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林經濟管理人才培養的路徑

2023-02-20 20:54王博文
關鍵詞:農林課程內容人才

王博文

(駐馬店職業技術學院公共教學部,河南 駐馬店 463000)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農業生產方式的不斷變革,我國農林產業的基礎地位不斷提升,農林經濟管理人才成為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力量。鄉村振興背景下,國家對農林經濟管理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既具有農林專業知識和技能,又真正懂農村的現代農林經濟管理人才。但是,目前農林經濟管理人才培養存在人才培養理念相對滯后、實踐能力培養不足、課程內容與“三農”結合度低、師資力量薄弱等問題,使得人才培養不能有效適應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發展的現實需求。為了進一步提升農林經濟管理人才培養質量,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人才保障,筆者對農林經濟管理人才培養的路徑進行研究是有積極意義的。

1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林經濟管理人才培養的現實需求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要求農林高校人才培養體系適應農村現代化需求,為農村產業發展培養新型復合人才。

1.1 鄉村振興戰略要求農林高校為農村社會建設提供人才保障

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鄉村振興需要依靠會管理、懂技術、能創新的各類人才,而農林經濟管理人才正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林經濟管理人才不僅需要經濟學、管理學、農學和社會學等專業領域的學科知識的支持,而且需要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并能長期致力于促進農村現代化發展。因此,為了順應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需要,農林高校應積極對接農村基層的需求,調整人才培養目標與定位,轉變教學理念,引導學生掌握農林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同時,也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及“三農”情懷,使其能真正樹立興農信念、具備事農本事、蘊含親農情感,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村社會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1.2 鄉村振興戰略要求農林高校人才培養適應農村現代化發展

農業現代化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農業現代化的達成需要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推動農產品的生產、流通、銷售各環節和休閑旅游領域進行資源整合。這就要求高校在農林經濟管理人才的培養上,要強化學科交叉融合,實現農業學科的綜合化,使學生能結合自身所學服務于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和產業體系的構建,“拓寬農民就業和增收渠道,實現農業現代化和農村全產業鏈運營”[1]。同時,高校又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引導學生運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對農林經濟市場進行調研、分析、預測,幫助農林產品實現規?;洜I,進而有效增強農林產品的競爭力,促進農民增收。因此,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林高校培養的農林經濟管理類人才應適應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需求。

1.3 鄉村振興戰略要求農林高校為農村產業發展培養新型復合人才

鄉村振興背景下,人才資源影響著農村產業融合的深度與廣度,其中,專業化人才決定了農村產業融合與發展的深度,而復合型人才則進一步推動了產業融合的進程,并影響著產業融合的廣度。在現代社會,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現代農業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智慧農業建設成效顯著。這就要求在農林經濟管理人才的培養上,高校不僅要給學生教授農林管理方面的專業知識,還要教授信息技術以及網絡營銷領域的相關知識。因此,為了適應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需要,農林高校要加強對農林經濟管理人才的培養,使其成為既掌握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知識,又能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

2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林經濟管理人才培養的現實困境

農林經濟管理人才是農村現代化建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三農”建設及農林業創新發展的人力資源保障和智力支持。但目前,農林經濟管理人才培養的實踐中還存在人才培養理念相對滯后、實踐教學欠缺、課程內容與“三農”結合度低、師資力量較為薄弱等問題,導致所培養的人才難以適應農村發展的需要。

2.1 人才培養理念相對滯后

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為農林經濟管理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部分農林高校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注重學生農林專業技能和基礎知識的傳授,但又忽視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能力的培養。部分學生雖然具有較強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但不愿意深入農村基層,甚至出現了跨專業就業;部分學生雖然愿意到農村基層工作,但缺少創新思維與能力。因此,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理念相對落后,學生對真實的農業農村缺乏深刻認識,人才培養難以適應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需求。

2.2 實踐教學不足

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以提升我國農業經濟管理水平,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為主要目標?!半S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農業產業的基礎性地位不斷提高,行業內對專業領域創新型應用人才的需求日益高漲?!盵2]目前,在農林經濟管理人才培養中,部分農林高校已經開始重視專業實踐教學活動,設置了具有差異性的實踐項目,建立了實踐教學基地。但是,受經費投入及利益訴求差異的影響,農林高校與企業的合作關系較為松散,企業參與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意識不強,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參與農林經濟管理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同時,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深入農村基層進行教學實踐的機會較少,學生很難全面了解“三農”,也難以將學習到的專業知識真正運用于農村經濟管理實踐。

2.3 課程內容與“三農”結合度低

農林經濟管理人才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保障,但在部分農林高校人才培養實踐中,課程內容與“三農”結合度較低。根據課程內容分類,農林高校通常將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課程分為通識課程、專業課程和工具類課程三部分。課程內容更新緩慢,且與服務“三農”的扶貧開發、智慧農業、消費與安全、農產品營銷、農村老年群體保障以及農村可持續發展等當前熱點問題聯系不夠緊密。同時,課程內容與學校所服務的區域農業聯系不緊密,使得所培養的農林經濟管理人才與“三農”需求不相匹配。

