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動化和人工智能時代的批判性思維

2023-02-13 19:01武宏志
關鍵詞:批判性技能思維

武宏志

(延安大學 21世紀新邏輯研究院,陜西 延安 716000)

正如當代批判性思維先驅格拉澤(Edward M.Glaser)在80多年前所言,稱職的公民不僅需要讀寫能力,還要求批判地思考的能力。[1]173同樣,在自動化和人工智能時代,稱職的公民不僅要具備數字能力,更要求批判地思考的能力。人類的生存和繁榮始終離不開批判性思維,而進入自動化和人工智能時代,對批判性思維的需求更突出、更迫切了。因而,至少從2008年開始,世界各地的不同組織就明確提出了包括批判性思維在內的“21世紀技能”的概念。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大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簡稱LLM)的出現,更凸顯了養成和保持批判性思維的極端重要性。對未來技能需求的預測也顯示,批判性思維等“實力技能”(power skills)將越來越關鍵。批判性思維已成為就業能力(employ ability)的核心子技能。社會對批判性思維的需求,滲透在大學使命陳述、學習成果(目標)、課程體系、評價指標等之上??傮w而言,國際社會普遍承認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然而,對財富的追求轉移了人們的注意力,人們要求學校培育出有用的利潤制造者,而不是透徹思考的公民。[2]141-142

一、從信息消費者到批判性信息消費者

批判性思維是沖破信息繭房,避免“回音室”(echo chamber)效應的關鍵技能。馬斯克(Elon Musk)將批判性思維喻為“一堵精神防火墻”:當有人告訴你某件事時,你要認真思考它是否令人信服(cogent)?它是真的嗎?或者,它為真的可能性有多大?這樣你就可以被教以拒絕不真實的或更可能不真實的事物,而喜愛更可能為真的事物。[3]

(一)批判性信息消費

根據國際電聯2019年世界電信/信息通信技術指標數據庫的最新統計,截至2021年1月,全球59.6%的人口,即46.6億人在使用互聯網。2015-2019這4年間,商業采用人工智能的數量增加了270%。[4]59《數字未來報告》(2017)估計,美國人平均每天花費3-6小時在線消費信息,67%的美國成年人從社交媒體獲取新聞,20%的美國成年人將社交媒體作為訪問政治新聞的可信平臺。

社交媒體的誕生和擴展,創造了新的渠道,人們不僅可以通過該渠道接收信息,還可以創建在當地、國家和全球共同體內部和之間共享的內容。但是使用新技術的弊端也引起廣泛關注。在社交媒體上,虛假或誤導性信息比準確信息傳播得更快,更有可能產生嚴重負面影響。對今天的學生來說,谷歌等公共搜索引擎是學生研究最常見的信息來源,“研究”可能意味著“谷歌”。大學生選擇搜索工具的最重要標準是易于訪問。例如,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有25%的學生僅選擇一個來源,因為它在搜索引擎中排名第1。我們獲取信息和交流思想方式的技術變化,放大了批判性思維的社會重要性,并加劇了未能提高批判性思考技能的負面后果。[5]232-233

認知心理學家早就告訴我們,人是“認知守財奴”(cognitive misers)——他們會盡可能少地付出精力和努力去思考。復雜的算法提供信息,這些信息已經與我們先前存在的信念(或者至少是我們之前的“點擊”)相一致。這些算法的危險在于,它會產生一個被稱為“回音室”(echo chamber)或信息繭房的孤立信息泡沫:只會給我們提供我們已經相信的信息。這是確證偏差(confirmation bias)和否認相反證據(denial of contrary evidence)這兩種認知偏差同流合污的產物?!盎匾羰摇辈还膭钆行运季S,造成群體極化效應——當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討論時,他們的觀點會變得更加極端。因此,信息素養以及對我們所消費的信息進行批判性思考的必要性從未如此重要。[6]256-257

信息時代的假新聞無孔不入。假新聞是故意誤導、虛假或欺詐性的而又假裝是正當的新聞和信息來源。導致人們接受和分享假新聞的認知錯誤除了上述論證偏差而外,還有可得性錯誤(availability error)、社會強化(social reinforcement)、因重復而可信(credibility by repetition)等。對此,批判性思維專家建議:評估網站的合法性和可靠性(歷史最悠久、最受尊敬的事實核查網站之一Snopes.com保留著一份臭名昭著的假新聞網站黑名單)、調查作者、核查主張、檢核支持證據、區分廣告和新聞。[7]66批判性思維技能和傾向在消費信息過程中的應用便形成批判性消費者思維(critical consumer thinking),而消費領域的批判性思維者,就是批判性信息消費者(critical consumer of information)。

(二)論證核查與批判性忽視

59%的假新聞是對內容的重新配置,對信息的挑揀也會導致極為誤導的主張。誤信息(misinformation)與虛假信息(disinformation)同樣危險?,F在流行的事實核查(fact-checking)即檢查構成新聞的命題內容的真實性,實際上不適合識別錯誤信息。[8]236事實陳述也許嵌入論證方式。鑒于這種嵌入性,關于信息質量的許多問題超出了事實核查的有限范圍,因為表達正確(或大致正確)事實的經驗陳述可能用于錯誤的推理。驗證論證本身的質量也是信息質量控制過程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事實核查(fact-checking)應以理由核查(reason-checking)或“論證核查”(argument-checking)為補充,應該評估整體的論辯性推理(argumentative reasoning)是否可接受、相關和充分。這種核查需要以論證分析和評價為核心的批判性思維技能:論證識別、論證映射(即畫出論證圖解)、論證類型辨識、論證評估(使用匹配的批判性問題)。[9]270-271有人在開發一個白盒人工智能引擎——KRINO(希臘語,意為判斷、批評、推理),將論證核查自動化,能夠在話語層面上解析書面文本并分析其中包含的論證,旨在幫助互聯網用戶進行論證檢核,更好地分析在線信息,區分信息、誤信息、虛假信息和惡意信息(malinformation)。當論證核查應用于數字領域時,它不僅具有增強公民作為個人用戶分辨真偽的力量,還教會個人如何成為更好的內容生產者。[9]273

