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提升新聞輿論“四力”強化輿論主導權

2023-02-14 14:52黃楚新
中國黨政干部論壇 2023年11期
關鍵詞:四力公信力影響力

文_黃楚新

問題

新時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如何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牢牢掌握信息化時代下的輿論主導權?

202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上明確要求“著力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這是對黨領導的新聞輿論工作發展方向的最新指引,也是在信息技術迭代、傳播結構變革、傳播組織變遷等時代趨勢下對主流媒體發展實踐的規劃與全方位布局,為做好新時代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我們要自覺認識并承擔起新時代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務,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健全對話、參與、聯動的輿論引導溝通對話機制,彰顯主流媒體的權威性,加強思想引領作用,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牢牢掌握信息化時代下的輿論主導權。

一、主流媒體適應新時代需求的迫切呼喚

伴隨技術的突破,信息傳播的速度大幅提升,新聞傳播業發生深刻變革,黨的新聞輿論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高速信息傳播帶來信息過載、受眾注意力分散、傳播媒介多元化等問題,使得輿論生態更為復雜。同時,虛假信息、謠言的傳播對公眾的判斷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使新聞媒體的公信力面臨更大挑戰。新聞報道不僅要追求傳播的廣度和速度,更需要確保信息的準確性和真實性,以維護媒體公信力。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首次提出:“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庇纱?,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成為評價新聞輿論工作質量的重要標準。2023年,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再次強調“著力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這既是對主流媒體適應新時代需求的迫切呼喚,也是在信息化時代更好地引導公眾思潮、推動社會進步的必然選擇。

著力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為做好新時代黨的新聞輿論工作、開創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提供了根本遵循。傳播力是信息傳遞的基礎能力,決定了新聞報道的傳播范圍和速度;引導力通過對信息的選擇、強調和解讀,影響著受眾的思想和觀點;影響力體現在新聞報道使社會產生實質性改變的能力;公信力關系著新聞報道的可信度和真實性。這四個要素相互依存,共同塑造了新聞輿論工作的綜合面貌。因此,在政策引領下,新聞輿論工作的升級和創新勢在必行。

二、以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為基礎

新聞輿論傳播力是新聞媒體傳遞信息的基礎能力,是新聞輿論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作為新聞生產力的具體外化,傳播力對提升新聞輿論“四力”,掌握信息化時代下的輿論主導權具有先導性和基礎性的作用。(沈正賦:“論新聞輿論‘四力’發展的動力建構”,《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22年第1期)通過打造全媒體傳播體系,靈活高效運用多層次、多樣態的傳播渠道和傳播手段,以最快速度將新聞信息傳遞給更多受眾,促進新聞信息的廣泛傳播,切實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

首先,更新思維理念,豐富傳播渠道。移動設備的普及使得信息傳播更加靈活即時,跨時空、跨地域的實時交互傳播成為未來發展方向。應結合信息化時代背景和智能化、移動化的媒體變革趨勢,不斷更新傳播理念,構建平臺渠道多元化布局,從而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具體而言,在媒體傳播渠道上,主流媒體應加強新媒體思維,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著力構建和發展技術先進、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現代傳播體系,在不同媒體平臺上靈活運用文字、圖片、動畫等多樣化傳播手段,更全面呈現新聞內容。再借助電視、廣播、社交媒體、移動客戶端等多元化平臺,迅速將新聞信息傳遞給更廣泛的受眾群體,實現信息的多渠道全方位覆蓋,從而更好地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

其次,打造全媒體傳播體系,建構多維度傳播網絡。黨的二十大報告著重強調了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與意識形態工作的緊密聯系。全媒體傳播體系的組織架構邏輯是構建一個多層次、多維度的傳播網絡,以實現信息的全方位傳遞和互動。要深刻理解其內在邏輯,實現中央級、省級、市級、縣級四級媒體的聯通互融。一方面,這既需要各級媒體聯合建立強有力的協同機制,包括信息共享、資源互助和合作報道等方面的協同,通過建立統一的平臺或協調機構以實現信息的互通有無。另一方面,又需根據各級媒體的專業化發展特點與獨特優勢,明確各層級媒體的職責、定位,搭建互補共贏的合作關系,以確保信息在不同層級間有序流通。

