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關于科技自立自強重要論述蘊含的科學思維方法

2023-02-09 23:05
貴陽市委黨校學報 2023年3期
關鍵詞:科技事業科技思維

封 裕 吳 艷

(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華中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

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于國際國內兩個大局,針對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現實問題,在科技創新領域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不斷推動我國科技事業在新時代取得新成就、新突破。尤其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1]的重要論斷,為我國科技事業服務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明了戰略重心和工作要求。此后,習近平又將“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2]放在重要地位著重強調,指出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過程中,必須在科技創新領域展現新作為、做出新貢獻,推動科技自立自強邁向更高水平。習近平關于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論述不斷豐富和日臻完善,這些論述中包含著中國共產黨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科學思維方法,認真梳理與系統分析這些思維方法,能夠為新發展階段中的科技創新各項工作提供豐富理論引領,蹄疾步穩地走好中國特色自主創新之路,進而使我國更好更快實現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強。

一、歷史思維:明確科技自立自強的歷史必然性

歷史思維是基于歷史事實、利用歷史眼光來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的一種思維方式,目的是汲取歷史發展中的經驗教訓、透視歷史變革中的更替規律,將問題置于“大歷史觀”的視野下來觀察、思考進而指導當前工作與實踐。習近平指出:“近代以來,我國逐漸由領先變為落后,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錯失了多次科技和產業革命帶來的巨大發展機遇?!保?]因而,運用歷史思維和借鑒歷史智慧來審視科技自立自強的歷史必然性尤為重要。

(一)科技自立自強是基于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發展歷程的現實考量?;赝腥A民族五千年發展史,由于天文歷法、數學、農學、醫學眾多領域的發展與進步,古代中國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中領先于世界。然而,近代以來,由于錯失了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先機,我們遠遠落后于西方國家,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堅船利炮下打開國門,被迫簽訂了許多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習近平總結歷史經驗后指出:“歷史上,我國曾長期位居世界經濟大國之列,經濟總量一度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由于技術落后和工業化水平低,近代以來屢屢被經濟總量遠不如我們的國家打敗?!保?]21歷史與現實證明,當世界范圍內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興起,我們一定要搶抓戰略機遇、掌握科技發展主動權,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以科技自立自強助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

(二)科技自立自強是黨帶領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進程的時代選擇??萍际聵I在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時期在助推國家發展、促進社會進步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始終在國家戰略布局中處于重要地位。新中國成立初期,面對國際軍備競賽與國內科技落后現實,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高度重視知識分子工作,制定出新中國第一個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并由此提出“向科技進軍”的口號,在國防、經濟、文化等領域通過發揮科技作用來推動國家繁榮強盛。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以科技發展進步為基礎的國家實力競爭日趨激烈,鄧小平同志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強調中國一定要在世界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面向新世紀,江澤民同志提出科教興國戰略,將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繼續推進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充分肯定發揮科技進步和創新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作用。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習近平概括性、創造性地提出“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論斷。面向新時代新征程,我國科技事業發展仍存在嚴峻挑戰,必須始終堅持黨對科技事業的全面領導,繼承科技創新領域中的理論財富與豐富物質產出,擘畫好、實現好科技自立自強的宏偉藍圖。

二、戰略思維:聚焦科技自立自強的重大戰略意義

戰略思維是以高瞻遠矚的眼光、總攬全局的胸懷、深謀遠慮的視野從戰略全局高度來觀察、思考和處理問題的一種思維方式,目的是把握事物發展的總體趨勢從而對當前工作進行長久性謀劃和全局性部署。習近平指出:“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保?]科技自立自強是關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戰略問題,也應當始終堅持從戰略高度給予高度重視和系統謀劃。

