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大賦名物書寫的地理特征及其文學價值*

2023-02-07 01:19蔣曉光
學術研究 2023年12期
關鍵詞:李善名物漢賦

蔣曉光

所謂“名物”,其特點是“有名可舉”“有物可指”,在文本上可以稱為“名物詞”,在現實中就是具體可指的“物”(綜合劉興均、曹建墩等觀點)。在中國古代,名物之學主要聚集在經學之中,尤以《詩經》、“三禮”的研究為代表,通過訓詁的手段研究“名物詞”,將文本上“名”的具體所指揭示出來,使之盡量與現實中的“物”一一對應,從而加深對文本的理解。隨著訓詁之學的發展,后又旁及《楚辭》等領域的名物研究??鬃诱J為,學習《詩經》能夠“多識于草木鳥獸之名”(《論語·陽貨》),錢穆解釋孔子的目的“乃所以廣大其心,導達其仁”(《論語新解》),質言之,傳統名物之學的任務,首先是“循名識物”,透過字面上的“名”,認識“名”所指稱的“物”,這主要是古今語言差異造成的;其次是“探尋物理”,研究“物”在具體文本語境中包涵的思想和情感。在漢代,一部分人質疑辭賦的價值,漢宣帝主張“(辭賦)尚有仁義風諭,鳥獸草木多聞之觀,賢于倡優博弈遠矣”(《漢書》),受孔子和漢代“詩經學”的影響,宣帝從名物之學的角度對辭賦給予了肯定。本文論及漢賦之名物,主要是指動物、植物、器物等,動物以鳥、獸、蟲、魚為主,植物以草、木及其所產生的瓜、果為主,器物則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日用之物的總稱?!拔铩币颉暗匾恕倍?,尤其是動物、植物是產生在相應的地理環境之中的,而器物又與當地的社會風俗有關??傊?,“物”的地理特征是附著于物品之上的,對漢賦名物書寫的地理特征及其價值進行研究極具學術意義。概言之,本文所言“地理特征”是指名物立足于產出地域,從而衍生出人文方面的信息。①在兩漢時期,人們的種植、養殖以及制造能力有限,漢人所言某物出于某地,未必與今日科學知識相符,更與今日相關名物的分布存在差異。本文論及的名物產出地域,一般以漢代文獻記載為準。

本文以漢賦名物書寫的地理特征為研究對象,主要聚焦于漢大賦。散體賦較為注重名物書寫,騷體賦名物書寫的比重則較小,這與先秦的楚騷傳統較為接近,“早期楚辭中的屈原作品,占據最多篇幅的是情緒抒發部分,而非對于物類物態的描寫,……真正寫‘物’的部分很少?!嬲M入‘博物’境界的便是西漢‘枚、馬、王、揚’諸辭賦大家”,①徐公持:《漢代文學的知識化特征——以漢賦“博物”取向為中心的考察》,《文學遺產》2014 年第1 期。這一判斷符合文學發展實際。騷體賦偏重抒發個人情感,較少表現具體的名物,而散體賦尤其是其中的大賦,為強化表達效果,大量書寫名物。

一、“大一統”:漢大賦的域內名物書寫

散體大賦基本都集中于京都、畋獵題材,即劉勰所謂“京殿苑獵”(《文心雕龍·詮賦》),作為“崇禮官,考文章”的產物(《兩都賦序》),它們圍繞君王展開,大多具有禮學意義。漢大賦對名物的描寫,于域內之物,則是彰顯“大一統”的君權和君臣之禮的嚴整。