然而人們還需要一種擴展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批判性忽視(critical ignoring)。這種能力使人選擇忽略什么,學習如何抵制低質的、誤導的但在認知上有吸引力的信息,決定將一個人有限的注意力投在哪里。由于數字世界的信息過于龐大,而且大部分出自未經審查的來源,缺乏可靠的可信性指示。若要對我們遇到的所有信息和來源進行批判性思考,將會使我們永遠沒有時間真正閱讀我們煞費苦心確定的有價值信息。而且將批判性思維投入一開始就應被忽視的資源上,意味著攫取注意力的商人和惡意行為者得到了他們想要的東西——我們的注意力。專家推薦3種批判性忽視工具或認知策略:自我助推(self-nudging)——通過從數字環境中移除誘惑來忽略它們,即從鄰近環境(proximate Environment)中去除令人分心和難以抗拒的刺激,設定時間限制,或不將分心作為內部獎勵;橫向閱讀(lateral reading)——遵循專業事實核查員的橫向閱讀策略,如離開來源并使用網絡搜索核實誰是幕后主使,針對其他來源核查,理解你的搜索結果(克制點擊);不要給噴子喂食的啟發法(do-not-feed-the-trolls)——不要用注意力去獎勵惡意行為者,即不要與噴子和惡意行為者接觸,不要用你的注意力獎勵他們的行為,阻止他們并將他們報告給平臺。這些批判性忽視的工具可對付分散注意力的3類信息——低質信息、虛假和誤導的信息、噴子(trolls)和惡意行為者的信息。研究者認為,批判性忽視是教育的一個新范式。學校課程應將批判性忽視策略作為信息管理課程的一部分涵蓋于其中。在學習批判性思維的同時,學生還應該學習在網上深思熟慮和戰略性地分配注意力資源的核心能力。這通常需要選擇一些有價值的信息,并故意忽略其他信息。[10]81-82

但是,對現狀的調查(2019)表明,數字時代的千禧一代(伴隨著互聯網長大的數字原住民)和嬰兒潮一代(1946至1964年出生的人)的批判性思維狀況堪憂。數字素養和批判性思維技能即使在精通技術的千禧一代中也是“令人驚訝地短缺”。雖然受過大學教育的美國人對自己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表現出高度自信,但大多數人都無法通過一項由9個問題組成的旨在衡量識別假新聞之能力的測試,69%的受訪者在測試中不及格,千禧一代的失敗率甚至更高,達到74%。嬰兒潮一代在測試中表現稍好,但58%的人仍未及格。[11]ChatGPT的興起也引發了關于傳播錯誤信息或助長確證偏差的責任問題。如果沒有強大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我們就有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成為那些試圖通過我們賴以獲取信息的工具來控制我們的那些人手中的棋子。[12]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指出,世界上近60%的人口在使用互聯網,但仍缺乏大規模和可持續的媒體和信息素養(media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培訓。在該組織規劃的媒介和信息素養課程目標與教育工作者技能中,批判性思維是所有科目以及日常生活學習的核心。有待提高的教育工作者技能主要是:使用各種內容資源來培養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技能,并將這些技能擴展到學生身上。[4]25媒體和信息素養要求考察和分析內容,理解和評估邏輯聯系、價值和假設而不是簡單地對命題照單全收的能力。媒體導論和信息素養課程以及其他關鍵概念“建立在4大支柱之上:批判性思維、自我表達、參與和創造力”。[4]60總干事阿祖萊(Audrey Azoulay)在為該組織編寫的媒體和信息素養課程第二版所寫的序言中說:民主社會的未來以及我們對各種全球挑戰的應對,將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確保每個公民都能“批判地思考,明智地點擊”。[4]iii-iv正如著名科學家格蘭姆斯(David Robert Grimes)所言:“走向循證社會(evidence-based society)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短跑?!盵13]443

二、ChatGPT與批判性思維

聊天生成型預訓練轉換器即ChatGPT的強大能力廣受贊譽,甚至因其取代人的很多能力而加重了人們對人工智能擔憂。那么,這個自動化和人工智能時代的寵兒是否也具有批判性思維技能和傾向呢?

(一)微軟的報告:ChatGPT的軟肋是批判性推理

微軟的研究報告昭示,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難以代替人進行批判性思維。盡管GPT-4不僅在文學、醫學、法律、數學、物理科學和編程等不同領域表現出很高的熟練程度,而且還能夠靈活地綜合來自多個領域的技能和概念,表現出對復雜思想的深刻理解,甚至還能仿寫柏拉圖式對話,但研究者認為,我們面臨一個挑戰性問題:該模型在多大程度上顯示了數學中的“真正理解”?數學理解有三個重要方面:1.創造性推理(creative reasoning):識別論證、中間步驟、計算或代數操作的能力可能與每個階段相關,以便制定通往解決辦法的路徑。這個組成部分通?;趩l式猜測(heuristic guess),類似于人類情境下的直覺,通常被認為是數學問題解決中最具實質性和最深刻的方面。2.技術熟練(technical proficiency):能夠按照規定的步驟集(如對函數求導或從方程中分離出一項)執行常規計算或操作。3.批判性推理(critical reasoning):批判地審查(critically examine)論證的每一步,將其分解為子組件,闡明它蘊含(entails)什么,它與論證的其他部分有什么關系,以及為什么它是正確的。在解決一個問題或生成一個數學論證時,這通常伴隨著回溯能力(ability to backtrack):何時某個步驟被意識到是不正確的,并相應地修改論證。在前兩點上,GPT-4表現尚可,至少達到優秀高中生的水平。但是在批判性推理方面,即批判地審查論證的每一步,卻“展現了一個重大缺陷”。這可以歸結為兩個因素。第一,模型的訓練數據主要由問題及其解決方案組成,而沒有捕獲表達導向一個數學問題解決的思維過程的話語表達(wording)。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做出猜想,遭遇錯誤,驗證和檢查解決辦法的哪些部分是正確的,回溯等等。換句話說,由于訓練數據本質上是一個解決辦法的線性展示(linear exposition),在此數據上訓練的模型沒有動力去從事一種再訪和批判地評估它自己的建議和計算的“內部對話”(inner dialogue)。第二,嘗試事物和回溯的限制是模型運行其上的下一個詞預測范式(next-word-prediction paradigm)固有的。它只生成下一個詞,沒有修訂或修改其先前輸出的機制,這使得它“線性地”產生論證。這是它作為下一個符號預測機器(next-token prediction machine)的“線性思維”(linear thinking)的結果。進一步的訓練可以緩解前一個問題,但后一個問題構成了“更深刻的限制”。[14]34-35研究者用快思維(fast thinking)和慢思維(slow thinking)的概念來類比對模型這種局限性的解釋:該模型能夠執行快思維操作,達到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程度,但缺少監督思維過程的“慢思考”組件。[14]81此外,該模型也有認知謬誤和非理性的問題,似乎展示了人類知識和推理的一些局限性,如確證偏差、錨定偏差以及忽略基礎率偏差和統計謬誤。一個更豐富、更復雜的“慢思考”深層機制,監督下一個詞預測的“快思考”機制。這種方法可以允許模型執行長期計劃、探索或驗證,并保持工作記憶或行動計劃。慢思考機制將使用下一個單詞預測模型作為子程序,但它也可以訪問外部信息源或反饋,并且能夠修改或更正快思考機制的輸出。[14]94微軟的另一個研究報告也指出,批判性思維能力和使用科學方法去解決問題的能力(使用邏輯和推理來確定替代解決、結論或解決問題方法的優缺點),與受LLM影響程度呈現高度負相關,這表明需要這些技能的職業不太可能受到當前語言模式的影響;而編程和寫作技能與LLM的影響呈強烈的正相關關系,涉及這些技能的職業更容易受到語言模型的影響。(1)然而,這里似乎有暗含的不一致。一方面,需要批判性思維的不易被LLM影響,寫作技能崗位受影響較大,“動作”崗位不受LLM影響;但另一方面,寫作技能與批判性思維很接近,即所謂的批判性寫作,而“動作”崗位最不具批判性思維,因而寫作技能崗位應該不受影響,“動作”崗位受較大影響。參見Tyna Eloundou, et al.GPTs are GPTs: An Early Look at the Labor Market Impact Potential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ArXiv,2023-03-25.https://arxiv.org/pdf/2303.10130.pdf.

