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學研究范式芻議

2023-02-06 22:09
青年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范式學科研究

范 策

一、青年學研究范式的四重意蘊

1959 年,美國科學哲學家托馬斯·庫恩(Thomas Samuel Kuhn)提出,范式(Paradigm)是某一科學共同體的成員所共同承認的信念、價值、技術以及諸如此類概念的集合體,也指集合中的一種特殊要素——作為模型或范例的具體解決問題的方法[1]。在社會科學發展的過程中,全球不同學術背景的學者不斷推動其領域內研究范式的科學化進程,以達到他們孜孜以求的理論新境界,青年學研究范式的發展亦是如此。歷經30 多載,中國青年學學科化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和兩次轉進[2],每一個階段都有學科范式的相關研究成果,每一次轉進都代表了青年學研究的新際遇。盡管青年學研究范式的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時至今日,關于青年學研究范式的本質內涵“是什么”的爭論從未停止。結合青年研究的視角和庫恩關于范式的論述不難發現,其實質至少囊括了本體層面、認識層面、方法層面和實踐層面的四重意蘊[3-4]。

(一)本體意蘊:青年學研究范式應當回歸特定的話語準則

從本體論層面理解和歸納青年學研究范式的基本內涵,要求它符合特定的話語準則,也就是“以青年為本”的準則。如果我們把青年學研究范式的軸心確定為“青年”,那么其他與“青年”相關的問題就是“軸弧”,“軸弧”能夠上下左右、東西南北多個方位掃動到不同的研究場域,但始終聚焦“青年”這個軸心,而青年研究范式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問題則是核心問題。

青年學研究范式的特殊性使它與其他學科范式相區別。作為青年學研究的核心探究對象,青年具有鮮明的特征。青年處于獨特的人生發展階段,也是最不容忽視、最有朝氣、最有力量的社會發展推動者。青年“本體”的特殊性決定了青年研究的特殊性,繼而決定了青年學研究范式的特殊性。青年學研究范式是對已有研究成果的規范性和凝練性總結,而關于研究范式的經驗總結又反過來形成了對范式的“理論滋養”和“學術反哺”。

青年學研究范式的普遍性使它與其他學科范式相聯系。范式研究已成為一門科學由不成熟走向逐步完善的必經之路[5],青年學研究也是如此。它一直在盤根錯節的范式研究中探索自己的學科定位,對理論基礎的探索、對原有范式的突圍、對學科訴求的滿足、對學科建制的完善、對范式新路的開拓從未停止。青年學研究范式需要借鑒諸多學科的方法論,廣泛吸取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范式的理論精華,匯聚和凝練出一般的范式內涵和范式規律,然后將這些內涵和規律內化成青年學研究獨有的范式內容,以此實現不同研究范式之間的滲透與融合,最終統一于哲學社會科學范式的研究體系。

青年學研究范式特有的話語準則是以“青年”為核心的,有利于青年發展、幫助青年成長、闡釋青年現象、解決青年問題的本體性準則,也是青年學研究共同體所秉承與認同的學科信仰、學術信念和學理價值。

(二)認識意蘊:青年學研究范式應達成一定的研究共識

青年學研究范式代表的是從事青年學研究領域的研究集體共同遵循的認識青年世界的理念,是青年學研究者應達成的青年學研究認識論層面的共識,這種共識往往是相對一致、可公開、可共享、可驗證的經驗性認識。青年學研究的共識對于學術研究和政策制定都有著重要作用,它可以幫助青年學研究者更加準確、全面、科學地了解青年的基本狀況,為青年問題的政策制定和實踐提供理論支撐和學術依據,同時也有助于推進青年問題的化解。青年學研究共識的形成以青年學研究成果為基礎,同時也需要各領域專家學者廣泛參與討論,并不斷更新和完善。因此,青年學研究范式在認識層面的規定性,既是對以往青年學研究的“可知論”回應和階段性青年學研究歷史經驗的“歸結”,也是對青年學研究“不可知論”的終結。

此外,有研究者認為,青年學研究范式在認識論層面上經歷了現代化理論范式到后現代化理論范式的嬗變,正在向新型現代性或互構論范式轉變[6]。近年來,研究界還產生了對“本質主義”和“反本質主義”的反思。但無論何種立場,都反映出當前部分研究者對青年學研究范式某種形態的“感性認識”或“理性認識”,這些內容都是對青年物質活動和精神活動的思辨。由此我們可以大膽推測,青年學研究范式必定誕生于研究者對青年“物質活動”和“精神活動”思辨對話的“認識胎苞”中,這種思辨性認識可能難以在自然科學的實驗室中進行演示,卻能被細心的研究者在社會生活中發現,并運用他們的理論知識將新習得的規律邏輯演繹于各種實踐中。

