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思政課教學中學生政治認同的培養

2023-02-20 22:38王應美
楚雄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中華民族思政教學

王應美

(楚雄金鹿中學,云南楚雄 675000)

“政治認同是指具備熱愛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情感,以及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志向,能夠自覺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①普布次仁、江長州、巴桑卓瑪:《加強馬克思主義“五觀”教育全力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西藏教育》2019年第2期。新時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青少年一代成為具有凝聚力的群體,弘揚中國精神,才能匯聚成中國力量。初中思政課教師利用課堂主渠道,培養初中學生的政治認同,有助于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初步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②參見馬良:《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政治認同核心素養的培養——以部編版教材為例》,《學園》2022年第17期。與祖國共成長。

一、初中思政課教學中的政治認同

政治認同主要表現為政治方向、價值取向、家國情懷?!缎抡n標》指導思想表明“要努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準的義務教育課程體系。聚焦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引導學生明確人生發展方向,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雹坳慀P美、楊飛:《學習新課標構建新教學——2022年版〈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解讀》,《云南教育(中學教師)》2022年第6期。所以初中思政課教師培養學生政治認同應該圍繞政治方向、價值取向、家國情懷三個方面,并結合《新課標》的指導思想,開展教育教學實踐。

第一,政治方向。初中思政課堂應通過教學使學生明確中國共產黨的核心領導地位,充分認識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能促進青少年擁護中國共產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其了解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④參見張玉蘭:《以實現政治認同為核心的革命傳統教育主題教學》,《福建教育》2022年第22期。這一目標的實現,依托于《維護憲法權威》《保障憲法實施》《崇尚法治精神》《踏上強國之路》《追求民主價值》《建設法治中國》等系列教學內容,通過這些內容的教學,引導學生樹立法律意識、增強憲法權威、崇尚法治精神;鼓舞學生發自內心的熱愛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領導、維護黨的領導核心地位;增強青少年民主、法治意識并充分了解我國的民主制度的優越性。

第二,價值取向。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即引導學生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進中華民族價值認同①參見李曉東、柯楠茜:《道德與法治課程核心素養培育——基于〈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 年版)〉的解讀》,《教師教育學報》2022年第3期。和文化自信,這也是初中思政課堂的重要目標之一。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認識和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作為當代中國人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使學生既能理解并銘記國家、社會、公民層面的價值準則,又能懂得把三個層面的價值觀融為一體。在加強青少年的中華民族價值認同方面,目標是引導學生認識到中華民族是我國56 個民族相互依存、共同發展凝聚而成的。在培養青少年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認同方面,目標是要使學生深刻認識到我們偉大的祖國是世界上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智慧、勤勞、勇敢的中華民族創造了千古流芳的中華文化,各民族都為創造和發展中華文化做出了貢獻,才培育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成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這個目標的實現,依托于《中華一家親》《促進民族團結》《延續文化血脈》《凝聚價值追求》等內容的教學,在教學中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價值判斷,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認同。

第三,家國情懷。培養青少年學生對家庭有深厚的情感。熱愛家鄉,熱愛偉大祖國,熱愛中華民族,自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使命感是初中思政課教育的最大追求。加強青少年學生對祖國的認同,就是要引導青少年學生認識,我們偉大的祖國在五千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正是與時俱進的民族精神激勵中華兒女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的夢想,如今正邁向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以此激發青少年樹立遠大理想,把建設自己的小家庭和建設祖國大家庭相結合、把個人理想與中國夢有機結合,找到努力的方向。這個目標的實現,依托于《家的意味》《愛在家人間》《讓家更美好》《維護祖國統一》《共圓中國夢》等教學模塊,能夠使學生注重個人修身、重視親情,心懷天下,建設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識,立志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努力奮斗。

二、初中思政課教學中學生政治認同培養的不足

首先,在培養學生的政治方向方面刻板枯燥。由于大部分學生對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建設史知識缺乏系統、全面的學習,在教學中很難達到真正理解和認識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歷程和不同時期所作所為,以及由此產生的重大影響,因此難以激發學生發自內心的熱愛和敬仰之情。民主、法治的建設歷程及其發展演變趨勢這一板塊,由于理論性較強,大部分學生覺得枯燥、乏味,甚至厭學。

