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經濟學基礎課程思政教學探析

2023-02-19 12:48金俊杰
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經濟學育人思政

金俊杰,吳 銘,楊 洋

(安徽警官職業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1)

課程思政本質上是一種教育理念和課程觀,是將國家意識、政治認同、師德師范、文化自信、價值引領、人格養成等思政元素有機融入高等院校教育教學全過程的課程建構。要求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價值傳播中具備知識底蘊,在專業知識傳授中凸出價值引領作用[1]。高職教育作為與普通高等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必須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結合高職院校自身特點,嚴格按照《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要求,切實推進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協同發展,把立德樹人、德技并修的育人要求融入到課程思政建設的全過程,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的主渠道作用。

經濟學基礎是高職院校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包括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大部分,主要研究的是稀缺性資源在可供選擇的用途上進行有效配置與合理利用的科學[2]。經濟學基礎課程思政教學,不僅要讓學生理解和掌握經濟學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形成后續專業課程學習所需的經濟學知識框架體系,更要結合所屬專業特點和經管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在教學全過程中有機融入課程思政元素,建立健全邏輯自洽、導向正確、主體多元、理實結合、形式多樣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以實現“知識傳授、價值引領和素養提升”三位一體的課程思政目標。

一、經濟學基礎課程思政教學的必要性

課程思政的載體是課程,如果不深入挖掘專業課程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那么課程思政將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3]。經濟學基礎課程蘊含類型多樣、內涵豐富的思政元素,這就亟需專業教師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和正面的價值引領,精準把握該課程的學科屬性和價值屬性,深入挖掘課程教學所具有的內在育人價值,以培養經世濟民、誠實守信、德技兼備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一)堅持正確政治導向的需要

有效推動經濟學基礎課程思政教學,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系統學習習近平經濟思想,植根于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基于中國特色國民經濟學話語體系,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辨析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之間的關系,明確課程教學中的政治和價值導向,重塑經濟學基礎課程知識體系,以經濟學原理的現實應用為主線,以理論服務于實踐為出發點,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經濟學基礎教學全方位、全過程。同時,課堂是意識形態領域的重要陣地之一,經濟學基礎課程思政教學要求專業課教師要嚴守課堂教學中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既要做好專業知識方面的授業解惑工作,更要傳遞正能量,唱響主旋律。

(二)培養經管技能人才的需要

2021年7月30日,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出臺的《關于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堅持立德樹人、德技并修,推動思政教育與技術技能培養有機融合,大力弘揚工匠精神,以培養更多高水平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經濟學基礎作為高職院校經管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其課程思政教學必須與思政課程和其他專業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將黨的創新理論有機融入全面貫穿經濟學基礎學科知識體系。經濟學基礎課程專業教師可以通過講解與闡釋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新發展理念、社會主義分配制度、改革開放的實踐等方面內容,拓展深化課堂教學內容,引導大學生關注經濟民生熱點;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教學,不斷提升學生職業技能與專業素養,為培養經世濟民、德技兼修的高素質經管類技術技能人才作出應有的貢獻。

(三)把握專業課程屬性的需要

傳統課程論認為課程標準的制定、內容的選擇等都應遵循價值中立原則,而批判課程論則認為課程中的知識以及組織這些課程知識的教學思想均具有極強的政治性[4]。經濟學基礎課程中的很多內容,源自于西方國家關于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運行規律及其相關經濟政策等,具有一定的學科屬性;同時,經濟學中諸多理論與政策反映資本主義國家意識形態,這決定了其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屬性[5]。為此,我們必須要厘清經濟學基礎課程中的實用價值與意識形態成分,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為指導,結合中國國情,落實高職院校課程思想建設目標要求,在經濟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中,講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發展實踐,將習近平經濟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科學發展觀等內容輸送到學生的思想意識之中,不斷提升其思想政治覺悟。

二、高職院校經濟學基礎課程思政教學的原則導向

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教學要求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職業技能培養之中。這直接影響“三全育人”體制機制的運作成效,間接影響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效果。因此,秉持科學、合理的原則導向,對經濟學基礎課程思政教學而言,意義尤為重大。

