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傳承中國美學的文化精神探討

2023-02-07 12:56沈陽音樂學院舞蹈學院丁莉莉
藝術研究 2023年6期
關鍵詞:民間舞蹈美學舞蹈

沈陽音樂學院舞蹈學院/丁莉莉

《陽光下的麥蓋提》《姥姥的田》《浪漫草原》《柔情似水》《瑤山夜語》《移山》等舞蹈作品獲得了第十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這些作品代表了當下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優秀水準,也明確了當下民族民間舞蹈的發展方向,即在作品中堅持中國美學精神和當代審美追求的統一?;仡欀袊褡迕耖g舞蹈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感知其與中國美學精神有著密切的關系,中國美學對中國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的審美影響至深。在傳承中國美學精神的基礎上對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進行研究,可以分析中華美學和民族民間舞蹈風格韻律之間的關系,更深層次地促進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在當代的發展。

一、中國古典美學的堅固紐結

儒家審美的高標準中顯現“中和”,提出之初牽動哲學思想與美學含義,最開始便是與音樂美感相聯系,《國語》中“樂從和”“和六律以聰耳”的說法佐證。據有關學者考證,“和”,指的是調和、協調的之意。表達不偏不倚。后來的儒、道、佛家都講究“和”,儒家強調“人和”社會美;道家推崇“天和”自然美;佛家注重“心和”心靈美。盡管立足點不同,但從根本上說,都是要求統一矛盾,消除異質因素,糾正弊端偏差,到各家都強調“樂和”,也就是藝術美的內在作用,凝結著“美”的品質,寬廣之達包括天地之和、天人之和、人與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諧。在這里和諧主要展現在三個方面:描述適度、表現適度、結構適度??梢哉f“中和”標識中國美學審美意義的觀點,延伸到中國文藝共同所遵奉的審美準則。儲望華改編的《二泉映月》,旋律要平靜、均勻但又哀傷。其彈奏原則遵循“中和”原則,在音樂內容及動作呈現上不過分夸張。中國鋼琴作品大多采用漸變或者展衍手法,樂曲中的對比表現并不是很強烈,卻包含了儒家要求的濃重的倫理色彩,人心本性對“中和”之美的追求,這也極為中國“中和”美學思想產生深遠影響的重要原因。

在中國傳統美學的思想體系中,自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這個詞最早見于《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痹谶@里“自然”不是我們通常所講的大自然、自然界之義,而是指世間的萬物都需要遵循自然規律進行演化,都要依照其固有的面貌存在,無需借助任何的外界力量。老子所說的道是事物本性、天性的一種流露,它是具有一定生命之美的事物,因為這種美符合自然的本性。儒家對于自然也有自身的解讀,自然在儒家看來是道德的象征,如歲寒三友。禪宗的自然則是心靈的構造,體現了心靈的覺悟。在大自然中,蘊含著眾多千奇百態、動靜各異的物象與景觀。它們的存在不僅是人類賴以生存、感知世界以及開拓身心的珍貴寶庫,也為藝術創作提供了極為豐富的資源與廣闊的空間。有鑒于此,從大自然中汲取編創靈感便成了許多創作者捕捉舞蹈形象的有效途徑。編導們通常會對所欲刻畫的自然景象的靜態或動態進行細致入微地觀察,由此提煉出最適宜展示作品主題的舞蹈形象??偟膩碚f,來源于大自然的舞蹈形象可大致歸納為以下兩類:一類即以自然動植物為表現對象,經由藝術化處理而形成的舞蹈形象;另一類即以自然現象為表現對象,在此基礎上加工而成的舞蹈形象。在從自然現象中捕捉舞蹈形象時,民族民間舞蹈的編導們則多會以抽象化的處理手法對其加以呈現,在似與不似之間尋求對舞蹈形象的寫意性解讀。其中,女子群舞《小溪·江河·大?!房胺Q此類舞蹈形象創作的典范。該舞以層次分明的段落布局,生動有序地展現了大自然中滴水成河、海納百川的奇麗景致,以小溪、江河及大海間豐富的內在聯系喻示了“不積小流,無以成江?!钡纳铄湔芩?。編導提取民族民間舞蹈訓練中最為基本的圓場步伐作為主要動作元素,在充分發揮其輕盈流動特點的基礎上融入蜿蜒曲折的隊形調度,同時利用白色大擺長裙的舞蹈服裝制造出了上下翻飛、波瀾壯闊的景象。作品通過巧妙的構圖設置使自然景象的呈現真實感,因此令觀眾在舞蹈形象所帶來的視覺沖擊中收獲了審美愉悅。再如古典女子獨舞《愛蓮說》,作品中的蓮花形象來源于宋代詩人周敦頤詩作《愛蓮說》,舞蹈旨在表現的是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在對蓮花形態的捕捉上,編導采取了前腿跪地、后腿回折、上身后傾的體態以及手部小五花的主題造型貫穿全舞,在視覺上構成了栩栩如生的荷花形象。然而在形似之外,編導追求的是通過民族民間舞蹈的圓潤動律賦予蓮花以東方女子的柔婉神韻,在一種象征性與詩意性的審美旨趣中寄托了對荷花俊逸高潔品質的贊頌。