其次,在培養學生的價值取向方面片面模糊。初中學生處于正在長身體、長知識的初中學生,缺乏參與社會實踐以及生活的經驗,在面對需要進行價值判斷并迅速作出選擇時,難于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抉擇。

最后,在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方面僵化單一。由于部分學生生活條件優越,缺乏榜樣、信仰的力量,缺少團結、奉獻精神,難以意識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難于樹立報效祖國之志向等,不容易把自己的行為與知識之間建立聯系。很難厘清個人與集體、家庭與國家之間息息相關的聯系。

三、初中思政課學生政治認同的培養策略

按照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的原則,做到“灌中有啟”“啟中有灌”。課題組采取了激發學生興趣的素材和問題,引導學生自己主動思考領會,不搞填鴨式的“硬灌輸”;在鼓勵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同時,對政治方向、價值導向和家國情懷方面加以規范和引導,不“放任自流”。在灌啟結合中辯證地理解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的統一。正視學生的困惑與疑問,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讓學生心悅誠服接受結論、水到渠成得出結論力求做到以理服人。

(一)培養學生的政治方向

1.引導式教育:在參與課外活動中,落實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

一方面,結合教育教學內容,在特殊時間節點,開展“四史”教育。如:五四青年節、七一建黨節、八一建軍節、國慶節等重大節日,適時開展“四史”相關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黨史、國情以及社會發展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組織學生參觀當地烈士陵園、博物館、文化館、展覽館、紅色文化教育基地等革命傳統教育資源。課余時間,可以通過聽革命烈士的故事、看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跡,感悟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百年奮斗歷程,讓學生體會和理解為什么“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為什么“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為什么“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為什么“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為什么“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等論斷的內涵。深度激發學生對中華民族的自豪感和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真情實感。真正激起青少年對中國共產黨的熱愛和敬仰之情。

另一方面,組織學生唱紅歌。如《東方紅》《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國歌》《阿瓦人民唱新歌》《我的祖國》等歌曲。讓學生從歌詞中體味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了解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樣能讓學生全方位感知中國共產黨能夠團結和帶領全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通過系列豐富多彩的課內、外活動,能夠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充分認識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使學生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增強學生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立志報效祖國的決心。

2.議題式教學:在體驗中認識社會,落實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

議題式教學是依托于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社會、貼近實際的情境,通過思考和對話,讓學生在“議”中“學”。在教學時經過“選定議題—收集資料—設置問題—選擇活動—展示成果—選擇評價”的流程中,經過自議、群議、爭議和聯議等學習方式,優化了學習過程后,使學生有話想說、有話可說、有話能說,不斷完善認知、提升能力和核心素養。如:九年級上冊國情國策教育專冊,其設計意圖就是:“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國夢的宏大敘事、時代進步的客觀事實,通過對個人成長與偉大時代緊密聯系的自覺體悟,逐步接受、認同和內化國家和社會對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價值追求,做自信的中國人?!雹俸窝嗔郑骸丁八颊惑w化”視域下初高中教學的有機銜接——以“改革開放”為例》,《福建教育》2021年第11期.該部分教學內容通過議題式教學模式,有利于充分運用好國情教育方面的教材內容,讓學生更加深入理解中國共產黨的核心領導地位以及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如:以《踏上強國之路》的教學為例,可以設計如下議題:100 多年來中華民族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是什么?中國共產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完成了哪三次偉大革命?產生了哪些影響?鼓勵學生結合所學歷史、語文學科知識,查閱資料、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進行思考和探究,結合所學內容進行歸納、對比、論證。隨著知識點的逐漸清晰,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取得新成就,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讓中國人更加自信,更加熱愛中國共產黨,更加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進而升華到“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從而做好“兩個維護”的教育。

(二)培養學生的價值取向

青少年正處在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處處面臨選擇的學生,教師要多角度、多渠道給予引領,讓他們在面對選擇時果斷做出正確選擇。

1.典型事例導析: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灌輸性與啟發性相統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是中國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價值共識,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只有通過課堂主渠道,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才能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落細、落小、落實。

