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業教育產業導師隊伍建設中的企業主體作用及其實現路徑

2023-02-08 16:23雷世平侯杰曾全勝
職教論壇 2023年12期
關鍵詞:主體作用產教導師

□雷世平 侯杰 曾全勝

職業教育產業導師(簡稱 “產業導師”)是伴隨著職業院校兼職教師隊伍建設的深入推進而產生的一項新生事物。2017 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提出 “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產業教師(導師)特設崗位計劃”[1],引導企業技術和管理人才到職業院校任教,首次使用了“產業導師” 的概念。自此以教育部門和職業院校為主體開啟了產業導師隊伍建設的全新嘗試。2022 年12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改革意見》),完善了 “產業導師” 的表述,重申了產業導師隊伍建設,提出 “設立一批產業導師特聘崗,按規定聘請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管理人員、能工巧匠等,采取兼職任教、合作研究、參與項目等方式到校工作?!盵2]將產業導師隊伍建設納入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推動市域產教聯合體和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建設的總體框架之中。在國家政策引導下,各級地方政府及職業院校積極推進產業導師選聘工作,意在深化產教融合,提升學校關鍵能力,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但在過去的幾年中,產業導師隊伍建設成效并不顯著,產業導師的作用也沒有得到應有的發揮。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企業在產業導師隊伍建設中的主體作用被嚴重忽視了。企業為何應在產業導師隊伍建設中發揮主體作用,制約企業在產業導師隊伍建設中主體作用發揮的因素是什么,怎樣才能真正發揮企業在產業導師隊伍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弄清這些問題,對強化產業導師隊伍建設的理論指導,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構建 “三融”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企業為何應在產業導師隊伍建設中發揮主體作用

主體作為一個哲學術語,和 “客體” 相對。主體和客體的關系意指能動與被動的關系。在日常社會生活中,主體作用是指事物的主要部分即所占比重較大或重要程度較高者,亦或指在一個相互依存的關系體系中發揮主觀能動性的一方,因此,主體作用也通常被理解為 “能動作用”“積極作用” 等。產業導師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產物。依據《改革意見》的規定和產業導師隊伍建設的實踐經驗看,產業導師是指在政府引導下,職業院校經過嚴格篩選程序,從企業(亦有科研院所、事業單位或其他社會組織)選聘的,能到校兼職任教、合作研究、參與項目建設的科技創新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3]。企業在產業導師隊伍建設中的主體作用是指在市域產教聯合體和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建設背景下,企業把產業導師作為自身人力資源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動向合作職業院校推薦產業導師,參與產業導師隊伍的建設、管理與考核,采取有效措施促進產業導師認真履職,以體現其參與或舉辦職業教育的重要作用。雖然職業院校是產業導師的選聘者,但在產業導師隊伍建設中,要發揮校企雙主體共建產業導師隊伍的作用。企業為何應在產業導師隊伍建設中發揮主體作用,不僅是企業作為職業教育重要辦學主體的本質要求,更是由產業導師的角色定位所決定的。

(一)企業作為重要辦學主體的本質要求

企業作為職業教育重要辦學主體是由職業教育的性質、類型定位、辦學模式、運行機制決定的,是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歷史與邏輯、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必然產物[4]。企業作為職業教育辦學主體早在20 世紀50 年代的計劃經濟時代就已出現,并對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20 世紀90 年代后期,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職業教育逐步實行 “政企分開”“校企分離”,企業從 “直接舉辦” 職業教育轉變為 “間接參與辦學” 或 “不舉辦”,企業辦學主體作用明顯弱化,導致以學校為辦學主體的職業教育適應性不強、質量不高、吸引力不足[5]。進入新世紀,我國技術創新與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職業教育發展對高質量產教融合需求日益強烈。為此,國務院先后出臺《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等重要文件,強調了企業的辦學主體作用。2022 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以下簡稱 “新職教法”)則將上述企業參與職業教育辦學的政策舉措和實踐探索法制化,以立法形式確立了企業重要辦學主體作用,并賦予了企業深度參與職業教育、舉辦高質量職業教育的法律義務和責任。從內涵上看,企業重要辦學主體是職業教育創辦主體、投資主體、管理主體、培養主體和評價主體的統一體[6]。企業作為與職業院校平等的辦學主體,不僅成為了職業教育核心利益的相關主體,而且成為了職業教育發展的 “當家人”;企業不僅可以從職業教育外部間接支持職業院校辦學,而且可以主動利用自身資源和優勢從職業教育內部直接辦學、合作辦學(產業學院建設),或通過派遣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管理人員、能工巧匠到職業院校擔任產業導師,深度參與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課程開發、教材編寫、人才培養、技術協作、管理與評價等。因此,企業作為職業院校產業導師的 “擁有者”,不只是簡單呼應學校、政府和社會的需求,被動地向職業院校提供產業導師,而應主動參與職業院校產業導師隊伍建設,發揮其在產業導師隊伍建設中的主體作用。