(三)方法意蘊:青年學研究范式應當符合確定的研究規范

研究規范是指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應該遵循的指導性和操作性規定,如數據收集規范、調研設計規則、結論推導方式等。青年學研究范式為青年研究提供了值得借鑒的框架、技術、范型和方法論體系,遵循研究規范是保證研究結果真實可信的前提條件,所以在開展研究時學者應當嚴格遵循研究規范。

常見的研究規范應包括以下內容:第一,研究主題的明確性。在進行青年學研究時,應當明確研究主題和目標,確保研究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第二,規范的研究方法。在研究過程中,應當采用規范的研究方法,如實地觀察、問卷調查、訪談、案例研究等,確保研究的可信度和科學性。第三,嚴格的倫理規范。在所有研究活動中,應該尊重青年受試者和研究對象的權益和隱私,保障其安全和尊嚴。第四,精準的數據處理和分析。在研究過程中,應該采用嚴謹、科學的數據處理和分析方法,確保數據的科學性、真實性和可靠性。第五,結果的公正性和準確性。在研究結果的呈現和解釋中,應該保證結果的準確性,高效地展示研究數據;在進行主客觀評價時,應該確保評價標準的透明性和公正性。

概言之,青年學研究范式在方法層面既有“研究規范”的共識,也應該具備一定程度的“操作性”共識。研究者應該遵循科學的研究方法和堅持規范的操作化手段,同時要時刻牢記誠實客觀的原則,確保研究結果的真實性。

(四)實踐意蘊:青年學研究范式必須提供可靠、有效和確定的實踐路徑

可靠且有效的實踐路徑為青年學研究范式的發展鋪平了道路。青年研究的一項重要工作是了解并幫助青年解決現實問題,并拿出符合青年實際情況的應對方案。此外,青年問題還是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的社會性問題,所以,不同的青年問題需要專門的解決方案,不同的青年群體需要不同的服務和引導。

實踐路徑的有效性可以在青年學研究范式的發展過程中尋得答案。實踐路徑來源于客觀的學術事實,客觀的學術事實牽引著青年學研究范式朝著科學性和實用性方向發展,實踐路徑的有效性在這個過程中同樣得到了反饋和完善。

除了有效性,實踐路徑的確定性也十分重要。實踐路徑的確定性有利于幫助研究者快速廓清與現實狀況毫不相干的其他研究范疇,進一步明晰所涉領域,解決研究的“問題域”歸屬權問題。當這些問題處理好以后,研究者再進一步通過系統的青年學理論知識、客觀經驗和專業技能來設計相應的“實踐路徑”,并且這些問題廣泛存在于青年學研究的各個領域,而實踐路徑的有益探索和長遠設計就是從“理論之維”盡力實現破解“現實之困”。

因此,可靠、有效和確定的實踐路徑是成熟的青年學研究范式所應具備的重要特征,成熟的青年學研究范式也應該為后繼的研究者提供相應標準的實踐路徑,兩者相互促進,共同對青年學研究的應用價值和實用價值提升形成實踐層面的“增益”。

結合上述分析不難發現,青年學研究范式是一種綜合性的研究模式,對這種研究模式的態度不能囿于某一方面,它是一種集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和實踐論四重意蘊為一體的新樣態。這四層意蘊的共通之處在于,它們都表達了青年學研究對科學化、規范化、模式化、整體化和系統化的積極追求,在這種嚴謹的學理追求中,青年學研究者本人應當遵守兼具“求同”和“求通”特征的青年學“群體性研究諾言”。

二、青年學研究學科化視角下的一般范式

由于研究視角不同,目前對青年學研究范式的種類及劃分標準尚未形成統一看法。有學者建議將實證研究與思辨研究兩大主要范式推而廣之[7]。在青年研究領域,影響最大、研究門類最全的界定方法是從學科的視角進行研究范式的類別認定[8],該觀點認為青年學研究的一般范式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一)生物學范式和心理學范式

生物學范式主要借鑒的是生物學的理論知識和研究方法,在探索青年問題時強調青年的生物學特征及其在各個生命發展階段的作用。該研究模式認為,青春期青年的發展、青年本質特征的體現,都源于人的生理成熟[9]。因此,在研究青年問題時,需要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考慮,重點關注青年的生理特征,深入分析青年性器官發育、性激素水平變化、第二性征出現等因素給青年帶來的影響。例如,青春期作為青年生理變化最顯著的階段,對青年的生命發展歷程具有長遠影響,研究青年在青春期的生物學機制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了解并應對青春期叛逆的問題,得出適配青年青春期身心健康發展的科學方案,有助于更好地服務和引導青年正確看待這個特殊的生命階段。

