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較文學視域下城市異鄉人的身份危機

2023-02-19 17:08
蘭州工業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艾米麗異鄉人阿米爾

潘 娟

(合肥工業大學 外國語學院,安徽 合肥 230061)

《三城記》是作家張檸講述了年輕的顧明笛,放棄安逸穩定的工作,想要找尋自己真正的人生價值。顧明笛作為千千萬萬城市漂泊者中的一員,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個城市之間逃避和探尋,在破碎的自我和現實之間找尋真實的自我?!度怯洝肥且欢〞r期下中國社會的縮影,城市漂泊族群這個龐大的邊緣群體值得關注。美國劇作家伊亞德·阿赫塔爾的處女作《恥辱》以對話的形式,演繹了主人公阿米爾在美國這個追求自由平等的國度,想要實現自己的美國夢卻不得不隱瞞自己的族裔身份,在這一過程中面臨著信仰迷失,婚姻,家庭和社會關系的困境,被自己最親密的人背叛,身份被揭穿之后人生發生了戲劇性的變故。筆者將從兩部作品中城市異鄉人身份建構的角度出發,分析他們面臨相同或相似困境時的不同抉擇,這些抉擇的背后是原生家庭的復刻,亦是異質文化的對抗與融合。

1 城市異鄉人的概念

關于“異鄉人”的定義,最早見于德國社會學家西美爾的《社會學——關于社會化形態的研究》一書。西美爾認為“異鄉人”“不是今天來明天去的漫游者,而是今天到來并且明天留下的人,或者可以稱為潛在的漫游者,即盡管沒有再走,但尚未完全忘卻來去的自由”[1]。顧明笛和阿米爾一個是在不同城市之間流離輾轉的文藝青年,一個是渴望實現美國夢并在美國扎根的巴基斯坦裔美國律師。他們都是知識分子,接受過高等教育,也可以稱之為“精英階層”。在城市生存的首要條件是物質。顧明笛家里生意風生水起,在上海擁有兩套房,碩士畢業有著穩定的工作。偶然決定離開上海到北京去闖蕩,成為了異鄉人。阿米爾擁有紐約上東區公寓,昂貴的西裝,幸福的婚姻以及擁有成為律師行合伙人的資格。是生活在美國這座繁華都市的異鄉人。

2 主人公身份建構面臨的困境

1) 精神迷失的困境。

“人不僅僅是自然性的存在,不僅僅是社會性的存在,人同時還是精神性的存在[2]?!弊鳛樯鐣㈦A層,阿米爾和顧明笛在異鄉生存已經擺脫了物質的束縛,他們更加想要獲取精神上的滿足,在這座城市找尋內心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阿米爾試圖將自己表征為西方人,迎合美國主流文化,想要融入美國社會。但他又無法抑制地認同于穆斯林,最終迷失自我,處于一個進退兩難的處境中。例如阿米爾改變宗教信仰,卻牢記并遵循古蘭經教義:如果必要的話,你可以隱瞞你的宗教信仰[3]。因此,不論是在婚姻,社會關系,還是工作中,他都否定穆斯林族裔身份,卻無法逃避穆斯林族裔身份在他骨髓里烙下的不可磨滅的深深的印記??此仆昝廊谌朊绹鐣?又似乎陷入自我束縛的困境。阿米爾深知:穆斯林的影響深入骨髓,需要下很大的功夫才能把它根除掉[3]。另一方面,阿米爾改變了自己的信仰和飲食習慣,想要努力地擺脫穆斯林族裔身份的影響。但他內心深處還是害怕會因放棄信仰而被處以死刑。種種行為都體現了阿米爾陷入了信仰迷失的困境,這也是導致阿米爾最終人生悲劇的根本原因。