《上林賦》開篇曾言,“二君之論(針對《子虛賦》中的子虛、烏有二人),不務明君臣之義,正諸侯之禮”,②[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北京:中華書局,1977 年,第123 頁。是對諸侯失禮行為的批判,其以禮制相號召是非常明確的,司馬相如曾評價《子虛賦》:“然此乃諸侯之事,未足觀也。請為天子游獵賦?!雹踇漢]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59 年,第3002 頁?!渡狭仲x》的寫作力圖展現天子的風采超越諸侯,其游獵之范圍:“君未睹夫巨麗也,獨不聞天子之上林乎?左蒼梧,右西極,丹水更其南,紫淵徑其北?!雹躘漢]司馬遷:《史記》,第3016-3017 頁。據研究,“蒼梧”實指東海上的島嶼,“丹水”在當時趙氏南越國最南境,“西極”至少遠至蔥嶺附近,“紫淵”代指天極,兼含北方極遠之地的意思,⑤蔣曉光:《〈上林賦〉的方位書寫與體式垂范》,《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 年5 月11 日第5 版;周金泰:《從上林苑到〈上林賦〉:漢帝國的博物空間及其筆端營造》,《學術月刊》2021 年第10 期。因此文中曾言“經乎桂林之中”“東注太湖”,這一范圍是將當時漢人所能認知的地理空間全都包含進去了。既然地理空間已經界定,那么則需名物填充其中。關于植物的描寫:“于是乎盧橘夏熟,黃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樸,梬棗楊梅,櫻桃蒲陶,隱夫薁棣,答遝離支,羅乎后宮,列乎北園, 丘陵,下平原,揚翠葉,扤紫莖,發紅華,垂朱榮,煌煌扈扈,照曜巨野?!雹轠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第126 頁?!捌烟铡眮碜晕饔?,其他水果則為內地之物。應劭引《伊尹書》曰:“箕山之東,青鳥之所,有盧橘夏熟?!睆堃驹唬骸伴?,小橘也,出武陵?!薄皸蠲?,……出江南也?!薄按疬e,似李出蜀?!雹遊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第126 頁。司馬彪曰:“上黨謂之楟柰?!雹郲漢]司馬遷:《史記》,第3029 頁。這些是有列出的,而離支(荔枝)來自嶺南(今最北也僅至四川南部),此從“巨麗”而“巨野”,正能包括其中,因此晉灼曰:“此雖賦上林,博引異方珍奇,不系于一也?!雹醄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第126 頁。來自全國各地的水果匯聚于上林苑之中,無疑是赫赫皇權的體現。這一特征,也體現于其他大賦之中。在此,有兩點需要指出。