心理學范式是一種關于青年心理發展、青年人格健康、心理障礙疏解等方面的系統理論框架和研究方法。生理學范式的理論基礎可以追溯到“青年心理學之父”斯坦利·霍爾(Stanley Hall)1904 年出版的《青春期》一書,隨后德國心理學家斯普蘭格和斯特恩等人又提出了“青春期心理學理論”,認為應該充分理解“狂飆突進”時期青年“心靈組織”的內心世界[10]。生理學范式重視青年的人格發展,譬如奧地利心理學家奧托·蘭克(Otto Rank)曾強調青春期人格培養的重要性,青春期一切矛盾的根源都是人格沖突的心理結果。

如上文所言,青年心理變化最顯著的時期是青春期,青春期既是青年個性的形成期、價值觀念的塑造期,也是各種心理問題的高發期。采用心理學范式,可以更好地分析和了解青年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變化趨勢,把握不同發展階段的青年心理發展脈絡,以及青年在面對生活、學習、工作等壓力時的應對能力和適應能力,還能預防和干預青年的心理問題,提升青年的心理健康素質。

當然,生物學范式也關注青年的心理特征,如性格行為動機和荷爾蒙水平上升引發的性行為心理等,同時重視青年逆境經歷及其對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響,如在邁克·安戈爾對高危青少年的抗逆力敘事研究中[11],我們也能瞥見生物學范式和心理學范式的身影。

(二)社會學范式和文化學范式

2000 年,杰弗瑞·阿奈特(Jeffrey J.Arnet)的青年“成人初顯期”范式將青年首次婚育年齡研究和首次就業年齡研究等統合成一個整體[12],為后來的學者搭建了一個更加宏大的研究體系。2018 年,國內有學者借助青年“成人初顯期”的理論范式基礎,進一步提出了青年“準成人期”范式,該理論認為原有范式的“成人初顯期”不僅是生理現象,而且是“社會—文化”現象,這個階段在過去的歷史上是不曾有的,它是過去半個多世紀的經濟、社會和文化變遷的產物[13]。該范式試圖把青年的生理年齡和社會年齡結合起來,并分析了當今社會一些青年生理年齡和社會年齡不匹配的原因,并把這一時期稱為青年的“準成人期”。

社會學范式采用社會學的立場來闡述青年現象,常見的社會學范式的研究方法包括實證研究和非實證研究。實證研究是在當前的青年學理論研究基礎上,通過實驗、觀察、問卷、訪談等方法,收集大量的實證資料輔助解釋分析,來驗證研究假設、認識青年行為、透視青年發展規律的模式。質性研究通常屬于非實證研究,是通過分析青年在生活中的話語、行為和文化符號等,來理解他們的社會經驗和文化意義,這種方法主要用于描述和分析青年現象的包容性、接納性和多樣性,通過思辨和邏輯演繹進行闡述和說理。社會學范式普遍關注青年的社會地位、知識結構、生活經驗、價值觀念和訴求等內容。通過社會學的分析,可以更加系統地了解青年社會行為的根源和變化規律,為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方案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

文化學認為,文化是表達人們精神、文化和價值的主要方式,也是傳遞歷史、習俗和社會關系的媒介。文化學范式將青年的一切行為歸于文化因素,強調文化作為社會生活中以語言、符號、秩序等方式存在的綜合體,集中體現了青年的身份認同、朋輩互動、價值觀念、精神行為、社會環境等,進而探究如何在社會互動中建構青年的文化意義。在文化學范式看來,青年是在某一社會及其文化制度中成長與發展的,其獨特的價值取向和文化特征受制于其所處的年齡,又依附于特定體系下的社會文化環境。這種范式將個體置于文化背景中,并深入分析青年的文化價值觀念和社會情感,為我們更好地關注青年發展提供了文化視域。

(三)哲學范式和人學范式

荀子在《非相》中說:“人之所以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無毛也,以其有辨也?!币馑际钦f,人之所以成為萬物之靈長是因為他們有分辨和思考的能力。青年是思辨的人群,理所應當納入哲學和人學的研究視野[14]。青年學研究的哲學范式,是從哲學的角度審視人類社會中的青年,挖掘青年現象和青年問題常規意義背后的哲學道理和實踐邏輯,以此來擘畫青年的思辨圖景。

