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強教師“四力”,讓“教學評一體化”真實落地

2023-02-11 09:19逄凌暉
中國教師 2023年2期
關鍵詞:四力教學設計課堂教學

逄凌暉

【摘 要】“教學評一體化”指向有效教學,它從理念走向實踐,需要教師不斷培養并增強四種關鍵能力,即適切確立學習目標、恰當設計評價任務、收集判斷學習信息、反饋優化學習進程的能力。這四種能力的自我完善與持續提升,會構成教師實施新課程的一種合力,使其真正做到依據課程標準教學,推動“教學評一體化”的實踐與探索。

【關鍵詞】教學評一體化 教學設計 課堂教學

“教學評一體化”強調以學業質量標準為核心,追求“讓學生學會”,是課堂教學從基于課程標準的整體設計開始到課堂實踐全程不變的目標追求,更是落實課程標準的應有之義?!读x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各課程標準“不僅明確了‘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強化了‘怎么教的具體指導”,這讓“教學評一體化”落地更加有標可循、有標可依。對于教師的教學,如何做到“教學評一體化”?怎樣實現“讓學生學會”?關鍵在于改變傳統教學中“學習目標當擺設”“有目標無評價”“只管教不管學”等陳舊做法,讓教與學、教與評、學與評一致性指向課程標準,做到“教—學—評”有機銜接。為此,教師必須具備并不斷增強以下四種能力。

一、適切確立學習目標的能力

“教學評一體化”強調學習目標在教、學與評中的統領地位。學習目標為課堂教學的核心,是預期學生學習進程能夠達到的目標,它指向課程標準,引導、驅動學生的課堂學習活動,是課堂學習的終點,也是課堂教學的起點。因此,為保證其科學性與適切性,教師要做好以下三點。

1. 做好三個分析

課程標準圍繞核心素養,反映課程理念,是國家意志在課程實施中的具體體現,是學科教學的根本依據。每一個教學設計都始于教師對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的深度理解,尤其重要的是,教師要分析“課程內容”中的“內容要求”“學業要求”和“教學提示”,深刻理解哪些內容是學生“應該學”的,明確“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教材依據課程標準編寫,是對課程標準最好的闡釋。教師要分析教材,了解教材內容的結構與組成,明確哪些內容是可以“用來教”的,如何最大化發揮教材內容的價值,怎樣根據教材內容補充合適的學習資源,等等。每一位學生都是一個鮮活的個體,教師要基于學生的角度,從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認知狀態、學習動機等切入,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準確判斷學生的學情。通過上述三個方面的分析,保證學習目標“該學”“能教”“可學”。比如,七年級歷史“宋代經濟的發展”一課對應的課標要求是“通過了解宋金之戰、南宋偏安和南方地區的經濟繁榮,知道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進一步南移”。教師依次分析課標、教材和學情,初步確立學習目標的基本內容為:讓學生閱讀史料和教材內容,了解宋代農業、手工業、商業發展的表現,梳理經濟重心南移的過程,理解經濟重心南移對古代社會發展的影響,認識生產力發展對政治、社會、文化變革的推動作用,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歷史解釋等核心素養。

2. 規范目標敘寫

“教學評一體化”強調課堂評價依據學習目標進行,判斷學習目標是否達成,因此,學習目標必須能夠測量、利于評價,這要求教師具備必要的規范敘寫學習目標的能力。第一,要明確學習目標的主體是學生,在敘寫目標時,要突出“學生能”;第二,要善于運用可操作的具體行為動詞,表達“學生怎么做”,如寫出、列出、解答等;第三,列出合適的行為條件,表明“學生在什么條件下做”;第四,提出程度要求,即“學生學到什么程度”,如準確表述、全面概括等。上述“宋代經濟的發展”的學習目標可表述為:(1)通過閱讀課文內容,準確敘述宋代農業、手工業和商業貿易發展的主要表現。(2)通過研讀課文、分析史料,準確概括宋代經濟發展的特點。(3)通過小組合作分析史料,全面歸納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

3. 清晰呈現目標

學習目標是預期學生學習達到的結果,只有準確理解學習目標,學生才能向著目標前進。課堂伊始,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呈現學習目標,引導學生理解目標要求。呈現的方式可以靈活多樣,目的是讓學生明白。如上述“宋代經濟的發展”的學習目標,教師可以逐條陳述,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也可以展示樣例,讓學生知道“‘我要到哪里去”,進一步明白“‘我要怎么去”,明晰學習前進的路徑,增強學習的動力,進而達成課堂學習目標。