第一,漢賦名物來源的多地域特征,是以政治上的“大一統”的觀念及實踐為前提的。據《西京雜記》記載,“初修上林苑,群臣遠方,各獻名果異樹”,如“梨十……棗七……栗四……桃十……李十五……查三……椑三……棠四……梅七……杏二……桐三”,果木之下又分成不同小類,此外還有多種珍稀樹木,且云“余就上林令虞淵得朝臣所上草木名二千余種”,⑩[晉]葛洪:《西京雜記》,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 年,第52-53 頁。而《三輔黃圖》卷三載:“扶荔宮在上林苑中,漢武帝元鼎六年破南越,起扶荔宮,以植所得奇草異木”,宮以荔枝得名,有菖蒲、山姜、甘蕉、留求子、桂、密香、指甲花、龍眼、荔枝、檳榔、橄欖、千歲子、甘桔等,“上木,南北異宜,歲時多枯瘁。荔枝自交趾移植百株于庭,無一生者,連年猶移植不息。后數歲,偶一株稍茂,終無華實,帝亦珍惜之。一旦萎死,守吏坐誅者數十人,遂不復蒔矣”,?《三輔黃圖》卷之三,《四部叢刊》三編影元本。劉徹似乎對荔枝尤其偏愛,但因水土不服最終無可奈何?!段骶╇s記》一般認為有虛構的成分,但《三輔黃圖》所記“扶荔宮”則真有其事,其遺址已成為陜西省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①陜西省人民政府:《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公布第四批陜西省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2003 年9 月24 日發布。所記武帝引種嶺南方物,或有本源。從“群臣遠方,各獻名果異樹”來看,是臣子對君王的效忠。司馬相如對物類的描寫,吸納四方之物,或有虛構,或是為政治上的需要而書寫,但總的來說反映出了對當時政治上“大一統”觀念的回應,這一傳統也為后世的大賦作家所繼承。譬如張衡的《南都賦》:“爾其川瀆,……其水蟲則有蠳龜鳴蛇,潛龍伏螭。鱏鳣鰅鳙,黿鼉鮫蠵,巨蜯函珠,駁瑕委蛇?!雹赱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第70 頁。南陽為光武帝的龍飛之地,雖無帝都之實,但在作品中儼然比作京都,故有“南都”之稱謂。這里只是寫南陽河道中的水生動物。按李善注所引可知,蠳龜、鳴蛇、潛龍、伏螭應均屬“虛寫”。鱏、鳣、鰅、鳙、黿鼉,或許真有;《說文解字》解“鮫”為“海魚,皮可飾刀”,③[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年,第580 頁。解“蠵”是“大龜”,實際上,“鮫”就是海中的大鯊魚,“蠵”也可能是大海龜;“巨蚌”雖援《蜀都賦》為證,至于達到一二丈幾乎可以“委蛇”長度的大蝦,均難想象是南陽境內河流可以生長的。作品在名物上,從傳說中的龍、螭到海中鯊魚,以及模擬、想象的巨蚌、長蝦,都是對神圣的另一“帝都”的夸飾,與揚雄的《羽獵賦》頗有異曲同工之妙:“乃使文身之技,水格鱗蟲,凌堅冰,犯嚴淵,探巖排碕,薄索蛟螭,蹈獱獺,據黿鼉,抾靈蠵。入洞穴,出蒼梧,乘巨鱗,騎京魚。浮彭蠡,目有虞,方椎夜光之流離,剖明月之珠胎,鞭洛水之宓妃,餉屈原與彭胥?!雹躘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第134 頁。揚雄所寫范圍也集中于上林苑之中,立足于上林苑而想象全國。李善注引服虔曰:“文身,越人也?!薄稘h書·地理志》載越地風俗云:“文身斷發,以避蛟龍之害?!雹輀漢]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 年,第1669 頁?!妒酚洝翘兰摇份d太伯、仲雍“文身斷發,示不可用”,應劭曰:“常在水中,故斷其發,文其身,以象龍子,故不見傷害?!雹轠漢]司馬遷:《史記》,第1445-1446 頁。文身即紋身,是海邊民族的風俗,其目的據說是為了在海中發揮阻嚇的作用,這里的各類名物,大多可能指的是海中生物,“乘巨鱗,騎京魚”尤其可以確定。至左思《吳都賦》:“結輕舟而競逐,迎潮水而振緡。想萍實之復形,訪靈夔于鮫人。精衛銜石而遇繳,文鰩夜飛而觸綸。北山亡其翔翼,西海失其游鱗。雕題之士,鏤身之卒。比飾虬龍,蛟螭與對?!嗯c昧潛險,搜瑰奇。摸蝳蝐,捫觜蠵。剖巨蚌于回淵,濯明月于漣漪?!雹遊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第92-93 頁。則是直接描寫海中景象。當然,此處略經考證的目的,并不是為了證實南陽究竟是否真有此類物種,張衡的《南都賦》實際上將視域從陸地上的“淺水”轉向了“海洋”,那是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既體現了華夏民族對海洋的探索,也反映了涵括海陸的雄心,與“帝都”代表帝國及天子的形象聯系在一起。

第二,漢賦中想象出來的事物,也是建立在現實基礎之上的。將海中之物置放于內陸,亦屬域內名物書寫。以漢賦中海洋意象為例,班固《東都賦》有“發鯨魚”,⑧[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第32 頁。提及“太液昆明”,⑨[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第34 頁。張衡《西京賦》載有“昆明靈沼”,⑩[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第44 頁。揚雄《羽獵賦》稱“穿昆明池,象滇河”“漸臺泰液,象海水周流方丈、瀛洲、蓬萊”“乘巨鱗,騎京魚”,?[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第130-134 頁。漢武帝時曾作昆明池,將西南夷地名用于長安,《史記·平準書》載:“是時越欲與漢用船戰逐,乃大修昆明池,列觀環之。治樓船,高十馀丈,旗幟加其上,甚壯?!?[漢]司馬遷:《史記》,第1436 頁?!度o黃圖·池沼》引《三輔故事》曰:“(昆明)池中有豫章臺及石鯨??淌癁轹L魚,長三丈,每至雷雨,常鳴吼,鬣尾皆動?!?《三輔黃圖》卷四,《四部叢刊》三編影元本。昆明池上能夠承載樓船并用以操練水軍,說明其規模確實巨大,雕刻石鯨,無疑是將昆明池視作大海;與之相類,《史記·封禪書》載:“于是作建章宮,……其北治大池,漸臺高二十馀丈,命曰太液池,中有蓬萊、方丈、瀛洲、壺梁,象海中神山龜魚之屬?!雹賉漢]司馬遷:《史記》,第1402 頁?!蛾P中勝跡圖志》引《三輔故事》曰:“(太液)池北岸有石魚,長二丈,廣五尺,西岸有龜二枚?!雹赱清]畢沅:《關中勝跡圖志》卷四,《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太液池有求仙、延年之功用,石刻海中生物較多,這里的“石魚”也是鯨魚。太液池石鯨現藏于陜西歷史博物館,昆明池石鯨頭部現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館,說明漢賦中的想象與現實中的藝術再現是聯系在一起的。

