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飯圈文化亂象對青少年的影響及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引導研究

2023-02-23 19:17曹丙燕呂雪寧
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飯圈追星偶像

曹丙燕,呂雪寧

(1.山東科技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 青島 266590;2.煙臺市水業集團有限公司,山東 煙臺 264003)

飯圈是粉絲追星的衍生品,它是網絡媒介發展過程中,粉絲因對偶像的深度喜愛,通過自主交流形成的擁有共同信仰和價值的人際圈層。[1]根據2021年微博娛樂白皮書數據統計,微博明星內容消費群體以95后(占比30%)、00后(占比27%)為主要核心群體[2],青少年構成飯圈群體的主力。如今,青少年“正處在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知識體系搭建尚未完成,價值觀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需要加以正確引導,”[3]而當下追星卻使得部分青少年參與網絡罵戰、集資打投、氪金追星、無底線應援等飯圈文化亂象。這不僅擾亂社會秩序、敗壞社會風氣,更嚴重的是誤導青少年的價值觀,影響青少年健全人格塑造。要推動飯圈文化良性發展,需要分析飯圈文化亂象的危害實質,探討畸形飯圈文化成因,引導當代青少年建立正確的人生導向,進而促進上游文娛行業的風清氣正。

一、飯圈文化亂象對青少年的雙層異化

在馬克思主義的異化理論中,異化是指人的物質生產與精神生產及其產品變成異己力量,反過來統治人的一種社會現象。飯圈文化最初起源于粉絲追星,全民選秀使得明星與粉絲在情感上產生簡單的供求關系。隨著網絡平臺造星興起,資本與粉絲之間進階形成明確的生產與消費的關系。在弗洛姆看來,偶像崇拜有一個共通之處,即異化。資本介入下的偶像崇拜,以各種方式驅動粉絲的非理性消費。飯圈文化亂象以粉絲非理性的符號消費為表征,實質上對青少年身心產生雙層面的負面影響。

(一)外在物質層面——消費異化

消費異化是指消費行為偏離為滿足“類”需要的本真價值和目的,為滿足虛假需要而進行的無“需”而“求”的消費。21世紀初,粉絲追星是自愿的情感勞動投入,而當下社會粉絲追星是建立在消費主義基礎上的經濟應援。網絡選秀節目的誕生使得飯圈粉絲必須不斷增加自己手中可以打投的票數才可以為偶像助力。資本作為看不見的手,利用節目規則開啟新型商業模式——粉絲經濟,引導粉絲還可以通過購買指定商品換取投票權。當飯圈粉絲為了讓偶像順利出道而非為了獲得商品使用價值去購買商品時,這種消費已經毫無主體能動性可言,法蘭克福學派代表人物馬爾庫塞稱之為“強迫性消費”。消費主體異化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消費目的異化,當消費者不是出于使用價值的目的去購買商品和服務時,消費客體變成彰顯價值的符號工具,而消費主體也在這過程中被客體所物化。主體的消費目的發生異化,勢必影響其消費行為發生異化,消費主體與消費客體之間的消費邏輯順序被顛倒,處于可支配地位的消費客體作用于主體,從屬于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反而支配消費者自身。選秀節目實行淘汰制,投票數額多少決定人員去留,偶像獲勝變相地與粉絲消費能力掛鉤。粉絲“購買和消費的行為已經變成了一種被迫的、非理性的目標,因為消費就是目標,而不是人們從這些物品中獲得的使用價值和快樂”[4]。青少年大多為無收入或低收入群體,應援資金只能向父母索要、縮減生活開支,甚至落入借貸資本的陷阱。

