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生活敘事法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

2023-02-12 05:53李清薇
呂梁教育學院學報 2023年2期
關鍵詞:現實生活政治課教育者

李清薇

(玉溪師范學院,云南 玉溪 653100)

2022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修訂,既要兼顧學科的邏輯,還要關注生活邏輯。不僅要關注到學生在成長過程之中所面臨的真實生活世界與生活環境,還要積極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需要。課程標準的設計不僅僅局限于學科本身,還應關注學生的成長,協調好理論與實際之間的關系,在給予學生知識概念、邏輯體系與間接經驗的同時,還要關注到學生的現實生活,按照生活邏輯組織知識,更加強調課程內容的綜合性。生活敘事法以生活為邏輯起點與主線,將學科邏輯與生活邏輯發生意義聯結,實現學生科學世界與生活世界的相互統一。

一、生活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邏輯起點

生活是一切理論的出發點,各種理論作為個體成長的背景,只有屬于個體自己的生活才是真實的存在。沒有生活的根基與土壤,一切理論都將失去原本的意義和價值。首先,生活世界是事實性存在。本質的前提在于存在,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先決條件是生活,它與生活之間割裂與疏離,反而會成為一種異己力量的存在。思想政治課教學只有在生活之中,才能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只滿足于基本生理需求的生活僅僅是一種自然生活,而一種有價值與意義的屬人的生活,離不開價值的引領與規范[1]。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作為一種價值范式,有著更高的自覺性。個體在不斷追求與改造現實生活的過程中,才能夠形成一種親近個體的生活向導,才能夠指導個體的生活。

其次,生活世界自身具有先在性。生活世界并不是一個非本真的狀態,它源自于人的直接感知并生活其中,具體而又真實。全部的經驗由此產生,進而形成觀念與意識。因此,思想政治課教學需要立足于現實生活背景,關注現實生活之中的人。一切認識活動的本源是生活世界,思想政治課教學要避免概念化與抽象化,就需要關注生活世界的價值,并將個體的生活背景作為教育的起點,將個體置于自己所屬的生活世界背景中。只有植根于個體的現實生活,才能詮釋與理解人生的價值與生命的意義。思想政治課教學只有以個體的生活世界為起點,才不會與個體的現實世界、所屬的群體相脫離,才能在一定的現實條件下,從個體的經驗的變化中觀察到其成長與變化,才能使思想政治課教學成為能動的活動過程,而不是主體的想象活動,更不是僵硬的說教與抽象的教條。

再次,生活世界具有自在性。人的真實存在就是其實際的生活過程。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因生存與再生產的需要以及日常生活的延續,需要進行新人的教育。在進行教育的時候,新人并非洛克在白板說里提到的是一塊白板。受教育者在進入學校進行教育的時候,往往夾帶著自己過往生活中所習得的經驗,以及自身對生活的理解與信念。因此,教育者需要關注受教育者的生活背景,以受教育者過往的生活背景為基點,同時尊重受教育者的已有的生活經驗與生活方式而施以教育。

最后,生活世界具有非課題性。非課題性是將現實的生活世界作為一種無需言明和毋容置疑的存在,不將它作為所存在的問題或是課題來看待。思想政治課教學需要直面生活世界本身,還原對于生活世界的本質、直觀的認識,并在真實的生活世界中,挖掘教育的內在價值與意義。既要賦予思想政治課教學現實針對性,還要在科學理性的框架之下,通過生活世界來進行理論的反思與審視。從而使思想政治課教學,一方面走出符號化與概念化的世界;另一方面能夠回歸教育初衷,重新詮釋生活世界相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所應有的重要作用與價值。