第一,采用先進事例、英雄人物、偉人、名人等先進事跡作為背景材料,通過細節分析,培養青少年學生理解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層面的價值取向。例如:運用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的先進事跡,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展播配合講述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天文學家南仁東如何用24 年時間帶領團隊建成FAST 天文觀測站,如何把一個樸素的想法變成國之重器。讓學生明白正是他的滿腔愛國熱情,使他和他的團隊能克服重重困難,建成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成就了中國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項目。讓學生致敬并學習“人民的科學家”用實際行動報效祖國的先進事跡,啟發學生思考如何踐行國家層面的價值觀。同時,可以要求學生搜集身邊的好人好事,并將其整理成優秀素材,在班級中進行宣揚,若有必要還可以鼓勵學生以這類素材為前提書寫成宣傳范文,讓學生產生認同感,培養學生積極傳遞正能量的能力。

第二,注重案例教學,設置模擬活動,培養青少年學生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例如:在“如何正確行使權力”“公民維護合法權利的程序和途徑有哪些”的教學中,可以通過讓學生進行常見的消費、物業管理糾紛、噪音擾民、勞動爭議、交通事故等方面的問題進行社會調查,了解周圍不同情況下人們常用的維權方式。還可以設置模擬活動,如:晚上12點張某的鄰居家還在繼續開“慶生晚會”,一群年輕人酒后肆無忌憚的狂歡著,絲毫沒有結束的意思,張某第二天要早起上班,他該怎么辦?圍繞真實又熟悉的情境展開模擬活動,學生一般都比較感興趣,以小組討論的形式暢所欲言,發表各種觀點:當事人自己敲門協商——找物業(小區保安)——撥打110 報警電話等,比較哪一種方式更合理合法又能快速解決問題,進而引導學生歸納維權的幾種途徑和情形:協商——調解——仲裁——訴訟,通過這一情境的深入探究,學生可以從多角度認識正確、有效的維權途徑。通過這樣的模擬,學生在維權程序和合法方式模擬中,增進了對法治理解,對尊法學守法用法意識有了新的體驗,也順理成章地強化了維權意識,逐步形成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習慣,進而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耙婪ㄞk事、依法維權”的學習目標也就順利達成。

第三,采用熱點分析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踐行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個人層面的價值取向。例如:七年級上冊第十課《感受生命的意義》的教學中,“生命的意義是什么?”以近三年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許多感天動地的醫護人員、快遞小哥、無名英雄等感人事跡為背景,設置以下問題:“人為什么活著?生命中有哪些東西值得珍惜?人生中哪些精神值得追求?怎樣的一生是值得的?”通過認真審視這些問題,體會各行各業優秀勞動者身上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高尚品質,學生會更加明確生命的意義,珍惜生命,創造價值;通過他人的故事,認清形勢和國家需要,合理規劃自己的人生,努力為國家和社會做貢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導向,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價值引領。課程實施中還應該強調法治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注重以法律規范和法治精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良法善治傳導正確的價值導向,注重對學生的道德引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2.組織主題活動,增進中華民族價值認同和文化自信,落實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強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作為當代青少年學生,理應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中,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并為之發奮努力。這就要求思政課程發揮思想引領作用。在教學中具體體現如下:

第一,結合課堂知識,組織主題活動,進行理想教育。如組織開展“請黨放心,強國有我”團隊活動,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加強學生對當代少先隊、共青團的時代使命的認識。組織以“談理想”“堅持不懈,努力奮斗”“以夢為馬,不負韶華”等為主題的主題班會;利用名人的事跡和言論,激勵學生為自己的夢想堅持不懈;讓學生寫出自己的座右銘和自己崇拜的偉人,向他們學習,堅定自己的理得和目標,堅持不懈,努力奮斗;引導學生認識到手機之類的信息技術設備不應該成為不少青年學生親密的“玩伴”、要克服“網癮”,要多參加讀書、練琴、打籃球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加入團組織,在組織中加強學習。