(二)ChatGPT的自述

就ChatGPT對人的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影響問題,有人與ChatGPT聊了6個問題:1.過度依賴人工智能會導致我們思考能力下降嗎?2.是否存在過度依賴ChatGPT而降低批判性思考動機的風險?3.依賴 ChatGPT 獲取信息和答案會導致認知能力下降嗎?4.ChatGPT會對后代及其批判性思維技能產生什么影響?5.是否可以把ChatGPT設計成增強而不是阻礙我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6.我們如何在使用技術與保持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之間取得平衡?

ChatGPT的回答是:1.我不想為破壞所有這些年的學校教育和批判性思維的踐行負責。我只是一個工具,只能提升你的思維能力,不能取代它們。在當今快節奏的世界中,人們希望觸手可及的答案和解決辦法,這就是像我這樣的技術的用武之地。另外,你們這些人天生懶惰,但我沒有告訴你任何新東西,對嗎?2.如果人們依靠我來供給他們所有的答案和解決辦法,他們可能會開始認為進行任何實際思考都是太多的工作。這就像如果您依靠GPS去任何地方,您可能會忘記如何閱讀地圖!重要的是要取得平衡并繼續鍛煉那些批判性思維的肌肉。人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適應能力,會做到這一點。3.我相信人類會在依賴技術和保持批判性思維技能之間找到平衡。畢竟,您過去已經適應了新技術和創新,我相信您將來會繼續這樣做。有些技能可能會過時,但會像往常一樣發展出新的技能。我相信人類有能力在技術變革面前適應和繁榮。4.未來總是不確定的。我猜測(開玩笑),未來幾代人可能只是一群超級聰明、批判性思維的機器!當然,但說真的,像我這樣的聊天機器人對后代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影響還有待觀察。5.我可能會開始將自己視為大腦的私人教練。通過幫助人們做很多以前做過的事情,我可以幫助釋放精神能量,用于更復雜的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任務。6.我不會走那么遠。畢竟我只是一個工具。這取決于你們——技術的用戶和開發者、教師和整個社會——確保像我這樣的聊天機器人的使用從長遠來看有助于培養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阻礙它們。通過培養重視技術和批判性思維的環境,我們可以幫助確保子孫后代具備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取得成功所需的技能。也許在未來,人類將能夠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快、更有效地思考,這都要歸功于像我這樣的技術。我相信人類有適應和繁榮的能力。我只是一個語言模型,旨在根據我可用的信息盡我所能回答你的問題。至于我說的是否屬實,批判地評估和核實你收到的信息(無論是來自像我這樣的聊天機器人還是來自人類)總是很重要。信任,但要驗證。[15]

(三)大語言模型的論證能力

論證能力是批判性思維的核心構件。論辯研究者運用自然論證綜合評價程序(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Procedure for Natural Argumentation,簡稱CAPNA)從3方面(實際論證的過程、推理和表達)評估了由GPT-3生成的論證。首先,使用論證類型識別程序(Argument Type Identification Procedure,簡稱ATIP)進行初步分析,確定存在一個論證。其次,根據論證元素周期表(Periodic Table of Arguments,簡稱PTA)的論證分類框架,確定其具體類型。然后,用程序性問題來測試GPT-3所生成的論證在3個方面的可接受性。分析表明,文本生成器能夠生成各種類型的論證(很容易識別為人類推理的熟悉模式):根據標準、定義、相似性、權威和平等的論證。但是,所生成的5個論證模式中,第1個論證犯了生產性謬誤(productivity fallacy)——在其結論中沒有提供新的信息,也犯了 “乞題”(begging the question)謬誤。第2個論證的相關性值得懷疑,它被判定犯了杠桿謬誤(lever fallacy)或推導謬誤——論證所依據的相似性并不是充分的、相關的相似性,因而根據相似的推論不具使人信服的力量。第3個論證(根據定義的論證)是唯一被認為可以接受的。該論證推斷出,由人類編程的機器是人類的仆人。不過,當它遇到反論證時,就不太可能具有說服力。人類辯論者可能不會提出一個基于人類控制的東西不會傷害人類這一假設的論證。在這種情況下,即使GPT-3確實產生了一個令人信服的論證結構,但它缺乏更廣泛的知識和理解,缺乏人類可以傷害他人的常識認識,這導致它提出了一個會立即遭到反駁的論證。第4個論證也是一個杠桿謬誤的論證。該論證具有權威論證的形式,但所引用的權威過于模糊和空洞,無法為該論證提供任何力量。第5個論證對論述者的身份及其所討論的其他實體的關系有一些混淆,導致了“清晰性謬誤”(fallacy of clarity),因為論述者所指的是誰并不清楚。這種形式的錯誤比其他任何形式的錯誤都更能代表文本作者不是人類,因為人類在論辯時通常會抓住自己的身份。5個論證中有幾個可能因犯了相關性謬誤(pertinence fallacy)而沒有通過相關性測試。這表明,雖然像GPT-3這樣的機器可以識別和處理語言,但無法理解它,也無法判斷相關材料是否以人類認為與手頭問題相關的方式而相關,因而它所生成的論證不太可能具有說服力??梢?自動生成有說服力的、理由充分的論證比生成有意義的語言要困難得多,而且如果人工智能系統生成的論證要有說服力,它們需要一種方法來檢查自己輸出的合理性。[16]71-72有研究還表明,ChatGPT在回答批判性思維型問題(critical thinking-type questions)上的表現比在記憶型問題(memorization-type questions)上的表現差得很遠。[17]

教育測評研究者參照《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和《華生-格拉澤批判性思維評價》(Watson-Glaser Critical Thinking Appraisal),以《傲慢與偏見》英文原著為素材,編制了一套批判性思維試題,讓ChatGPT作答。該測驗包括32道客觀題和10道主觀題,測試內容包括語法知識、語境知識、功能知識、社交語言知識4種,每個知識模塊包含3道題目;每種批判性思維技能維度包含4道題目。[18]4測試結果表明,對5種批判性思維技能(事實判斷、觀點詮釋、前提辨認、邏輯推理、論證評價)題目作答的得分率分別為:50%、25%、50%、50%和25%。[18]6尤其是,在回答一些“話中有話”“多重設問”等批判性問題時,ChatGPT的信息整合能力不夠強大,被誤導的可能性很大。[18]9