(一)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

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在經濟學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專業課教師應將思想政治教育、職業道德教育、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程教學內容之中,選取能夠培養大學生政治信仰、理想信念、價值取向和社會責任的題材與內容,引導其樹立“理論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的經濟理論應用意識,全面提升其緣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進一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6]。由此可見,開展好經濟學基礎課程思政教學,需要推動價值塑造與知識傳授、職業技術技能培養深度結合,緊密融合經濟學基礎課程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進而形成綜合協同育人效應。

(二)理論邏輯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經濟學基礎課程思政教學要遵循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規律,以經濟學原理或知識的掌握與應用為主線,以理論服務于實踐為出發點,把價值引領要素和思維方式的培養巧妙地設計到課程教學目標、內容、方法和評價中,結合課程所屬專業特點、職業導向和行業實踐,善于提煉專業教育中的課程思政元素和從我國社會經濟實踐中選取課程思政案例,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努力實現課程思政教學因時而進、因事而化、因勢而新的目標。譬如,在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的講解中,專業教師可以展現我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國民經濟發展所取得的一系列舉世矚目的成就,讓學生感受到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優越性,進一步堅定“四個自信”。

(三)顯性教育與隱形教育相結合

高職院校課程思政事關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為此必須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課程教學的全過程。經濟學基礎課程思政教學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相結合的形式,將思政元素融入教育教學的全過程。顯性教育需要專業教師堅持實事求是原則,正面、直接地講授或融入思政元素,引導、幫助學生用辯證思維去學習和思考新知識、新技能、新方法,著重培養學生的價值判別能力和職業道德素養,切忌單方面的灌輸;而隱性教育則強調通過水滴石穿、潤物無聲等方式,將思政教育元素隱形滲透至課程知識點和教學各環節中,力爭實現“如風入林、如鹽入水”的思政育人效果。需注意的是,經濟學基礎課程思政教學,應以隱形教育為主、以顯性教育為輔,凸顯教學的溫度、深度和效度,而不能簡單地與思政課程教學要求等同起來。

(四)協同聯動與守正創新相結合

課程思政教學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工程,需要高效整合高職院校辦學治校各領域、人才培養各方面、教育教學各環節的育人資源和育人力量。同理,實施經濟學基礎課程思政教學,不能單打一、獨自作戰,需要根據學校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意見,與“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工作匹配結合,與思政課程教育及其他專業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協調知識講授與價值引領、精神塑造、情感激發等思政育人方式之間的關系,構筑立體多元的思政育人體系,全面提升高職院校經管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同時,在推進經濟學基礎課程思政教學過中,相關院系及其專業教師需要堅持與時俱進、守正創新原則,始終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為指導,基于中國特色國民經濟學話語體系,緊跟中國經濟發展實踐,不斷探索課程思政教學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總結、凝練和推廣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課程思政教師評選等典型經驗,持續推動課程思政教學走深走實。

三、高職院校經濟學基礎課程思政教學的體系優化

在“三全育人”的大背景下,從國家級到校級的課程思政建設政策為專業教師開展經濟學基礎課程思政教學提供了制度遵循和行動指南。思政元素與經濟學知識的有機融合,增強了課程教學的思想引領性和價值引導性。經濟學基礎課程思政示范課建設、相關課程思政論文撰寫、優秀思政教學教案與案例評選等活動,形成值得推廣的典型經驗。教師隊伍、教學資源、教學管理與服務等方面的有效舉措,為課程思政教學提供較好的基礎與保障。盡管高職院校經濟學基礎課程思政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課程思政教學目標體系建構、元素融入、資源整合、方法運用、能力提升等方面仍亟待改進。為此,必須優化經濟學基礎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建設,將思政教育貫穿于經管類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

(一)構建“三位一體”的思政育人目標體系

高職院校經濟學基礎課程思政教學,必須根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準確把握專業特點,精準開展學情分析,建立“知識、能力、素養”三位一體的育人目標體系,實現思政教育與知識傳授的融合、價值引領與職業素養提升的契合、高素質技能人才供給與新時代社會需求的耦合[7]。

在知識目標方面,專業教師可以通過課程教學,讓學生們熟悉經濟學解決的基本問題與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掌握供求理論、消費理論、生產理論、市場理論、市場分配理論、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等知識內容,構筑完整的宏微觀經濟學知識體系。