(二)內在精神層面——自我異化

異化現象不僅表現在物質消費領域,也延伸到了精神文化領域,表面看是人與物的對立,實質上是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對立?!笆加陬佒?陷于才華,忠于人品”這句話在飯圈流行甚久,高顏值既是吸引粉絲的敲門磚,也是偶像成名的入門檻。因此,行業格外重視偶像在舞臺上所展示的充滿年輕活力狀態的外在形象,資本滲透下的偶像選拔就逐漸低齡化,導致許多偶像自身更加注重對于外在的修飾,缺乏深層次專業技能的訓練或內在道德修養的學習,只能通過“立人設”“凹造型”淺顯輸出,博取粉絲關注。久而久之,缺乏判斷力的青少年長期迷戀資本包裝的“玩偶”商品,沉浸于感官的愉悅與情感的滿足。部分青少年在資本創造的狂歡假象中深陷不疑,無法自撥,造成自我審美趣味庸俗、審美標準單一、審美取向混亂、審美體驗異化,失去了審美的反思與超越的精神。青少年在幻想場域中解構自我、建構他我,個體在解讀與編輯網絡符號的過程中混入主觀情緒,逐漸脫離社會身份下的道德克制與法律規范。

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不平衡發展造成青少年通過金錢去彌補內心的無助與空虛,將自我價值的意義寄托于偶像身上,在飯圈組織中尋求身份的認同,與現實社會的關系發生異化。青少年的思想、選擇、行動受價值觀影響,飯圈背后的資本用金錢堆砌的華麗表象正在逐漸侵蝕青少年的價值觀,破壞社會弘揚的正能量,沖擊國家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飯圈文化亂象影響下青少年主體異化的成因分析

青少年追星行為是復雜的社會化交往活動,改革開放后特別是21世紀以來,西方文化消費主義的傳入使得粉絲群體追星處于盲目接受狀態,21世紀初媒介技術的發展又刺激了粉絲個體主動性的提高。如今,飯圈粉絲之間、粉絲與偶像的交互性不斷增強,由群體盲目接受—個體主動參與—群體受控參與。

(一)作為個體存在:建構自我認同感的需要

青少年時期是自我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其核心發展任務就是自我同一性的建構[5],通過不斷自我超越、自我設計、自我實現,從而達到理想中的“自我”。在建構自我的過程中會自覺選擇以獨立于自我之外的理想對象為參照,兒童期的自我建構主要以父母為標準,青春期反抗意識覺醒,父母權威式微,活躍在大眾視野中的明星群體被完美包裝后,容易獲得青少年對其的他者認同,被青少年視為塑造理想自我的目標,從而在身體與精神上主動向明星的人格特質靠攏,將其視為自身人格逐步完善的發展方向。從對偶像的他者認同到對粉絲的自我認同的身份轉變,大致可分為“投射”“移情”“補償”三種心理需求[6]。青少年偶像崇拜行為正是由于自身追求完美而產生的心理投射,將自我價值實現寄托于自我情感體驗,并在精神追求、身體模仿的過程中,自我認同感不斷加深,從而達到精神的愉悅與心理的補償。主觀上對粉絲身份的自我確認,客觀上長期的追星實踐,二者都會不斷加深對于偶像的個人迷戀,將其視為自我、親朋。當偶像人設崩塌時,粉絲會不惜一切為其開脫辯護,開啟自我構建的價值體系的防御機制。

(二)作為社會存在:建構群體歸屬感的需要

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不斷增強,而“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7]。交往是社會化的一種基本途徑,家庭、學校等現實場域限制和約束青少年情感需求的實現,互聯網開放特性使得大范圍的圈層互動關系得到實現。擁有共同興趣愛好、思維相近的成員脫離了社會主流話語秩序的規則,在虛擬空間建構了獨特的圈層話語體系,加深了群層內部成員之間的圈層歸屬感。一方面,基于共同的偶像崇拜進入飯圈組織,不僅能夠強化粉絲自我認同感,而且可以淡化原生身份的差異性,粘合人際交往之間的縫隙。媒介技術使粉絲消費互動形成開放式的景觀,而飯圈與其他圈層仍存在情感壁壘,粉絲在自我搭建的信息繭房里無法接受任何異質的信息,造成圈層內部同質化、圈層之間異質化,最終極易走向群體極端。另一方面,偶像成為粉絲群體社會化的代言人,偶像的事業發展關乎粉絲的自我實現。粉絲無法從內部為偶像助力,只能通過外部的消費行為提升偶像的商業價值。資本見有利可圖,以偶像為中介,用一只無形的手控制飯圈。飯圈自身是由粉絲從情感層面自發形成的,組織民事主體身份缺位,組織章程模糊不清,粉絲只能對偶像聽之任之,為背后的資本買單。資本將粉絲無償的打投勞動嫁接到剩余價值的生產中,異化勞動催生異化消費,引發嚴重的“倒牛奶”事件,造成生態資源浪費,甚至構成違法犯罪。