(一)科技自立自強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內在要求。習近平強調:“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保?]28當今社會,科學技術已與經濟、文化、教育、生態等領域相互融通,技術的突破以變革性、輻射性、顛覆性的巨大優勢深刻改變著社會發展走向和人民生活水平。新時代新征程,科技自立自強是中國共產黨人把握時代脈搏、面向未來發展的一項戰略性選擇,這對解決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是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抉擇。同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保?]33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奮進過程中,要在黨的領導下不斷完善好、實踐好我國中長期科學發展規劃,始終確??萍紕撔率冀K為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工作大局提供技術支撐和物質保障,以科技自立自強的嚴標準、高產出帶動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促進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

(二)科技自立自強是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要求。當今世界的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科技實力競爭?!拔覀儽葰v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需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7]。當下,世界主要國家都在重視并加緊自身的科技工作部署,聚焦信息、生物、能源、材料等領域進行新一輪科技發展的戰略布局。習近平指出:“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科技整體水平大幅提升,我們完全有基礎、有底氣、有信心、有能力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乘勢而上,大展宏圖?!保?]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自然不能在科技創新道路上落后于資本主義陣營,更要以科技自立自強的決心和行動努力掌握世界科技創新的話語權和引領權,如期實現建成世界科技強國的偉大戰略目標。同時,習近平多次強調關鍵核心技術是求不來、等不來、買不來的,科技自立自強意味著要從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的戰略高度,將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力爭掌握世界科技領域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要求中國科技事業的發展要環望世界、面向全球,中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打好科技攻關戰、爭奪科技制高點,蹄疾步穩地將科技創新戰略舉措一步步轉變為現實圖景,以科技自立自強的信念和實踐在全球科技競爭中成為領跑者。

三、辯證思維:解決科技自立自強的系列重要問題

辯證思維是運用唯物辯證法觀察現象、抓住本質、分析規律并解決問題的一種哲學思維方式,通過抓住事物的普遍性與特殊性來深層次把握事物發展的本質和規律,通過分析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復雜矛盾并依據兩點論和重點論來解決問題。習近平一以貫之地堅持和運用辯證思維能力,審慎把握并抓住科技創新領域所面臨的復雜局面和關鍵問題,以辯證視野分析科技自立自強過程中涉及的重要關系。

(一)處理好科技創新成果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辯證關系。重大科技成果的產出是國家科技事業發展取得顯著性進步、實現高水平發展的最有力說明,也是一個國家科學技術領域整體實力提進邁升的突出表現。新時代十年,我國科技在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戰略高新技術、高端產業等諸多領域都取得新成果、新跨越、新突破??萍紕撔聦μ岣呱鐣a力和綜合國力具有重大作用。習近平強調:“科技創新及其成果決不能僅僅落在經費上、填在表格里、發表在雜志上,而是要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推動力,轉化為人民福祉?!保?]64發展科學技術并不是坐而論道、禁中清談,科技成果也不能束之高閣。圍繞這一問題,習近平提出要進一步打通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通道,有效化解科技成果轉化不力、不暢、不順的痼疾,實現從科學研究到實驗開發再到推廣應用的逐級跳躍,真正讓科學技術成為促進教育、文化、體育、衛生、藝術等事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以科技強來全面助力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

(二)處理好頂層設計與任務落實的辯證關系。習近平曾形象地指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能‘腳踩西瓜皮,滑到哪兒算哪兒’,要抓好頂層設計和任務落實?!保?]36一方面,我們始終堅持黨對科技事業的全面領導,以新型舉國體制在增強原始創新能力、提高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優化科技創新資源整合、擴大科技產出效益等方面進行制度謀劃,有條不紊地制定并部署例如《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見》《關于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方案》等政策和制度安排,助力形成高效的組織動員體系和資源配置模式。另一方面“,項目出去了,錢也批出去了,到底怎么樣?要評估分析。這個問題不解決,就會事倍功半,成效就會大打折扣?!保?]36在進行科技創新的頂層設計同時要注重這些制度的落地落實,既要有嚴格周密、系統科學的頂層設計,更要有務實高效、腳踏實地的任務落實,兩者不可偏廢。