2.4 師資力量薄弱

鄉村振興背景下,復合型農林經濟管理人才的培養需要高水平的師資力量的支持。一支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較強的業務水平、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良好的為農服務意識的教師隊伍,是保障農業經濟管理人才培養的關鍵。但在人才培養實踐中,農林院校教師大多是從高校畢業后直接到學校任教,老師們雖然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但缺乏農林經濟管理的實踐經驗。這樣,教師不僅難以對學生的專業實踐課程進行有效指導,而且也會削弱學生投身農村經濟管理實踐的積極性。此外,農林高校中具有高級職稱的專業教師數量有限,且部分教師對農林經濟管理前沿知識缺乏了解,對國家農業脈象的把握不足。這些都制約了對農林經濟管理人才的培養。

3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林經濟管理人才培養的路徑選擇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應更新農林經濟管理人才培養理念,優化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豐富農林經濟管理人才培養的課程內容,加強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師資隊伍建設,不斷提升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3.1 更新人才培養理念,培養新型農林人才

當前,農林高校要積極更新人才培養理念,改變過去注重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的提升而忽視實踐教學和創新創業教育的觀念。一方面,農林高校要帶領學生走進農村,積極引導學生了解農情,加深學生對農村基層實踐的認識,激發學生對振興農村的堅定信念,以服務農村為榮,愿意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另一方面,高校要重視創業教育,在教學實踐中落實創業教育課程,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因此,在農林經濟管理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傳授農林經濟管理基礎理論知識和掌握實踐經驗之外,還要不斷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幫助學生在不斷變化的農村基層實踐中創新工作的方式方法,有效應對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新需求。

3.2 優化課程設置,拓寬實踐途徑

為適應鄉村振興對農林經濟管理人才的新要求,高校要進一步優化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加強專業實踐教學,不斷拓寬實踐教學途徑。首先,高校應加強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使學生能在基地學到農林經濟管理的實踐知識,進一步提升學生靈活解決農林實際問題的能力。其次,高校在建設實踐基地時應主動對企業進行調研,了解企業對農林經濟管理人才的需求現狀及其未來需求走向,結合專業特點,主動對接企業需求,使企業能積極參與到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再次,高校還應充分整合各類社會資源,形成多渠道、全方位、多層次的校企合作模式,并邀請企業管理人員、農村創新創業人才以及優秀畢業生等參與到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中來,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最后,高校應注重引導專業學生主動深入農村基層進行實踐,讓學生在農村真實的實踐場所中了解農業生產的現實需求,不斷深化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理論知識,筑牢學農、愛農的思想根基。

3.3 豐富課程內容,匹配“三農”需求

鄉村振興背景下,為了適應農村經濟管理的發展需要,農林高校要不斷豐富課程內容,提升農林經濟管理人才服務“三農”的能力。首先,農林高校要結合課程內容,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創新創業大賽、科研訓練計劃等第二課堂,增設諸如減貧與發展、智慧農業、消費與安全、農產品營銷學等農林類前沿課程,不斷完善課程體系,擴寬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其次,農林高校要結合當地農林經濟管理的實際,使人才培養鏈與農林經濟管理實際需求充分對接,設置匹配“三農”需求的課程。最后,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時,要持續更新教學內容,革新教學方法,采用混合式教學、任務驅動教學、案例教學、情景模擬等教學方法,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確保農林經濟管理人才能更好地服務于“三農”。

3.4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師資水平

優質的師資力量是農林經濟管理人才培養的根本保障。因此,高校要注重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師資水平的提升,打造優質的教師教學團隊。第一,高校要推行校內專業教師與校外農林經濟管理人員相結合的“雙導師”教學模式。其中,校內教師由具有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基礎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的教師組成,校外教師則主要由農村基層優秀人才、農林經濟管理企業專家等組成。高校通過“雙導師”教學模式,不斷提升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教師的“雙師”水平。第二,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教師應主動參加學術研討或者社會調查,準確把握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最新研究進展,緊跟農林經濟管理前沿知識,把握國家農業脈象。第三,高??梢远ㄆ谶x派教師到企業或校外基地進行實習,或者采用進修、訪問的方式,幫助教師不斷更新知識體系。

綜上所述,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具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農林高校只有正視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更新人才培養的理念,優化課程設置,豐富課程內容,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才能培養出知農、愛農、為農、興農的現代農林經濟管理復合型人才。

猜你喜歡
農林課程內容人才
信陽農林學院作品精選
基于“課程內容六要素”的繪本文本解讀路徑探析
人才云
《天津農林科技》征稿啟事
《天津農林科技》稿約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爭奪戰”
AC311A加裝農林噴灑設備首飛成功
學前教育專業體育課程內容的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