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文化思想研究
——基于文化自信自強視角

2023-02-07 13:52葛秋月
理論建設 2023年6期
關鍵詞:傳統思想文化

葛秋月

(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天津 300350)

2023 年10 月7 日至8 日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首次提出了習近平文化思想,這一重大論斷體現出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觀,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總結了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的文化建設規律,既有理論創新又有實踐創新,明體達用、體用貫通,是內涵豐富、邏輯嚴密的思想文化體系,為更好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進一步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深刻理解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邏輯、時代意涵和發展旨歸,對于推進“文化自信自強”[1]、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建設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一、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邏輯

習近平文化思想具有嚴密的邏輯體系和完整的理論框架,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文化思想為向導,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底蘊,以中國共產黨不同時期黨的領導人的文化思想為經驗。

(一)生成向導:馬克思主義文化思想

雖然馬克思、恩格斯并未對文化給出明確定義,但他們的思想不乏文化觀點。馬克思主義關于文化的觀點尤其根本立場和方法是習近平文化思想堅實理論底氣的來源。

第一,文化離不開主體“人”。馬克思以唯物史觀立論,詳細探究了文化何以產生以及如何發展的問題。人類實踐是文化產生、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文化歸根到底是人創造的,是人類歷史發展的產物,由人們的物質生產實踐活動所決定。人作為文化主體,在現實勞動過程中改造自然、改造社會,不僅使現實世界打上人類活動印記、具備人化文明特征,也在交往中創造了一整套獨有的語言體系和思維邏輯,在不同的時代留下了不同的文化符號。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人自身也得到了重塑和發展,變得更具文化創造性和能動性。人的全面發展與文化發展并行不悖,文化進步能夠推動人的自我完善、提高人的民主素養。因此,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觀以“現實的人”為邏輯起點,以實現全人類的發展和解放為價值旨歸。新時代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同樣需要重視和把握“人”這個文化主體,發揮“人”在文化創作中的主體作用,通過涵養民眾推進民族文化發展進程。

第二,文化與經濟、政治相聯系。人們在基本的物質需要得到滿足后,往往就會更加注重追求高層次的精神食糧,“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2]。恩格斯還指出,“政治、法、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等等的發展是以經濟發展為基礎的。但是,它們又都互相作用并對經濟基礎發生作用”[3]。文化是具有相對獨立性的,不單由經濟基礎決定,反過來也會影響經濟基礎。人們精神上的滿足可以轉化為物質力量,潤物無聲地影響著現實存在,促進物質文明的豐富。由此可見,文化自信自強與國家綜合實力密切相關。習近平總書記在準確把握文化地位、功能和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將文化與政治、經濟、社會、生態等方面統一起來考量,用與國家經濟、政治相適應的文化來引領社會各領域的發展,提振文化自信心、增強國家軟實力。

第三,民族文化對于本民族和全世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具有本民族特征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它具有民族性和差異性,能夠反映一個民族的物質基礎和生產水平,記錄著一個民族的風俗習慣、生產方式和語言表達,對于培育民族品格、凝聚民族力量、延續民族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于是由許多種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學形成了一種世界的文學”[4]。在人類普遍交往和世界歷史的推動下,民族文化逐漸沖破一個民族或國家的界限在全球范圍內展開。在信息化和網絡化的助力下,民族性的文化正在向世界性的大格局轉變,民族文化更具世界意義,世界上各種文化之間的交流更加頻繁、普遍,文化的吸收借鑒也更加便利快捷。新時代,我們立足在傳承和發展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將民族文化貢獻給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5]312,這是文化自信自強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動中華文化強大起來的必由之路。

(二)生成底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五千年歷史進程中一脈相承、薪火相傳,成為支撐國人拼搏奮斗的精神力量和涵養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基因,習近平文化思想離不開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深厚根基。