哲學范式將青年現象和青年問題看作文化、政治、歷史等更廣泛的社會思想和行動的一部分,并將其納入哲學研究的理論架構中,旨在理解青年群體的行動和思想所涉及的價值觀、權力平衡、文化和社會制度等方面的哲學理念。這種范式認為,要深刻理解青年問題,需要先了解青年生存的社會、經濟、文化和政治等外部條件及其深層次哲學結構,將青年現象和青年問題放在一個更深層次的哲學思維框架中分析。如今,哲學范式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各種思辨的研究中,一些學者認為,只有通過較為深刻的哲學思辨,青年現象才有可能獲得更透徹的分析,這也為我們更好地關心青年、支持青年的成長、提高青年素質提供了思維引領的哲學參照框架。據此,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中的青年不僅僅作為研究對象存在,也是作為一個哲學思辨的維度而存在,最終使青年研究的學科范式朝向“青年+哲學社會科學”的方向發展[15]。

人學是“研究作為整體的人及其存在和發展的一般規律的科學”[16],把人的發展視為研究主體,并從人的本質及其本質力量出發,探索有利于促進人全面發展的新觀點。誠如上文所言,青年的思辨圖景必然會在人的發展圖景中徐徐展開。有鑒于此,一些青年學研究者借鑒人學研究范式,創造性地將其運用于青年研究領域。常見的研究路徑包括:其一,從人的實踐本質出發,探討青年的經濟關系、實踐活動和勞動生活;其二,從人的社會本質出發,探討青年在社會交往中形成的“業緣”、“親緣”、“地緣”、“物緣”、“志緣”、“信緣”、“趣緣”等關系;其三,從人的需要本質出發,探討青年的奮斗動機;其四,從人的本質力量出發,探討青年創造社會價值的力量源泉,綜合素質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人學范式要求研究者與研究對象建立良好的關系,形成信任共同體,并設身處地地為青年著想,了解青年群體的特點、現實需求、真實感受、成長環境,使他們真正參與到研究中,時刻堅持以青年為本的學術理念。

(四)多學科綜合研究范式

多學科綜合研究范式是一種融合多門學科知識的研究方法體系,以深層次、多領域、綜合性、整體性和系統性的大局觀研究青年,青年是具有多種屬性的十分復雜的研究對象,青年學研究如果僅僅借助一個學科的力量,容易得出以偏概全的結論,所以多學科綜合研究范式對于開闊青年學研究思路具有重要意義。

長期以來,一直有研究者嘗試在現有基礎上,將各類古今中外其他學科的方法原理靈活地融入青年學研究,以此編織出一張具有青年學學科特色的范式研究“蛛網”,希望用這張特殊的“蛛網”既有效地“網住”其他學科的方法論原理優勢,又有效地“網住”自己的“學科特色”。例如,利奧波德·羅森馬耶爾和瓦爾德爾·弗里德里等主張把不同學科結合起來,建立真正多學科和跨學科的理論范式或方法論模式[17]。以青年學范式研究的創新來拓展青年研究的思維向度,能補全青年學范式的門類,促進青年學研究學術水平的提升[18]。但無論何種研究范式,它的發展趨勢都是由分析走向綜合,由單學科走向跨學科研究,由實用性走向理論性,最終必然形成專門研究青年的青年學[19]。

多學科綜合研究范式在研究青年問題時具有顯著的學科優勢,通過跨學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論,整合跨學科的資源,能夠克服單一學科局限性,開辟前所未有的學術新地。譬如,通過社會學和文化學的結合研究青年的社會文化參與和社會文化交往,通過生物學和心理學的結合研究青年的多巴胺分泌和情感調節的相關作用,等等。

三、黨的青年工作研究視角下的青年學研究新范式

除了學科化視角的范式研究,青年學研究還包括黨的青年工作視角的范式研究。新時代黨的青年工作視角蘊含一系列新的制度范式,擁有廣闊的戰略全景[20]。這些范式從國家宏觀治理、全球治理和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現代化視角出發,對以往的青年學研究范式實現了突破和拓展。

(一)黨的青年工作政策研究范式

青年政策是國家政策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有效有力的青年政策是促進青年事務發展的強大保障[21]。青年政策作為青年工作重要的理論指導依據,不光具有政治性、權威性、原則性、人民性和預見性等特點,還具有引導、控制和調節等功能,它通過各種政策途徑直接或間接影響青年群體的社會行為。2017 年4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級青年發展規劃《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 年)》,一部真正的青年發展政策引領指南應時代而生。從此以后,以該規劃為政策藍本的青年政策范式研究如雨后春筍般大量涌現。