《詩經·小雅·北山》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大一統”的觀念在武帝獨尊儒學以后越來越深入人心,“大一統”首先在疆域的統一,“物”在土地之上產生,是土地的代表,漢賦對域內名物的書寫是現實禮制和現實政治的需要。游獵、京都題材的賦作圍繞君王而展開,為展示君權神圣與朝廷威武而創作,漢賦對名物的大量書寫,一方面展示天子的富足、強大,用于祭祀、食用而達成禮制之要求;另一方面顯現出的是天下郡國對天子的絕對臣服,與《上林賦》所言“明君臣之義,正諸侯之禮”相吻合。

二、“王者無外”:漢大賦的域外名物書寫

上文所論名物集中在域內,不可忽視的是,漢賦中還有一定數量的域外名物(漢之“域外”因時而變,一些地域逐步納入版圖)。自張騫通西域后,東西方的交往日漸頻繁,既有陸路,亦有海路,均能通向西亞、歐洲甚至非洲東部和北部,人們所能接觸、認識的名物日益增多。

漢賦中的域外名物書寫,有一些是真有其事,一些則是對既有知識的重組與想象。班固《西都賦》:“西郊則有……黃支之犀?!雹踇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第24 頁?!稘h書·王莽傳》載“(平帝時)黃支自三萬里貢生犀”;《后漢書·西域傳》載和帝永元十三年,“安息王滿屈復獻師子及條支大鳥,時謂之安息雀”,《藝文類聚·卷九十二·鳥部下》稱“(班超)獻大雀,詔令大家(班昭)作賦”④[唐]歐陽洵撰:《藝文類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年,第1596 頁。即《大雀賦》。以上是真有其事。杜篤《論都賦》:“……部尉東南,兼有黃支?!萏於?,牽象犀,椎蚌蛤,碎瑠璃,甲玳瑁,戕觜觿。于是同穴裘褐之域,共川鼻飲之國,莫不袒跣稽顙,失氣虜伏?!雹輀宋]范曄:《后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 年,第2600 頁。此賦寫于光武帝時期,朝廷無暇對外交往,其內容是對西京、西漢歷史的回顧。黃支,一般認為在今印度境內,而“天督”,與歷史上曾用過的“天竺”“印度”等詞是同音而異譯。物在土地之上產生,故而象犀、蚌蛤、琉璃、玳瑁、觜觿等躍然紙上,由是乃有這些地方與漢廷的聯系。按照古人的思維,域外名物的傳入多與朝貢有關?!皩τ跐h朝來說,西域貢賦的重要性主要是作為一種政治歸順的象征”,⑥[英]崔瑞德、[英]魯惟一編:《劍橋中國秦漢史》,楊品泉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年,第395 頁。因此就漢賦而言,特別關注名物是有其相應的政治考慮的。