在《三城記》中,顧明笛似乎一直在扮演著一個逃避者的角色。對于顧明笛來說,離開母親的庇護是一場新奇的旅行,但殊不知將面臨未知的挑戰。不論是人際關系,情感還是工作,都讓顧明笛在現實面前遭遇一次次的挫折。從不知為何而來到想要去新聞一線,到后來的讀博和去廣州等等一系列的決定,盡管迷惘,顧明笛卻一步一步跌跌撞撞向著自己追尋的生活前進。在由鋼筋水泥鑄成的建筑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那么遠,卻又那么近。顧明笛是一個沒有主見的人,從小在母親的庇護下長大,沿著母親規劃的人生道路前進。因此,放棄安逸生活成為“北漂”可以說是他最大的叛逆,但他又是勇敢的,不畏懼未知的困難和挫折。因為博士論文、情感問題、學術黑幕等一系列的壓力,顧明笛的學術理想受到了打擊,精神崩潰繼而被送進了安定病院。在這條路上,顧明笛摸索前進,也更清晰的認識自己。更是顧明笛內心一直堅持的正義感和善良促使他做出這些決定。在顧明笛迷茫困頓的時候,他愿意去尋求外面的幫助,烏先生就是他精神成長路上的心靈導師?!度怯洝肥穷櫭鞯炎鳛楫愢l人的故事,更是他的精神成長歷程,在成長中找尋自我信仰的歷程。

2) 情感訴求的困境。

異鄉人的婚戀和情感不僅僅是兩個人的結合,更是兩個人過去的文化烙印與身份屬性在婚姻和情感中的交融和碰撞。生活的壓抑和扭曲使得心理發生變化,更加渴望得到情感的撫慰。

來自不同的城市,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長的阿米爾和妻子在很多方面都有著不同的觀點,并且他們都覺得無法被對方理解。白人畫家妻子以巴基斯坦裔穆斯林丈夫為模特,臨摹西班牙畫家委拉斯貴茲畫的奴隸肖像畫。潛意識中,她把阿米爾看成一個“得到了主人的女人的奴隸”[3]。這種對阿米爾的“他者”界定也為艾米麗出軌猶太人艾薩克埋下伏筆。阿米爾需要在美國實現自己的夢想,選擇白人女性結婚,艾米麗需要阿米爾作為她的創作動機,如她的欣賞者和畫展策展人,猶太人所言,犬儒主義和消費主義已被說爛,她這樣的年輕白人女性畫家竟然使用伊斯蘭傳統藝術手段作畫,重新塑造藝術的神圣,重新思考藝術史,直擊當前政治和藝術環境下的痛點,是不尋常而又非凡的創作在餐桌上[3],阿米爾提到被母親灌輸的思想:白人女性沒有自尊,“當一個人認為必須脫掉衣服才能讓別人喜歡他時,他怎么能尊重自己呢?”“他們是妓女?!辈⑶疫@是“全世界穆斯林的共識”[3]。這些觀點對于一直生活在追求自由平等的美國環境下成長的妻子來說簡直不可思議,在心理上有著強大的沖擊力。得知妻子出軌的阿米爾失手打了她,如他們剛剛還在談論的《古蘭經》里的教義:“男人可以打不順從的女人,直到女人順從為止?!卑悓⑦@個詞解讀為“離開”,他們按照自己的文化認知,做出了自己的選擇。阿米爾打了艾米麗,因此艾米麗離開了他。最終為這段破碎的婚姻畫上了句號。

顧明笛對待感情的態度非常微妙,一開始在情感中的顧明笛,就像一個巨嬰,碰到問題了只會逃避。起初,顧明笛從上海到北京,感情問題也是他決定離開上海成為異鄉人的一個原因。從張薇祎、彭姝、童曉珺,再到何鳶,每當碰到問題時,他就會逃避,細致的心理活動描寫刻畫了顧明笛精神成長歷程的艱辛和真實,以及最終的責任感和擔當。