在黨的青年工作政策研究范式中,從青年高質量發展視角建構青年學研究新范式的政策分析最為突出,可以稱為“青年高質量發展研究范式”。這種范式主要是從《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 年)》的政策文本出發,對該規劃提出的促進青年高質量發展的十大領域、44 條具體措施、十個重點項目展開解釋。在理論文本上,產生了五年實施情況綜述、政策與工作進展分析、青年發展規劃實施和監測指標設計等獨具青年研究特色的學術研究成果。在實踐指導層面,持續支持青年發展的制度體系不斷完善,不斷促進青年發展的協調機制全面建立,集中探索推動規劃更加有效落地的方式方法,力求為解決青年“急難愁盼”的問題提供實質性推動。

(二)黨的青年工作治理研究范式

黨的青年工作治理研究范式以青年政策藍本為可靠依據,針對解決青年問題,從黨的青年工作視角建構青年學研究的治理范式,現階段主要有兩種——現代化治理范式和多利益攸關方治理范式。

現代化治理范式包括兩層含義。一方面,青年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力軍和中堅力量,黨和國家事業要發展,青年首先要發展[22];另一方面,黨的領導是“中國之治”的最大優勢,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根本政治前提。青年工作的開展,要堅定不移地堅持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青年工作的堅強領導,發揮“中國之治”的最大優勢,引導青年參與治理,展現青春的朝氣和力量。

多利益攸關方(Multi-Stakeholder)的治理范式來自2001 年的信息社會世界峰會,本意是指擺脫秘密外交,并邀請個人、群體和部門參與國際治理[23]。該治理范式剛發布不久,聯合國第56/183號決議對該治理范式予以了肯定[24]。在隨后多年若干國家的網絡空間治理應用中,該概念的解釋邊界不斷擴大,核心利益攸關方由政府、私人部門和社會逐漸擴展到所有受到治理和政策制定影響的利益主體。時至今日,“多利益攸關方”的理念推廣到國際信息安全、全球氣候治理、全球青年問題治理等多個領域。不少學者認為,“多利益攸關方”模式不僅被認為是互聯網治理的最好途徑,也被認為是更普遍的全球治理的創新模式[25]。

在青年學研究的話語體系內,多利益攸關方治理范式將國家、社會、家庭、學校、青年群體、青年等利益攸關方共同納入現代化協調治理的模式中。該治理范式正逐漸被理論界、政界、教育界等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與發展,其優勢因子也逐漸在黨的青年工作中顯現,例如2022 年7 月世界青年發展論壇開幕,旨在倡導青年優先發展理念,攜手落實聯合國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全球發展倡議[26]。不僅如此,多利益攸關方治理范式對治理青年網絡暴力問題、青年網絡信息安全問題、青年網絡群體極端思潮,甚至全球性青年發展問題都具有重要價值。

四、結論和展望

作為一門年輕的學科,青年學研究要獲得長足發展,在人文社會科學中占據自己的一席之地,就需要沿著規范的研究范式持續推進。通過對學術發展脈絡的分析,本文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首先,對青年學研究范式的學理劃分應該是多維的。為了盡可能全面地詮釋當前青年學研究的主要理論范式,本文從已有的研究文本和學界當前的研究事實出發集中進行了闡述。但不得不承認,一些未被本文提及的學科范式仍然存在,這些未盡事宜也再次驗證了本文的研究結論——青年學研究范式的學理劃分應該是多維的,未來也一定會出現更加妥帖的范式分類法則。

其次,青年學研究應該具有自己獨特的范式。雖然理論界對青年學研究是否有自己獨特范式的問題沒有達成一致,但基于青年的特殊性和青年學研究的獨特價值,本文認為青年學研究應該形成自己的獨特范式。就目前而言,至少可以說,青年學研究的范式具備其他學科范式所欠缺的“青年特征”,如生理年齡、積極發展、創新創造等。

再次,未來的青年學研究范式應該既有國際化的視野,又兼具本土化特色。青年是中國的青年,也是世界的青年,未來的世界,也必將是青年的世界。當前,部分青年學研究拘泥于某個學科思維或某個統計學方法的使用,如果想要破局,青年學研究范式應該從傳統的一元的學科路線,逐步走向本土特色與國際視野共生的多面開花局面。

最后,盡管當前學界對“青年學研究范式”這一概念的使用仍顯得有些拘謹,部分研究者對該概念基本內涵和現實意蘊的認知仍比較模糊,但我們應當認識到青年學研究范式的發展和完善是青年學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青年學研究范式的探索和發展不能是單向線性推進,而應是立體發展,當前青年學正在展望研究范式發展的新境界。

猜你喜歡
范式學科研究
【學科新書導覽】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以寫促讀:構建群文閱讀教學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維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孫惠芬鄉土寫作批評的六個范式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管窺西方“詩辯”發展史的四次范式轉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