第一,從西漢到東漢,大賦中域外名物書寫的比重呈上升趨勢。文學是政治的反映。無論真有其事,還是想象為之,名物已然成為一種表現政治關系的修辭手段。自漢初至武帝初年,漢朝實質上是臣服于匈奴的,而對東南、西南民族以及南越國行羈縻之策,未能進行實質性的管理。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漢廷發動馬邑之戰意圖殲滅匈奴主力,雖未達到目的,但從此拉開漢匈大戰的序幕,漢朝對匈奴的服從關系發生改變。與此同時,漢武帝逐步解決東南、西南問題,而在北方戰場上,漢廷也取得了巨大勝利?!镀甙l》《子虛賦》均為諸侯而作本不足論,試觀《上林賦》則對朝貢關系并未太多著墨,這是因為司馬相如的時代正處在解決周邊問題的關鍵時期。至武帝后期直至宣帝時,漢朝對匈奴的優勢愈加明顯,最終實現匈奴單于入朝,這是對外關系的最大勝利。班固《西都賦》寫西漢之事提到“九真之麟,大宛之馬,黃支之犀,條支之鳥”,這是由班固所處的時代決定的,反映西漢整體的外交、軍事勝利?!稏|都賦》對對外關系更為重視:“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稜。西蕩河源,東澹海漘。北動幽崖,南燿朱垠。殊方別區,界絕而不鄰。自孝武之所不征,孝宣之所未臣。莫不陸詟水慄,奔走而來賓。遂綏哀牢,開永昌。春王三朝,會同漢京。是日也,天子受四海之圖籍,膺萬國之貢珍。內撫諸夏,外綏百蠻?!雹賉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第33 頁。雖所述較為籠統,但以“春王三朝,會同漢京”即春正月歲首的朝會之禮來表現東漢朝廷的成就是極具代表性的?!疤熳邮芩暮V畧D籍,膺萬國之貢珍。內撫諸夏,外綏百蠻”,《漢書·蕭何傳》載劉邦集團進入咸陽后,“(蕭)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臧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戶口多少,強弱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圖書也”,②[漢]班固:《漢書》,第2006 頁?!稏|都賦》所言“圖籍”應與此處“圖書”內涵相同,而這些信息資料是與秦漢時期的上計制度聯系在一起的。秦漢時期,負責地方具體事務的太守、國相派遣“計吏”將一年工作匯編成冊上報朝廷,以戶口、錢谷、墾田、風俗、盜賊等內容為主,③參見[清]沈家本:《歷代刑法考(附寄簃文存)》,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第1710-1711 頁。此處“圖籍”應是指域內郡國,而“萬國之貢珍”的“萬國”主要針對外邦而言,“貢珍”即貢獻而來的珍貴物產?!堕L楊賦》中也有類似表述:“遐方疏俗殊鄰絕黨之域……請獻厥珍?!保ā稘h書·揚雄傳》)獻物成為臣服的重要標志。中國古代的外邦來獻,具有朝貢與貿易的雙重性質,“在中國看來,對于這一貿易的首肯更多的是一種帝國邊界的象征和一種使蠻夷們出于某種適當的順從狀態的手段”,④轉引自李伯重:《火槍與賬簿:早期經濟全球化時代的中國和東亞世界》,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7 年,第 268 頁。政治價值遠遠高于經濟價值,至少表面臣服中原王朝,貢物發揮了極其關鍵的媒介作用。

第二,域外名物的加入,是“天下”內涵的豐富和“大一統”觀念的延展?!稏|都賦》云“內撫諸夏,外綏百蠻”,強調“王者之無外也”,《東京賦》曰:“惠風廣被,澤洎幽荒。北燮丁令,南諧越裳,西包大秦,東過樂浪。重舌之人九譯,僉稽首而來王?!雹輀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第64 頁。涉及“中國”“大一統”“天下”等觀念的雜糅與辨析。