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指出:“在實踐的、現實的世界中,自我異化只有通過同其他人的實踐的、現實的關系才能表現出來。異化借以實現的手段本身就是實踐的?!盵8]粉絲所追求的并不是偶像自身,而是迷戀在崇拜偶像的過程中所創造的狂歡場域,偶像只是資本創造的價值符號,粉絲真正消費的是資本販賣的美好人設?!白晕耶惢膿P棄同自我異化走的是同一條道路”[9],所以要在實踐中使現實的人超越物的束縛,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才能直面異化現象。

三、思想政治教育重塑青少年價值觀念

主體異化與自身價值取向異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異化的飯圈對青少年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造成嚴重沖擊,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資本主義國家以流行文化為載體,抹黑中國、破壞中華民族團結,挑戰“愛國”價值觀;二是資本引導粉絲非法集資、腐敗舞弊,危害“公正”“法治”價值觀;三是偶像崇拜影響青少年人生的職業選擇,動搖理想信念;四是明星之間互相炒作,粉絲群體之間相互攻擊,沖擊“誠信”“友善”“和諧”價值觀。飯圈主體異化的消解,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以育人為使命的思想政治教育與飯圈主體異化的消解具有內生契合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形態功能、輿論引導功能、心態培育功能、內省自律功能的有效發揮”[10],可以從政治教育、法治教育、榜樣教育、主流文化、網絡引導五個途徑精準解決飯圈青少年主體異化問題。

(一)政治教育厚植家國情懷

加強青少年政治引領,要堅持愛國主義與愛社會主義相統一,用科學理論武裝青少年頭腦。一是將愛國主義教育貫穿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在青少年中深入開展“四史”教育,不斷增強新時代青少年的志氣、骨氣、底氣。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的發展,內地文娛市場吸引了大部分飯圈粉絲,韓流文化雖熱度漸退卻仍影響著青少年。某些韓國綜藝節目數次破壞我國兩岸團結,一些偶像團體藝人公然發布辱華言論。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新時代的青少年更應當高揚愛國主義旗幟,堅決抵制危害國家團結的一切破壞勢力,做忠誠的愛國者。二是根據青少年學生的認知方式差異,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進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教育。飯圈受資本干預,極易夾雜著以西方資本主義為內核的非主流意識形態,削弱馬克思主義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的功能。思政課教師要增進教育的親和力,有責任有義務對青少年進行有計劃的思想引導,提高青少年的政治參與熱情,自覺抵御反動言論的侵蝕,過濾非主流意識形態話語。同時,也要避免在與學生交流互動的過程中對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進行肢解,出現政治娛樂化等突出問題。

(二)法治教育明確是非觀念

飯圈具有較強的網絡屬性,但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也應受到法律監督。應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堅持自律與他律相結合,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學校教育,深入做好法治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宣傳新時代法治建設的實踐成果,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養成良好的法治思維和行為方式。同時,法治教育也應該走出課堂和校園,重點面向青少年聚集的網絡虛擬空間。學校要致力于提升學生的媒介素養,引導青少年科學追星、理性追星,根據網絡發展的特點及趨勢,整合課堂教學理論與社會治理案例,增強教育引導實效。按時做好與家長、學校的溝通工作,時刻關注學生上網行為,做好青少年網絡保護??梢蚤_展針對性的課程教學,幫助青少年學生合理、合法使用網絡,提高安全上網、文明用網水平,提升自覺抵制不良網絡因素侵蝕的法治素養。

(三)榜樣教育樹立理想信念

劣跡藝人的不良價值觀跟畸形審美取向會直接改變青少年的人生航向,輕則誤認歧途,重則深陷囹圄。以榜樣教育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圩?確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號召青少年學習社會各個領域的人才精英,牢記實現人生理想的要腳踏實地,謹記立志需躬行。在思政課堂上中開設的榜樣教育,因其弘揚主旋律,更顯莊重肅穆,與青少年年齡差距明顯,很難引起其興趣??梢詫駱咏逃c偶像崇拜二者相互結合,取長補短。