二、恰當設計評價任務的能力

“教學評一體化”實施中要隨時關注學生“學到哪里了”,檢測這一狀態的關鍵技術是課堂評價。課堂評價是教師對學習目標是否達成做出的判斷,是連接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橋梁。要架設好這座高信息流通量的橋梁,教師需要具備恰當設計評價任務的能力,需要做到以下三點。

1. 緊扣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就是評價目標。教什么,評什么,這是課堂評價的基本邏輯,也是評價任務設計的基本遵循。在逆向教學設計中,評價設計前置,目的就在于保證評價目標與學習目標相匹配,在形式上可以根據需要靈活多樣,既可以一個學習目標對應一個評價任務,也可以一個學習目標對應多個評價任務,還可以多個學習目標融合到一個評價任務中。關鍵是做到有效驅動學生學習,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同時,又能催生學生豐富的學習信息,通過成果展示、問題提出、作品交流等形式,讓學生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學習歷程“到哪里了”,距離學習目標“還有多遠”,確保評價任務幫助學生提升學習目標旅程中各種信息的鑒別力、診斷力,真正實現基于學習目標設計評價任務的最大價值。比如,依據學習目標“初步理解倒敘手法的作用”,設計評價任務“說出本課中倒敘的好處,說出補充材料中倒敘的好處”。這個任務就能很好地達到上述目的。

2. 符合學生學情

評價任務是評價學生學習目標是否達成的學習任務,學習目標基于課標、教材和學情而設計,評價任務同樣也要依據學情設計,做到讓學生“跳一跳摘桃子”。如何讓評價任務貼近學情?要靠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設計評價任務,任務的起點要瞄準學生的學習水平,讓學生能夠準確恰當地理解評價任務,清楚地知道要“做什么”。要分析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習起點、學習差異,準確把握學生針對特定學習目標可能出現的學習障礙、學習困難等,給予方法指導、思路引領,以便及時指導學生應該“怎么做”,引導學生持續向學習目標前進。同時,還要根據學生已知和未知的知識、素養水平,設計合適的范例,在恰當時機給學生做出示范,讓學生知道要“做到什么樣子”。

3. 創設任務情境

“教學評一體化”追求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核心素養是學生面對情境、任務、問題、挑戰時,靈活運用在學科里獲得的東西去應對的能力,即讓學生在一個全新的、相對復雜的情境中,面對新任務、新問題、新挑戰,學會解決。評價任務就是通過創設復雜的情境,將情境中的問題設計成一個大任務,以大任務驅動學生學習,從而產生學習信息,把學習信息作為判斷學生是否“學會”的證據。因此,設計評價任務要在情境創設方面下功夫,在學生面對學科世界與身處的現實之間創設一種新的情境,創設貼近學生經歷的生活場景,讓學生感受到跟他的實際生活有關系,感覺到自己解決的問題有意義,進而激發學生投入學習的熱情。比如,學習“細胞中的無機鹽”時,評價任務設計為:點燃花生種子和葵花種子,觀察它們在燃燒過程中釋放出的能量和最終得到的灰燼。這一情境學生熟悉且樂于參與,能主動開展學習,實現“真正的學會”。

三、準確收集判斷學習信息的能力

從教學設計走向教學實施,評價任務由靜到動,由文字變為教與學的理性導航,評價在“學習中”進行,全部嵌入課堂教學進程,學生學到哪里,評價就評到哪里,學什么,評什么。要實現評價任務對學習的導航功能,教師就要具備信息收集與目標判斷的能力,及時收集、甄別學習信息,準確判斷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

1. 催生學習信息

教學活動告訴學生“怎樣到達”學習目標,關鍵環節在于催生學習信息,評價學生學習。教師呈現評價任務,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通過啟發、互動等教學方式,鼓勵學生在多樣化的情境任務中開展廣泛、靈活的學習探究活動,激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在一個自主的學習空間里經歷真實學習的過程,產生足夠多的有價值的學習信息,從而滿足課堂評價的需要。比如,小學數學學習“確定位置”,教師可以設計研學活動:讓學生確定某同學家與博物館的位置關系和行走線路。教師告訴學生圖上1厘米表示實際距離10千米,讓學生用手中的直尺、量角器等工具畫一畫、量一量,組織“互相說一說”等活動,這個過程會產生大量的學習信息,為教師評價學生學習提供充足的證據。