近代以來,中華傳統文化不斷受到外來文化沖擊,文化如何自覺自立、自信自強的問題亟待解決。自鴉片戰爭之后,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除了進行經濟、政治、軍事等方面的侵略,也加強了文化的滲透,企圖以西方的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打擊中華民族的自尊、摧毀中國人民的自信,一些中國人文化不自信心理開始出現。為擺脫這種境遇,近代中國的仁人志士進行了各種各樣的嘗試,先后向西方學習器物和制度,但都慘遭失敗。新文化運動的知識分子將目光聚焦到文化“病因”,用西方的“民主”“科學”兩面大旗進行文化啟蒙。一方面,新文化運動有利于沖破封建禮教,在社會上掀起思想解放的潮流,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沖擊了以孔孟之道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造成儒家文化危機,產生崇洋媚外的文化自卑心理。最終,文化重建的任務落在了中國共產黨身上,在馬克思主義的影響下,一代代共產黨人不斷探索對傳統文化的改造、建設與發展之路,重振文化雄風、再造文化輝煌。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文化建設被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再煥生機。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講話中引經據典,將古代哲人的智慧體現在治國理政的原則中。在黨建方面,黨堅持的反腐倡廉汲取了“兩袖清風”(《次韻吳江道中》)、“擺袖卻金”(《順宗實錄》)的廉潔文化,大力開展黨風政風建設,黨內自我革命成果顯著;在人民立場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繼承了中國古代之民本觀點,從“民惟邦本”(《尚書·五子之歌》)中體會人民對國家的重要性;在生態文明方面,美麗中國理念承襲了道家的“天人合一”(《莊子·齊物論》)思想,對自然環境的保護有利于可持續發展,造福千秋萬代;在對外關系方面,我國外交政策彰顯著人類渴望和平的美好夙愿,和平發展道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蘊含著儒家“和為貴”(《論語·學而》)的道德準則……可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未曾被拋棄和冷落,反而與當今中國的價值追求和治國理念不謀而合,甚至也為解決人類發展難題提供方案。傳統歷史資源數不勝數、價值連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刻畫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印記,塑造了自強自立的民族品格和氣節,我們對此應當有充足的自信。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脈,習近平總書記號召我們賡續中華文脈,不忘歷史、不忘本來,對認同歷史文化、傳承寶貴財富具有充分信心,在此基礎上引領新時代的文化發展,推進文化走向強大。

(三)生成經驗:中國共產黨文化建設

1.毛澤東關于文化自信自強的表達

毛澤東同志在新中國即將成立之際就豪邁地宣告,“中國人被人認為不文明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將以一個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現于世界”[6],由此可見,他對于中華文化的再次崛起充滿信心?;趯ξ幕c經濟、政治辯證關系的深刻認識,他對文化建設尤為重視。他提出“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縱向上把握歷史脈絡,學習“從孔夫子到孫中山”[7]534的歷史,堅持以辯證方法和批判精神對待傳統文化,重視對文化遺產的保護;橫向上拓寬眼界范圍,主張既要以開放的心態“大量吸收外國的進步文化”[7]706,又要對其進行判斷和甄別,“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華”[7]707。這體現了毛澤東同志對我國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充滿自信,也在學習他國優秀文化過程中保持自信。新時代的文化建設,同樣離不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世界優秀文明的滋養。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自信自強表達

改革開放后,鄧小平同志將國家發展重心放在經濟建設上,也注重人民精神文明的塑造,培育“四有”新人。第一,他提出,“不加強精神文明的建設,物質文明的建設也要受破壞,走彎路”[8],“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才能推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第二,堅持“二為”(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方向,強調文化是為人民和社會主義服務的,要以高質量文化作品滿足人民精神需求。第三,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價值,建設小康社會的“大同小康”理念就是取自《詩經》和儒家思想,這表現出對我國古老哲學的自信。江澤民同志所強調的“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9],說明黨有足夠的自信和優勢用科學理論引領文化發展方向,先進文化的深層底氣也恰是來自五千年文明的底蘊。此外,他也重視文化的民族性問題,強調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在民族生命體中經過長期實踐孕育而成的品格。培育民族精神,不僅有利于塑造國民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營造良好社會風尚,也有利于向世界展示我國的民族自信和自強。胡錦濤同志提出的“科學發展”“以人為本”都是對傳統文化的現實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榮辱觀也都能體現鮮明的民族特色。另外,胡錦濤同志堅持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提出“和諧文化既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也是實現社會和諧的精神動力”[10],用和諧文化引領社會進步。改革開放以來,黨堅持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整體布局去把握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出了一整套文化發展的方針、政策和措施,增強文化實力。

在革命和建設進程中,中國共產黨通過制定符合時代發展的文化戰略,發揮文化的引領作用。在總結提煉這些文化建設經驗的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以文化自信為起點,構建了一個完整系統的文化體系,并使文化自強達到了新高度。

二、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時代意涵

文化建設是一個龐大復雜的工程,結合新時代文化發展情況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可以從堅持黨的領導、踐行人民至上、深化“兩個結合”三個維度闡釋和把握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時代意涵。