顧明笛缺乏安全感,有很強的自卑情結。把所有的女人都當成了自我證明的道具和試驗品。感情挫敗時,他陷入自我懷疑。作為異鄉人,經過了精神上的傷害,離開了母親的庇護,在陌生的城市,勞雨燕的存在對于顧明笛來說就像是睡袋,給他信任感和安全感。按照心理分析學的觀點,睡袋應該是母體的替代品。它是一個由物質制造的精神假象,導致依賴者的精神變態。要擺脫睡袋依賴,就需要另一個“母體”,既不是物質的,也不是回憶之中的。最終,顧明笛面對感情不再逃避,決定為了勞雨燕到北方鄉村去安頓下來,為自己的情感找到了歸宿,為無處安放的自我尋求到了落腳處。

3) 社會關系的困境。

“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每個人維持自身生存生活的本質因素都必須通過社會中的他人來實現?!盵4]城市異鄉人也不例外,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特殊的身份屬性,想要融入新環境渴望被接納的迫切情感,使他們在處理本就復雜的社會關系上變得更加困難。

工作上阿米爾盡心盡力,小心謹慎,但還是沒有逃脫遠離權力中心,脫離社會團體,被差別對待的命運。起因是妻子勸說阿米爾出席被指控資助恐怖活動的穆斯林教士的聽證會。此次出庭被記者惡意扭曲,由此引發眾人對其身份的懷疑。 律所對其的背景調查,將他隱藏身份的秘密公布于眾。 于是,阿米爾被視作“不值得信任的人”和“異己分子”,失去公司上下的信任,跌入人生谷底。 阿米爾為律所盡心盡力,成為律師合伙人的資格卻被黑人同事所取代。艾薩克對帶有東方文化基因的阿米爾充滿了歧視和不屑,稱阿米爾為“棕色丈夫”,評價艾米麗畫的那幅以阿米爾為原型的畫,“阿米爾穿著600美元的襯衫就像戴著蕾絲衣領的出色學徒奴隸,點綴著這個你顯然是其中一員的世界”[3]。阿米爾從來就不認為自己屬于這里,是其中的一份子。就像律師事務所對他的身份有所懷疑進而展開調查一樣。從根本上說,阿米爾的內心是自卑的,不信任何人,認為自己是一個局外人,在無形之中把自身他者化。

顧明笛來北京之后一次又一次的挫折讓他開始審視真實的自我。從柳童對顧明笛的批判:自我意識太強,過于自戀甚至自私,太在乎自我實現和自我形象,因而沒有合作精神和犧牲精神。到工作中因為犯錯被報社公開批評。再到成為博士時程毓蘇的話:你‘一硬’都沒有,你最多只有半硬,也就是后臺半硬,如果你的導師不嫌棄你的話。按照我對你的觀察,你也屬于不會討人喜歡的那一類[5]。最終因為感情問題和博士論文開題的困境,導致精神徹底崩潰被送進了醫院。然而,顧明笛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但卻無法擺脫世俗和城市。在本質上,顧明笛有著自己的清高和原則,不安于平淡和世俗。正如他自己所說:“我們應該具備選擇的能力,更應該具備承擔后果的能力?!辈徽撌浅晒€是失敗,每一條路都是在自己選擇的,都應該堅定地走下去。在北京和廣州顧明笛認識各種人,了解各種生活,遇到各種意外,承受各種委屈,但他沒有放棄,也沒有受困于當下,甚至從來沒有動過回家的念頭,他一直在不斷地成長和磨礪自己。

3 城市異鄉人身份危機背后的啟示

1) 在打碎與重塑的過程中找尋自我。

阿米爾對待事物的態度總是消極的,并且持有“并不是人人生而平等”的觀點。認為自己永遠都不屬于這里,不認可侄子改名字做法的同時自己也修改了名字。在阿米爾的內心深處,他是自卑的,他看不起自己。羞于啟齒自己的穆斯林族裔身份。戲劇《恥辱》中兩對夫妻,除了艾米麗,其他人都是在美國打拼奮斗的異鄉人。這兩段跨國婚姻都是不美滿的,從一開始,阿米爾和艾米麗的婚姻就像是各取所需,阿米爾娶了白人妻子是為了在美國安定,表面上看艾米麗為伊斯蘭的辯護以及對伊斯蘭建筑和藝術的欣賞都好像是在為自己的藝術成就做鋪墊。她的潛意識是看不起阿米爾的穆斯林血統,在他面前有著文化優越感。

