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教師職業認同研究熱點、前沿和趨勢
——基于CiteSpace的可視化分析

2023-02-16 12:06王光強李翔宇楊量杰
繼續教育研究 2023年3期
關鍵詞:教師職業師范生教師隊伍

王光強 李翔宇 楊量杰

(北京師范大學 教育學部,北京 100875)

一、引言

2018年2月,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指出要創新教師教育模式,改善教師資源供給,提升培養規格層次,培養未來卓越教師。2018年9月,教育部出臺《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2.0意見》,強調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是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舉措,要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優化師資隊伍。這些政策文件的頒布和實施彰顯出國家和政府對于提高教師專業素養、培養卓越教師的信心和決心。對于教師而言,教師對自己所從事職業的認同深刻影響著他們工作的動力和狀態。教師職業認同是指教師對其職業及個體內化的職業角色的積極的認知、體驗和行為傾向的綜合體[1]。高水平的職業認同能夠有效降低教師的倦怠、工作壓力和離職意向,促進教師更加主動、自愿地提高專業知識和能力,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2]。20世紀80年代,以霍夫曼和克雷默為代表的國外學者們已經在探討教師職業認同的內涵和結構,構建教師職業認同的理論框架,圍繞教師職業認同開展了很多的實證研究。一直到21世紀初期,以魏淑華和宋廣文為代表的國內學者開始引入教師職業認同的概念,開發我國教師職業認同量表研究工具,教師職業認同逐漸成為教師職業心理研究領域中的重要議題。研究的目的是運用CiteSpace軟件統計和分析中國知網數據庫中的有關我國教師職業認同研究的權威期刊文獻以及學位論文,厘清近二十年來我國教師職業認同研究的狀況,探究我國教師職業認同研究的熱點和前沿發展,并提出相關建議。

二、研究數據與方法

(一)數據來源

為了能夠全面了解近二十年我國教師職業認同研究的狀況,研究者以中國知網數據庫為文獻主要檢索來源,以主題“教師職業認同”為檢索條件,最終檢索到北大核心和CSSCI期刊文獻263篇以及碩博論文511篇,共計774篇文獻。通過閱讀文獻題目、摘要、關鍵詞,進一步篩選、確定符合主題的文獻,其中,北大核心和CSSCI期刊有效文獻233篇,碩博論文有效文獻504篇,共計有效文獻737篇,最早文獻發表于2005年。

(二)研究方法

采用美國德雷塞爾大學的陳超美博士開發的CiteSpace軟件對近二十年來我國教師職業認同的相關文獻進行初步整理和可視化分析,通過關鍵詞共現和主題突現詞分析可以系統地呈現出我國教師職業認同研究的熱點主題和前沿進展。在具體操作方面,研究者使用CiteSpace軟件將從中國知網數據庫中所獲得的737篇有效文獻進行數據轉化,設置相應參數,時間范圍設定為2005—2022年,時間切片(Year Per Slice)為1年,節點類型(Node Type)在共現分析中選擇為關鍵詞,節點閾值選取標準( Selections Criteria)設定為 g-index(k =100),修剪選項(Pruning)勾選Pathfinder、Pruning Sliced Networks以及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關鍵詞突現(burstness)中γ值設置為0.4,其余設置均為默認值。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教師職業認同研究發文趨勢

有關教師職業認同的文獻發表數量及其時序變化在很大程度上能夠直觀反映出我國教師職業認同研究的整體發展狀況,可以有效地幫助從事相關研究的學者了解教師職業認同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研究者對2005年以來在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中的北大核心及CSSCI期刊233篇和碩博論文504篇有效文獻進行了文獻年度刊載量分析。分析結果表明,2005年我國學者魏淑華開始關注教師職業認同的話題,2005—2010年教師職業認同文獻發表數量呈現緩慢增長趨勢。2010—2020年,教師職業認同文獻發表數量快速增長,進入了教師職業認同研究的黃金期,在2020年文獻發表數量已達到94篇。主要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政策環境形成有力支持,促使學者們更加關注教師群體的發展。2010年,教育部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提高教師專業水平,保障教師的地位和待遇。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強調興國必先強師,要深刻認識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意義和要求,要大力發展教師教育,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二是教師職業認同在當時作為一個新興的研究話題,提供了較大的學術探索的空間,有關教師職業認同的研究理論和工具日趨成熟,也為我國教師職業認同研究的不斷深入提供了重要條件。2020—2022年,教師職業認同文獻發表數量呈現斷崖式回落,在2022年文獻發表數量降至35篇。主要原因可能是雖然政策支持力度不減,但是經過10年黃金期的發展,我國教師職業認同的研究空間趨于飽和,之后的學者對于教師職業認同研究的創新難度大幅增加,迫切需要尋求新的突破點。