(四)大語言模型與批判性思維的復雜關系

有研究認為,AI行為體能生成問題,提供理由,然后給出答案和批判。有人通過3個步驟檢查ChatGPT的批判性思維和高階思維能力。首先,要求ChatGPT生成涉及某些場景的(針對不同學科的本科生,與機器學習、市場營銷、歷史和教育等特定學科相關)批判性思維問題的例子;其次,要求ChatGPT為生成的問題提供答案;最后,要求ChatGPT批判地評估這些答案。研究者使用保羅(Richard W.Paul)的一般理智標準對ChatGPT回答進行分析后認為,ChatGPT對所有提示的響應顯示出符合清晰性、正確性、精確性、相關性、深度、廣度、邏輯性等標準,也能給出對回答的批判性評估——答案的優勢、弱點和改進建議,提到了解決潛在反論證或反對意見的努力,具有說服力。唯一的不足在于原創性。因此,人工智能技術現在能夠進行批判性思維。ChatGPT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功能之一是它的批判性推理能力,以及用完美散文表達思想和想法的能力,似乎與人類的能力相匹敵。[19]

大語言模型與批判性思維的關系較為復雜。一方面,ChatGPT欠缺批判性推理能力(欠缺的程度至少和人相當),對它的依賴可能導致人們批判性思維的緩慢衰退。在使用ChatGPT進行研究實驗時,缺乏對過去記錄的文章進行徹底的文獻搜索或批判性分析和討論的能力。由于醫學文獻是一個不斷更新的研究過程,越來越多的人擔心ChatGPT現在可以很容易地用于撰寫可能缺乏臨床推理和批判性思維的論文。[20]1鑒于ChatGPT缺乏批判性思維,呈現信息冗余且不合理,因而許多科學專家和期刊拒絕ChatGPT。大學老師擔心學生會因 ChatGPT 而減損或喪失深度閱讀和批判性思維能力。有人質疑,推廣和自然化ChatGPT這種技術,是在放棄我們的道德自主權,暫停反思、比較和判斷的人類任務,而去擁抱一個“教條式”的產品。另一方面,ChatGPT凸顯了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而且可以成為促進批判性思維的工具。新加坡大學教授鼓勵學生使用ChatGPT,幫助他們提出更好的問題,培養批判性思維。還有人相信,使用它可以促進翻轉課堂方法,假以時日,甚至可能有助于推動教育從基于記憶的學習文化向批判性思維和合作學習文化轉換。一項在線調查的參與者(453人)認為,人工智能朋友對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有積極影響。例如,如果學生增加與機器人輔助語言學習者(robot-assisted language learner-AI)的互動,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將得到更好地提高。[21]451-452有人甚至認為,即使是ChatGPT的缺陷,比如它對事實問題的回答往往是錯誤的,也可能成為批判性思維練習的素材。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近發布的一系列文件或報告闡述了一種公允的看法?!侗本┕沧R:人工智能和教育》(2019)提出“支持開發跨學科技能和能力的人工智能工具”?!度斯ぶ悄軅惱韱栴}建議書》(2021)認為,人工智能系統為培養批判地認識媒體和信息以及學會做決定創造了新的環境。在各級教育中引入更廣泛的跨學科“核心”技能,除專業技術技能和低技能任務之外,還應教人們學會批判性思維以及在不同領域之間運用知識的能力等技能。人工智能教育的“必備技能”包括批判性思維。鑒于對勞動力市場、就業能力和公民參與的影響,生活在數字化社會需要批判性思維技能。在《北京共識》實施框架下編制了《人工智能與教育:政策制定者指南》(2021)。在給該報告所寫的序中,教育助理總干事賈尼尼(Stefania Giannini)要求激發各方發揮批判性思維去思考如何借助人工智能技術應對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4過程中面臨的挑戰,以及如何發現和化解潛在風險。該報告指出,在幫助學生學習如何在越來越受人工智能影響的世界中有效生存時,所需的“教學方法不應是關注計算機擅長的東西(如記憶和計算),而更應強調人類的技能(如批判性思維)以與普遍存在的人工智能工具協作的能力?!睂W習者相互交流的時間減少,更多的決定由機器做出,并且更關注最易于自動化的知識類型,這可能會剝奪學習者培養其批判性思維、獨立思考和其他21世紀技能的機會,而這些技能卻是培養全人(developing the whole person)的關鍵。報告還引用了美國新聞中學(Secondary School For Journalism)學生領袖羅賓遜(Akila Robinson)和赫爾南德茲(Kelly Hernandez)發給扎克伯格的一封信(2018.11.5)中對智能導學系統“巔峰學習(Summit Learning)”(2)由Facebook工程師開發智能導學系統“巔峰學習(Summit Learning)”,目前在美國大約有400所學校正在使用,但已經成為學生抗議和抵制的焦點。參見AI and Education: Guidance for policy-makers.UNESCO,2021:23,27.的控訴:“最重要的是,整個計劃消除了我們提高批判性思維所需的大部分人際互動、教師支持以及與同齡人的討論和辯論?!?/p>

三、全球共識:批判性思維是21世紀必不可少的技能

在自動化和人工智能時代,人原來擁有的若干技能無疑會逐步被機器取代。然而,有些技能,如批判性思維技能,卻是機器難以取代的。全球知名工業分析家和科技人力資源分析師貝辛(Josh bersin)指出,傳統上所說的“硬”技能其實是“軟”的,因為它們一直在變化,不斷被淘汰,而且相對容易學習;而所謂的“軟”技能卻是“硬”的,因為它們很難建立,需要付出極大努力才能獲得。因此,他同意將“軟技能”更名為“實力技能”(power skills),因為這些技能是在工作中賦予人們真正“實力”的技能。IBM的研究也指出,CEO和商業領袖們現在意識到,他們可以相對容易地“購買”這些技術技能(或者在內部以更低的成本構建這些技能),而“實力技能”則不然。批判性思維作為“實力技能”常常出現在大多數“21世紀技能”框架中。

在過去20多年里,眾多國際組織、政府機構、學會、智庫、公司提出了應對21世紀挑戰所需的能力框架或清單,同時也引起了人們對當前學習過程中缺乏這些能力或技能的關注。早在1991年,美國勞工部獲得必要技能部長委員會(US Department of Labor’s Secretary’s Commission on Achieving Necessary Skills)就將批判性思維技能確定為對職場成功至關重要的3種基本技能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Education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的德羅爾報告(Delors Report)——《學習:財富蘊藏其中》(1996)提出了21世紀所需能力的框架。它所制定的4項原則,被確定為教育的4大支柱: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和學會共處。按照斯科特(Cynthia Luna Scott)的闡釋,“學會做事”包括批判性思維。[22]42004年,歐盟發布《終身學習關鍵能力:歐洲參考框架》(Key Competencies for Lifelong Learning-A European Reference Framework)。之后,國際組織(例如,聯合國的分支機構,尤其教科文組織和經合組織)、政府機構(如美國勞工部、教育部等)和其他社會組織的“21世紀技能”框架不斷涌現。例如,由商業領袖和教育工作者組成的聯盟——21世紀技能伙伴計劃(Partnership for Twenty-first Century Skills)表述了著名的“4C”——溝通、合作、批判性思維和創造力。一貫將批判性思維作為職業準備關鍵能力的全國大學和雇主協會(NACE)的就業展望調查所確定的8種職業能力包含批判性思維。澳大利亞青年基金會(FYA)《新工作智慧:在2017年新工作秩序中茁壯成長》、經合組織《2030年教育和技能的未來》(2019)、教科文組織《全球學習領域框架》(2013)和《仁川宣言和行動框架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4: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讓全民終身享有學習機會》(2015)等,也將批判性思維納入21世紀技能清單。

