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中的資本與勞動關系研究

2023-02-10 00:47楊歡
中國軍轉民·下半月 2023年12期
關鍵詞:私有財產異化勞動馬克思

【摘要】資本與勞動之間的關系不僅構成了當代資本主義經濟運行的最基本要素,而且還貫穿于整個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始終。馬克思在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現象時,必須要從資本與勞動的關系入手,才能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當代資本主義社會運行的規律。了解資本與勞動的關系不僅有助于我們更好的地掌握資本的運行規律,而且還能幫助我們正確的認識到資本與勞動之間的雙重作用。從資本與勞動各自的發展史入手,揭露了導致異化勞動產生的原因,并從異化勞動理論的四個層面著手進一步闡明了資本的運行邏輯,在資本與勞動的對立中尋求勞動解放。

【關鍵詞】馬克思|雇傭勞動|異化勞動|私有財產|資本

眾所周知,偉大的馬克思最初只專注研究的領域在哲學方面,但當馬克思任職萊茵報主編時所發生的森林盜竊法案使其認識到自身經濟學相關內容的缺乏,從此馬克思展開了對經濟現象長達一生的研究。其研究的出發點是從當代資本主義社會開始的,是從資本與勞動的關系入手,并在一步一步的調查取證中提出了異化勞動理論。要想搞清楚異化勞動理論就必須了解資本與勞動之間的關系,要想了解特定時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全貌也必須從資本與勞動的關系入手。

一、資本是異化勞動形成的根源

在生產資料私有制的條件下,勞動者與生產資料被迫相分離使更多的人有機會去占有他人所創造出來的價值。勞動被物化為財富的代表,因而資本家就會不斷地對勞動進行赤裸裸的奴役和壓迫以滿足自己對財富的渴望。在這種情況下,資本家掌握著大量社會資源迫使勞動群體變成雇傭勞動者為資本家的利益所服務,從而逐漸地使勞動依附于資本而存在。

資本是“積累起來的勞動”,勞動是“壓榨出來的資本”。馬克思批判“異化勞動”的基礎是從現實的資本主義經濟運行過程中實現的,它根源于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的私有制。在這種私有制條件下,資本成為控制整個社會運行規律的事物,但資本不是物而是處于一定社會歷史形態的生產關系,它產生的前提是勞動者自由的一無所有,只能靠出賣自己的勞動力生存從而使勞動的客觀條件與勞動本身相分離:勞動表現為雇傭勞動,貨幣從而轉化為資本。讓資本控制了整個社會,辯證地揭示出了資本作為生產關系的權利性,在資本的支配下勞動變成了壓迫自己本質的敵對力量,變成了為他人而存在的工具逐步從屬于資本。資本導致異化勞動的產生,同時異化勞動也創造了資本,因此,資本既是勞動異化產生的原因,同時也是勞動異化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

二、異化勞動理論四個層面所揭露的資本本性

在資本的統治下,勞動依附于資本作為資本增殖的手段而存在。因此無論是勞動者還是勞動過程中所出現的一切勞動資料以及活勞動所創造出來更大的價值都歸屬于資本家個人所擁有。所以資本決定著勞動的生產、決定著勞動商品的歸屬、決定著勞動者的命運,在資本統治下的勞動不再是為自己而存在,而是為資本增殖的需要而存在。

(一)勞動者與勞動產品的異化

馬克思指出,“勞動者所生產的對象,即勞動產品,本應是勞動者本質力量的集中顯現,然而在異化勞動中,工人生產出的勞動產品卻同勞動者相對立,成為一種異己的、統治著他的對象”[1]。在以資本為主導的社會,勞動者淪為雇傭工人為資產階級無償創造剩余價值,而勞動產品作為剩余價值一種具體形態的外化本應該屬于勞動者個人所擁有和使用。但在資本主義私有制法律的保護下,資產階級在法律上合法地占有由工人所創造出來的勞動產品并享有支配勞動產品的權力,工人反過來只能用自己微薄的工資去購買由自己所創造出來的勞動產品。此時勞動產品就作為敵對的、異己的存在物站在工人的對立面。但勞動產品的異化有利于資本的增殖和積累,為資本再循環生產奠定了物質基礎。

(二)勞動者與勞動過程的異化

馬克思認為:“異化不僅表現在結果上,而且表現在生產行為中,表現在生產活動本身中”[2]。資本家雇傭工人為自己無償生產剩余價值的過程不是一個一成不變靜態的過程,而是處于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社會環境下,資本家依靠法律賦予的合同合法地占有勞動產品和工人的活勞動,使勞動產品同人自身發生異化,因此工人在生產勞動產品的過程中也是同人自身發生異化的。在資本的壓迫下,工人生產勞動產品的過程不再是人自由自覺的活動,不再是為了滿足自身發展、實現自身價值的活動,而是受制于外界環境處于強制壓迫下像機器一般重復自己的工作。此時勞動對于勞動者而言就是生存下去的一種手段,在這個過程當中是不可能收獲幸福的,相反他們只能像機器人一樣按照資本家的要求麻木地存在。但對于資本而言,其不僅有利于資本適應市場的變化增強自身競爭力而且還有助于加強對勞動者的控制和管理。