(三)處理好自主創新和開放合作的辯證關系。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必由之路,就意味著我們既要將關乎命脈的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又要積極開展技術借鑒交流使外來先進技術為我所用。一方面,習近平強調:“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是國之重器、國之利器,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須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創新?!保?]我國在科技創新領域以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為基點,不斷破解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卡脖子”問題。依靠自主創新、掌握核心技術才能夠贏得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指望做其他國家的科技乞丐、技術附庸是絕對沒有出路的,中國必須參與和主導世界科技新賽道的建設,做世界科技賽道的規則制定者、重要主導者、最先領跑者。另一方面,“自主創新”并不意味著閉門造車、單打獨斗、排斥先進,與外界斷絕聯系、關起門來搞科技發展并不能夠徹底擺脫對外國技術的依賴。習近平認為:“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全面提高我國科技創新的國際合作水平?!保?]49自我封閉、自我隔絕的科技創新發展道路走不通也走不得,要以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思維和舉措加強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好國際國內兩種科技資源。同時,“開放合作”不是說完全開放、毫無保留,抑或是跟在國外科技創新后面謀求技術進步和發展,而是抓準定位、找準重點,在氣候變化、人類健康等關鍵研究領域推進各國的聯合研發,致力在全球科技發展和科技治理方面貢獻中國智慧。

四、創新思維:增強科技自立自強的發展活力

創新思維是敢于以大刀闊斧的決心、突破陳規的勇氣、推陳出新的信念來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科學思維方法,旨在打破陳規舊制、堅持與時俱進,以變革性、創新性的新觀念、新舉措應對當下的新狀況、新問題?!叭绻芽萍紕撔卤茸魑覈l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點燃這個新引擎必不可少的點火系?!保?0]習近平將創新思維應用于科技自立自強的詮釋與謀劃,堅持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以系列改革新舉措釋放出科技創新領域源源不竭的發展活力。

(一)部署科技創新體系改革,為科技自立自強提質助力。在黨中央的領導和部署下,我國科技事業以世界科技前沿、經濟主戰場、國家重大戰略和人民生命健康為導向進行全局性、系統性的科技創新體系改革,突破科技發展的舊有體制體系制約,釋放出促使科技自立自強的巨大活力。目前,仍存在一些制約科技創新發展的現實問題,“關鍵就是要改善科技創新生態,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給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華的舞臺,讓科技創新成果源源不斷涌現出來?!保?1]只有促進科技創新體系不斷變革,盡快建立從要素驅動轉變為創新驅動的發展模式,才能適應科技自立自強的現實目標和實踐要求?;诖?,我們全面推進科技體制改革、科技評價制度改革、科技管理改革,不斷完善科技事業布局和優化創新資源配置。2023 年2 月21 日習近平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也明確指出,要對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的定位和布局進行統籌優化,促使其自覺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

(二)加強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為科技自立自強凝心聚力。針對科技創新的人才培養與隊伍建設,習近平強調:“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最大限度把廣大人才的報國情懷、奮斗精神、創造活力激發出來?!保?2]24可見,高素質科技人才隊伍是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生力軍,打造高素質科技人才隊伍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成科技強國的題中應有之義。要破除不合理的人才評價制度、落后的人才管理模式,將著眼點聚焦尊重人才成長規律、加強人才投入,不斷打造完善的科技人才培養機制、使用機制、激勵機制和競爭機制。習近平指出:“關鍵是要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人才隊伍,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和潛力?!保?3]當前,我們仍面臨重大科研項目、重大工程、重點學科領域領軍人才不足的突出問題,仍要繼續促進科技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和完善,實現科技人才由“量多”到“質優”的根本轉變。此外,習近平認為更要深化教育改革來造就有利于創新人才成長發展的育人環境,致力將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這三大戰略一體推進、同步同頻、抓牢抓實,圍繞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組織優良的人才培養目標,大力重視青年創新人才的塑造和培養。