(二)產業導師的角色定位使然

產業導師隊伍建設是我國在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打造市域產教聯合體和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過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起來的制度設計。作為市域產教聯合體和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的特聘崗,產業導師應主要來源于本聯合體或共同體所屬的行業或企業,產業導師隊伍雖然屬于職業院校 “雙師型” 隊伍建設范疇,但其首先是企業的員工,他們集技術、知識、管理等要素于一身,是企業最寶貴的人力資源。產業導師不是單純任教的兼職教師,而是兼職教師的升級版,打破了原有兼職教師的時空限制,工作崗位應由學校與企業協商確定,具有全職、兼職和階段性從業特性,其主要工作任務可以是兼職任教,也可以是合作研究或參與項目建設,擁有多種角色定位。作為職業院校與產業界聯系的紐帶,產業導師在校企之間雙向任職,活躍在生產一線和教學現場,是連接市場、企業和職業院校的橋梁,是助推產業鏈、教育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能有效融合校企雙方訴求,保證職業教育人才需求側與供給側的統一[3],提升職業院校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供給的適配性。作為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的智囊團,產業導師了解產業(企業)人才需求、企業生產流程和典型工任務,熟知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通過承擔職業院校教學工作,參與專業和課程建設、“雙師型” 名師工作室建設以及校本研修、產學研合作研究等多種途徑,在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上能夠發揮獨特的作用。作為產業文化的傳承者,產業導師既是技藝精湛的能工巧匠,又是身為示范、為人師表的教育工作者,承載著傳承產業文化的重要使命。產業導師雖不一定都是行業企業的領軍人才,但一定是學生進入產業界的引路人,產業導師在教學、生產以及科研實踐中,以其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進取精神,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對幫助學生樹立敬業愛崗、嚴謹專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起到了重要作用,充分彰顯了其立德樹人的責任。產業導師作為企業 “社會人” 形象的典型代表,是企業開展社會服務和承擔社會責任的重要力量,是展示企業社會形象的重要 “窗口”,其服務能力的強弱以及作用能否得到充分發揮,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社會形象,因而,企業必須重視產業導師隊伍建設,企校雙主體合作,發揮其在產業導師隊伍建設中的能動作用。

二、制約企業在產業導師隊伍建設中主體作用發揮的現實困境

企業在產業導師隊伍建設中的主體作用是基于企業作為職業教育重要辦學主體的本質要求、產業導師角色定位所作出的應然判斷。而在職業教育辦學實踐中,企業在產業導師隊伍建設中主體作用的發揮卻遠遠要復雜得多。當前,在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過程中,受職業教育內部和外部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企業在產業導師隊伍建設中的主體作用沒有得到應有重視,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

