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馬克思人才思想的科學內涵及當代價值

2023-02-19 17:08任巧華郭怡帆
蘭州工業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唯物史觀生產力馬克思

任巧華,郭怡帆

(沈陽建筑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沈陽 110168)

馬克思人才思想是馬克思在唯物史觀的基礎上系統地對人在社會中的地位、作用、價值及發展方向等內容進行全面的理論概況及深刻闡述,是極具原創性的、科學的、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人才理論,更是當今世界各國開展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理論保障。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人才工作,他指出“人才是事業發展最寶貴的財富,人才資源是黨執政興國的根本性資源”[1],為研究探索馬克思人才思想的深刻內涵指明了方向。

1 馬克思人才思想的形成

1.1 時代背景

時代是理論與思想的搖籃,馬克思人才思想的問世與其所處的時代背景有著密切聯系。首先,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是馬克思的人才理論的科學前提與物質基礎??茖W技術的發展使得馬克思深切感受到人才的巨大引領作用。馬克思曾說:“瓦特的偉大之處就在于,他在1784年4月獲得的專利說明書中,預見到蒸汽機的一切可能用途?!盵2]這表明科學技術作為生產力,是推動經濟社會前進與發展的必備動力。而生產力中,人又是最積極的要素。由此,可以看出,在一定意義上,馬克思所謂的“天才”即代指“人才”。其次,由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水平的大幅提升而帶來的社會化大生產和生產資料私有制,以及作為新興政治力量的無產階級的正式出現,使得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關系愈發緊張,社會矛盾變得愈發尖銳。不平衡的社會發展和日益激化的社會矛盾使馬克思認識到實踐要求無產階級必須有自己的領導者,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發展需要一個全新的科學的人才理論來指導無產階級人才培養,現實的需求也為馬克思人才思想的問世創造了歷史條件。

1.2 理論基礎

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一書中對古典唯物主義進行了徹底清算。同時,他立足于“實踐”,具體系統地闡述了科學的唯物史觀。馬克思主義實踐觀指出:“實踐是主體和個體之間的轉化器?!盵3]以此表明人與社會的關系在本質上即為“人在以實踐為媒介的基礎上對世界展開的認識與改造關系”。同時,馬克思在唯物史觀中對資本主義進行了徹底全面的剖析,并對人的問題展開深切關注,謀求真正意義上的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之路。唯物史觀指明歷史的主體是人,強調“以人的發展為核心”。由此可見,以實踐為核心的唯物史觀是馬克思人才思想的基本支撐點,馬克思的人才思想正是在此基礎上得以完善和進一步發展。

2 馬克思人才思想的科學內涵

1) 從人和環境的關系理論彰顯馬克思唯物史觀的科學性。針對人與環境的關系,馬克思得出“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4]這一著名論斷,構建了馬克思的人與環境關系理論。雖然其指出了環境影響人的發展,但也否認了“環境絕對論”,而是立足于環境和人的辯證關系,即“人創造環境、環境創造人”,看到了人才的培養和發展與環境的影響是交互發生作用的。一方面,人能夠創造環境;另一方面,人是環境的產物,無法脫離社會環境獨立存在。人在改造環境的同時,其自身也有著一定的改變,這個過程被稱為“人與環境的雙向互動”??梢哉f,馬克思的人與環境關系理論在對前人思想的批判與超越中彰顯了馬克思唯物史觀的科學性,成為馬克思人才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2) 從人是生產力要素的理論展現人才的社會價值。馬克思認為,人是生產過程的主體,在生產過程中具有導向性作用。鑒于此,馬克思明確表示勞動的主體是人,社會的建設需要人才這一最基本的生產力要素。同時,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明確肯定了科技的作用。他強調了科技作為生產力,對生產勞動的促進作用,即生產力發展與人的進步是彼此促進、協同提升的,“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4],并進一步指出人才在階級斗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明確了造就知識分子隊伍對無產階級的重要意義,彰顯了人才對社會變革、生產進步的推動作用。

3) 從人的本質理論挖掘人才的本質屬性。馬克思說過:“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盵4]這表明,馬克思認為在人類社會中,人不再是單獨的個人,而是與他人有著聯系的社會人。在社會這個大圈子里,每個人有各自的分工,也有集體的協作。社會的不斷完善和變化發展會促進個人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反之,個人水平和能力的提升也會促使社會整體的進步和發展。此外,人的生存和發展具有需求性。其需求具體涵蓋了生存所需的物質資料,又包括發展所需的精神財富。人類需求從最初只滿足于基本生存,逐漸到對物質文化產生追求,再到當下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都是伴隨著物質的不斷增長和發展而變化的。人類正是基于自身需求的不斷提升和完善,才會越發努力地投入到社會生產與建設中去,從而滿足自身更高層次的需求。

