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用紅色資源培育青年奮斗精神的價值與方略

2023-02-06 22:09
青年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培育群體紅色

彭 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下,一代代中國青年把青春奮斗融入黨和人民事業,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盵1]縱觀百年黨史,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青年群體始終是矢志奮斗的排頭兵、生力軍,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印記。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也是青年一代的“主場”,只有奮斗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號召廣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2],青年群體需要激發奮斗精神、激蕩磅礴動力,努力成為新時代弄潮兒。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人民群眾在百年奮斗征程中積淀的寶貴財富,將紅色資源融入青年奮斗精神培育過程,意義深遠、作用重大。

一、紅色資源深化青年奮斗精神培育的價值

不懈奮斗是紅色資源最鮮明的特色。紅色資源融入青年奮斗精神培育過程,既有利于傳承紅色基因,也有助于培育時代新人。紅色資源中的英雄事跡、精神品質等對于青年奮斗精神培育具有重要價值。

(一)蘊含鮮活教育素材,延展青年奮斗精神培育豐富度

按照普遍的分類標準,紅色資源可以分成物質性與非物質性兩大類。物質性紅色資源主要以重大事件遺存、重要人物故居以及博物館、陳列館館藏的實體物件等為主,通常采取直觀的形式重構紅色場景、講述紅色歷史、傳播紅色文化。非物質性紅色資源內容豐富,既有紅色人物、紅色事跡、紅色精神等原始材料,又有紅色文學、紅色影視、紅色歌曲等創造性內容。

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是黨和國家紅色基因庫[3]。近年來,各類紅色場館在再現紅色歷史、宣傳紅色故事、開展紅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各類文藝作品也積極唱響主旋律,諸如《建黨偉業》《建國大業》《我和我的祖國》等高質量紅色影視作品將厚重的歷史直觀地展現給觀眾,起到了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同時,紅色資源承載了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具有厚重的歷史底蘊與情感色彩。這些內容極大地激發了人民群眾的愛國熱情、民族自豪感以及主人翁意識,是青年奮斗精神培育最為鮮活的素材。將紅色資源納入青年奮斗精神培育過程,讓廣大青年群體能夠透過紅色資源了解紅色歷史、把握發展脈絡、體會民族精神,是青年奮斗精神培育的關鍵一環。

(二)承載先輩奮斗歷程,強化青年奮斗精神培育厚重感

“一百年來,我們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中國共產黨人、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團結奮斗的結果?!盵4]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歷程中,無論是革命烈士的壯烈犧牲,還是勞動模范的敢闖敢拼,抑或時代楷模的偉大擔當,內核都是不懈奮斗,都是一代又一代英雄的中國人民傳承的奮斗基因在不同時代的集中展現。紅色資源承載著先輩們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情操,激勵廣大青年以青春之我報效偉大祖國,不斷激發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紅色資源承載著先輩們“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的情志,鼓勵廣大青年發揚“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的精神,時刻保持直面困難的勇氣和甘坐冷板凳的決心;紅色資源承載著先輩們無私奉獻、艱苦奮斗的情懷,砥礪廣大青年不計個人得失,在偉大事業中貢獻才華智慧。在青年奮斗精神培育過程中有機融入紅色資源,能夠引領廣大青年群體深刻體會中國共產黨篳路藍縷的奮斗歷程,深刻感悟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青年群體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接力棒即將交接到青年手中,青年群體需要從一代代先鋒模范的精神品格中汲取營養,不忘來時路,奮斗新征程,自覺投身于造福人民、服務社會的浪潮中。

(三)增添個人奮斗底色,提升青年奮斗精神培育能動性

文化可看作一定群體所形成的共同的心理程序,其核心是價值觀[5]。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熔鑄而成的精神譜系深刻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內蘊著深厚的家國情懷,引領著廣大青年樹立遠大理想、熱愛偉大祖國、擔當時代責任、勇于砥礪奮斗、練就過硬本領、錘煉品德修為。青年群體是祖國的未來,要推動青年群體在深厚的家國情懷中增添奮斗底色。