(一)學校本位辦學模式舍棄了企業在產業導師隊伍建設中的主體作用

產業導師來源于企業,企業是產業導師的提供者、培養者,也是產業導師的使用者。僅從產業導師的隸屬關系及其工作職責來看,產業導師隊伍建設本質上就應該是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的校企雙方協同共建的模式。從一定角度審視,產業導師隊伍建設的水平,不僅體現的是職業院校 “雙師型” 教師隊伍建設的質量,也同樣體現了企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水平。早在我國計劃經濟時代,職業教育的管理主要是由產業(行業)管理部門進行的。校企一體,企業辦學校的情形較為普遍,企業作為重要的辦學主體,毫無疑問地也就成為了職業院校(含技工學校)學生實習指導老師(實際上是產業導師的雛形)的建設主體。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做出重大調整后,隨著教育部門管理職業教育時代的到來,校企一體格局被打破,企業辦學主體作用被嚴重削弱,原本應由產教、校企協同推進的職業教育變成了以教育主管部門和教育系統在推進的工作,企業(行業)本位辦學模式變成學校(教育)本位辦學模式。具體到產業導師隊伍建設上,就是以教育主管部門和職業院校為主體在具體組織實施。2017 年以來,在各省市開展的產業導師隊伍選聘過程中,基本上由職業院校來牽頭。產業導師的選聘主要變成了職業院校和產業導師個人行為。據課題組近期對H省份開展的“職業院校產業導師隊伍建設情況調查” 的統計數據顯示,有76.3%的產業導師的選聘是通過職業院校公開向社會選拔;或是由于被聘者的社會影響力較大,職業院校通過私人社會關系直接與其本人接觸,達成合作協議。真正基于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建設框架,來自校企合作企業的產業導師只占實際選聘產業導師的23.7%。而這部分產業導師又由于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沒有相關制度給予約束,企業實際上對其處于一種放任狀態。這種由學校本位的教育單位來牽頭,做本應由校企合作、校企雙主體推進的產業導師隊伍建設工作,實屬舍本求末,導致企業在產業導師隊伍建設中的主體作用無法得到充分發揮。

(二)現有具體政策難以激活企業在產業導師隊伍建設中的主體作用

政策激勵是影響企業在產業導師隊伍建設中主體作用發揮的重要因素。當前,最大的問題不是沒有政策,而是已有的具體政策設計不具體、不完整、不配套,起不到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的效果。2017 年國務院《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 “支持企業技術和管理人才到學校任教,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產業教師(導師)特設崗位計劃?!?創造性地對產業導師這一制度設計進行了初步描述,為推進職業院校 “雙師型” 教師、兼職教師和產業導師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兑庖姟冯m從基本政策層面明確要 “探索產業教師(導師)特設崗位計劃”,但對產業導師隊伍如何建設,尤其是對企業在產業導師隊伍建設中的作用等并未做具體規定。其后教育部及相關部委聯合出臺的具體政策文件,如《全國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方案》《深化新時代職業教育 “雙師型” 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 年)》《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指南(試行)》《關于開展職業教育教師隊伍能力提升行動的通知》《關于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2021—2025 年)的通知》等,雖然提及 “暢通職教教師校企雙向流動”,但也只是分別從結構化教學團隊、雙師型教師隊伍、兼職教師隊伍以及實踐導師隊伍的角度,對產業導師在 “雙師型” 教師隊伍中的地位,產業兼職教師引進、認證與使用機制,產業導師的職責范圍和工作領域、產業導師的管理、產業導師的儲備(產業導師資源庫)等問題作了原則性要求[7]。如此等等,所有具體政策文件對企業在產業導師隊伍建設中的權利和義務,尤其是企業在產業導師隊伍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只字未提。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其根本原因在于已經出臺的政策文件仍然是基于學校本位辦學模式而制定的,沒有兼顧產業導師隊伍建設的校企雙主體作用。因此,面對產業導師隊伍建設這一新的制度創新,企業不知應該 “做什么”,更不知 “怎么做”,企業在產業導師隊伍建設中的積極性、主動性無法得到充分調動。

