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梅戲語言與方言研究體系探索與構建

2023-02-07 11:49江愛華
關鍵詞:音韻唱詞安慶

江愛華

據2015 年文化部全國戲曲普查結果,國內目前尚存續348個劇種,除京、昆兩大國劇之外,余為地方戲劇種。地方戲劇種隨著戲曲藝人沖州撞府得以流布四方,為符合地方觀眾觀劇習俗,其流布過程中沿襲土俗,錯用鄉語,因而地方戲曲語言中不僅蘊含著戲曲用語、諺語、戲文用字,也包孕著地方方言,方言成為地方戲語言基礎,三百余地方戲劇種為戲曲語言研究提供了豐厚的土壤和廣博的空間。系統梳理戲曲語言研究,撇去其浮光掠影,該研究領域的核心集中在兩個方面:其一為文化民俗層面,即研究地方戲語言與方言的關系;其二為演唱技法層面,即研究地方戲語言的音韻、發音與演唱。

就黃梅戲語言與方言研究而論,其最重要的學術成果仍然集中在上述兩大層面。研究者們在該領域縱橫捭闔,深入研究黃梅戲的道白、唱詞、聲腔與安慶方言的關系,黃梅戲的語音、語法、詞匯與安慶方言的關系。其中班友書撰寫了《語言·聲腔·地方性——兼談黃梅戲的優勢》《黃梅戲語言音韻初探》,前者分析了地方性是地方戲的核心屬性,后者對黃梅戲音韻做了詳實的研究,詮釋了黃梅戲“十三字韻”,即“面、上、定、東、葵、代、道、起、求、過、固、下、結”等十三字代表的黃梅戲十三韻,并與京劇“十三轍”做了比較。江龍生的《黃梅戲舞臺方言及其衍變》中對黃梅戲舞臺語言做了簡單的劃分,提出古裝黃梅戲的舞臺方言用韻白,生活傳統小戲用小白,而現代戲的舞臺方言用近似于普通話的方言。對于黃梅戲劇種與安慶方言的深度交融,鮑紅撰寫了系列論文,如《黃梅戲藝術與安徽安慶方言》《黃梅戲舞臺方言的語音變異考察》《黃梅戲韻白與方言白差異之辨析及發展走向的思考》《黃梅戲舞臺方言文白異讀的語言選擇策略》,上述論文從黃梅戲劇種與安慶方言、黃梅戲舞臺方言的語音變異、黃梅戲韻白與方言的差異、黃梅戲舞臺方言的文白異讀等五個方面展開論述。張瑩的《黃梅戲唱詞的語言特區屬性》首次提出黃梅戲語言特區的概念,指出黃梅戲唱詞不僅要滿足韻律的要求,還要不妨礙語義的表達。學者們致力于黃梅戲語言與安慶方言研究,開辟了黃梅戲藝術與語言學跨學科交互研究的新領域,為后學提供了廣闊的研究空間,意義深遠。

本期刊發的兩篇論文《從黃梅戲小戲看戲曲語言與文化的關系》《色彩與旋律:黃梅戲唱詞文本音韻探賾》,前文兢兢于基礎功夫,以黃梅戲小戲中念白、唱詞為例,深入探索了黃梅戲小戲與安慶民俗文化既互為依托,又相互影響的關系,指出黃梅戲小戲語言有被普通話同化的趨勢,因而保護地方方言意義重大。后文立意瀟灑,立足黃梅戲唱詞文本音韻,結合唱例首次將黃梅戲音韻細分為聲母和韻母,指出聲母韻母作用于唱詞的音色并起到傳情達意的作用,再探析了黃梅戲唱詞的內在規律,與明清曲學“五音四呼”“平仄陰陽”“辨聲捷訣”遙相呼應,可視為明清曲學余緒,令人耳目一新。此兩篇論文,有創新有傳承,鞏固和充實了該領域研究基礎。

戲曲二字分則為戲與曲,合則為戲曲,因而戲曲研究廣義分為戲文研究與曲學研究。戲曲語言與方言研究則難以歸屬劃類,既涉及戲文的文法、句式,又涉及曲學的音韻、發音,實則為戲文研究與曲學研究的綜合。本刊立足黃梅戲研究專欄,致力于開拓黃梅戲研究新領域,推動黃梅戲與其他學科交互研究,依托學者們數十年來在該領域的研究成果,加以系統梳理,提出構建黃梅戲語言與方言研究體系設想,因而本欄目歡迎有志于該體系研究諸君同仁賜稿,共襄構建。

猜你喜歡
音韻唱詞安慶
魚殤
安慶師范大學優秀校友
安慶石化:馳援災區顯擔當
博采芬芳釀花蜜——“風流三部曲”唱詞創作談
1961電影、1978舞臺藝術片《劉三姐》的唱詞文本研究
從聲調演變史看方言中調值變化現象
明代戲劇唱詞“白”范疇非原型顏色詞研究
誦讀古詩詞 體驗音韻美——石家莊市友誼大街小學開展誦讀古詩詞活動
廣西壯劇南北路唱詞押韻特點之異同
《中華大典·音韻分典》與音韻訓詁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