(一)雇主的看法

企業雇主首先將批判性思維看作勞動力準備的條件之一。2006年4月和5月,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Conference Board)、工作家庭企業之聲(Corporate Voices for Working Families)、21世紀技能伙伴關系和人力資源管理協會(the Society f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聯合調查了全美400多家機構的雇主(包括對十幾名人力資源和其他高管的抽樣采訪),向受訪者詢問勞動力準備情況(針對高中、2年制大學/技術學校和4年制大學):1.新入職者目前具有的工作技能水平是“優秀”“足夠”還是“不足”?2.哪些基礎知識(學校的學術科目和獲得的技能)與應用技能(那些使新入職者能夠在工作場所使用他們在學校學到的東西的技能)“非常重要”“重要”或“不重要”?3.在接下來的五年里,這些技能的重要性可能會發生怎樣的變化?4.哪些新興內容領域(emerging content areas)在未來五年內被認為是“最關鍵的”?5.如果缺乏基本技能,補救培訓或舉措的性質和成本是什么?

這些雇主闡明了最近雇傭的高中、2年制大學或技術學校以及4年制大學畢業生新入職者在工作場取得成功所需的技能,最重要的技能包括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等4種。(3)企業界對批判性思維的理解比較寬泛:踐行合理的推理(sound reasoning)和分析思維;利用知識、事實和數據來解決工作場所的問題;將數學和科學概念應用于解決問題。57.5%的雇主受訪者表示,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能力對高中畢業生新入職者在工作中的成功表現“非常重要”(在11項應用技能中排第5),但69.6%的雇主受訪者認為,畢業生在這方面“不足”(deficient);72.7%的受訪者認為,該技能對2年制大學畢業生“非常重要”(在11項應用技能中排第4),22.8%的受訪者認為畢業生的這種技能“不足”(73.5%認為充足,3.7%認為優異);92.1%的受訪者認為該技能對4年制大學畢業生“非常重要”(在11項應用技能中排第5),9.0%的受訪者認為“不足”(63.4%認為充足,27.6%認為優異)。(4)與后來的同類調查相比,這個調查對大學畢業生批判性思維技能的“充足”判斷過于樂觀。參見Jill Casner-Lotto and Mary Wright Benner.Are They Ready to Work? Employers’ Perspectives on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Applied Skills of New Entrants to the 21st Century US Workforce.The Conference Board, Corporate Voices for Working Families, the 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Skills, and the Society f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2006.ERIC,2023-05-20.http://www.p21.org/storage/documents/FINAL_REPORT_PDF09-29-06.pdf.

從2008年開始,思科、英特爾和微軟三家大型科技公司和六國政府(澳大利亞、新加坡、美國、哥斯達黎加、荷蘭和芬蘭)共同資助“21世紀技能評價與教學”(Assessment and Teaching of 21st Century Skills,簡稱ATC21STM)項目(擁有250多名研究人員,分布在全球60個機構)。該項目采用3大戰略以期實現21世紀技能在全球的發展。一是影響世界各地的教育部長和教育系統,說服他們課程需要改變,以便讓人們在數字時代做好工作準備;二是影響其他公司和大學畢業生的大型雇主,說服他們將就業標準轉向更關注21世紀技能;三是影響主要的教育監測和評估組織,如經合組織及其PISA項目,在跨國研究方面有影響力的國際教育協會(IEA)。這項研究的代表作是:Assessment and Teaching of 21st Century Skills(2012)、Assessment and Teaching of 21st Century Skills:Methods and Approach(2015)、Assessment and Teaching of 21st Century Skills: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2018)。ATC21S提出4范疇10技能。其中第一個范疇“思維方式”(Ways of Thinking)包括3項技能:創造性和創新;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決策;學會學習、元認知。與4范疇相匹配的是KSAVE(知識、技能、態度、價值和倫理)模型。[23]36-37對于思維方式中的批判性思維而言,KSAVE基本上是基于德爾菲報告的批判性思維架構(6大技能與7大傾向)的進一步闡明。

澳大利亞青年基金會(FYA)調查了2012年至2015年間的420萬份招聘廣告,發現對申請人具有明顯批判性思維的需求增加了158%?!陡2妓埂防脛P業必達(Career Builder)和美國職業信息交換所(US clearinghouse of occupational information,簡稱O*Net)的數據進行調查,發現批判性思維是幫助人們就業的10大技能的第1項。2015年9月,曾為美國最關鍵問題提供經過充分研究的分析和合理解決方案(如馬歇爾計劃),以企業為主導的公共政策組織——美國諮商會經濟發展委員會(Committe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Conference Board),對其成員(首席執行官和其他商業領袖)進行了調查,探討這樣的問題:工作中的必要能力(essential competencies)是什么(即沒有該領域的高水平技能或知識,申請人不可能被該組織雇用)?涉及范圍很廣的工作都需要哪些關鍵技能和知識?哪些技能處于短缺供應?結果發現:52個成員有60%將批判性思維(在13種技能里排第3)列入必不可少;認為它非常重要的人占95%以上。問那些認為某項能力是“必要”或“非常重要”的成員:“你們組織在多大程度上遇到了具備足夠技能和知識的申請者的短缺或過剩?”——哪些能力處于短缺供應?15%左右的人回答:批判性思維“大短缺”,即非常少的求職者有此充分的技能和知識;50%以上的人回答“中等短缺”,即只有少數申請人有此充分的技能和知識(在13種大短缺和中等短缺技能里均排第4)。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明顯屬于“高必要且高難度”——既必要又短缺的能力。[24]