總之,馬克思人的本質理論蘊含了對人才的本質屬性的闡明。從人的本質理論出發,每一位勞動者,無論立于自身進步還是社會發展需要的角度,都可以通過社會實踐獲取一定的技能,使自身得到發展,進而成為奉獻社會、服務社會的人才。

3 馬克思人才思想的本質特征及當代價值

3.1 馬克思人才思想的本質特征

1) 人民性。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特征。為人類解放而奮斗是馬克思一生的崇高目標。馬克思指出人之所以進行社會性活動,是為了真正得到解放從而得到根本意義上的自由全面發展。因此,與人的發展相呼應的人才的發展也是逐步進行的社會化過程,人才發展的最終目的,同樣也是為了得到根本意義上的充分、全面的發展。馬克思強調,人才依附于社會存在,又為社會大眾而服務,因而,馬克思的人才思想體現了人民性。

2) 發展性。馬克思的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理論主要強調人個性的自由發展,而人個性的自由發展著重強調了人作為獨立個體,其個人特征的展現以及獨立自主性、主觀能動性、獨特創造性的自由而全面發展[5]。首先,沒有個性的人,即便擁有充沛的物質生產資料,也會因為缺乏創造力而無法成為全面發展的人。其次,人在社會中維系生存和發展。在人類社會這個交際網中,社會交往是最基礎的,人的社交能力若能得到發展,社會交往的寬度和廣度就會得以延伸,整個社會關系呈現出一片自由、開放、豐富的景象,從而得到更全面的發展。最后,只有人的個性、社會關系以及個人勞動能力三個方面均得到了全面發展,才是真正的自由全面發展的人。社會的最終目標是每個人都自由全面發展,而人才培養就是以社會實際需求為宗旨,從根本上促進并努力實現這一終極理想。

3) 實踐性。認識源自于實踐。馬克思以實踐為核心的唯物史觀指明個人勞動能力的提升離不開實踐活動。馬克思指出,真正自由全面發展的人,不僅掌握著充足的生產勞動技能,而且具備享受生活的能力,是具有高度文明的個體[6]。實踐是人進行任何活動的基本表現形態。馬克思人才思想從實踐中產生,又在實踐中發展。馬克思人才思想在實踐中形成后,與無產階級革命的具體斗爭進一步結合,持續運用于具體實踐中,并根據革命斗爭的不同形式展現出與之對應的理論智慧,為無產階級的革命勝利和人才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指導。馬克思的人才思想從實踐出發又歸于實踐,具有實踐性。

3.2 馬克思人才思想的當代價值

馬克思人才思想批判和繼承了現存理論的精華,其不僅破舊立新,著重對傳統的“觀念領域”尤其是人的本質理論及空想社會主義進行了批判與反思,為科學人才觀研究提供了理論來源。馬克思人才思想根據社會發展狀況及具體實踐,立足于“現實領域”,對其人才思想進行反思,使其在批判中持續發展。馬克思深刻反思并剖析了兩大階級的復雜矛盾,指出由于勞動異化造成人的異化進而阻礙了人的自由全面發展[7]。

馬克思的人才思想是馬克思在批判前人思想,并根據社會發展狀況及革命斗爭態勢凝練而來的,是顛覆性的創新。馬克思關于人的學說以社會中現實的人為研究的出發點與落腳點,蘊含著豐富的人才思想。除了有著科學的理論內容,馬克思的人才思想也指明了科學有效的實踐路徑。各國革命領導者在此基礎上,充分領悟馬克思人才思想的主旨要義,并根據本國實際情況制定出符合本國國情的人才培養政策。

馬克思人才思想體現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其作為馬克思人才思想的重要內容,是廣大社會主義國家制定人才戰略的直接理論來源,也是新時期我國貫徹落實人才培養工作的科學方針。只有深刻理解馬克思人才思想的內涵并將其貫穿于我國人才工作的各個方面及整個過程,才能確保我國人才戰略的正確走向,從而將其內化為我國人才培養的理論內涵,為我國人才培養發展提供智慧和力量。

猜你喜歡
唯物史觀生產力馬克思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把“風景”轉化成“生產力
整體性視域下的功能解釋唯物史觀批判
馬克思的“知本”積累與發現
人口紅利與提高生產力
展望2014:推動科技創新轉化為第一生產力
唯物史觀下關于“禮”的起源的理論闡釋
從唯物史觀角度分析辛亥革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