(二)教師職業認同研究熱點分析

研究熱點是指在某一時間段內,有內在邏輯聯系的且數量較多的一組學術論文所討論的專題或問題[3]。關鍵詞又是一篇文章核心內容的高度提煉與概括,體現了文章的研究主題和方向[4]。因此,研究者通過統計和分析教師職業認同研究中的高頻關鍵詞來探討我國當前教師職業認同的研究熱點。運用CiteSpace軟件在CNKI數據庫中2005—2022年教師職業認同研究相關文獻中抽取高頻關鍵詞,包括關鍵詞的詞頻和中心性,按照關鍵詞的頻次進行排序,得到前十位關鍵詞。繪制關鍵詞共現圖譜,在圖譜中圓形節點大小代表主題詞出現頻次高低,節點連線多少表示該關鍵詞中心性大小。在有關文獻中出現頻次最高的關鍵詞是職業認同,頻次是530,中心性是0.66。除此之外,影響因素、幼兒教師、教師、職業倦怠、體育教師、師范生、專業發展、敘事研究和小學教師關鍵詞的頻次和中心性也相對較高(見表1)。

表1 2005—2022年CNKI數據庫中教師職業認同研究相關文獻高頻關鍵詞排序

此外,研究者在關鍵詞共線分析的基礎上,再對教師職業認同相關文獻中的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繪制我國教師職業認同研究關鍵詞聚類知識圖譜。該圖譜的ModularityQ是0.8502,大于0.3,Weighted Mean Silhouette是0.9647,大于0.7,說明圖譜的聚類結構合理且有效。結果表明,我國教師職業認同的研究主題主要分為十個聚類,分別是職業認同聚類、教師聚類、現狀聚類、離職意向聚類、心理資本聚類、小學教師聚類、青年教師聚類、教育實習聚類、職業倦怠聚類、師范生聚類。研究者在分析我國教師職業認同研究的關鍵詞聚類標簽基礎上再次閱讀相關文獻,歸納出當前我國教師職業認同的四個研究熱點,如圖1所示。

圖1 我國教師職業認同研究熱點

1.有關教師職業認同的研究對象

我國教師職業認同研究對象范圍較廣,涉及不同類型的教師。從學段上學者們探討了幼兒教師、中小學教師、職業學校教師和高校教師等,從專業類型上學者們探討英語教師、體育教師和地理教師等,還考察了不同發展階段教師的職業認同狀況,例如尚未入職的師范生、新手教師和青年教師等。其中,幼兒教師和體育教師受到研究者們的關注。原因可能有兩點:第一,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學前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辦好學前教育要優化辦園結構,要加強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在相關政策的指引下,我國學前教育事業得到快速發展,“入園難”和“入園貴”的難題有所緩解,但是幼兒教師的倦怠和離職問題更加凸顯,嚴重影響幼兒教師隊伍建設,對此,很多學者從教師的職業認同入手開展更多的研究,提出相關的策略建議。第二,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頒布了《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明確學校體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要不斷加強體育教師隊伍建設,增強體育教師的職業榮譽感、理想和信念。在相關政策的指引下,學者們開始探究體育教師職業認同對其職業發展的影響,例如工作投入、教學效能感和職業倦怠等。

2.有關教師職業認同的研究視角

根據關鍵詞貢獻圖譜和關鍵詞聚類知識圖譜,學者們大多從心理學視角出發,探究心理資本、自我概念和職業壓力等心理學變量對我國教師職業認同的影響,例如,陳韶榮和吳慶松采用問卷法探討心理資本與高校青年教師職業認同的關系,結果表明,心理資本對青年教師職業認同既具有直接的顯著正向影響,又能夠通過工作投入間接作用于職業認同[5]。周正和寧寧在職業壓力如何影響小學教師職業認同的研究中指出職業壓力對職業認同的負向預測作用顯著[6]。同時,職業認同作為一個重要的心理變量對教師個體的心理狀態和行為表現也具有重要影響,研究表明,教師職業認同顯著負向預測教師的離職意向[7],顯著正向預測教師的情感承諾和工作滿意度[8]。

3.有關教師職業認同的研究方法

從關鍵詞可以看出,有關教師職業認同的研究方法主要以量化研究和敘事研究為主,其中,我國中小學教師職業認同、免費師范生教師職業認同、大學英語教師職業認同和體育教師職業認同等量表的編制和開發,為更好地實證探究教師職業認同的影響因素和作用提供了豐富的研究工具。例如,何昭紅等人采用中小學教師職業認同量表考察了中小學教師職業認同對其職業倦怠的影響及其內部機制[9]。王陽采用免費師范生教師職業認同量表對776名師范生進行問卷調查,探討了他們的教師職業認同與學業成就、學習投入的關系[10]。也有部分研究者采用敘事研究方法開展研究,主要是通過教師的教育經驗的敘述,進行理論和意義建構,從而獲得關于教師職業認同的更加深層次的理解。例如,周珂等人采用敘事研究的方法對四位處于不同職業發展階段的教師進行調查,深入探究中學體育教師職業認同的意蘊和價值[11]。