二、生活敘事法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

第一,從本體論上,使教育內容回歸生活圖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過程中融合著多個二元結構,如教師與學生、理論與實踐等。同時,還隱含著教育內容與生活的基本關系結構,結構中的各要素之間相互交叉、交織與相互作用。課程作為教育內容的載體,并非特定知識的載體,而是改造與建構個體生活經驗的載體,它是探索人與社會共同成長的歷程。人與客觀世界構成了現實生活擴張與延展,使個人與社會之間的價值關系不斷得到豐富與發展。從結構層次來說,敘事具有三個不同的層次結構屬性,即可陳述性、主體體驗性與意旨性[2]。敘事化的過程就是人的認知過程,意義的產生需要讀者與文本之間產生互動。生活敘事法通過與學生自身生活經驗的連結,而進行對話與討論,將具體內容圍繞學生的現實生活而展開,從而呈現具體生動、深入人心與生動豐滿的個體經驗[3]。在現實生活中尋找到教育影響的存在意義,在具體、生動而真實的生活情境與場景之中,賦予教育影響力。生活敘事法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需要立足于學生個體的現實生活之上,結合學生的個體實際需求、生活經歷與成長背景,將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最高理想、愛國主義等滲透于個體的生活過程與細節當中。同時,以學生的生活實際為根基,聚焦學生的現實生活問題,關注學生深層次的需求,將生活融入至教育內容的結構之中,將生活作為文本,對教育內容進行具體化、直觀化與體驗化的闡釋與建構[4]。在此過程中,教育者需要重新定位與審視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所衍生出的價值引領與實現方式。觀念通過對生活中具有問題的認識而形成,教師與學生作為民主平等的關系,在面對具體的生活問題或是現實問題的時候,都是作為問題的發現者、經驗的探索者和學習的成長者而存在。書本知識只是為了引導受教育者能夠發現問題,教育教學活動則是引導受教育者能夠進一步發現問題,或是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教育者不能止步于原有知識的獲得與呈現,既需要關注新時代的發展需求與實踐需要,還要關注受教育者個體的現實生活需求與個人價值的實現。教育者要對生活之中具有教育意義的案例、故事、行為活動等進行不斷的挖掘與探索。通過案例分析、對比討論與受教育者進行對話,使思想政治課教學更具有時代性、創造性與價值性。通過對日常生活事件,以及影響著日常生活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相關事件與現象的關注,對教育對象進行啟發與誘導,進行思想意識與價值觀念的傳遞,將教育對象的生活世界作為文本來進行解讀,使教育內容回到人類的生活圖景之中,讓教育對象能夠以更廣闊的視野建構價值關系[5]。

