨自研發核武,他從2016年朝鮮第四次核試驗后就一直主張韓國要擁核。他認為,朝鮮核威脅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韓國也要從根本上重新制定相應的政策,并認為只要1-2年韓國就能研發核武器,韓國最終能說服美國同意其擁有核武器。(38)《韓國需要獨自核武裝》,http://www.sisa-news.com/news/article.html?no=219255。這些人的主張是韓國擁核主張中最激進的,甚至主張退出《核不擴散條約》。

前議員劉承敏主張,若韓國不能獨自研發核武器,至少需要引進美國的戰術核武器。若美國在韓國重新部署戰術核武器,其效果相當于韓國的核武裝。(39)《核對核,韓國黨提出戰術核的部署》,https://plus.hankyung.com/apps/newsinside.view?aid=2017080743881&category=AA020&sns=y。美國戰略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也在其報告中認為,在現在的情況下美國不能同意韓國獨自研發核武,也不應考慮重新在韓國部署戰術核武器,但美國要為可能的低當量的或戰術核武器重新部署到韓國而做必要的準備。(40)John J.Hamre,Joseph S.Nye Jr,Victor D.Cha,Katrin F.Katz,North Korea Policy and Extended Deterrence,Washington:CSIS,2023,p.1.重新部署美國的核武器,被看作韓國不能獨自擁核情況下的次要選項,也是很多保守勢力所希望的。

曾經擔任六方會談韓方代表、后任韓國外交通商部長官的宋旻淳認為,“朝鮮已擁有核的現狀下,若不能營造核均勢,韓國就不能正常呼吸”,因此有必要“重新討論朝鮮半島核均勢”。(41)[韓]宋旻淳:《若只有朝鮮擁核是危險的,朝鮮半島需要核均勢》,https://www.chosun.com/site/data/html_dir/2019/12/11/2019121100262.html。這一主張不是要韓國即刻就開始核武裝,只是敦促韓國有必要擁有相關的能力,在需要的時候,即刻就能造出必要的核武器。

盧武鉉、文在寅一派,雖然沒有像保守勢力那樣直接提出擁核的主張,但也想通過研制核潛艇等方法,進一步接近核與武器的距離。因為核潛艇所需要的原料比民用核電的濃度要高,美國至今還沒有同意韓國的這一請求。美國只是如《華盛頓宣言》中所表述的那樣,將會派遣核潛艇到朝鮮半島。

美國以防止核擴散為名,控制韓國的核相關活動。早在1956年2月3日韓國與美國就已簽訂了《關于原子能在非軍事領域內的大韓民國政府與美合眾國政府間協作協定》(以下簡稱《韓美原子能協作協議》)。同時,韓國核設施及核物質受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視察,因此隱秘進行鈾濃縮或再處理是件很難的事。鈾濃縮與再處理直接與核武器研發相聯系,是國際原子能機構的主要視察對象?,F實層面上,韓國總統任期只有5年,一個政治人物賭上自己的政治命運進行核武裝的可能性相對較低。(42)[韓]李秉喆:《有關韓國核武裝討論的新方向》,《國防研究》2020年第2期,第46-49頁?,F階段,美國也認為韓國的獨自核武裝對韓國的安保是不利的,會破壞韓美同盟,若韓國執意研發核武,美國會對韓國實施相應的制裁。與此同時,美國不得不考慮韓國國內日益高漲的擁核輿論,所以一方面給予其《華盛頓宣言》一樣的承諾,另一方面又試圖嚴格控制韓國獨自核開發的企圖。

(二)朝鮮半島無核化的破產

韓國雖在核能技術領域處于領先地位,但這些核相關活動都受到《韓美原子能協作協議》與《核不擴散條約》的制約。若韓國突破重重障礙,獨自研發核武,將是變相地承認朝鮮擁核的正當性,也使朝鮮半島無核化這一目標失敗。此外,韓國的核武裝不僅對東北亞國際秩序產生影響,也會對世界安全局勢產生深遠影響。

為抗衡來自朝鮮的軍事威脅,韓國將三維立體空間劃分為地區防空領域和局部防空領域,并確立了由殺傷鏈、韓國型導彈防御系統及大規模懲罰報復構成的三軸體系。車斗賢等專家對以常規武器打擊核武器持懷疑態度,認為在沒有保有核武器的情況下,只能依靠美國的延伸威懾。(43)[韓]車斗賢:《常規武力能抑制朝鮮核武器嗎?》,《峨山政策研究院輿情快報》2020年12月24日。目前,韓國獨自核武裝的主張還停留在觀念階段,但是韓國國內主張獨自研發核武的輿論卻越來越強烈,加上朝鮮棄核的難度變大,在不久的將來擁核主張有可能從理念變為國家行為。

結構現實主義理論的代表華爾茲認為,當兩個行為體都擁有的武器使得一方對另一方的征服變得更為困難時,一方不發動先發制人與預防性戰爭,進而降低戰爭的可能性。核國家之間的戰爭,會因為擔心戰爭局面的急劇升級,反而使雙方妥協退縮。擁有威懾戰略的國家間不必再出于增強其安全的考慮而發動戰爭,即使發生沖突,規模也不會大。據以往的經驗,核國家傾向于在相互敵對的國家中成對產生。若一個國家因受到自身欠缺而容易受到他國軍事力量的侵襲時,其遲早會試圖獲得相應的力量,或者擁有這種力量的國家的保護。(44)[美]肯尼思·華爾茲:《核武器的擴散:一場是非之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31頁。這一理論也在表明如果在朝韓對立的情況下,韓國擁核的可能性很高。

現實中,擁有核武器的朝鮮可能只是韓國邁向核國家的一個理由。韓國依賴美國的延伸威懾,不太可能推進違背美國意志的獨自核武裝。不僅如此,韓國更有可能強化美軍在韓國的存在,協商引入美國的核資產。屆時,朝鮮半島無核化可能真的會破產,朝鮮半島的兩國將形成危險的平衡,朝鮮半島爆發戰爭的可能性也許會變小,但會引發難以忍受的緊張。

四、結語

現階段,韓國是否擁核還停留在爭論階段,其爭論具體分為:擁核談判論、引進美國戰術核武器論、提高技術與鈾濃縮權利論、研制核潛艇論四個方面。據現實主義理論,在不久的將來,若朝鮮沒能夠棄核,韓國擁核或者至少重新引入美國戰術核武器的概率很高。韓國核政策在韓美同盟的基礎上受到兩方面的牽制。美國對韓國的核政策一方面是通過各種條約使韓國在美國監督下能夠和平利用核能;另一方面是給予韓國核保護傘,通過保障其安全的方式,鎖住韓國獨自研發核武器之路。但是,美國也存在著重新部署核資產,調整韓美間核相關政策的可能性。

猜你喜歡
核武威懾韓美
韓美今起大規模軍演
韓美聯合軍演遭民眾抗議
史上最大規模韓美演習
網絡空間威懾研究及其關鍵問題
Defining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Non-Proliferation in Northeast Asia
伊拉克戰爭中美伊雙方戰略 威懾與反威懾的特點及啟示
論新中國建立后常規威懾思想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