厚植家國情懷、錘煉過硬本領是時代賦予廣大青年的重要使命,要求廣大青年繼承弘揚近代以來青年群體不懈奮斗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紅色資源中蘊含的深厚家國情懷是對革命、建設和改革歷程的認同和歸屬,是對祖國發展進步的自豪與自信,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憧憬與向往。紅色資源是青年成長成才的不竭精神養分和動力源泉,推動著廣大青年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光榮傳統、發揚優良作風。推動紅色資源融入青年奮斗精神培育,不僅能夠引領青年群體了解黨和國家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和艱苦奮斗的光榮歲月,也能使其深刻領悟奮斗幸福觀的核心要義,激發其民族認同感、歸屬感、自信心,推動其將濃烈情感轉化為奮進動力,將青春本色進化為奮斗底色,不斷將自身錘煉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

二、制約紅色資源融入青年奮斗精神培育的主客觀因素

當前,紅色資源融入青年奮斗精神培育的制約因素主要體現在紅色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制約其育人作用的發揮、青年群體主體認同度不高弱化紅色資源的育人實效、教育方式的創新不夠制約紅色資源育人效果三個方面。

(一)紅色資源開發利用不足

我國歷來重視對紅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一大批紅色資源在開發利用過程中得到了有效挖掘與保護,形成了深刻的文化記憶,熔鑄了獨特的文化基因。不容忽視的是,盡管紅色資源的開發利用取得了長足發展,但仍存在著短板與不足,制約其更好地融入青年奮斗精神培育。

其一,紅色資源開發利用缺少協同性。紅色資源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廣泛性,通常在一個區域內存在眾多紅色遺存,形成紅色資源集群。但這些遺存在開發利用過程中往往各自為政,缺乏聯動效應。一方面,各自為政的開發容易出現內容交叉重復,造成社會公共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協同不足的局面容易造成各個資源間的非正常競爭,阻礙區域內紅色資源的整體良性發展,妨礙協同作用的發揮。

其二,紅色資源挖掘保護欠缺平衡度。紅色資源的產生與發展不只是過去式,也是進行時,始終處在孕育、產生、發展的過程之中。當前對于革命和建設時期的紅色資源挖掘保護已經做了大量有益工作,包括遺跡的修繕、事件的挖掘、人物的宣傳以及精神的凝練等,并贏得人民群眾的廣泛認同,但對于改革開放以來的紅色資源的關注度有待提高。

其三,紅色資源宣傳推廣缺乏強動力。良好的宣傳推廣是最大限度發揮紅色資源教化功能的重要路徑。宣傳力度不夠,品牌化程度不足,使得紅色資源承載的歷史被遮蔽,在其與青年奮斗精神培育融合的過程中出現效果不夠理想的局面,難以形成良好育人實效。

其四,紅色資源學術研究存在薄弱點。一方面,紅色資源開發利用和學術研究的主體相分離。開發主體一般是政府或者社會企業,而學術研究的任務則更多地落在高校等學術組織中,二者缺乏良好的溝通互動。另一方面,還存在對相關史料處理不夠嚴謹的情況。一些“口傳心授”或者民間流傳的內容未通過嚴格考證就下結論,無法形成系統科學的理論體系,難以為青年奮斗精神培育提供有力的實踐指導。

此外,還存在少數紅色資源過度開發的情況。紅色資源的開發利用應該有度,絕不能為迎合市場、追求“潮流”而陷入低俗化、低質化的“泥淖”。不可否認,現實中存在部分紅色資源偏離歷史事實、過度娛樂開發的現象,如近些年出現的“抗日神劇”等影視作品,罔顧歷史,一味迎合市場,失去了原有的教育引導功能。