4.有關教師職業認同的研究內容

教師職業認同對于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師工作滿意度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圍繞我國教師職業認同開展的研究較多集中于探究教師職業認同的現狀和影響因素。在現狀和對策方面,研究者們主要調查了不同類型教師的職業認同水平,包括中小學教師、農村特崗教師、高校教師和師范生等。研究發現,師范生教師職業認同水平較高,并且在性別和專業上存在顯著性差異[12]。貧困地區幼兒園教師職業認同處于中等水平,在教齡、年齡、學歷和工資水平等方面具有顯著差異[13]。在影響因素方面,研究者們主要從學校、家庭、社會和教師個體出發探討教師職業認同的影響因素,既包括領導者魅力、公共教育政策和社會支持等外部因素[14][15],也包括教學效能感和人格特征等內部因素[16]。

(三)教師職業認同研究前沿發展分析

1.鄉村教師

鄉村教師是鄉村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寶貴財富,鄉村教師的職業認同是影響鄉村教育質量提升的關鍵因素[17]。鄉村教師職業認同成為教師職業認同研究的最新前沿主題,有其深刻的政策背景。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鄉村教育發展與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提供了廣闊的政策前景。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和《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以及2021年《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等對于大力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職業認同是影響鄉村教師離職的重要因素[18],職業認同感越高,越有利于鄉村教師“留得住”。雖然國家實施的針對鄉村教師的傾斜政策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鄉村教師的職業吸引力,但還不能完全適應鄉村教育發展和鄉村振興的需要。另外,鄉村地區經濟發展與教育發展水平較為滯后,無論是在觀念還是行動等方面,都使得鄉村教師的職業成就感和職業責任感不高[19],而這些因素都與鄉村教師的職業認同密切相關。因此,無論是政策還是實踐,都需要學界重視鄉村教師職業認同研究。

2.心理資本

教師的心理因素對其個體的生存、發展與人生成就等起到重要作用。心理資本起源于積極心理學,有利于促進個人成長和績效提升的積極心理資源。研究表明,教師心理資本與教師職業認同是一種相互影響的關系。一方面,教師職業認同感高,會激發其較高的工作責任感與榮譽感,在工作時更加積極主動,對促進個體心理資本水平的提升有顯著作用[20];另一方面,積極心理力量得到培育和增長,會抑制或消除消極心理因素,心理資本對教師職業認同具有正向預測作用[21]。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在目標任務部分指出,教師積極有效開展教育教學,廣大教師在崗位上有幸福感、事業上有成就感。心理資本被視為與財力、人力、社會資本并列的第四大資本,對于工作績效具有積極影響。不僅如此,高工作績效又會進一步強化心理資本個體對工作價值的認同。只有重視教師心理健康、提升教師心理資本,才有利于促進教師職業認同與職業幸福感,增強教師隊伍穩定性。因此,為了能促進教師“積極”開展教育教學和提升工作幸福感,有必要關注和研究教師的心理資本。

3.農村小學與教師支持

2015年,為采取切實措施加強邊遠貧困地區鄉村教師隊伍建設,讓每個鄉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且有質量的教育,國務院辦公廳制定《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以下簡稱《計劃》)。在政策背景的驅動下,農村小學教師與鄉村教師支持成為這一階段教師職業認同研究較為關注的研究主題?!皩處熉殬I的強烈情感:熱愛、認同與價值感”是鄉村教師韌性的最核心特征,是鄉村教師得以堅守的重要因素。這與《計劃》所提出的“甘于奉獻、扎根鄉村”相契合。農村小學教師職業吸引力薄弱,教師職業認同水平偏低[22]。當前,我國鄉村教師在數量與質量方面都較為緊缺[23],這迫切需要國家嚴格落實法律法規和《計劃》的相關要求,從培養補充、待遇提升、資源配置、能力發展等方面提供一系列的條件保障,支持鄉村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如何才能真正提供教師需要的支持、滿足教師支持的需要,還需要開展相關研究,從而為教師支持的實踐指明具體目標與落實方向。