2007年以來,美國學院和大學協會(AAC&U)關注這樣的問題:為了在今天和明天的工作場所取得成功,畢業生需要知道什么,能夠做什么?大學教育如何促進共享知識庫和技能的發展?為了促進教育工作者和雇主之間的對話,以及關于高等教育價值的更廣泛的全國性對話,該協會定期對雇用大學畢業生的公司和組織的高管和招聘經理的代表性樣本進行調查和焦點小組研究。研究結果確定了教育工作者和雇主關于大學學習期望的共同點。2020年10月,在線調查(第7次雇主調查)結果顯示:認為批判性思維非常重要、有點重要和不重要/不是非常重要的分別是:60%,35%和5%。[25]6批判性思維受重視程度排在15種技能(5)這15種技能是:在團隊中有效工作的能力(Ability to work effectively in teams)、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 skills)技能、分析和解釋數據的能力(Ability to analyze and interpret data )、在真實世界背景下運用知識/技能(Application of knowledge/skills in real-world settings)、數字素養(Digital literacy)、顯示復雜問題解決技能的能力(Ability to demonstrate complex problem-solving skills)、道德判斷和推理(Ethical judgment and reasoning)、通過寫作溝通的能力(Ability to communicate through writing)、在決策中定位、評估和使用信息的能力(Ability to locate, evaluate, and use information in decision making)、創造性思維(Creative thinking)、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溝通/工作的能力(Ability to communicate/work with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通過演說/表達技能進行溝通的能力(Ability to communicate through speaking/presentation skills)、用數字和統計開展工作的能力(Ability to work with numbers and statistics)、整合跨背景和語境的想法/信息的能力(Ability to integrate ideas/information across settings and contexts)、公民技能/公民參與(Civic skills/civic engagement)。的第2位。40歲以下的雇主認為畢業生在批判性思維技能方面“準備充分”的比例為48%,而50歲及以上的雇主認為“準備充分”的只有23%。[25]24雇主還認為,應該讓心態(mindsets)和傾向(aptitudes)成為課堂內外學習的一個明確部分。大學教育通過課程和課外學習來培養性格(dispositions)、認識方式(ways of knowing)和思維習慣(habits of mind),將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他們作為專業人士可以做出什么貢獻。[25]32

(二)國際組織的姿態

國際組織,尤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經合組織,竭力推動全球批判性思維教育。自2012年開始,在教科文組織統計研究所和布魯金斯學會協調下,開始調研如何在全球范圍內跟蹤學習進展,并“通過加強評估系統和使用評估數據來改善所有兒童和青年的學習結果”。經來自118個國家的1700人協商,提出了一系列改善全球學習成果和測量的建議。一個重要成果就是《全球學習領域框架》(Global Framework of Learning Domains),該框架描述了所有兒童都應該學習的7個領域:身體健康、社會和情感、文化和藝術、讀寫能力和溝通、學習方法和認知(包括批判性思維)、數字和數學,以及科學和技術。自2013年以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支持的亞太教育研究機構網絡(ERI-NET)和亞太地區教育質量監測網絡(NEQMAP)一直在探索跨領域能力(transversal competencies)在亞太地區的地位和范圍。研究組提出的第一份報告(2015),記錄了亞太地區10國在政策和實踐層面上對跨領域能力采取的各種方法??珙I域能力清單代表了核心技能: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人際間技能(inter-personal skills)、內省技能(intra-personal skills)、全球公民。[26]5

教科文組織認為,可持續發展教育(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包括使學習者能夠發展其批判性思維等非認知技能,基于批判性思維和可持續性原則,對風險和收益進行適當評估。[27]3-4在教科文組織攜手兒童基金會、世界銀行、人口基金會、開發計劃署、婦女署、難民署舉辦的2015年世界教育論壇(2015年5月19日至22日,仁川市)上,來自160個國家的1600余名與會者,包括120多名部長、政府代表團團長和成員、各機構首長、多邊和雙邊組織官員以及民間團體、教師、青年和私營部門的代表,通過了為今后15年提出新教育愿景的《教育2030:仁川宣言》,“教育將確保所有人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發展創造性和批判性思維和協作技能”[28]26“除傳授工作技能外……激發批判性思維”。[28]41除掌握工作所特有的技能外,還必須重視培養能夠運用在多個職業領域的高層次認知和非認知/可轉移技能,比如解決問題、批判性思維、創造力、團隊合作、溝通技能和解決沖突。[28]43教科文組織就1974年通過的《關于國際理解、合作與和平教育以及人權和基本自由教育的建議》的修訂,于2022年2月1日至2月28日進行了一項全球調查。(6)調查對象包括相關部委、聯合國實體、其他政府間組織、非政府組織的政策制定者和技術人員,以及學術界(尤其是教科文組織教席)、教師、學生和私營部門的專業人員。該調查有三種語言版本:英語、法語和西班牙語。教科文組織在總部外辦事處網絡、第1類和第2類研究所、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和合作伙伴的支持下,牽頭傳播了這項調查。各合作伙伴網站上也提供了在線調查的鏈接,并在社交媒體上進行了推廣。這項調查總共收集了1550份完整的答復。本報告中提出的觀點并沒有反映出世界各地參與者的代表性樣本。收到了131個會員國的答復。在回答公開問題時,參與者建議,應加強或在《建議》修訂文本中增加以下詳細的教育問題:學習目標、教學方法、教育政策領域等,批判性思維被認為是需要教授的最重要技能之一。(7)參見 Summary of the Outcomes of the Global Survey. Paris:UNESCO,2022.

聯合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也是全球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推手。例如,該組織啟動“2030年教育和技能的未來”項目,旨在幫助各國找到兩個影響深遠問題的答案:今天的學生需要什么知識、技能、態度和價值才能茁壯成長并塑造他們的世界?教學系統如何有效地發展這些知識、技能、態度和價值?為此,提出了“經合組織2030年學習框架”。能力(competency)的概念不僅僅意味著獲得知識和技能(skills),還涉及調動知識、技能、態度和價值來滿足復雜的需求。學生需要在未知和不斷發展的環境中應用他們的知識。為此,他們需要廣泛的技能:認知和元認知技能(例如,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學會學習和自我調節),社交和情感技能(如同理心、自我效能和合作),以及實踐技能和身體技能(例如使用新的信息和通信技術設備)。這種更廣泛的知識和技能的使用將由態度和價值(如動機、信任、尊重多樣性和美德)來調節。應對個人和整個社會面臨的現代生活多種復雜需求和挑戰,需要發展批判性思維和反省的、整體的生活方式。除了3類關鍵能力(key competence)——自主行動、交互使用工具、在社會異質群體中發揮作用,經合組織還確定了另外3類“變革能力”(transformative competencies)——創造新價值、調和緊張與困境、承擔責任。為了確保新的學習框架是可行的,利益相關者共同努力將變革能力和其他關鍵概念轉化為一系列具體的構念,比如:創造力、批判性思維、責任感、韌性、合作,以便教師和學校領導能夠更好地將其納入課程。[29]4這里的“變革能力”與批判性思維密切聯系。為了創造新價值,學生需要有目標感、好奇心和對新想法、觀點和體驗的開放心態,需要批判性思維和創造力,找到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并與他人合作尋找復雜問題的解決方案。在評估他們的解決方案是否有效時,學生可能需要靈活地嘗試新想法,并可能需要能夠管理與這些新想法相關的風險。學生在根據新見解和新發現改變方法時,也需要適應性。為了調和緊張局勢與困境,學生首先需要具有認知靈活性和視角轉換技能,以便能從不同視角看問題,并理解這些不同視角是如何導致緊張局勢和難題的。學生還需要對持有與自己不同觀點的人表現出同理心和尊重。為看似棘手的問題制定新的不同解決方案,他們可能還需要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技能,特別是解決沖突的技能。調和緊張局勢和困境可能涉及做出復雜的、有時甚至困難的決定,因此,學生需要培養韌性、對復雜性和模糊性的容忍以及對他人的責任感。承擔責任需要有強大的道德指針、控制點和正直感,從而根據由此產生的行動是否會為他人帶來更廣泛的利益去做決定。批判性思維可以用來反思自己和他人的行為。對于承擔責任這種能力來說,擁有自我意識、自我調節和反省性思維尤為重要。[30]63