“虛實相生”屬于中國美學的范疇,也是舞蹈在意象營造過程中的一種體現。舞蹈編創的實踐證明,一部優秀的舞蹈作品通常應當是虛與實的完美結合。與其他藝術門類相比較而言,這種虛實結合的圓融之境也被大量運用并體現在中國畫和詩歌等眾多藝術形式當中,例如,在中國畫“計白當黑”所達到的辯證和諧中充盈著生機與活力,蘊含著“空靈”之意。正如荀子《樂論》曾有載:“不全不粹不足以謂之美?!本珶挼馗爬怂囆g表現中“虛”與“實”的辯證關系對于產生藝術美的重要性。在舞蹈的創作中,服裝、道具、舞美等綜合呈現屬于寫實之形,而舞蹈動作、律動、氣息所營造出的意象則屬于虛空之法。因此,舞蹈藝術的創作應當在虛實結合中,超越有限的舞臺而把握無限的意境,由此真正地表現情感、生命乃至藝術的真諦。舞蹈編創的過程是一個營造“虛實相生”意境的過程,同時它也是對美感產生的一種支配和把握。因此,舞蹈創作往往是“虛”和“實”的高度辯證統一?!吨芤住分杏休d:“一陰一陽謂之道?!蔽璧竸幼鞯摹疤摗迸c“實”二者同樣缺一不可,“虛實相生”即是在有限的舞臺表現中,使觀眾頓悟到某種無限的乃至人與自然的精神融合,因此,舞蹈編導應使有“意義”的動作變為有“意味”的動作,今舞蹈恰到好處地表現出深刻的思想情感,既能讓觀眾體味美感、流連其中,又能讓觀眾感悟生命、觸摸靈魂。例如,由應志琪編導創作的《小城雨巷》,舞臺上粉墻黛瓦的布景,讓觀眾深深體會到江南的色調和氣息。臺前的道具——橋,更是提供了一個空間層次,讓觀者直觀地感受到了“小橋流水人家”溫婉的江南意蘊。而舞者輕盈優美的步伐和婀娜婉轉的舞姿則是以舞蹈動作的虛擬象征性,進一步地將江南女子水柔和的氣質與韻味詮釋得淋漓盡致,通過對虛實結合手法的巧妙運用和兼收并蓄,帶領欣賞者融入作品的江南意境之中。

二、中國美學精神賦予民族民間舞蹈的興象

民間舞蹈大多與民間音樂、民間戲劇、民間雜耍甚至是民間巫術等交雜在一起,其價值更多地體現出非藝術審美性,因此以往民族民間舞蹈的審美是大眾的而不是專業的,而現代舞蹈表演藝術又是以專業性、舞臺性為主要特征的,使得當代民族民間舞蹈的劇場審美也需要具有專業化、舞臺化、藝術化的要素介入。這些依然保持建立在保留民間舞蹈的民族性格、文化風格的基礎之上,通過專業藝術化的加工,展示不同民族的文化內涵和舞蹈藝術的獨特魅力?!爸泻汀弊匀恢缹τ谥袊褡迕耖g舞蹈的發展與擴大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作用。中國美學推崇和諧之美,根據“執兩用中”的原則,不僅造就了中國美學的獨特審美意識,而且也對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藝術審美思想和審美心理發展起到一定的制約作用?!爸泻汀币呀洺蔀橹袊糯囆g發展的主線,是古代藝術作品最為重要的形態之一,中國民族民間舞蹈興之正的方向,最終形成了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獨特的性情之美。