“中國”原指位于地理中心位置上的城市即周代的洛邑,后逐漸泛指中原、諸夏,隨著疆域的擴大,“中國”成為相對于“四夷”的概念?!疤煜隆奔瓤膳c“中國”重合,又能超越之?!稘h書·董仲舒傳》載“今陛下并有天下,海內莫不率服,廣覽兼聽,極群下之知,盡天下之美,至德昭然,施于方外”,⑥[漢]班固:《漢書》,第2511 頁。天下、海內似為一事,與“方外”相對;戰國騶衍認為“中國”,“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⑦[漢]司馬遷:《史記》,第2344 頁。這便是“小九州”與“大九州”的關系,當時雖有方術推演的意涵,但也具有現實依據,且這一觀念至漢代日益為人們所接受?!豆騻鳌贩Q,“春秋內其國而外諸夏,內諸夏而外夷狄”,董仲舒卻稱“王者愛及四夷,霸者愛及諸侯”(《春秋繁露?仁義法》),《東都賦》徑稱“王者無外”,隨著對中原之外世界的認知愈加豐富,天下的概念也隨之擴大?!稏|都賦》里的天下由“諸夏”與“百蠻”組成,《東京賦》則寫出其具體而橫跨東西的地域,楊念群認為,“‘中國’概念比較強調華夏文明起源及其作為中心對周邊民族的輻射與涵化意義,‘天下’觀更偏重中心與邊緣之間的整體政治治理關系,‘大一統’則兼顧一個王朝如何在思想與實踐兩個方面確立其正統性的過程”,“‘大一統’倡言‘王者無外’的理想”。⑧楊念群:《“大一統”與“中國”“天下”觀比較論綱》,《史學理論研究》2021 年第2 期?!按笠唤y”與“正統”的關系至后世愈加緊密,但在漢代已經有了相應的思想基礎。質言之,天下由四夷與華夏構成,萬邦來朝構成廣義的“大一統”,并確立統治的正當性,是狹義“大一統”的延伸。正因為如此,漢大賦特別注意表現域外名物,說明漢代賦家有著明確的“天下”觀,其目的也是更為宏大地表現“大一統”的局面。

我們可以想象,如果漢帝國的版圖沒有那么廣大,圍繞著帝王描寫的京殿苑獵大賦在物產的鋪排上就不會展示全國各地的物品;如果漢帝國的聲威不能夠不斷向西域以及其他域外之地傳播,那么大賦之中就無從展示來自異域的珍稀物品。大賦中名物的鋪排,既是一種修辭手段,同時更能體現當時的國家政治影響力,包括對天下郡國的掌控、對周邊國家的影響。生產于各地的名物,既是土地的象征物,又代表著生長于這些土地上的人民、王侯、君主對漢帝國的臣服。從這個意義上講,漢賦的名物書寫,顯然已經納入禮制體系,而這些無疑是由漢大賦作家的政治身份決定的。

三、漢大賦中名物地理的文學價值

研究漢賦名物的地理特征,具有文學價值。第一,發掘名物的敘事功能?!秳蛑袊貪h史》曾指出,漢朝的貢納制度既針對外邦,又針對內部的郡與諸侯,“ ‘貢’的概念是漢帝國的一項普遍施行的政策”,“在理論上,有理由這樣說,中國人與非中國人之間在貢賦體系下的不同是一種程度的問題”,①[英]崔瑞德、[英]魯惟一編:《劍橋中國秦漢史》,楊品泉等譯,第361 頁。事實上也確實如此,但人們在重視外部的朝貢時,往往忽略郡國的貢獻。漢賦對地方特色名物的書寫,是漢代政治中地方郡、國向朝廷貢獻“方物”的反映?!队窈!な池洝へ曎x》“漢獻賦”條統計:“帝紀高帝十一年二月詔曰:‘欲省賦甚。今獻未有程,吏或多賦以為獻,而諸侯王尤多,民疾之。令諸侯王、通侯常以十月朝獻,及郡各以其口數率,人歲六十三錢,以給獻費?!牡墼炅隆羁鵁o來獻。施惠天下,諸侯、四夷,遠近歡洽?!罅晗乃脑铝钪T侯無入貢。景帝后二年四月詔不受獻,減太官,省徭賦。后紀安帝永初五年二月丁卯詔省減郡國貢獻。順帝永建四年五月桂陽獻大珠,封以還之?!端逯尽罚骸疂h之???,土貢方物’?!雹凇队窈!肪硪话倨呤?,《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梢?,在漢代郡、國作為地方行政單位,向朝廷貢獻物品是一項日常工作,《隋書·食貨志》言“漢之???,土貢方物”正是準確的反映?!渡袝び碡暋费裕骸坝韯e九州,隨山浚川,任土作貢?!雹踇清]阮元:《十三經注疏》影印本,北京:中華書局,1980 年,第146 頁?!叭瓮磷髫暋本褪歉鶕恋氐男再|,制定貢獻物品的種類和數量?!渡袝ぢ瞄帷罚骸盁o有遠邇,畢獻方物?!雹躘清]阮元:《十三經注疏》影印本,第194 頁。土地因其氣候、水文、地貌等差異而造成物產的差異,故有“土貢方物”之說。漢代皇帝多次下令禁止、減省,恰好說明這一制度從未停止,《文獻通考序》言:“漢唐以來,任土所貢,無代無之,著之令甲,猶曰當其租入?!劣谡淝?、奇獸、衺服、異味,或荒淫之君降旨取索,或奸諂之臣希意創貢,往往有出于經常之外者?!雹菰鴩骸督浭钒偌译s鈔》,長沙:岳麓書社,1987 年,第464 頁。天下郡、國向朝廷貢獻“方物”,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無論是地方上貢,還是皇帝索取,本質上表明地方對中央的服從與臣屬,是確證地方臣屬中央的重要媒介。如《兩都賦》稱“命荊州使起鳥,詔梁野而驅獸”,李善注曰:“《尚書》曰:‘荊及衡陽惟荊州?!衷唬骸A陽黑水惟梁州?!粍t南方多獸,故命使之?!雹轠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第28 頁。這正是地方貢獻“方物”的反映,或一種文學的影寫。名物無聲,但正因其作為地域的代表,將朝貢體系中的政治事實敘述出來,既是文學政治功能的體現,也使名物具有了敘事的功能。