在能力目標方面,專業教師可以有機結合我國典型實踐案例,幫助學生理解并分析生活中的經濟現象和問題,培養學生們運用經濟學原理解釋經濟現象與行為,應用經濟學知識指導自己的生活與工作,進一步提高學生問題解決、語言表達、邏輯推理、數據分析等多種能力。

在素養目標方面,經濟學基礎課程思政教學,首先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引,推動習近平經濟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道德觀;其次,必須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幫助學生準確理解和把握中國經濟發展怎么看、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提升學生對經濟問題的分析判斷能力,以更好地增進個人與社會的經濟福利;再次,必須結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塑造學生的經濟學思維,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品德修養,以輔助學生職業能力與技術技能的培養;最后,必須增強學生的經濟觀念、市場觀念、效益觀念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為學生在校期間參加大學生社會實踐、創新創業大賽、職業生涯規劃等賽事奠定知識和能力基礎,在畢業后能夠將經濟學知識、技能運用于就業與創業之中。

(二)實現課程教學內容與思政元素的有機融合

課程思政教學要順應“大思政”要求,遵循教書育人規律,把握專業特色和具體學情,實現教學內容與思政元素的有機融合,而非牽強附會、生搬硬套地讓思政元素貼合教學。充分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將思政元素精準、無痕地融入課程知識體系和教學各環節之中,讓學生不僅能夠掌握經濟學理論知識,更能夠在知識學習和能力塑造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具體的課程教學內容設計過程中,專業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將思政元素融入到經濟學基礎宏微觀部分的教學之中。

在微觀經濟學部分的教學中,專業教師應注重對基本概念與原理的闡釋,在具體的闡釋中更關注對學生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塑造。關于供需理論,可以向學生闡述政府對農產品實行支持價格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護農民的利益,對生活必需品實行限制價格才能體現以人為本;關于消費理論,教育學生樹立理性消費理念,杜絕盲目消費,虛榮攀比;關于生產理論,倡導正確的成本觀念,教育引導學生要形成學中干、干中學的思維,不斷在實習與實踐鍛煉中增長知識和技能;關于市場理論,讓學生明晰國家反壟斷舉措的意義在于保證市場競爭有序,增進社會福利;關于分配理論,可以結合黨的二十大精神,分析社會主義分配制度對于我國兼顧公平與效率、力爭實現帕累托最優狀態、促進共同富裕的意義,不斷增強學生對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認識與理解;關于市場失靈,可以援引與外部性有關的典型案例,教育學生注意自身言行的影響,多傳播正能量,多為社會作貢獻。

在宏觀經濟學部分的教學中,專業教師應以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為中心,在具體的理論講解與實踐教學中,深入挖掘不同課程內容中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有針對性地開展愛國主義、職業素質、工匠精神等教育,讓學生在掌握宏觀經濟發展規律的同時,將社會主義價值觀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自覺行動,培育引導學生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進一步增強職業責任感。愛國主義教育方面,可以結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發展變化歷程,開展國民收入核算這一內容的教學,直觀地展現我國經濟實力的歷史性躍升,提升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激勵他們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8]。素質教育方面,在講解失業理論時,可以結合近年來高校畢業生人數屢創新高的現狀和高職畢業生就業形勢,鼓勵學生不斷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專業技能,端正擇業就業態度,參加創新創業大賽,前往亟需人才的基層鍛煉自己的能力與韌性。