(二)青年群體價值認同有待提升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當代青年思想活躍、思維敏捷,觀念新穎、興趣廣泛,探索未知勁頭足,接受新生事物快,主體意識、參與意識強,對實現人生發展有著強烈渴望。這種青春天性賦予青年活力、激情、想象力和創造力,應該充分肯定。同時,青年人閱歷不廣,容易從自身角度、從理想狀態的角度來認識和理解世界,難免給他們帶來局限性?!盵6]青年群體對紅色文化的認同容易受到社會不良文化的沖擊。

第一,互聯網時代帶來龐大文化信息量,弱化紅色文化對青年的影響?;ヂ摼W社會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信息量劇增,各類文化信息通過互聯網實現了高速傳播。第52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3 年6 月,我國網站數量為383 萬個,市場上監測到活躍的APP 數量為260 萬款[7]。青年群體正處在求新求異的時期,通過豐富繁雜的網站、APP 等網絡平臺能夠接觸到各式各樣的文化信息,在多樣文化爭相吸引年輕受眾的情況下,紅色文化對青年的影響力相對削弱。

第二,快節奏文化在青年群體中流行,沖擊青年群體對紅色文化的認同。新媒體的迅速發展,使得文化傳播呈現出高速度、低成本、更新快的特點??v觀近年文化市場的發展,“短平快”的文化形式在青年群體中廣泛流行,“快時尚”、“短視頻”、“追星文化”等受到青年群體的追捧。這些文化的更新迭代之快、內容形式之多樣,給青年群體帶來了感官及心理上的滿足。紅色文化內容厚重、形式穩定,其中的精神蘊涵更需深入挖掘,這對習慣了快節奏文化影響的青年群體而言,存在一定的接受難度。

第三,境外勢力的文化滲透持續進行,消解紅色文化對青年群體的正面影響。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指出:“國內外各種敵對勢力,總是企圖讓我們黨改旗易幟、改名換姓,其要害就是企圖讓我們丟掉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丟掉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信念?!盵8]西方敵對勢力通過各種平臺質疑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詆毀、污蔑革命先烈,企圖讓歷史虛無主義和文化虛無主義扎根,以達到和平演變的目的,青年群體正是他們的重要對象。一些青年通過各種渠道接觸到了此類信息,帶來一些負面影響,消解了紅色文化的教育引導功能。

(三)奮斗精神培育方式創新不足

當前對于紅色資源與青年奮斗精神的培育已經有了眾多嘗試,也涌現了一些好的做法,但在這一過程中仍存在創新不足的情況。

第一,填鴨硬灌式的教學忽視學生主觀能動性。利用紅色資源培育青年奮斗精神如同播種育苗,播下一顆種子后,還要施肥除草促使其茁壯成長。而采取填鴨硬灌的方式將紅色資源輸送給學生,猶如“偃苗助長”,欠缺了教育藝術、忽視了學生現實,既缺乏親和力,無法調動課堂活力,又缺乏實效性,難以使學生充分理解吸收。當前,在利用紅色資源培育青年奮斗精神的過程中,“一言堂”式的教學氛圍仍有存在,學生參與度不高、獲得感不強。在紅色教育方面,教師和學生群體都是參與者,良好的雙向互動才能有助于學習氛圍的營造及育人效率的提高。如何利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如何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仍是利用紅色資源培育青年奮斗精神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第二,走馬觀花式的參觀削弱教育教學長效性。實地參觀走訪是紅色資源與青年奮斗精神培育相結合的重要方式之一,運用得當,能夠達到強化教學效果的作用。但在實地參觀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是目的性不明確,部分教育者僅僅把實地參觀當作一種集體出游來對待,對于教育目標、教學成效未進行精細考量,目的地選取不夠精準,缺乏與教育教學的關聯度;其次是主動性不夠,在實地參觀過程中,過度依賴講解,忽視研學過程,由此只能停留于對表面內容的了解,對于深層次內容的認識有限。此外,啟發性也有待加強,實地參觀完成后,忽視總結提升的過程,短時間內學生可能記住了人、物、事,但思想觸動不深,效果不夠理想。