(一)堅持黨的領導,引領文化自信自強

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將“著力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11]置于“七個著力”要求之首,足以見得黨的領導對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中國共產黨始終是文化建設工作的領導核心,回溯歷史,從中國共產黨成立起到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這段時間,由于政治勢力、派別的不同,整個社會上文化也呈現出繁雜多樣的局面。中國共產黨堅持以維護民族獨立、促進人民解放為重任,批判各種錯誤文化主張,保證文化沿著正確的軌道發展。新中國成立以后,黨執掌全國政權,確立了黨對文化建設的領導權,系統調整了文化體制機制和指導思想等內容,不斷強化黨在文化領域的主導權和決定權。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體系和國際格局深刻變化,各種社會思潮相互激蕩,東西方文化碰撞尤為明顯,意識形態領域面臨的現實形勢更加嚴峻復雜。面對這些風險挑戰,堅持黨對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領導,統一思想、凝聚力量十分必要。一個具有高度文化自信自強的文化體系,必須能夠應對各種文化挑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黨對宣傳思想工作的全面領導,旗幟鮮明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5]314,這為新時代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提供了根本遵循。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傳承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文化自信充分彰顯,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向上,人民的基本文化權益得到充分保障,全黨全社會在思想文化上更加團結統一。例如,近年來在黨的領導下,文藝精品明顯增多,慶祝建黨百年的情景史詩《偉大征程》、展現抗美援朝精神的《長津湖》、聚焦脫貧攻堅的《山海情》等主旋律作品,塑造了一個個勤懇勞動、不怕犧牲、矢志奮斗的革命者形象,刻畫了一代代甘于奉獻、不畏艱難的共產黨人面貌,激發了人民的自豪感,唱響了新時代的文化主旋律。這些都十分有利于提高國民素養,塑造更加強大的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動文化軟實力顯著提升。堅持黨對文化的絕對領導,就是發揮黨把方向、謀大局的能力,從黨報黨刊、主流媒體、網絡媒體等方面落實強化工作責任,把握主流話語權,保證主流意識形態覆蓋文化工作,為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堅強政治保證。因此,堅持習近平文化思想,最根本的是堅持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領導,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沿著正確的方向行穩致遠。

(二)踐行人民至上,堅定文化自信自強

人民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根本價值旨歸,堅持文化層面的人民至上,就是保障人民主體地位,保證文化發展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同時,發揮文化人才的榜樣引領作用。

人民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叭嗣袷莿撟鞯脑搭^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創作才能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5]324,這是對“文化發展依靠誰”的回答。一方面,文化發展離不開人民的社會實踐,需要人民的集體智慧。人民作為文化主體,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積極創造性,參與到文化活動的方方面面,不斷總結實踐經驗形成新想法,創新文化內容和形式,在文化創作過程中樹立文化自信、增強精神力量。另一方面,人民群眾的實踐是檢驗文藝作品的根本標準和尺度。文藝作品質量的體現不僅取決于市場和經濟效益,更取決于人民的評判。盲目追求經濟效益、消極逃避市場檢驗都是不可取的,只有適應社會發展潮流和得到人民肯定的文化產品才能流芳千古。

人民是文化成果的獲得者,這是對“文化發展為了誰”的回答。從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到“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再到“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人們追求文化的腳步不曾停歇。新時代以來,老百姓不僅僅滿足于“吃好穿好”,而且渴望滿足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需要與日俱增,但文化產品、文化資源卻不盡如人意,不平衡不充分的文化發展難免導致供需差異。文化硬件設施能在短時間內建設完成,而文化需要長時間的積淀才能深入人心,才能達到提升人民精神素養的目的。立足人民文化需求,滿足人民精神愿景,才能讓豐富多彩的文化成果和一應俱全的文化服務真正為全民所享有,增強人民在文化中的獲得感、幸福感。

文化人才是文化進步的引領者。新時代的文化自信自強離不開優秀文化工作者的堅守和努力?!胺睒s文藝創作、推動文藝創新,必須有大批德藝雙馨的文藝名家”[12]11。文化名家從某種意義上講,代表著文化的高水平,這就要求其強化法律意識、提高道德修養,遵守職業操守、抵制不端行為,臺前幕后都要率先垂范,發揮應有的示范作用。此外,還要深入群眾生活、扎根人民創作,陽春白雪式的文化創作因與群眾生活相距千里而被束之高閣??傊?,文化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通過具體調查研究,深入基層了解群眾所思所感,融入其中體驗生活,才能創作出真實感人的文藝精品,引領社會文化新風尚。

(三)深化“兩個結合”,推進文化自信自強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文化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高度重視傳統文化內在價值的傳承和發揚,提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13],并深入探索新時代的文化自信自強。