(三)類的異化

馬克思說,如果社會不按照人的樣子來建構,那么人的主體地位就以異化的形式出現,因此異化的社會就是“同白己固有的本質相異化的”。人之所以與動物不同,最大的特點就是人能夠擁有獨立的自我意識,這種自我意識不僅可以讓人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價值,而且還能在實際生活中指導人們改造世界實現自身價值。正是因為人類的意識具有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特點使他們更加希望可以通過自我意識的覺醒而不斷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這就是人們所追求的“類本質”。但在資本的壓迫下,勞動者被極大地剝削。在這個過程中,勞動者的主觀能動性完全被壓制,完全喪失了自主活動的能力,只能把生存放在犧牲類本質的條件下進行。人的類生活淪為支撐生命延續的工具,人的類本質也由此變為了與自身敵對的排斥的力量。

(四)人與人之間的異化

一方面在整個剩余價值生產過程中,工人們都被資本家所雇傭而從事勞作。但在具體的勞作過程中,每一個人都是處于被壓迫的狀態從而消極地去對待工作。工人們之間的協作也是被強迫完成的,所有的工人都變成了被動的、失去活力的機器一般的存在,在糟糕的環境中過著惡性循環的生活,從而制造了異己的壓制自我的敵人。另一方面,由于資產階級對資本的追求,就會導致他們加劇對工人的壓迫,使工人為其創造更多的剩余價值。在這個過程當中,資產階級會變得越來越富有而勞動階級卻變得愈加貧窮,使整個社會的貧富差距不斷加大。在這種環境下,工人們也變得更加自私和虛偽,逐漸失去了自由意志,人與人之間也變得敵對、異己。

三、從勞動與資本的關系中尋求勞動解放

在長期的壓迫下,勞資關系日益緊張而出現大規模的革命起義,不利于整個社會長期發展。只有正確地看待勞動與資本的關系才能推進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構建更加和諧的社會。

(一)資本與勞動辯證統一的關系

資本與勞動的關系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對于勞動來說,分工的精細化使其沒有能力獨立完成一件工作只能作為資本家獲取利益的附屬品。勞動只能在社會資本為之創造的條件和情況下才得以充分發揮和體現作用。對于資本來說,如果單單只是作為生產資料、貨幣等具體形態而存在時它只是財富的象征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資本,只有當其占有由工人所創造出來的剩余價值并實現價值增殖時,它才會成為真正的資本并不斷實現其資本的本性。由此可知,資本必須要購買勞動力這種商品才能發揮其資本增殖的作用,同時勞動者也只有在資本所提供的條件下才有可能實現自身解放。

(二)在資本與勞動的對立中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在資本主義社會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資產階級出于對資本增殖的追求就必然會為了獲得更多的剩余價值和更高的社會地位而不斷引入更為先進的科學技術、更為精細的生產方式,培育素質更高的勞動者。這種為了應對激烈競爭而發生在企業內部以變革生產為核心的改革在客觀上使整個社會的生產力都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但資本家對剩余價值的追求是沒有盡頭的,為了緩和勞資關系他們會通過更加合理的方式去最大化地利用工人為其創造剩余價值,就會促使他們為了進一步縮短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而不得不花費大量精力和金錢,去提高先進技術的開發運用水平和創新能力,來保障他們在競爭中的優勢地位。從長遠的角度看,資本家為了獲得自己利益的最大化的同時而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和勞動生產率,這一舉措對提高整個社會的生產力起著客觀的推動作用。

(三)在資本與勞動的有機結合中構建和諧勞資關系

隨著資本與勞動關系的不斷演進,資本家與勞動者之間的矛盾和沖突日漸加劇,客觀地要求必須要重視勞資關系的協調,構建更加和諧的社會。首先,對于政府而言,政府必須在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中發揮主導作用。建立有利于保障勞動者權利的法案,并在企業生產過程中發揮強制性的推動作用,建立有利于兼顧國家、資本者和勞動者三方利益的監察機制。其次,對于企業而言,必須強化自身的社會責任感,不能只追求眼前的小利,應該從整個國家發展的全局出發,為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做出貢獻。作為勞動關系的載體,不僅要強化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而且還要尊重勞動者的人格和權利保障,促進勞資關系和諧發展。最后對于勞動者個人而言,要樹立職業平等觀,要認真對待每一份工作并且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能去適應社會的發展節奏。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多方主體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楊歡,沈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從事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社會發展研究)

猜你喜歡
私有財產異化勞動馬克思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私有財產的民商法保護研究
基于私有財產的民商法保護分析
馬克思“異化”理論的現實思考
淺析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
論私有財產的民法保護
淺析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及其當代價值
關于私有財產的民商法保護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