(三)完善政策制度與環境保障,為科技自立自強賦能蓄力。習近平指出:“科技創新要取得突破,不僅需要基礎設施等‘硬件’支撐,更需要制度等‘軟件保障’?!保?]38近年來,國家增加政府資金投入鼓勵社會創新、加強立法執法保護知識產權、以稅收優惠激勵企業創新、以改善金融服務提升對科技企業的支持,這些政策通過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向科技創新,助力用好各方面優勢力量和資源,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政策制度體系。正如習近平所說:“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科技創新、制度創新要協同發揮作用,兩個輪子一起轉?!保?3]通過相關政策制度的建立、完善,可以不斷助推涉及科技創新領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使科技創新主體充分利用好科技資源和市場,有效形成政策支持、要素投入、服務監管的全方位長效機制。同時,習近平在諸多會議講話中大力強調要培養創新文化、弘揚科學家精神,旨在消除社會上制約科技創新的各種錯誤思想和不良風氣,致力于在全社會營造重視科技、崇尚創新的良好氛圍??傊?,要發揮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治理優勢,不斷完善、優化相關政策制度和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將制度與環境優勢努力轉化為促進科技創新的不竭動力,以良好的政策制度和環境保障為早日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保駕護航。

五、底線思維:筑牢科技自立自強的國家安全防線

底線思維是對潛在可能出現的困難、風險與挑戰進行預判和評估的一種科學思維方法,是基于“最壞情況”作出分析和判斷,從而展開一系列行動來爭取得到最好結果的方法選擇。習近平指出:“我們必須保持強烈的憂患意識,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保?]科技創新工作的系統謀劃和部署推進同樣也離不開底線思維,國家安全防線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過程中必須堅決筑牢的一道防線。

(一)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洞察風險和應對挑戰。習近平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是其中的一個關鍵變量?!保?]246當前全球范圍內保護主義、單邊主義、霸權主義抬頭,國際環境與世界局勢錯綜復雜,世界經濟長期陷入低迷期,這些因素相互交織、不斷疊加,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風險和挑戰,所以更要在科技自立自強中牢牢守好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安全的底線。首先,要積極應對個別國家的科技霸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進行全方位的制裁,我國在科技創新領域的發展遭受著較大的外部環境壓力。面對全球范圍內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習近平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到,要始終警惕個別國家的科技遏制和打壓,警惕以意識形態劃線的制造隔閡、增加障礙、“小院高墻”式行為,在樹立起底線思維中提升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抗壓能力、反制能力,牢牢把握科技發展的戰略主動權。其次,要在安全發展領域盡快補齊短板并防范和化解重大風險?!拔覈鞘澜绲诙蠼洕w,但還有不少短板,一些產業的基礎還不是很牢固,進一步發展必須靠創新?!保?]285“短板”事關國家安全發展,是重大風險的主要來源之一。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在關系安全發展的領域加快補齊短板,提升戰略性資源供應保障能力?!保?]25所以,我們國家決不能因為當下取得的科技創新成績就沾沾自喜、止步不前,一定要綿綿發力、久久為功,補好科技短板,甚至力爭讓“短板”進一步轉變為發展優勢。

(二)確保在國際戰略博弈的科技主戰場中出奇制勝??茖W技術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習近平指出:“科技是發展的利器,也可能成為風險的源頭?!保?]在發展科技事業、助推科技自立自強的同時,還應當對科技發展可能會帶來的規則沖突、社會風險、倫理挑戰進行研判,不斷推動我國科技安全預警監測體系建設,不能讓科技衍生問題逾越道德和法律的底線。同時,要在參與全球科技治理中防范應對好全球性安全威脅。習近平多次在涉及科技事業發展的重要講話中對世界面臨的全球性安全威脅進行分析,也多次強調:“要統籌發展和安全,以全球事業謀劃和推動創新,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保?]當前,世界各國共同面臨能源危機、糧食安全、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中國要以參與全球科技治理、發揮先進科技之力與世界各國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和威脅,在全球科技主戰場中發揮自身的科技引領作用來守住全球安全的紅線,讓中國科技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猜你喜歡
科技事業科技思維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科技助我來看云
老科學家的愛國觀探析及啟示
科技在線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發展科技事業的思想和政策
科技在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