4.職前教師

職前教師職業認同研究一直不斷涌現和發展,是教師教育研究和教師職業認同研究的熱點與前沿問題。職業認同是一個培養過程,職前教師職業認同是產生教師職業認同的前提階段。一項針對信息技術職前教師職業認同的研究顯示,信息技術職前教師的職業認同對技術知識、學科內容知識、教學法知識具有直接促進作用,對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具有間接促進作用。重視職前教師職業認同,不僅對教師職業認同培養具有重要作用,還對教師教育開展具有重要意義。職前教師職業認同研究針對的研究對象是師范生。師范生是未來的教師,對教師產生職業認同是穩定教師情感的持久動力。相關研究表明,教育政策、教師支持等因素會通過從教動機、教學效能感等中介變量對免費師范生職業認同產生影響[24]。免費師范生政策對于提高職前教師培養質量起到較大作用,在提高教師質量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是有一些師范生最后不認同教師職業而沒有走上教師崗位,說明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相關研究進一步推進。

四、研究結論與展望

從文獻計量學視角出發,借助CiteSpace可視化分析軟件,對CNKI數據庫中我國2005—2022年間“教師職業認同”研究的發文趨勢、熱點主題、前沿發展等進行了系統梳理與分析。整體而言,我國教師職業認同研究的發文量2005—2020年一直呈現穩定增長的趨勢,從2020年之后開始下降。在研究對象方面,幼兒教師、體育教師和青年教師受到關注。在研究視角和方法方面,研究者通常從心理學視角出發,采用量化研究方法探究教師職業認同的發展狀況,也有學者采用敘事研究方法探究教師職業認同的建構過程和機制。在研究內容方面,學者們主要集中討論我國教師職業認同的現狀和策略建議、影響教師職業認同的因素和教師職業認同的作用。從前沿發展看,教師職業認同研究前沿既受到國家戰略與教師政策等背景影響,也與教師職業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與變化息息相關。

新時代國家將教師隊伍建設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此背景下,對教師職業認同研究進行梳理與分析,有助于總結與反思教師職業認同研究中的問題,展望教師職業認同研究的發展方向,從而對此研究領域的研究者和實踐者提供一定的借鑒與啟示。

(一)提升研究的理論自覺與實踐自覺,善于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學習科學等學科視角對教師職業認同研究具有一定的引領與支撐作用,研究者應該加強對這些學科的學習與掌握,為教師職業認同研究開發拓展深化研究理論的視角與深度。教育緊隨時代與社會變化而發展,必須以實踐需求為基礎、以政策需求為導向,及時調整轉變研究主題與內容,為更好地解決教師職業認同實踐過程中的難題,提供基于事實與證據的研究基礎。影響教師職業認同的因素多種多樣,除了關注外界因素以外,教師個體因素也需要研究,而這就需要研究者改進研究方法,探尋、分析教師職業認同的個體內部因素。除此之外,研究不能僅僅圍繞理論展開,還要貼合實際,以服務實踐為目的,要敢于做行動研究,將研究真正應用于實踐。

(二)重視研究對象之間存在的差異性,精細化區分聚焦研究對象

不同類型、不同層級、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師,其職業認同千差萬別,特征不一,狀況不一,需要采取的對策也不一樣。精細化區分研究對象,不僅能在理論上更好地聚焦分析對應教師群體的職業認同,還能在實踐上提升與促進該類教師群體的職業認同。無論是何種教師職業認同研究,都有其適用性和局限性,必須有效判斷教師的階段、層級、類型等。如果忽視了這些因素之間的差異性,就是忽視了教師職業認同的復雜性,不僅難以深入思考與分析,還會致使對策建議隔靴搔癢、難達痛點。相關國家政策文件對于教師的培養與發展都有著比較詳細的劃分與具體的實施要求,由此,教師職業認同研究也需要重視研究對象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做到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統一。

(三)結合政策與實踐需求,依據相關研究切實提升教師職業認同

從教師職業認同的研究前沿可知,研究人員和政策人員在多方面積極關注教師職業認同,以期為教師職業認同的提升給予多個維度的支持。近年來,教師職業認同研究關注的主體聚焦于鄉村教師,鄉村教育的關鍵在鄉村教師,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已經成為鄉村振興戰略得以順利實施的關鍵環節??紤]到教師職業認同既是一種結果狀態,又是一種過程狀態,首先應該在公費師范生這一源頭上加大培養力度,特別是關注鄉村定向委培的公費師范生的培養,注意提升這些職前教師的職業認同。由于教師職業認同受到自身內部因素與外界環境因素的共同影響,因此,需要從物質支持、社會支持、心理支持、教育支持等方面多措并舉提高鄉村教師的職業認同,從而保證鄉村教師在鄉村教育發展與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性。

猜你喜歡
教師職業師范生教師隊伍
構建“兩翼三維四能”師范生培養模式
務實求真的長春高新第二實驗教師隊伍
尚德學校的教師隊伍建設
特殊教育教師職業幸福感調查研究——以畢節市某特殊教育學校為例
鄉村小規模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思考
當前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思考
略論師范生兒童文學核心素養
師范生MPCK發展的策略
淺析師范生PCK知識的構建
關于中小學音樂教師職業素養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