三、以提升新聞輿論引導力為驅動

傳播力強大可以確保信息能夠廣泛傳播,但并不足以確保信息被受眾理解和接受。而新聞輿論引導力強調新聞對受眾思想觀點產生影響的能力。在內在邏輯中,引導力意味著借助信息的選擇和解讀,在報道中體現更為明確的立場和導向,從而對社會主流價值觀、輿論走向進行積極引導。

這首先要求主流媒體的新聞工作者高舉旗幟,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凝聚力和引領力。把握新聞輿論的價值導向,是主流媒體在數字時代中履行其社會責任的核心要義。媒體機構以及新聞工作從業者應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守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提供真實、客觀、準確的新聞報道。尤其在當今信息爆炸、受眾注意力分散的傳播環境下,堅守正確輿論導向不僅是主流媒體的責任使命,更是凈化網絡空間、營造客觀公正和諧的信息傳播環境、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促進社會持續進步的必然之舉。

其次,在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中,媒體應以冷靜客觀為原則,以及時反應為關鍵,以深度報道為保障,確保第一時間回應公眾關切,提供準確可信信息,強調人文關懷,并提供更全面的解讀視角,及時遏制謠言、假新聞等不實信息傳播。這需要媒體善于借助大數據技術對復雜輿情進行研判,在多元變化的輿論場中找準基調。密切關注相關輿情和輿論的起始點、聚焦點、引爆點、轉折點,對可能引發公共輿論危機的引爆點進行提前預警,提前以恰當的方式疏導,避免輿情激化。

(陳力丹:“‘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學習十九大報告關于新聞輿論工作的論述”,《新聞愛好者》2018年第3期)

此外,應重塑內容語態,以情感傳播贏得共鳴。主流媒體需轉變以往嚴肅的媒介形象,用受眾喜聞樂見、接地氣的方式進行報道,拉近與受眾之間的距離。通過深度融入情感元素,主流媒體與受眾建立起更深厚的共鳴連接,加上自身權威性與公信力加持,有助于其在社交網絡中建立更為堅實的群眾基礎,從而更有效地引導公眾增強對主流聲音的認同,實現新聞輿論引導力的全面提升。

四、以提升新聞輿論影響力為目的

新聞輿論影響力是指新聞報道產生的深遠影響,包括對社會進程、公共政策和公眾意見等的影響。新聞工作者不僅傳遞信息,更推動社會變革。通過引導受眾觀點,主流媒體的新聞報道活動能夠對整體輿論產生持久性、積極性影響,促使社會產生實質性變化。(丁柏銓:“論新形勢下新聞輿論‘四力’提升”,《中國出版》2022年第20期)因此,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要自覺地將影響力作為檢驗標準,并推動傳播力、引導力和公信力建設,從而強化信息化時代下的輿論主導權。

堅持群眾路線,將人民群眾放在新聞活動的關鍵位置。通過開展在線調查、討論版塊、社交媒體互動等形式,主流媒體應精準把握民眾思想活動的特點,深入了解民眾意見和接受信息的習慣。在關乎民眾利益的公共議題上與其進行積極互動,增強民眾參與感。公共參與不僅助力媒體與受眾建立更緊密的聯系,也使其更樂于接受主流觀點,形成更具廣泛共識的主流輿論。

遵循新聞規律,強化優質新聞內容生產。優質新聞內容是輿論宣傳和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依托與支撐,也是關乎新聞輿論影響力的關鍵因素。權威、真實、全面的高質量報道,能夠為增強主流媒體對新聞事件的解釋力、贏得公眾信任提供堅實基礎。信息化時代,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媒介技術加持使得多形態、多樣化的內容融合生產成為常態,尤其是在重大主題報道中,數據新聞、短視頻、音樂MV等一批富有表現力、創造力、感染力、吸引力的優質內容不斷涌現。例如人民網推出H5作品《“中國綠”,何以贏得世界贊譽》,以精美漫畫、點擊交互設計獲得“10萬+”的閱讀量,有效增強了綠色發展理念傳播效果。