第三,生搬硬套式的結合導致教學方式機械性。當前,部分教師將紅色資源與青年奮斗精神培育的結合趨于簡單、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注重量化指標,重數量而不重質量的情況時有出現,關注的焦點在于紅色資源使用得多不多,而不是使用是否得當。二者的結合不能隨意為之,一定要找準時機、突出主題、把握主線,盲目開展則會出現事倍功半的結果。

三、堅持在青年奮斗精神培育中融入新時代紅色資源

對于更好地推動紅色資源與青年奮斗精神培育相結合而言,要多措并舉彌補二者融合過程中存在的短板,更重要的是要讓紅色資源在青年奮斗精神培育過程中增添親和力、加強針對性、凸顯時代性,通過創新話語表達、挖掘新時代紅色資源的方式,讓青年奮斗精神培育更加生動、更有實效。

(一)重視整體性,實現紅色資源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第一,堅持傳承保護與教學研究相結合。加強傳承保護是開發利用紅色資源的根本,深化教學研究是激活“紅色基因”的關鍵舉措,要讓紅色資源開發與研究齊頭并進。一方面,要加強聯動性,依托高校建立紅色文化傳承保護中心,組織一批精干隊伍、培養一批專門人才、產出一批優秀成果,在傳承保護的基礎上加強對紅色資源的研究,深化傳播紅色文化,形成科學體系,使紅色資源融入青年奮斗精神培育具有堅實的學理支撐。另一方面,要增強科學性,對于來源成疑的信息要進行充分論證,辨明真偽,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將反映真實歷史的內容融入育人過程,推動青年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及奮斗觀。

第二,堅持傳統教學與智慧課堂相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政課要“更新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手段,不斷改善課堂教學狀況,防止形式化、表面化”[9]。一方面,應積極整合紅色資源,開辟紅色文化網上資源庫,分門別類歸納整理,確保教師在育人過程中能夠選用各式各樣的紅色育人素材,增強課堂活力,增加奮斗精神培育新鮮度,達到師生之間的情感共鳴。另一方面,應重視依托“互聯網+”技術,構建立體化智慧課堂,通過開發紅色教育軟件聯通教師端與學生端,將運用紅色資源培育青年奮斗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同時,也可借助虛擬技術等手段重構紅色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增強真實感受。

第三,堅持教育引領與主動學習相結合。一方面,要充分調動學生群體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師傳授的基礎上,通過青年宣講、微電影拍攝等方式進行自主探索,在自我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奮斗過程,潛移默化地培育奮斗精神。另一方面,應注重增強朋輩效應,重視校園文化環境的營造,通過舉辦“紅色文化學習月”、“紅色知識競賽”等活動,營造互促共進的學習氛圍,在學知識、學歷史、學事跡的過程中接受奮斗精神教育。此外,應注重因時而動,充分利用好重大紀念日,開展好紀念活動,增進學生群體對紅色資源的情感認同和價值認同。

第四,堅持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廣闊天地,大有可為,對于青年奮斗精神的培育不應局限于校園,要鼓勵廣大學生走向社會,在實踐中探尋真知、檢驗真理。應鼓勵青年學生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串聯各個紅色資源,重走歷史厚重、主題明確、與課程相關度高的“紅色路線”,鼓勵青年深入老區進行社會實踐,打卡基層,切身實地地接受紅色教育,推動青年在社會實踐中強化奮斗精神。

(二)突出創造性,增強紅色資源話語表達的創新

話語表達的創新,能夠促進紅色資源的傳承與弘揚,讓紅色資源承載的文化、精神更大限度地“飛入尋常百姓家”。紅色資源融入青年奮斗精神培育過程也應追求話語表達的創造性轉化,讓更多紅色資源影響廣大青年群體。