第二,教師言傳身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認同和文化自信觀念。中學生不僅要努力學習書本知識,也要主動學習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形成正確的文化觀,自覺的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首先,思政教師不僅要充分意識到自己的榜樣作用,嚴以律己,當好行為示范模范,更要承擔起示范者的角色,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為學生提供表率,還要不斷反省自己的品德、作風、行為、處事態度,并積極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尊重與信任學生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人格素養以及成長為合格公民必備的素質。其次,思政課教師應該多關注中央電視臺一系列大型文化類和新聞類節目,如:典籍里的中國、中國地名大會、中國詩詞大會、國家寶藏、大國重器、經典詠流傳、新聞聯播、焦點訪談、道德模范頒獎典禮等類型節目,積累一定的素材,有的放矢地把節目引進課堂,利用這些節目,引導學生樹立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敬仰,不斷汲取中華民族長期奮斗積累的豐富文化養分,培養他們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同時,思政課教師還可以鼓勵并身體力行地帶領學生參加有益的實踐活動。例如,為了使學生樹立制度認同,筆者曾按照團中央權益部、全國學聯秘書處《關于開展2022 年全國青少年模擬政協提案征集活動的通知》要求,指導5 名九年級學生做了一個《關于為普通中學配備專業心理咨詢師的提案》,以學習提案為基礎,調查、采訪相關師生,閱讀本校心理健康教師通過網絡檢測的相關報告,從數據和分析中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最后形成提案并提交團中央權益部網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深刻感悟了一項決策的誕生過程,也對政協委員的履職情況以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等知識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再結合其他幾項基本政治制度和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的學習,幫助學生樹立制度自信、增強國家認同。

第三,結合學校實踐活動,開展增進中華民族價值認同教育活動。例如:在《促進民族團結》的教學中,筆者結合本校民族教育特色活動,由學生自編自導展演的話劇《我要上學》,詩歌朗誦《彝州少年》,歌舞《彝山歡歌》等節目,在編導和排練中內容緊扣:我國民族分布的特點、新型民族關系、民族工作的方針、民族地區實行的制度、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等民族政策和民族平等的含義,以及“為什么要加強民族團結?怎樣維護民族團結?黨和國家采取了哪些措施促進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民生、文化發展?”等問題進行了專題教育。在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中,滲透了中華民族追求和傳承和平、和睦、和諧的堅定理念;融入了各民族和諧相處,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價值認同;融匯了愛護民族團結,共謀發展,共享繁榮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另一方面,教師還應該抓住教育契機,教會學生正確處理好日常生活中的許多關系,比如:責任與代價、付出與回報、奉獻與索??;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善惡觀、美丑觀、榮辱觀等價值觀念;鼓勵學生以積極健康康心態對待學習,對待生活,逐步樹立正確的、正能量的價值認同觀念。

(三)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家國情懷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之一,包括家國同構、共同體意識和仁愛之情。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有必要教育青少年學生不能因為生活的優越忽視了家國使命,而是要勇敢賡續先輩熱血,了解時代格局,直面社會新問題,挑戰人生新高度,擔當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大任。具體做法如下:

1.立足核心,引導學生增強國家認同

八年級上冊屬于法制教育專冊,以講法律規范為主進行憲法教育,教學目標是引導青少年參與法治實踐,踐行法治理念,樹立法治信仰,形成對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價值認同、制度認同,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在教學每一課、每一主題時,首先要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圍繞目標靈活設置教學過程和學習方法。如:在教學《憲法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統一》這一主題時,最重要的一個目標是要讓學生理解為什么“憲法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統一”通過指導學生比較《憲法》和《中國共產黨章程》的異同及二者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正確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法律,領導人民實施憲法法律,做到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中國共產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依照依據憲法法理治理國家。進而增進學生對國家的認同,激發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懷。

2.聯系實際,增強家國教育時效性

為了密切聯系社會生活和學生生活實際,可以選用富有時代氣息的鮮活內容,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增強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時效性、生動性、新穎性。特別是以近年來我國在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超級計算機、衛星導航、量子信息、核電技術、大飛機制造、生物醫藥等取得重大成果,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偉大成就,讓學生充分感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再設置一系列問題,指導學生聯系改革開放以來衣、食、住、行等方面發生的變化,通過人物采訪、攝影作品等形式,洞悉社會的發展,分享家庭的幸福生活,介紹家鄉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成就以及近年來黨和政府采取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措施給生活帶來的變化……通過自身獲得的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與國家取得的偉大成就之間建立聯系,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有國才有家,只有國家強大,人民才安寧,家庭才幸?!?。

總之,在初中思政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既需要教師堅守思政課堂主陣地,更需要教師抓住機遇與挑戰不斷提高學習能力,不斷轉變思維方式,不斷研究學生和教材,才能勝任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才能傳播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才能不負新時代黨和國家對思政課教師的重托,讓思政課成為有現實關懷和人文溫度的課堂。

猜你喜歡
中華民族思政教學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微課讓高中數學教學更高效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