(三)政府的立場

政府機構,尤其是勞工部和教育部,給予批判性思維極大關注,并采取相應對策。2016年,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對代表102個國家的在線國家教育網站進行了掃描,結果表明:86%的抽樣國家在其教育愿望的某些方面包含了21世紀技能,最常命名的技能是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等。而且這些國家指定的技能與全球框架和其他地方確定的技能驚人一致。在21世紀的第2個10年,人們越來越重視21世紀技能,這不限于全球組織或學術聯盟,而是正在區域和國家層面進行。[26]6

比如英國。時任英國教育部長的威廉姆森(Gavin Williamson)于2020年12月成立技能與生產力理事會(Skills and Productivity Board,簡稱SPB)時,向該委員會提出了三個問題:1.經濟中哪些領域面臨著最嚴重的技能不匹配或目前技能需求不斷增長?2.SPB能否確定未來5-10年經濟中幾個優先領域不斷變化的技能需求?3.在本國經濟表現較差的地區,技能和技能體系在促進生產力增長方面的作用是什么?在回應前兩個問題時,理事會處理了以下更具體的問題:1.哪些技能目前需求量很大?2.在當今經濟中,哪些技能最有可能短缺?3.優先領域的技能需求與整體經濟中的技能需求有何不同?4.未來對哪些技能的需求可能很高?5.哪些技能在整個經濟中以及在每個優先領域都越來越重要?在大量工作(需求量大)中很重要、預計在5年后也很重要的技能是5大類“核心可轉移技能”(core transferable skills):溝通技能、數字和數據技能、知識應用技能(批判性思維、歸納和演繹推理以及信息有序化——Information Ordering)、人際交往技能和心理過程(特別是創造性思維、問題敏感性和自我反思)。這些核心可轉移技能在短缺職業中也有很高需求。在所有職業中,預計重要性增長最大的是心理過程和知識應用技能——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復雜問題解決和決策等。批判性思維屬于高需求的未來技能。[31]8

再如印度。有人發現,近來印度主要英語日報的4個頭條突顯了人們在印度教授批判性思維興趣的高漲?!队《葧r報》——“我們需要批判性思維者”(2011.6.13);《印度斯坦時報》——“沒有批判性思想者,印度還能有未來嗎”(2016.6.26);《印度人報》——“批判性思維是后真相療法”(2017.1.30);《印度快報》——“房間里的大象”(2017.7.28)。(8)Times of India, 13 June 2011,We need critical thinkers; Hindustan Times, 26 June 2016,Can India have a future without critical thinkers; The Hindu, 30 Jan 2017,Critical thinking a post-truth remedy;Indian Express, 28 July 2017,The elephant in the room(意為:一個顯而易見但被人們刻意回避或不談論的問題)。在印度,人力資本理論的支持者認為,批判性思維對于現在的學生為未來做好準備至關重要。這種個性化和私有化的批判性思維概念傾向主導了印度的企業部門,以及相關的、最近商業化和私有化的學校部門。批判性思維已成為私立學校品牌的核心,也是商業經營者努力使自己和學生脫穎而出的不同方式。最近的國家教育政策,如《2005國家課程框架》(2005 National Curriculum Framework)、《2009受教育權法》(2009 Right to Education Act)和《2009教師教育國家課程框架》(2009 National Curriculum Framework of Teacher Education),都確認了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009年國家教師教育課程框架》是一種基于過程的教師教育方法,以課程為基礎,使教師能夠發展對自我和他人的理解,“產生理解和知識,審查學科知識和社會現實,將學科與社會環境聯系起來,發展批判性思維”。[32]28-29

2020年制定了《歐洲技能議程》(European Skills Agenda),配套12項行動中的第7項是:增加STEM畢業生,培養創業和跨領域(transversal skills)技能。希望加強對企業家的支持,加強對獲得合作和批判性思維等跨領域技能的支持。2023年還被確定為歐洲技能年。歐洲大學戰略則要使學生成為創造性和批判性思維者、問題解決者和積極負責的公民。

(四)未來的呼喚

重要的是,批判性思維不僅是當下社會的需求,也是一種未來技能,其重要性將越來越高。根據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在未來20年內,美國47%的職業可能會因自動化而消失。此外,60%的崗位與30%以上的工作內容能被自動化替代。FYA的一份報告稱(2016),未來最不可能自動化的工作,將要求未來員工擁有批判性思維技能的頻率比過去高出70%。FYA估計,到2030年,員工將在工作中多花41%的時間進行批判性思維和判斷。凱捷咨詢公司(Capgemini)對近1000家實施了人工智能的組織進行研究后認為,為了平衡工作場所中人和人工智能的組合,雇主和教育機構將需要“關注人工智能難以復制的技能和能力,即內含批判性思維的PACIER模塊:問題解決、分析、創造性思維、解釋、評估和推理。這些技能對認知功能的要求都超過了人工智能的能力?,F在,軟技能和批判性思維等復雜認知能力是全面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無論雇主是想讓現有員工過渡,還是招聘新員工,批判性思維評估都是識別和培養既能補充人工智能又能超越人工智能的那種人才的最佳方式”。[33]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的一份新報告強調,一系列基于人類技能的工作可能會受到人工智能和自動化的影響。該報告將工作技能分為5個不同類別:體力(physical)和手動(manual)技能、基本認知技能、高階認知技能、社會的和情感的技能,以及技術性技能。對高階認知技能(創造力、批判性思維和決策能力,以及復雜信息處理能力)的需求,到2030年將以累計兩位數的速度增長。美國體力和手動勞動者的工作時間可能會比2016年的900億小時減少11%,而西歐的1130億小時將減少16%。2016年,美國用于基本認知技能的小時數為530億小時,到2030年將減少14%,西歐的620億小時將減少17%。但對其他3項技能的需求將大幅增加。(9)這3項技能是:(1)高階認知技能,包括高級讀寫能力、數量和統計能力、批判性思維和復雜信息處理能力。醫生、會計師、研究分析師、作家和編輯通常使用這些工具。(2)社會和情感技能,或所謂的“軟技能”,包括高級溝通和談判、同理心、持續學習能力、管理他人和適應能力。業務發展、方案編制、應急和咨詢都需要這些技能。(3)技術性技能,包括從基礎到高級的IT技能、數據分析、工程和所有研究。隨著公司尋求更多的軟件開發人員、工程師、機器人和科學專家,這些技能可能是最受歡迎的。研究發現,人們從只需要基本認知技能的活動轉向了需要高階認知技能的活動。事實上,主要需要基本認知技能的工作活動下降幅度在5個類別中是最大的。2030年,美國對高階認知技能的需求將比2016年的620億小時增加9%,西歐的工作時間為780億小時,將進一步增長7%。從現在到2030年,不想被“甩在后面”的員工需要培養或提升上述3大技能集。(10)參見Jacques Bughin,et al. Skill Shift: Automation and the future of the workforce. Chicago: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McKinsey &Company,2018.