第二,進一步意會名物的修辭效應。漢大賦的名物書寫往往建立在一定的地理范疇之上,因地而聚物,名物因聚集而產生修辭效果。例如《南都賦》書寫南陽一地的物產:“若其園圃,則有蓼蕺蘘荷,藷蔗姜?,菥蓂芋瓜。乃有櫻梅山柿,侯桃梨栗。梬棗若留,穰橙鄧橘?!羝鋸N膳,則有華薌重秬,滍皋香秔,歸雁鳴鵽,黃稻鮮魚,以為芍藥,酸甜滋味,百種千名。春卵夏筍,秋韭冬菁。蘇蔱紫姜,拂徹膻腥。酒則九醞甘醴,十旬兼清。醪敷徑寸,浮蟻若蓱。其甘不爽,醉而不酲?!雹遊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第70-71 頁。首先,土地之上,名物以類相從。按李善及五臣注,蓼、蕺、蘘荷、姜、?、菥蓂、芋、瓜等皆為調料、瓜菜之屬;藷蔗(甘蔗)、櫻(櫻桃)、梅、山柿、梬棗、若留(即石榴)、橙、橘等多為水果之類;重秬(黑黍)、香秔(粳稻)、雁、鵽、黃稻、鮮魚、芍藥(調和醬)、春卵(小蒜)、夏筍(竹筍)、秋韭、冬菁(蔓菁)、蘇(紫蘇)、蔱(茱萸)、紫姜是指廚房內用以烹飪飯菜的品種、調味料等,九醞、十旬則是美酒名。在類別的聚集中,能夠感受南陽物產的豐饒。實際上,《南都賦》整篇對物產的鋪排十分之多。南陽作為光武帝劉秀的故鄉,在東漢具有特殊的地位,故又稱“南都”,張衡作為南陽人鋪寫南陽名物,專門點出的地名就有穰、鄧、華薌、滍皋,既有鄉情,又含政治意義,顯示南陽地區的地位,是對文章開頭“樂都”之旨的回應。再者,文學化的處理。文學之于名物若是單據式的羅列,自然毫無美感。而漢賦則不同,將之化入句式:一者,漢賦講究用韻,因此有音樂性,一連串的名物讀起來并不覺得枯燥;二者,均有銜接與過渡,如更端詞“若其”“乃有”等的使用,以及“酸甜滋味,百種千名”“其甘不爽,醉而不酲”等點評,讓名物敘述顯得流暢且富于變化。漢賦中的名物,以類相從,鋪張揚厲,產生巨大的視覺沖擊力,名物書寫的文學性躍然紙上。