一是榜樣偶像化。思政工作者應當將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對象從光鮮亮麗的偶像藝人轉化到在各行各業展現“無我精神”的英雄楷模上去。通過講述故事、情景再現、觀看電影、演講辯論等形式增強對榜樣的認同,尋找與榜樣的共同之處,引起青少年對榜樣的情感共鳴。以優秀榜樣的力量引領偶像崇拜,呼喚青少年對真善美的向往,為其未來的職業規劃奠定基礎。二是偶像榜樣化。創新理想信念的教育方式,鼓勵學生對德藝雙馨藝人的榜樣品質進行挖掘與提煉,提高對偶像的辨析能力。通過開展職業規劃主題教育班會,引導學生發現繁花錦簇的舞臺背后飽含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

(四)主流文化突出價值引導

飯圈文化亂象對青少年最大的危害就是污染精神世界,學校層面需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積極引領,全方位、多層次地進行精神文明建設,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蘊含的豐富道德教育資源,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緊密結合,警惕青少年出現文化虛無主義與歷史虛無主義。思政課教師要積極探索雙向互動教育模式,一是通過舉辦中華傳統節日紀念日、經典著作閱讀周等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覺認同和文化榮譽感,有效應對外國文化輸出對本國文化的認同危機。二是充分利用紅色文化加強學生道德教育,結合當地特色革命歷史文化遺產,邀請革命老人講革命事跡,將紅色文化基因根植于青少年心間,糾正飯圈青少年粉絲面臨的集體主義價值觀偏差問題。三是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育人,緊跟時代發展。堅決反對青少年對外來文化的盲目崇拜,幫助他們厘清復雜文化現象背后隱藏的意識形態屬性,發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思想引導和價值導航作用。

(五)網絡引導助推校園教育

網絡媒介是飯圈文化亂象的滋生地,青少年長期浸染在過度娛樂化的網絡空間,會削弱主流意識形態對青少年的價值導向作用。飯圈文化亂象的治理是一項系統性的閉環工程,既需要在學校層面加強青少年粉絲的思想政治教育,又需要從社會層面增強文娛行業的社會倫理道德助推校園教育。

互聯網作為飯圈粉絲的聚集地、算法勞動的實踐場所,通過技術賦權將粉絲的情感邏輯與產業的資本邏輯合理合法化。一方面,文娛產業獲取經濟利益本無可厚非,青少年受資本引導產生的數據勞動雖然符合網絡平臺的算法規則,但是重復性的數據內容對青少年的成長卻無實質營養可言。因此,網絡平臺應加強文本內容的審查,及時屏蔽不良信息的發布,可以主動設置與思想政治教育有關的網上議題及線下活動,利用主流媒體的影響力,邀請學校師生及具有正面影響的社會人士共同參與,在交流互動過程中培育與調動青少年的學習興趣與主動性。另一方面,網絡平臺在建構信息價值的過程中所運用的算法推薦技術并非是以“中立立場”存在,網絡話語權掌握在算法之中,意識形態塑造空間也相對擴寬。這就要求學校思政教育賦能算法推薦技術,“用主流價值導向駕馭‘算法’,全面提高輿論引導能力”[11],精準匹配飯圈粉絲的個體差異需求,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與青少年的有機融合。

四、結語

青少年是飯圈文化的參與主體和受眾人群,追星活動是其彰顯個性、表達情感的重要手段。當偶像崇拜被資本所污染時,個體自由追星被迫成為群體異化勞動,導致粉絲群體非理性行為的發生,背離粉絲自身追星的初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發揮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對青少年進行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正確的價值觀引導。新時代的思政課教師更要指引青少年健康追星,文明上網,樹立崇高理想,實現人生價值,積極投身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青年作為青少年人生發展的目標和方向。

猜你喜歡
飯圈追星偶像
古代也有“飯圈”——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飯圈”到底是個什么圈
整治“飯圈”亂象
簡簡單單的追星時光
偶像報
我們班的追星風
編輯部追星日常
在“飯圈”一路“打怪升級”
我的偶像
我追星的那些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