首先,從“一個結合”到“兩個結合”的飛躍?!耙粋€結合”的提法回答了馬克思主義何以運用在中國具體實際中的問題,同時,馬克思主義與民族特色和優秀文化的結合也隱含其中。毛澤東曾說,不能簡單、教條化地對待馬克思主義,要使其具有“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7]534??梢哉f,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始終融合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進程中?!皟蓚€結合”的表述,根源于“一個結合”,是對“一個結合”的突破和升華,將優秀傳統文化突出強調出來,解釋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獲得認可的深層文化原因,奠定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基礎,使優秀傳統文化的地位有了新的飛躍,形成了新時代黨的全新文化敘事邏輯。

其次,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耦合關系。這兩者并非簡單地嫁接和相加,而是具有內在一致性。一方面,馬克思主義能科學預見未來社會,揭示的一般規律能在世界范圍內發揮普遍指導作用。另一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累積千年而成的思想精髓,不僅在中華文化寶庫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也在世界文化展廳中光彩奪目。雖然這兩種文化成果在內容和形式上有差異,但它們并不矛盾,因為在思維論證和價值追求上都有契合之處。例如,馬克思主義追求全人類解放的理想境界,中國古代哲人也描繪了大同的理想社會;馬克思主義所堅持的辯證觀點在老子的“福禍相依”論中也能找到相通之處;馬克思肯定自然規律的唯物主義觀點與荀子“天行有?!钡奈ㄎ飩鹘y也不謀而合……這些共同之處都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可能性。傳統文化的發展和轉型需要馬克思主義作指導,彰顯馬克思主義的偉大真理力量;馬克思主義也需要堅實地扎根在我國傳統文化的土壤中,結合時代特征轉化為鮮活實踐,只有這樣,才能走出二者有機結合之路,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注入長久發展動力。

三、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發展旨歸

從文化本身來看,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目的是推動文化創新,使傳統文化與新時代的社會實際相結合、與人們日用而不覺的價值理念相結合;從文化現代化和文化傳播角度來看,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目的是不斷開創文化工作新局面,確保2035 年實現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并推動中華文化自信自強地走向世界。

(一)文化創新:推動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文化創新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內在要義,是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重要途徑,要使文化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吸引力,就要進行文化創新,尋找傳統文化與當下中國現代化實踐的契合點?!皠撛煨赞D化”是指梳理傳統文化的本質和內涵,尊重原有發展規律,結合時代特點轉化表達方式,借助現代化的傳播手段開發傳統文化資源,保留其核心價值同時賦予其時代內涵,使之更好滿足受眾需求?!皠撔滦园l展”是指對傳統文化中富有時代價值的內容進行匯總和提煉,創新具體內容的組織方式,或對傳統文化的內容進行多渠道、多維度、多方面重組。習近平總書記曾引用佳句“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12]26,將我國文化發展指向更高層次和水平??傊?,“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辯證統一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完成轉化才能推動發展,才能有長久傳承的前景;后者是前者的歸宿,創新的目的是發展,發展將為轉化提供源源不斷的內在動力。

走好“雙創”之路,要堅持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的結合?!鞍押霌P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緊密結合起來,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保?4]如故宮博物院對館藏文物中的文化內涵進行了深度挖掘,運用新媒體、大數據等現代技術,與企業、藝術團體等社會組織廣泛合作,通過形式上的創新和內容推廣,推出紀錄片、圖書等文創產品,策劃了豐富多彩的展覽演出,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模式也應運而生,對開拓文化新市場、打造文化新生態起到了很大推動作用。新型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傳統文物栩栩如生,深受大眾歡迎,有利于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融合?!半p創”發展與當代科技思想相結合,既能使文化深度運用科學辯證思維,又能發揮科技造福人類社會的正向作用。

走好“雙創”之路,要堅持傳統文化與其他文化的交流與互鑒。文化自信并不意味著自我封閉,敢于打開國門吸收借鑒外來文化,也是文化自信的表現。世界文化繁榮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各國文化激蕩碰撞、兼收并蓄。我們在吸收借鑒的過程中,先要對外來文化進行分析和判斷,對于科學、先進的文化果實加以學習和應用,在文明對話中創建本國文化發展新局面;而對于腐朽、落后的部分,特別是夾雜著資本主義意識形態色彩、與我國主流意識形態不符的成分,要懷有警惕之心并加以抵制防范,筑牢文化防御底線。我國文化要順應歷史和時代要求,抓住文化跨國界融合的契機、利用“他山之石”的價值,在交流中創新,推動文化跨越式進步并走向強大。