強化技術支撐,著力提升新聞輿論影響力。運用大數據技術、自然語言處理(NLP)等智能技術識別文本關鍵詞、主題和情感,從而便于了解用戶喜好與需求,優化新聞內容創作。同時,借助自動化內容推送技術將相關新聞內容推送至穩定用戶群體,以及可以轉化為固定群體的用戶。通過整合運用新媒體技術,媒體可以在為公眾提供優質新聞產品和信息服務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進行輿論引導,助力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

五、以提升新聞輿論公信力為保障

公信力是新聞媒體在公眾中的信任度,關系著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客觀性和可信度。這意味著新聞媒體要加強對事實的核實,防范虛假信息的傳播,提高公眾對媒體的信任度,從而使其傳播的新聞信息更具影響力,在新的輿論格局和環境中更好引導輿論。

堅持新聞輿論公開透明。信息爆炸時代,公眾獲知新聞信息的途徑不再局限于傳統主流媒體,社交媒體的泛化沖擊傳統媒體把關人機制,虛假信息、謠言、網絡暴力等現象頻發,無形中稀釋了主流新聞媒體公信力。尤其是在涉及公共利益敏感話題的輿情事件中,主流媒體“冷處理”或“滯后發聲”,公眾情緒難以平息,虛假信息反而在技術造假、流量至上、群體機制等多因素疊加中進一步蔓延。堅持新聞信息的公開透明,杜絕假新聞和失實報道,提高報道深度,保證新聞事件的完整與公開透明,強化公共服務職能,有助于改善由于主流媒體傳播者缺位、過于追求報道速度等媒體自身行為所導致的傳統媒體話語權缺失、輿論引導弱化等問題,對于建構具有公信力的媒體品牌形象、重構新聞輿論公信力具有重要意義。

健全對話聯動的輿論工作機制。當下智能技術深刻嵌入社會進程與媒體變革,媒體深度融合趨勢加強。對于新聞輿論工作而言,新聞媒體機構應充分結合區域優勢與媒體資源優勢,進一步協調好主流媒體與網絡新媒體之間的關系,平衡不同網絡新媒體與受眾需求的差異,逐步構建起溝通、對話、聯動的輿論引導和輿論監督機制,促進網絡內容生產和輿論環境營造協同共治體系。如建立健全風險防治效能的評價指標,從輿論危機治理的時效性、受眾反映情況、事情發展結果等維度檢驗風險防治效能,進一步提升媒體公信力。(毛薇娜:“公信力塑造視角下網絡新聞傳播的問題與改進策略”,《新聞愛好者》2022年第11期)

加強新聞輿論工作隊伍建設。2018年8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要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政治能力強、業務水平高的優秀新聞工作者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堅實的人才基礎。新聞工作者首先要自覺加強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學習,堅持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增強政治堅定性,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依靠人民群眾推進新聞輿論工作,從而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其次,新聞工作者要主動提升業務水平,不斷修煉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從紛繁復雜的新聞素材中敏銳捕捉新聞線索,善于辨別事實本質,深入實踐調查,去偽存真,還原事實。此外,還要在信息技術條件下,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應用,創新信息傳播方式、輿論工作表達方式,以堅定的政治意識、精湛的業務能力為保障,確保新聞媒體始終在政治方向上正確、在敏感事件上清醒,進而更好地彰顯媒體主流權威性和公信力。(曾伯秋:“新時代新聞輿論‘四力’提升策略”,《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1期)

猜你喜歡
四力公信力影響力
新時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對策
以“四力”賦能報道 把新聞提“鮮”變“活”
用好“四力”法寶 “走”深新聞一線
增強“四力”靠什么
天才影響力
黃艷:最深遠的影響力
發揮輿論監督作用 提升媒體的公信力
內參影響力與媒體公信力
3.15消協三十年十大影響力事件
傳媒不可估量的影響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