2. 收集學習信息

面對鮮活而豐富的學習信息,教師如何準確收集,作為評價學習目標達成的依據?最佳方法就是針對學習目標設計大任務,讓學生在一個持續的學習過程中,圍繞學習目標產生豐富真實的學習信息,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學習和信息反饋過程,為教師充分收集學習信息打好基礎。教師要善于運用合適的工具,不放過學生的任何表現。學生的表情、回答、作品等都是學習信息。教師要認真觀察、提問,在觀看學生展示、觀察學生操作、傾聽學生對話的同時,用心捕捉有效的信息。比如,學習七年級歷史“宋元時期的科技與中外交通”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講故事、畫簡圖等。在學生活動中,各種各樣的學習信息被呈現出來,教師可以精準地捕捉學習信息,為判斷目標是否達成準備證據。

3. 判斷目標達成

信息收集與評價的根本目的是判斷學習目標的達成,這是“教學評一體化”課堂教學的追求。教師收集學生信息時,要及時甄別學習信息的有效性,保證收集信息的準確性。學習目標是學生課堂學習結果的表現,是具體的、可測量的、可觀察的行為表現,因此,教師要依據學習目標,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分析、比較、判斷,評估學生學習結果與學習目標之間的關系,判斷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狀態。由于學情的多樣性,難以逐一評價每位學生,教師就要用好評價工具,選擇合適的評價方法,確保目標評價的準確度和覆蓋面。比如,教師要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達成目標,可以針對重點問題持續追問:你同意嗎?誰有相同答案但能用不同的方式來解釋?你能進一步闡述嗎?你怎樣證明你的結論?它們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為什么?……通過遞進式的追問,獲得更有價值的信息,進一步判斷學生學習目標達成的情況,保證讓更多的學生“學會”。

四、及時反饋優化學習進程的能力

評價與反饋可以稱作一枚硬幣的兩面,在諸多影響學習的因素中,及時而良好的反饋對于學習能產生更佳效果。好的反饋會舍棄無效環節,進一步改善學習進程,保證學習更高效,目標達成度更高。從評價到反饋,再到改善,三者構成了一個指向有效學習的驅動鏈條,持續推進學生的學習走向學習目標。

1. 及時進行反饋

學習信息鮮活生動、富有生命力,反映了學生真實的學習狀況,保證了評價的準確性。怎樣基于評價做好反饋?反饋要及時、持續、清晰,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改善學習的時間,讓學生根據學習經歷,理解、關注與學習目標相關的部分,吸收教師的反饋意見,持續追蹤自己的學習,了解自己的進步。反饋重點要指向評價結果,評價結果不僅為了判斷,更重要的是作為反饋的依據,為學生改善學習提供真實有效的支撐。比如,教師可以借助解釋評價結果引導學生深度學習。教師要選擇好的反饋方式,如描述性反饋,借助學生的答案樣例、作品等,持續與學生進行交流,引導學生不斷改善學習。

2. 改善學習進程

課堂教學就是一個始終向著學習目標前進、優化、再前進的過程,所有的反饋均應指向學習進程的改善。教師要基于反饋優化學習目標,學習目標先于學習進程制訂,受諸多因素影響,尤其是學情的動態變化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目標的適切性。反饋能夠及時發現學習目標存在的缺陷,教師從而可以做出恰當的調整。比如,初中歷史“三大改造”的學習目標:多角度認識、評價社會主義改造。評價時教師發現只有少數學生能找到兩個以上的角度,因此,及時調整學習目標為:根據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原因、過程、特點、意義,認識、評價社會主義改造。從而引導更多的學生達成學習目標。反饋會促進課堂教學進程的優化,教師時刻將學習信息與預設目標進行對比,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態,判斷學生是否實現了預設目標,并據此適時調整學習節奏,改善學習進程。

3. 靈活創設作業

學習進程的改善可以讓更多的學生達成學習目標。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善于依據學習目標,分層分類設計課外拓展提升作業,為學生提供一個完善學習目標的機會,幫助學生收獲學習目標之外的精彩。比如,設計創智類作業,把學生當作發展中的人,著眼于學生內化理性知識為學科素養,以學生轉識成智為主線,以師生交流互動為主體,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設計探究類作業,立足于學生學習拓展,通過探索研究習得知識,獲得經驗,形成創新力,推動學生在科學素養、創造力、實施力等方面的發展。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與補充,每一份好的作業,都會給學生創造一個新的學習空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責任編輯:趙繼瑩

猜你喜歡
四力教學設計課堂教學
以“四力”賦能報道 把新聞提“鮮”變“活”
用好“四力”法寶 “走”深新聞一線
增強“四力”靠什么
高中數學一元二次含參不等式的解法探討
“仿真物理實驗室” 在微課制作中的應用
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及改善建議
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
且行且思,讓批注式閱讀融入課堂教學
醫改警惕“四力較勁”
對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