第二,從認識論上,將主流意識形態轉化為日常生活敘事。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對于相同的理論知識,由于教育者不同的教育知識與閱歷,對知識的解構與理解也會有所不同。教育者自身對知識形成的專屬體驗和感悟,就成了與學生進行交流與分享的重要內容。知識的傳遞是多種經驗的相互銜接,教育者作為知識的傳遞者,在一定意義上被視作講故事的人。生活敘事法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教育者需要通過生活經驗的交流與分享,與受教育者一同探究所要傳遞的真理與智慧[6]。通過生活故事的講述與相互的討論,將知識作為一種經驗的傳遞,而不是抽象、空泛的理論灌輸。每一個人都是在與自己發生關聯的故事中成長,每個人都能夠成為講故事的人。教育者相對于教育對象,具有豐富的知識與經歷,在教育教學中通過與教育對象的分享,能夠為教育對象的成長經驗打下良好的基礎。教育對象作為有故事的人,同樣可以通過故事的講解,可以更清晰地認識自己。同時,在與他人分享的過程中,能夠為所學的理論知識供給更多的經驗素材與生活智慧。教育者在這一過程中,通過不斷引導學生個體經驗的展開,使理論知識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能夠發生自然、生動的聯結,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經驗的升華,并使學生能夠在求知識的過程中感受到樂趣。生活敘事法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使課堂教學更具實效性與吸引力,學生能夠切身感受到生活的變化,無論是日常生活層面的衣食住行,還是宏大敘事層面國家的變化,進一步使學生能夠認同國家的制度、方針、政策與道路,使學生能夠成長為社會主義合格的接班人。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將身邊的故事作為一種敘事元素,目的在于通過故事展示潛在的指向,這些故事不僅僅是改革開放之后的中國故事,還是民族復興大業的故事。既能夠講好身邊的故事,還需要講好中國故事,將兩者有機結合。在小故事中寄寓大道理,在生活趣事之中融入國家故事,以此激發學生對所講授內容的興趣,提升思政課堂的教學效果。讓學生能夠學會講好自己的故事,為思政課堂注入生動而鮮活的素材,在自身的故事之中感悟與感受時代的變遷,改革開放的實踐成就,以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以此能夠真實的啟發、感染與引導學生。教師還可通過視頻、場景等元素,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現國家與社會發展之中的大事與要事,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透視與闡釋。生活敘事法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就是需要教育者從宏大的知識理論體系中走出來,進入到現實的生活世界之中,關注個體生命鮮活的生活氣息,能夠關注現實生活中的個體的存在。通過對現實生活世界的關注,將自身與學生都置身于現實的生活情境之中,挖掘生活蘊含的教育意義與生命的存在意義[7]。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使教育經驗更具直觀性,為學生個體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經驗交流提供了基礎,同時也是教育內容的直觀性與結構性之間的載體,它將理論知識的普遍意義與個體經驗的獨特性相關聯。通過生活敘事的方式,使個體的日常生活經驗得到展開與表達,教育者將意識形態教育轉化為日常生活敘事,在故事中進行主流意識形態的傳遞與教育,將話語權從權威轉移至個體,以此打開學生個體生命成長與經驗提升的發展空間,提升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滲透力與影響力。

第三,從價值論上,使學科邏輯與生活邏輯發生意義聯結。從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思維來看,個體情感與智慧的發展,是通過個體自身的實踐活動進行主動建構的過程,而這一過程是主體的主動探索,并非外部的強加。只有通過個體在自身的實踐活動中獲得豐富的個體經驗,才能使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得到提升。生活敘事法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教育者需要為教育對象的自我發展與教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與條件。一方面,為個體設立自主管理的組織與活動陣地,通過自律與他律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想觀念、道德品質、政治素質等;另一方面,通過引導學生走向社會與自然,通過社會實踐的參與獲得真實的個體經驗與社會經驗,以此不斷提升自己的個人素質。生活敘事法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將學生個體的生活作為中心,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實施教育影響,以此讓學生獲得真實的生活體驗。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導下,獲得積極的啟發。這一過程并非簡單的知識記憶或是回憶,而是個體現實經驗的生成與改造,最終實現現代個體的完整生成。同時,關注生命個體、個體的生活以及個體的生命活動,注重個體的主動生成與各類關系的構建。教育者通過對教育對象現實生活與經驗的關注和了解,不斷激發受教育者的主體生命活力,并在各類關系之中關注受教育者基礎性價值的生成,教育者與教育對象的合作、分享與對話,一同對生活世界與意義世界進行探究。實踐性是生活的基本屬性,人在生活中也是作為實踐的人而存在,人通過實踐對生活世界不斷進行建構與超越,人與生活相互之間不斷影響與發生作用。生活敘事法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通過對生活的建構與超越,引導學生在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成為自我生成與發展的主體,教會學生對客觀世界與主觀世界的改造,并在改造的過程中實現真善美的高度統一,獲得自我品德、修養、個性等方面的提升。

猜你喜歡
現實生活政治課教育者
張慧萍:做有情懷、有溫度的教育者
函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課的“四維一體”法初探
藝術與現實生活的距離
淺談高考政治課改革的幾點思考
與兩位美國音樂教育者的對話——記于“2015中國音樂教育大會”
思想政治課與素質教育
如何上好政治課
道德教育者專長性的失落與重構
假期歸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