對于專業的民間舞蹈藝術的審美而言,既需要有“自然美”的與時俱進,也需要有專業的考量,因此在很多優秀的民族民間舞蹈中,既有土風的純樸,也有雕琢的精致。如彝族舞蹈《阿惹妞》等,以新穎別致的舞蹈動作和舞臺語言獲得了不同凡響的審美效果。還有藏族舞蹈《牛背搖籃》、漢族舞蹈《一個扭秧歌的人》等等,無不以相熟的民間題材展現了專業舞蹈的美感藝術。在傣族女子獨舞《雀之靈》中,楊麗萍就以傣族圖騰“孔雀”作為舞蹈形象,不僅活靈活現地向觀眾展示了孔雀覓食、展翅、戲水等多種動態,更將對生命活力的頌揚在舉手投足間傾訴得淋漓盡致,創造出了一個靈動純潔的舞蹈意象。正如作品名稱所言,她所捕捉到的孔雀形象早已超越了單純的外形模擬,而是在借助雙臂的修長以及手指的柔韌中實現了由“形”至“神”的升華,從而刻畫出了精靈般優美典雅的舞蹈形象。

20 世紀末和21 世紀初以來,中國舞蹈的發展一方面體現較高的藝術審美價值,另一方面也實現較好的社會功能。舞蹈的編導開始注重尋求和探索舞蹈藝術的美學精神和民族文化的深層底蘊。藝術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創作思想性和藝術性兼備的優秀舞蹈作品肩負著弘揚新時代的主旋律、弘揚先進文化的歷史使命。這些充滿真情的民族民間舞蹈,充分體現了民族民間舞蹈只有深深地扎根人民、時時地服務人民,才能最大程度地煥發出其藝術魅力,我們民族的舞蹈只有反映我們民族的文化傳統和精神追求,才能最大范圍地征服觀眾,才能更好地增強民族凝聚力。

在2022 年榮獲第十五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的龍舞《銅梁焰火龍》,融合《大蠕龍》《火龍》和《競技龍》等多個龍舞品種的精華,引入川劇的吹打、變臉、吐火、火把舞等元素,充分體現了龍舞作品《銅梁焰火龍》“和諧”的審美境界。今來古往龍被看成是神圣權力和祥瑞的象征,龍舞的歷史悠久,是人們借助道具模擬表現龍的習性動態的舞蹈。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出現以數人集體祭龍求雨的文字,漢畫像中已有比較完整的龍舞形態。不僅是長江流域漢民族傳統民間舞蹈,我國一些少數民族如侗、布依、苗、羌族也有舞龍的習俗,可見具有相當廣泛的群眾基礎。至今,龍舞按地域主要分為“南龍”和“北龍”,各族民眾表演的龍舞種類繁多,各具特色,常見的有火龍、草龍、人龍、布龍、紙龍、花龍、筐龍、段龍、燭龍、醉龍、竹葉龍等,近百種之多。從龍舞之中,便能看出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的豐富多彩,多元文化、多元形式的“和”才是龍舞所蘊含的、最根本的美學精神,“和”所倡導的多元統一、兼容共生、和平有序的美學精神,作為一種價值觀,無論從思想道德、文化價值,還是從社會規范、社會風尚中,均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并成為中國當下主流的文化形式。

