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四書學研究的新開拓
——評王琦教授《宋代四書經筵講義研究》

2023-02-11 03:38郭齊勇
原道 2023年1期
關鍵詞:四書講義理學

郭齊勇

經筵講義作為宋代興起的一種新經學體例,是儒家士大夫詮釋經旨義理并對帝王進行教育的講稿與教材,寄寓了他們成就君德圣治、建構帝王之學、重建社會政治秩序的理想。它既是經筵制度定型與宋代學術轉型的產物,又是理學思想向最高層傳播的重要載體。宋代主要學派的代表人物王安石、司馬光、蘇軾、程頤、楊時、胡安國、張栻、朱熹、真德秀等均曾入侍經筵為帝王師,尤其是程朱一系學者為帝王進講《論語》 《孟子》 《大學》 《中庸》 經筵講義,極大地促進了“四書”新經典體系的形成與理學思潮的興盛。宋代理學的繁榮與經筵講義的發展密不可分,然而目前學界罕有研究。

王琦教授專注研究宋代經筵講義有年,鍥而不舍,孜孜以求,成為此方面的大專家。本書以宋代“四書” 經筵講義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大學》 《論語》 《孟子》 《中庸》 經筵進講情況的全面梳理,探尋士大夫如何以經筵為平臺,通過經典的創造性詮釋,用儒家的思想觀念與價值理念影響帝王及政治,以道統規范治統,成就君德圣治,重建社會秩序,寄寓道濟天下的王道理想,并在學術、思想與政治的互動中,促進以《四書》 為核心的理學新經典體系的形成與發展。本書呈現“四書” 經筵講義與帝學、理學之間的內在聯系與演變軌跡,探討儒學官學化、社會化的途徑,為當代儒學復興與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化提供了借鑒。

本書是迄今學界第一部有關“宋代四書經筵講義研究” 的著作。作者將經筵講義放在當時的歷史文化背景與學術思潮中來進行研究,探索其興起、發展與演變的內在邏輯,對經筵講義與理學、帝學之間的關系做了深入探討。

其主要貢獻與創新在于:

1.新材料的發掘。目前學界對經筵講義少有關注,很多經筵講義的原始文獻未能被及時整理出來,可資借鑒的文獻資料與論文十分有限。作者通過對文淵閣《四庫全書》 《續修四庫全書》 《全宋文》 等文獻資料的搜索、查找,對“經筵講義” 文獻進行了全面的搜集與整理,不僅為研究宋代經筵講義的發展演變及其文本解讀、義理詮釋奠定了扎實的文獻基礎,而且為宋代理學與帝王之學研究提供了新資料。

2.新視野的開拓。作者敏銳觀察到:在宋代理學發展的同時,儒家新帝學的興起成為宋代儒學發展的另一個新動向,而經筵講義作為順應帝王之學成就君德圣治需要而產生的一種崇尚義理解經的新經學體例,在促進宋代學術從章句之學向義理之學轉型,以道學建構帝學,加速理學官學化、社會化中起了重要作用。為此,作者將經筵講義放入時代的大背景中,從政治史、思想史、社會史、文化史等多重視野中,全面探析了宋代經筵講義與儒家新帝學興起、發展的邏輯脈絡,揭示了經筵講義與帝學、理學的內在聯系,指出經筵講義具有以義理解經、啟沃君心、聯系時政、語含勸誡、語言通俗、經世致用等特征,是帝學建構與理學發展的關鍵環節,寄寓了士大夫們建構學術思想體系、成就君德圣治、塑造理想帝王、以道統規范治統的理想追求,體現了學術與政治之間的互動,拓展了宋代儒學研究的新視野。

3.內涵的創造詮釋。(1)首次全面梳理了《大學》 《中庸》 《論語》 《孟子》經筵講義在經筵的進講情況,呈現了宋代《大學》 詮釋的轉向、《中庸》 經筵進義與帝王修己治人、《孟子》 經筵進義與孟子升格運動、《論語》 經筵講義與君德圣治成就之間的聯系,拓展了“四書” 學與理學研究的內容。作者指出,隨著“四書” 在經筵的進講,《大學》 《論語》 《孟子》 《中庸》 等思想價值不斷向最高層傳播與滲透,不僅推動了宋代學術轉型與帝學發展,而且促進了“四書” 新經典體系的形成,使其逐漸超越“五經”,獲得了官方的認同與支持,推動了理學的官學化與社會化。(2)系統地對朱熹的帝學思想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以《大學》 經筵講義為核心,通過對朱熹帝學思想形成過程的全面梳理,及其以道學建構帝學的理論分析與文本詮釋,呈現了朱熹在宋代帝學理論建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對真德秀的影響,豐富與拓展了朱熹思想研究。

4.方法的綜合運用。采用了義理與考據、中國古代經典詮釋與西方詮釋學相結合的方法,堅持邏輯與歷史相統一,注重對“四書” 經筵講義的文獻梳理,探尋了《大學》 《中庸》 《論語》 《孟子》 等經典向帝王的傳播過程;同時,又注重對文本的義理詮釋與解讀,并通過對朱熹、真德秀、程俱、陳傅良、徐元杰等人經筵講義的個案研究,呈現了宋代士大夫如何通過經筵講學中的經義詮釋與君臣互動,引導帝王以“學” 成“德” 出“治”,為君臣在思想意識與價值理念上達成共識、拓展參政議政的渠道提供了契機,從而使得研究成果既有厚重的歷史感,又有理論深度,打通了理論與實際、歷史與現實。

宋代政治與文化、學者與政治的關系,是學界及民間都關心的課題。中國古代政教、政學的關系,其間道統、學統、政統之間的關系,十分復雜,存在著張力。這些問題都不能空泛地議論,而應像作者這樣,深入爬梳史料,找到證據。同時,作者又不沉溺于紛繁復雜的材料之中,而是提綱挈領,抓住本質。流俗以為,儒家是匍匐在王官之下的奴才,誠不知自孟子到宋儒,儒家的批判性與建設性最強。這些都不僅是理念,而且成為制度;不僅是理想,而且是現實。今天,廷爭面折或許已成為絕響,而在宋代卻是常態。我們對古代、對儒家的偏見太深,乃至已不能正常理解彼時的生活世界與政治文化?;蛟S,本書會給我們以方法論的啟示,讓我們去掉現代人盲目的優越感,實事求是地面對昨天。如此,才可以理性地面對今天與明天。

猜你喜歡
四書講義理學
論陳普《“四書”講義》中的“為學”思想
文理學人
《吉林大學學報(理學版)》征稿簡則
以道致君:程俱“經筵講義”研究
十八而志 初心講義
傳統的新芽,國學的新發
——《四書釋注》讀后
十八而志 初心講義
鄭州大學學報(理學版)
理學
新見黃淬伯《文字學講義》述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