(二)總體目標: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重視文化強國建設,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提供了戰略指引、構建了政策框架。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圍繞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發展奮斗目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黨的二十大報告又進一步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其本質要求之一就是“豐富人民精神世界”[1],明確了文化在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從多個角度對推進文化自信自強作了系統部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文化力量和精神力量?!耙粋€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場歷史悲劇?!保?5]文化歷來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行穩致遠的命脈和紐帶。相較于以往“文化自信”的表述,“文化自信自強”進一步明晰未來文化的前進目標和方向,體現了文化從意識層面向實踐層面的飛躍,這不僅要求人們認同和肯定自身文化,而且要求人們在文化方面匯聚起團結偉力,自覺參與、主動作為,推動中華文化走向強大。

文化發展本質上就是從文化自信到文化自強的升華演進過程,要科學理解黨的二十大提出的“文化自信自強”命題,必須將文化自信自強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探討,認識到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強是渾然一體、同頻共振的。一方面,文化自信是文化自強的先決條件。首先,各個社會成員只有具備了文化自信的意識和態度,自覺將個人與祖國緊密相連,擔負民族文化的傳播重任,由內而外傳達文化自信的聲音,然后才能在全社會營造精神自強的氛圍,完成文化自強的歷史任務??梢哉f,文化自信是文化自強的“催化劑”,將推動民眾創造出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影響力的文化成果,進而引領國家進步和民族振興。另一方面,文化自強是文化自信縱向推進的根本目的和歸宿,是文化軟實力的充分體現,是檢驗文化自信程度和水平的重要標準。文化自強是指向文化繁榮、發展、強大的目標。同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黨和國家在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形成了強大的文化軟實力,奠定了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良好基礎。文化自強是目的而非終點,更是新的文化自信起點,為新的文化自信提供基礎和支撐,進一步提高文化自信的強度,使我們更有底氣談論文化自信,如此交替循環,構成了文化螺旋上升、動態延伸的過程。

中華民族能夠創造出五千多年生生不息的中華文明、培育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新時代的今天同樣有信心實現文化強國的目標。中華民族復興之偉業需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原則和指導,以文化自信自強為價值引領和精神支撐,人民自信增進民族自信,民族自信助力國家自強。

(三)文化傳播:推動中華文化自信自強地走向世界

習近平文化思想是開放包容的,正指引著中國找準自身文化坐標,并為人類文化發展提供中國方案,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在文明交流互鑒中推動中華文化傳播。文化、文明都是多樣的,正是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文明共同構成了“百花齊放春滿園”。推動中華文化自信自強并不意味著排斥、取代別的文明,而且這顯然不符合世界文明多樣化的客觀現實,反之,包容、尊重其他文明才是正確的態度,能辯證地看待并吸收其他文明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對于中國而言,交流互鑒意味著我們秉持著相互尊重、和而不同的原則。既要堅持以清醒的頭腦辨別外來文化的性質,反對外國的文化滲透和文化侵略,化解文化安全危機;又要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不斷充實完備本國文化,強大中華文化的整體實力。第二,在追求價值共識中推動中華文化傳播。馬克思主義在科學揭示了資產階級“普世價值”實質的同時,也設想了人類文明發展的基本向度,描繪了自由人聯合體的社會特征。自古以來,中華民族能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靠的是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靠的是日漸強大的綜合國力和文化軟實力。我國是文化大國,也承擔大國之任。當今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不可阻擋,習近平總書記面向世界提出具有原創性的全球文明倡議,倡導弘揚人類共同價值,指明人類文明發展路徑和發展方式。習近平文化思想充分體現了中華文明所特有的胸懷天下的寬廣胸襟,以人類共同利益為核心,超越了西方的“普世價值觀”,致力于實現全人類的解放、全社會的發展,突破了單一的民族和國家視角,提供了一種新的文明觀和價值觀。第三,在貢獻中國智慧中推動中華文化傳播。新時代的中華文化就像一張能夠漂洋過海的名片,承載著文化自信,傳播中國的風土人情、價值理念,傳遞仁愛和合的精神特質,向世界展示我們積極向上的心態,展現可信可敬的中國形象。中國在文化上以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為原動力,運用科技、新媒體等手段創新傳播方式,走出了一條文化特色發展之路,使中國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日漸擴大,讓世界傾聽中國故事、體會中國魅力。習近平文化思想中蘊含的深層智慧和中國文化發展模式不僅為想保持自身文化主體性、又想謀求文化發展的國家提供了中國方案,而且為世界文明多樣性和人類文明新形態貢獻力量,對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難題具有良好的借鑒意義。

猜你喜歡
傳統思想文化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思想與“劍”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思想是什么”
老傳統當傳承
誰遠誰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