三、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凈化與提升

在我國民間舞源遠流長,56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間舞的個性與維度,如漢族的秧歌有海洋秧歌、東北秧歌、膠州秧歌等;蒙古族舞蹈有筷子舞、頂碗舞、酒盅舞、騎馬舞、安代舞等;朝鮮族舞蹈有長鼓舞、農樂舞;藏族舞蹈有堆諧、果諧、鍋莊、弦子等。同時,中國各族人民分布在中國幅員遼闊的土地上,由于生活環境、風俗習慣等的不同,各地民間舞蹈在共同特點的基礎上,又有著鮮明的地方特色。同是花燈表演,云南、四川、貴州和湖南風格各異;同是秧歌,陜北、東北、河北和山東,動作風格又各不相同。再以南方和北方舉例,南方多以五彩繽紛、質樸秀麗見長,北方的則以形式多樣、渾厚粗獷著稱。

民族民間舞蹈都取材于民間,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自娛、隨性,由情而發,在人民群眾中間代代地流傳下來,有著旺盛的生命力。無論是戰爭還是災難,都無法扼殺民間舞蹈生生不息的生命,即使是表演舞蹈藝術的凋零也不能阻止舞蹈之花在民間綻放。民族民間舞蹈獨到的地域民族特色又賦予了其別的舞種難以企及的魅力,民間舞的魅力是長盛不衰的,它作為一種藝術的特殊語言形式,集中體現了本民族的審美意志與精神,具有一種強大的民族凝聚力。民族民間舞蹈是民間自娛自樂的藝術形式,它不需要巨大的經濟投入,不需要專門的時間、場地和觀眾,隨時隨地可以演出,觀眾自己就是演員,所以民族民間舞蹈就像可以隨時隨地生長的小草,生生不息,頑強堅韌。相比較而言,我國古代表演性舞蹈需要培養專業的歌舞藝人,專門的演出機構和特定的欣賞群體,這就需要一定的時間和資金的前期投入。但這些投入是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如果說前期投入不具備,那么表演性舞蹈的生存空間會受到很大的局限。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發展需要思考在當代藝術化的過程中的創新,同時要最大限度地保護好原生態的特質。從某種角度來說,原生態是一種不加雕琢的自然美,而舞臺化的舞蹈是一種精雕細琢的藝術美,專業的民間舞蹈在兩者之間應該是不能有所偏廢的,缺失了原生態就無法展示個性的美,而缺失了舞臺化就喪失了表演藝術的專業精神。由于民族民間舞蹈生長于大自然,在大自然中不斷成熟發展,所以它多以歌頌大自然的美好景象、表現大自然的各種自然現象,以及廣大人民群眾喜怒哀樂的情緒,老百姓勞動、生活的場景,表達對生活、生命、自然界的無比熱愛和對美好情感(尤其是美好愛情)與美好事物的向往、熱愛之情為主題。這些民族民間舞蹈的主題,也正是中華民族樂觀、勤勞、積極、健康、向上、追求美好和自由的精神實質之所在,同時,其舞蹈主題還可以表現本民族的舞蹈動律特征和審美情節等。民族民間舞蹈的闡釋與引申,并不僅僅是以一種動作的表現,它的朝向是代表著最原初、最本心的全部投入又以超越;代表著世俗性的重要特征,到現實明確的指向性;它是樂舞禮儀的一種重要表達情感,教化與提升民間生活的重要手段。

四、結語

中國的民族民間舞蹈歷史悠久、豐富多彩,它根植于廣袤的民間沃土,是中國一切舞蹈藝術的源頭,有著非常頑強的生命力。民族民間舞蹈經過幾千年的發展,積淀了中華民族的民族心理、審美情趣、風俗習慣等文化特征,并隨著歷史進程不斷地傳承。民族民間舞蹈作品以各類鮮活生動的形象反映了民族的文化內涵,深刻體現了中國美學精神,實現感情與技術的內在統一,既有民間藝術的質樸、虔誠的情懷,也有專業舞蹈的嚴肅使命。著重關注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美學傳承是為了探尋在新時代繼承和發揚中國美學文化的路徑,也是為了使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更加牢固地扎根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承擔為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傳承發展與建設的超越性。

猜你喜歡
民間舞蹈美學舞蹈
仝仺美學館
探析民間舞蹈傳承的現狀及發展
盤中的意式美學
學舞蹈的男孩子
達斡爾民間舞蹈在高校藝術教育中的應用
冰上舞蹈搭檔
舞蹈課
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傳承民間舞蹈藝術
純白美學
我和舞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