一是要激發紅色資源話語表達的時代感,增添紅色元素新的內涵。紅色資源、紅色文化永不過時,紅色資源應在發展過程中不斷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讓紅色元素在新時代展現出新要義、迸發出新活力。例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重要講話中賦予“長征”新的內涵,同時也巧妙化用了“雪山”、“草地”、“婁山關”、“臘子口”等眾多紅色元素,激勵廣大中華兒女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征”路上踔厲奮發、勇毅前行,通過不懈奮斗,奪取一個又一個新的勝利。巧妙借用、適當移植紅色話語,能夠讓紅色元素的展現更加主體化,推動青年群體在歷史與現實的交相輝映中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

二是要激發紅色資源話語表達的時尚感,融入青年群體喜聞樂見的話語表達。要重視將流行于青年群體的話語融入紅色資源中,讓青年群體在熟悉的話語環境中接受紅色教育、培育奮斗精神。近年來出現的一些好做法應當加以堅持和創新,紀錄片電影《厲害了,我的國》巧妙地化用網絡流行用語,拉近了與青年群體的距離;在青年群體所熱愛的動漫文化、“打call”文化的影響下,類似于“種花家”、“阿中哥哥”的網絡表達也在青年群體中流行起來;《社會主義有點“潮”》《新時代學習大會》等電視理論節目將“潮文化”融入其中。深刻厚重的紅色資源與青言青語、潮言潮語有機結合,對青年群體奮斗精神培育的影響潤物無聲,讓青年群體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不斷增強志氣、底氣、骨氣。

(三)彰顯時代性,充分利用當代紅色資源

改革開放以來,一代又一代奮斗者始終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高舉旗幟、奮勇爭先,創造了諸多奇跡。進入新時代,我們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在奮進過程中既匯聚了磅礴精神力量,鍛造形成了脫貧攻堅精神、偉大抗疫精神等寶貴精神財富,又涌現出了王繼才、南仁東、黃大年等一大批時代楷模,通過對模范人物先進事跡的挖掘、宣傳及教育,在全社會營造了“學模范、守初心、擔使命”的良好氛圍。這些寶貴精神財富以及楷模人物成為新時代紅色資源的重要構成要素。新時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應積極從新時代的模范人物事跡以及寶貴精神財富中找尋同青年奮斗精神培育的契合點。

首先,應著力組建新時代紅色文化宣講隊,筑牢思想高地。積極組織先進事跡報告團、重要精神宣講團等,深入學校、企業、社區等廣泛宣傳,開展青年大學習,發出奮斗最強音,將鮮活、生動的事跡與厚重、深刻的精神向青年群體宣傳推廣,以此打動青年、影響青年、贏得青年。其次,應著力開發新時代紅色精品打卡點,拓展教育基地。依托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發紅色打卡點吸引青年群體,讓青年群體感受偉大成就、體會先進事跡、感悟人生價值、激發奮斗品格、爭做時代新人。再次,應著力打造新時代紅色全媒體矩陣,夯實宣傳陣地。創新“傳統媒體+新興媒體”宣傳模式,打造寬領域、全覆蓋的新時代紅色資源全媒體宣傳矩陣,既要通過在電視、廣播、報刊等傳統媒體播放紀錄片、公益廣告等形式向全社會宣傳推介,也要借助微信、抖音、B 站等青年群體常用的社交媒體,發布教育新內容、宣傳短視頻,打通利用新時代紅色資源培育青年奮斗精神的“最后一公里”。

猜你喜歡
培育群體紅色
紅色是什么
通過自然感染獲得群體免疫有多可怕
紅色在哪里?
“群體失語”需要警惕——“為官不言”也是腐敗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追憶紅色浪漫
念好"四部經"培育生力軍
關愛特殊群體不畏難
開展『三扶』 培育新農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