(三)優化課程思政教學方法與教學資源體系

教法的運用狀況,直接關系專業課課程思政教學效果。經濟學基礎課程思政教學必須在與思政課程、其他相關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前提下,同信息技術手段、典型案例、項目任務、實訓實踐等有機結合,才能更好地展現思政育人功能與作用。第一,“互聯網+課程思政”。無論是學校還是系部,都應積極深化信息技術和手段在課程思政教學中的應用,提高課程思政教學的信息化水平,特別是專業教師在線上教學中需要善用當代高職院校學生樂于接受的話語體系,力爭在潛移默化中實現課程思政教育效果。第二,“項目+課程思政”。專業教師可以采取項目驅動式教學,在每個項目中,給出任務情境,通過系統化與個性化相結合的分析方法,確定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所需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第三,“案例+課程思政”。明晰所屬專業人才培養中道德與規范的教育內容、方式,結合經濟生活實際和課程思政教育目標,選擇好校內、校外的典型思政案例庫,把典型思政案例植入課程教學設計,通過情景模擬、現身說法、專家客串或學生宣講等方式,開展具有啟發性的思政教學。第四,“實訓+課程思政”。高職院??梢酝ㄟ^組織社會調研、參觀企業、組織學生參加創新創業賽事和職業技能大賽等實訓活動,充分發掘第二課堂的思政元素,注重學思結合、知行合一,能夠提升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實現“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的有機結合,構建雙課堂協同育人機制。

把課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學資源,是進一步構建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的重要環節,更是直接提升經濟學基礎課程思政教學效果的關鍵步驟。首先,進一步健全科學、合理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教研室及專業教師必須根據國家、省、校三級高職專業教學標準,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包括教學目標、內容、設計及過程的課程思政教學標準,完善以愛國情懷、科學精神與職業道德為邏輯主線,以學思結合、知行合一為實踐導向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其次,進一步將思政元素嵌入課程思政教學資源之中。專業教師需要把好教材選用的第一關,編寫課程標準、課程建設方案、教學大綱、教學計劃、電子教案、習題,制作蘊含課程思政元素的多媒體教學資料,從而建立包括基本教材、配套資源等在內的立體化教學資源體系,并將課程思政元素有機融入教學資源體系建設的各方面。最后,開發運用豐富的線上教學資源。構建經濟學基礎課程在線學習平臺,適時發布和上傳習近平經濟思想、我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重大實踐成果、愛國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專業素質教育等與課程相關、內容齊備的思政教學資源,是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應有之義。

(四)強化以思政教學能力提升為核心的保障機制

經濟學基礎課程思政教學需要從學校、院系和教師等三個層面,建立保障機制,提升專業教師課程思政教學的意識與本領。高職院校需要積極推動“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示范校和“課程思政示范?!苯ㄔO,常態化開展師德師風建設,建立健全校級課程思政教學研究專題網站,搭建線上線下合作交流平臺,將課程思政教學標準要求納入課程教學考核和職稱評聘之中,發揮榜樣示范引領作用,落實教師赴行業企業參加實踐鍛煉制度,全面組織課程思政示范專業申報、課程思政示范課建設、典型案例征集評選、課程思政說課比賽、專題學術講座、優秀成果展示、思政教學能力專題培訓等教研活動,幫助教師深刻理解課程思政的內涵,有效地解決課程教學實踐中的主客觀方面問題,調動教師投身課程思政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

在院系層面,一方面需要構建合理的教研團隊體系。相關院系應充分發揮教研室、教學團隊、項目課題組等基層教學組織的作用,明晰各個教師的比較優勢,進行專業分工,深入挖掘經濟學基礎課程所蘊涵的思政元素,推動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的系統化研究與實施,深化課程思政教學的內涵。另一方面需要完善集體研討備課機制。相關院系可以邀請教學名師、行企資深專家等參與課程思政建設,發揮基層教學單位黨(總)支部書記引導、把關作用,建立專業課教師與教學名師、思政課程教師、輔導員等相關人員集體備課機制,秉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建立能力互補、內外結合的課程思政教學團隊體系,引導專業教師把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責任落實在日常教學與管理的全過程。

提升課程思政教學能力,關鍵在教師。教師作為課程思政教學的主導者,必須落實課程思政同心同向同行的育人要求,持續提升教書育人的自覺性和主體性[8]。經濟學基礎專業教師應當進一步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以“四有”好老師的標準,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真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真正做到行為示范,讓學生能夠真正地親其師信其道[9]。同時,還必須樹立良好的高職教師形象,增強教書育人、培養學生成人成才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以學生為中心,善于運用形式多樣、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創新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精準把握愛國主義精神、理想信念、職業道德、工匠精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思政元素,以更好地推進經濟學基礎課程思政教學。

猜你喜歡
經濟學育人思政
移民與健康經濟學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簡明經濟學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經濟學
經濟學的優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