(三)現有辦學機制無法讓企業在產業導師隊伍建設中的權益得到充分保障

從本質上說,產業導師以兼職任教、合作研究、參與項目建設等方式到職業院校工作,是企業參與職業教育辦學的重要形式,也是企業辦學主體作用的重要體現。雖然新職教法確立了企業是職業教育的重要辦學主體,并賦予其相應的法律義務和社會責任,但這并不意味著企業只能作為配角、無條件地為職業院校產業導師隊伍建設付出一切。因為,企業終究是一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單位。企業作為以逐利為目標的經濟主體,其追求的是利潤的最大化,任何改變企業行為的行動都必須與此相適應。新職教法明確規定了企業參與教材和網絡課程等學習資源開發,接納教師實踐、學生實習和學徒培養,開展職工培訓等主體行為,這些行為都可以通過產業導師隊伍去實現。但從目前我國企業參與職業教育辦學、尤其是參與學校本位的產業導師隊伍建設的實際情形看,企業并不愿意、且實際也沒有付出更多的精力。根本原因在于企業參與產業導師隊伍建設的機制(從根本上說就是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內生機制)尚未真正形成。企業是否愿意主動關注產業導師隊伍建設并付諸行動,看似是企業 “社會人” 的自覺問題,實質則是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內生機制是否健全的問題。當前,由于政府引導不夠,再加之校企之間缺乏以產權為基礎的利益紐帶,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仍然難以深化和實體化。盡管國家在深化產教融合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但效果并不明顯。因為,企業不可能只有盡參與產業導師隊伍建設的義務,卻沒有因參與產業導師隊伍建設而獲得人力資本投資回報或補償等收益的權利。畢竟職業院校選聘的產業導師首先是企業的員工,是企業的人力資本,產業導師無論是在職業院校兼職任教,還是與職業院校教師合作研究或參與項目建設,都是企業人力資本的支出,理應得到一定的回報。從法律角度看,權利和義務總是相輔相成的。就同一主體而言,該主體是義務人;那么義務的履行,就要求權利的實現,所以,該主體同時也是一定權利的權利主體。權利與義務互為存在的條件,權利人在一定條件下要承擔義務,義務人在一定條件下要享受權利。正是由于缺乏以產權為基礎、以利益為紐帶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內生機制,企業參與產業導師隊伍建設的權益、訴求得不到有效保證,影響了企業深度參與產業導師隊伍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并最終影響企業在產業導師隊伍建設中主體作用的充分發揮。

三、企業在產業導師隊伍建設中主體作用的實現路徑

既然企業是職業教育的重要辦學主體,那么其在產業導師隊伍建設中的主體作用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但由于機制不健全、相關政策不完善以及學校本位辦學模式的影響,企業在產業導師隊伍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尚未得到有效發揮。當前,我國正在加速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切實提高職業教育質量,著力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若要充分發揮企業在產業導師隊伍建設中的主體作用,為現代化強國建設提供人才支撐,必須按照新職教法和《改革意見》的要求,從機制創新、政策健全、校企共同履職等方面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

(一)創新彰顯企業主體作用的內生機制

機制的建立和完善是發揮企業在產業導師隊伍建設中主體作用的重要保障。職業教育作為一種教育類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其重要特征[8]。進入新世紀,以計劃和行政手段所實現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校企一體)被打破,而以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內生機制尚未形成,產教、校企 “兩張皮” 問題仍然比較突出,企業在產業導師隊伍建設中的主體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雖然新職教法以企業參與舉辦職業教育的方式,對企業在產業導師隊伍建設中的主體作用給予了肯定,但企業這種主體作用的實現必須有賴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內生機制的形成。沒有企業和學校的深度合作,企業在產業導師隊伍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就無從談起。因此,當前要從根本上發揮企業在產業導師隊伍建設中的主體作用,需要在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探索省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新模式,打造市域產教聯合體和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的總體架構下,推動以產權融合為基礎的、微觀層面的職業教育辦學機制的創新。而推進以政府引導、產業(社會)資本注入職業教育領域為主要內容的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的改革,就是機制創新的集中表現[8]。當前,在學校整體層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辦學尚難推動的情況下,要重點推進校企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產業學院、產教融合實踐中心的建設,實行真正意義上的 “實體化” 運作。只有以產權為基礎、以利益為紐帶,深度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實體化運作,才能讓企業真正基于自身利益和發展的需要,把產業導師隊伍建設當做自己的事,增強企業參與產業導師隊伍建設的內在動力,以充分發揮其在產業導師隊伍建設中的主體作用。