第三,有助于從空間上深化對賦體文學“巨麗”之美的認識。一般來說,賦的篇幅較詩長,與敘事、說理的散文比較起來,賦又可以理所當然地展開層層疊疊的鋪敘。據司馬光的《涑水記聞》記載,夏竦是姚鉉的學生,姚鉉命夏竦作《水賦》,“限以萬字,竦作三千字以示鉉,鉉怒不視,曰:‘汝何不于水之前、后、左、右廣言之,則多矣?!涤忠嬷?,凡得六千字,以示鉉,鉉喜曰:‘可教矣?!雹賉宋]司馬光:《涑水記聞》卷三,《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本。其教學思想乃源自漢賦。漢賦為表現范圍之廣,特別注重方位的書寫,如《上林賦》:“于是乎周覽泛觀,縝紛軋芴,芒芒恍忽。視之無端,察之無涯,日出東沼,入乎西陂。其南則隆冬生長,涌水躍波。其獸則?旄貘犛,沈牛麈麋,赤首圜題,窮奇象犀。其北則盛夏含凍裂地,涉冰揭河。其獸則麒麟角端,騊駼橐駝,蛩蛩驒騱,駃騠驢騾?!雹赱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第125 頁?!皷|沼”“西陂”看似在上林苑內,“其南隆冬生長”,實則是言長安進入冬天的時候,其南部處在炎熱的生長季節,“其北則盛夏含凍裂地”是言長安進入夏季時,其北部仍然處在冰凍時期,根據現代地理學的知識可知,其想象空間極大,橫跨高緯度與低緯度地區,在北極圈與赤道之間名物具有了方位指向的意義。作者為增強想象空間的真實性,于是將一系列大而奇且表示祥瑞的獸類充斥其中?!渡狭仲x》中所謂“巨”,可以是修飾“麗”的程度性詞語,堪進一步,《上林賦》圍繞苑囿展開,而苑囿本身也是地理范疇,所言“巨麗”亦可從空間修飾角度討論?!熬蕖庇米鳌皹O大”之義是較為常見的,如“深林巨木”(《上林賦》),其可以被看見,則必占據一定空間。如果說《上林賦》通過“左蒼梧,右西極,丹水更其南,紫淵徑其北”以及“其南”“其北”等詞,從大的范圍上進行了界定,而名物所蘊含的地理信息,使“巨麗”之美更為充實。以“?旄貘犛,沈牛麈麋”為例:“犛”,《說文》:“西南夷長髦牛也?!薄磅?,《說文》:“似熊而黃黑色。出蜀中?!薄赌显街尽罚骸皾撆?,形角似水牛,一名沈牛也?!薄度A陽國志》:“郪縣宣君山出麈尾?!睆哪軌虼_認的一些信息來看,所舉之物皆在南方。雖未必與今人認識完全一致,但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知識儲備。一物代表一地,仿佛板塊的拼接,將帶有地理標識的動物填充進來,使“其南”的范圍進一步具體化,同時也是鋪陳的具體化和地理空間意象的加強,“巨麗”之美得以具體化,這種美更接近于立足廣大空間的壯美。

近代以來文學地理學的學科建設日益成熟,對于文學研究提供了很多啟示。漢大賦作為“大一統”文學的代表,本身就有鮮明的地理特征,尤其是其中的名物體系依附于地域而產生,因此研究漢賦名物的地理特征,既有利于推動文學名物理論研究的深入,也能夠為文學地理學的繼續開拓提供借鑒。

猜你喜歡
李善名物漢賦
《文選》李善注引樂書考
“瓟斝”與“點犀”新解*——兼論中國典籍中名物詞的英譯
從班昭《幽通賦注》看《文選》五臣–李善注的價值
“壯夫不為”與“不諷則勸”——揚雄對漢賦理論的改造與兩漢之際文學批評思想的定型
本家侄不敵鄰家婦
本家侄不敵鄰家婦
一篇漢賦一座城
漢賦對水象的詮釋
繼承傳統訓詁研究法拓展名物研究新路徑
——評杜朝暉《敦煌文獻名物研究》
四音格聯綿詞語音模式分析——以漢賦為例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