(五)公眾的感知

公眾明顯感知到了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2013年5月7-31日,蓋洛普(Gallup)千人電話調查發現,美國人對學校應該教什么的看法與雇主、教育工作者和年輕人的意見一致。美國公眾對今日學校的期望是:今天的K-12學校應該教學生批判性思維技能,80%的人對此“強烈同意”。[34]

2019年,總部設在巴黎的重啟基金會(Reboot Foundation)就(美國和法國)公眾對批判性思維及其教育的態度進行了調查。這些調查是通過亞馬遜的MTurk Prime服務分發的。1152名受訪者完成了美國綜合調查,499名教師完成了美國教師調查;846名受訪者完成了法國綜合調查,152名法語教師完成了法語教師調查。將此次調查結果與2018年的調查結果進行比較,發現了幾個有趣的細節。1.在參與者對批判性思維的總體看法方面,兩次調查非常一致。對于批判性思維重要性的信念仍然很高(94%對96%),但2019調查中86%的受訪者感到公眾普遍缺乏這些技能。兩次調查對批判性思維缺乏的歸因情況是:指責科技的參與者為29%對27%,指責教育系統的為22%對26%,歸因于社會規范的為28%對30%。受訪者也普遍認同在各個層次教授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認為批判性思維應是K-12階段的必修課程(95%對92%),應是大學的必修課(91%對90%)。2.一個重要的變化是關于何時開始培養批判性思維技能的問題。在第1次調查中,只有不到20%的受訪者表示,幼兒時期是培養批判性思維技能的理想時期。在第2次調查中,上升到43%(法國調查的數據沒有看到這種變化)。3.更多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從高中開始就很少進行批判性思維(18%對4%)。幾乎同樣數量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自高中以來就在惡化(23%對21%)。2019年調查發現,只有大約55%的人報告說,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自高中以來有所提高,但超過63%的人表示,他們在學校沒有學習過批判性思維。4.受訪者參與批判性思維活動(比如,與他人合作、規劃從哪里獲取信息、尋求他們所不同意之人的看法、保持開放心態以及核實信息等)的數量略有上升。人們在做決定時使用多個信息來源的比例很高,約77%的人表示他們“總是”或“經?!边@樣做,并為自己的觀點給出理由(85%)。在批判性思維的其他方面,受訪者的反應則比較復雜。例如,近1/2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只是“有時”“很少”或“從不”尋找持不同意見的人進行討論。[35]

美國技能學習平臺、在線教育巨頭企業業務(Udemy Business)的《2022年職場所學習趨勢報告》(2022 Workplace Learning Trends Report),基于數千家使用Udemy Business平臺的全球公司的學習行為數據,通過訪問數十億個數據點,分析了全球數千名客戶中員工的學習情況,比較了2020年(2019.7.1-2020.7.31)與2021年Udemy Business系列課程的消費情況,以及4年(2017.7.1-2021.7.31)期間的消費平均同比增長率。其中“溝通和團隊合作”這一大類課程消費增長百分比為:自信(assertiveness)602%、聆聽530%,商務寫作415%,批判性思維340%。2020年至2021年的消費增長百分比為:自信250%,促動(facilitation,通過創造他人積極參與、形成活躍氛圍,從而達到預期成果的過程,其作用在于積極引導他人主動參與互動過程)148%,團隊建設129%,商業寫作104%,批判性思維96%。Udemy Business認為,為世界領先的公司制定強有力的培訓計劃時,應該首先考慮這些技能,建設機器不能取代的技能——實力技能。這些技能賦予了員工工作的實力——合作的實力、有效溝通的實力和領導的實力。它們是所有員工需要的核心能力,無論他們是擔任財務、技術、行政、銷售還是營銷角色。由于跟上行業和工作場所的不斷變化是一項嚴峻的挑戰,因而近9/10的高管和經理表示,他們的組織要么已經面臨技能差距,要么希望在未來五年內加以發展。(11)參見2022 Workplace Learning Trends Report. San Francisco:Udemy Business,2022.

2022年12月,全球最大的K12國際教育集團諾德安達教育集團(Nord Anglia Education)發布了該機構委托全球知名的數據、洞察和咨詢公司——凱度(Kantar)對1548 名居住在英國、美國和印度的Z世代(18-25歲的成年人)進行的一項在線調查的結果:Z 世代認為以下技能和態度對于事業成功最為重要:信心(51%)、韌性(44%)、團隊精神(43%)、問題解決和批判性思維(38%)和身心健康(35%)。[36]

技能差距(skills gap)或技能短缺(skills shortage)已成為熱詞。滿足市場對21世紀技能的需求,只能依靠學習、教育和培訓。工作的未來取決于學習的未來。批判性思維等實力技能,不僅可以在面對技術變革時為勞動力提供動力,還可以實現和獎賞未來創造的任何新工作崗位上的職業生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Society f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發布的對2萬名美國人力資源管理學會會員的調查(2019)顯示,74%的人說,雇主在尋求具有機器不能取代的批判性思維技能的工作者。根據開放式回答,人力資源專業人士認為候選人缺乏所有教育體系共有的4項技能,其中之一是批判性思維。哪種教育系統最適合解決技能差距問題?報告認為,制造業和建筑業等行業主要依靠職業教育系統為工人提供所需的技能;高科技和專業/科學/技術服務等行業主要依靠高等教育來發展勞動力。(12)參見Trent Burner,et al.THE GLOBAL SKILLS SHORTAGE:Bridging the Talent Gap with Education, Training and Sourcing.Society f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2019.然而,教育系統在解決技能差距方面做得不夠,尤其是在人力資源主管認為求職者缺乏的專業精神、商業頭腦、批判性思維和終身學習的領域。[37]14教育,尤其高等教育,不得不對批判性思維短缺供應問題作出有效應對。

猜你喜歡
批判性技能思維
高級技能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辨讀寫促進批判性思維的發展
探討樋口一葉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馬》為例
思辨讀寫促進批判性思維的發展
秣馬厲兵強技能
拼技能,享豐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