(二)加快完善產業導師隊伍建設的具體政策

當前,產業導師隊伍建設只有國家層面的基本政策,沒有具體操作層面的實施細則已是不爭的事實。要發揮企業在產業導師隊伍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實施雙主體推進產業導師隊伍建設,就要在新職教法規范的前提下推進產教融合相關政策資源的整合,出臺完善、配套、操作性強的產業導師隊伍建設具體政策。建議在國務院職業教育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框架內,由國務院授權,教育部牽頭,聯合人社部、工信部、財政部等相關部委制定《產業導師隊伍建設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將產業導師隊伍視為新型的人才類別(型)、并將產業導師隊伍建設置于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總體部署之中予以全面考慮?!秾嵤┮庖姟繁仨毭鞔_規范以下主要方面:一是要按照政府人力資源部門主導、學校選拔、企業推薦、校企綜合考核的總體原則,明確產業導師的推薦、選拔和聘任工作的基本程序,重點規范產業導師選聘過程及選聘行為問題。二是明確產業導師的職責范圍和工作方式,細化產業導師的工作領域和參與工作的具體方式,重點規范產業導師應該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的問題。三是要明確按照產業導師的工作領域和工作方式、實行分類培訓、使用、管理和考核,重點規范校企雙方作為產業導師隊伍建設主體各自的權利和義務范圍,解決誰來管理與考核的問題。四是明確支持企業舉辦職業教育、參與產業導師隊伍建設的金融、財政、土地、信用、就業和收入分配等激勵政策,深化細化實化激勵的具體舉措,重點解決支持政策的落地和執行的問題。五是要明確做好輿論宣傳,挖掘和宣傳產業導師隊伍建設的典型事跡,對產業導師隊伍建設的職業院校、企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傊?,要形成有利于企業舉辦或參與職業教育、關心產業導師隊伍建設的制度環境和生態,讓企業更有方向、有抓手,讓政策杠桿發揮最大的撬動力,讓政策紅利真正轉化為產業導師隊伍建設的豐碩成果。

(三)校企協同履職推進產業導師隊伍建設

若繼續按照學校本位辦學模式推動產業導師隊伍建設,不僅企業在產業導師隊伍建設中的主體作用發揮不了,產業導師隊伍建設的質量也很難得到保障。要充分發揮企業在產業導師隊伍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必須打破學校本位的產業導師隊伍建設模式,突破產業導師教育教學能力單純由職業院校培訓的認識誤區,在探索市域產教聯合體和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的大背景下,按照政府引導、產教協同、雙主體發力,在機制創新和政策完善的基礎上,從以下幾個維度校企共同推進產業導師隊伍建設。一是加強產業導師師德師風建設。產業導師長期在各類企業工作,雖然熟悉產業發展狀態和專業技術工作,但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工作并不在行。產業導師無論是兼職任教,還是以合作研究、參與項目建設等方式到職業院校工作,相較于學生而言,其身份都是教師,都有教書育人的職責。因此,校企在選拔聘用產業導師過程中,不僅要明確師德師風要求,加強師德師風培訓,而且要根據產業導師角色定位,強化其產業(企業)文化傳承的要求,規范產業導師參加學校師德師風和文化傳承相關活動,接受校企師德師風的評議與考核。二是推進產業導師培訓體系建設。教育主管部門要協調行業協會、龍頭企業、職業院校合作開發產業導師培訓課程體系,將各專業崗位產業導師核心能力具體化,為開展定制化、個性化再培訓提供規范;政、行(企)、校三個層面多措并舉開展產業導師培訓,為提高產業導師跨界履職的能力提供保障[9]。三是強化產業導師實踐能力建設。校企共建產業導師工作室、推行項目合作責任制、組建科研創新團隊,攜手共進、攻堅克難、協同創新,在教育教學以及科研實踐活動中推進產業導師隊伍建設。四是加強產業導師來源地建設。堅持政府主導,深化產教融合,引導職業院校在校企合作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的龍頭企業中選拔聘用產業導師;綜合運用稅收、財政、信貸等經濟杠桿,引導企業參與產業導師隊伍建設,充分調動企業參與選拔、培養產業導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傊?,只有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校企協同推進產業導師隊伍建設,才能讓產業導師隊伍建設的制度創新變成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猜你喜歡
主體作用產教導師
執著創新 堅毅豁達——追憶我的導師郭景坤先生
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產教融合 商以富國
高中文言文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基于產教結合下的中職電子教學研究
產教融合:時尚產業的蛻變之路
V eraW an g
導師榜
充分發揮企業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的主體作用
如何發揮編輯的主體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