顧明笛被現實撞得頭破血流后,似乎找到了將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殘酷現實之間的平衡點。在喧囂浮躁的繁華都市始終保持著不諳世事。始終堅守著自己的原則和底線,正確而合理的事情會不計成本去做,即使受到傷害,也在所不辭。上海、北京、廣州的探索之路是顧明笛的不安于世俗,是對母親老一套傳統觀念的反抗。對于顧明笛來說,漂泊是一種精神上的旅行,是一種成長,而不是困境,在成長的過程中一點點積累信念、責任和擔當。最終找到精神的歸宿,情感的依托。

2) 自我認知與成長。

城市異鄉人自身所承載的雙重文化身份的差異使得他們面對復雜的環境以及與主流社會的差異時無所適從,適應雙重文化身份的差異,要對自己有清晰的定位,正確認識自己,努力克服與主流社會不一樣的自卑與恐慌,適應文化差異和增強自身文化認同感。

我們從這兩部作品中可以發現,不論是阿米爾的母親,還是顧明笛的母親,對于他們的成長都有著深刻而又特別的影響。阿米爾在信仰上的迷失、在婚姻情感中的不自信、社會關系中將自己定義為他者,對自己的認知都來源于母親。身為穆斯林族裔身份的母親向阿米爾灌輸《古蘭經》的教義,穆斯林族裔是如何對待女性的,他們又是如何對待其他民族的,這些都為阿米爾的人生悲劇埋下了伏筆。顧明笛的母親也是一位異鄉人,但深受上海文化的影響,她為兒子規劃好了人生道路,不論是高考填志愿還是工作,都要按照她的安排,在她的身邊。所以顧明笛就像是一個沒有長大的巨嬰,在母親的庇護下成長。但顧明笛的內心一直都有想要離開母親掌控的念頭。離開上海的決定就像是顧明笛對母親多年的控制欲的一種激烈反抗。他的內心也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因此,他有一種古怪的習慣,不開心的時候,就想鉆進睡袋睡覺,或者有跟人擁抱的隱秘沖動。最終阿米爾想融入主流而迷失自我,受困于自我迷失的困境,既不被美國文化所接受,又無法回歸穆斯林族裔身份,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然而顧明笛從想要逃離母親的控制開始就一直在不斷地成長,不斷地反思,接受自己,因此最終巨嬰在迷失中成長為有擔當和責任感的男人。這也是打破現代主義文學悲觀結局的重大突破,折射出新時代中國青年伴隨祖國快速發展的自我成長寫照。

4 結語

本篇文章通過對這兩部文學作品中的主人公,一個想要切斷自己的種族之根,扎根美國實現自己的美國夢,一個想要找尋自己真正的人生價值,都選擇作為異鄉人來到陌生繁華的大都市,卻面臨一系列身份危機。通過這兩部作品的對比與分析,不論是在精神需求、情感訴求還是社會關系上面臨的一系列困境,給城市異鄉人予以啟示。想要融入異鄉,需要找到自身的民族性與社會的現代性之間的平衡點、個體對自我的清晰認知與成長。

猜你喜歡
艾米麗異鄉人阿米爾
《追風箏的人》中阿米爾的人物形象解讀
你穿得真好看
《艾米麗在巴黎》宣布續訂
為你,千千萬萬遍
致異鄉人
家中異鄉人和異鄉人之家:《退潮》中的“家”之想象
聽到鄉音(外一首)
不一樣的風箏
一條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異鄉人的苦與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