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需耦合視域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一體化協同培育機制改革

2023-02-23 21:57海英姿
陜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培育協同育人

海英姿

(新鄉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 新鄉 453006)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強國的宏偉藍圖,首次對教育、科技、人才進行整體統籌與戰略部署,其中包含著建成職業教育強國,以此牽引和推進高職學前教育實現內涵化發展。對新時期高職學前教育發展的世情國情等多重背景展開深入探討,以助力當前一體化協同培育機制變革,更好把握和利用歷史新機遇;以供需耦合視域重新審視和厘清一體化設計邏輯理路,由此對一體化協同培育機制改革的實踐路向進行前瞻性探索。

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一體化協同培育機制改革的多維背景

立足于我國學前教育事業進入“質量時代”新的歷史方位,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發展的多維背景深化理解是塑造和集成發展新優勢的前提和基礎,亦可為助推高職學前教育事業開拓新局面、邁向新境界賦力。

(一)高等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注入新動能

大數據、人工智能、5G、區塊鏈等為引領的技術強勢崛起,普及并滲透至人類社會各領域,逐漸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產業結構,掀起變革浪潮的先導力量。數字時代的大幕已然開啟,職業教育變革必須適應時代潮流,充分汲取時代的先進性能量。當前,世界主要國家以數字化為支點,以技術變革“撬動”教育轉型,主動迎接數字浪潮。美國最早將教育數字化置于國家戰略層面,先后推出六輪國家教育技術計劃,其出臺的《2023地平線報告:教與學版》基于數字化時代趨勢,聚焦于人工智能,確定了引領高等教育變革的關鍵技術力量,鮮明體現了由增加技術應用轉移至技術促進教育變革的遷移態勢 。德國 “職業教育4.0”聚焦于數字技術能力,以此開辟職業教育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新路徑。數字中國和教育強國戰略的全面推進實施則是我國面對數字時代的戰略應答。黨的二十大首次將“教育數字化”寫入黨代會報告中,明確凸顯其戰略地位。各國在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進程中戰略重點存在差異,但均表征為可持續、協同性、系統化的樣態。由此可見,技術的迭代與進化促使職業教育整體要素體系的重構與健康新生態的重塑,為人才培育鏈的有機銜接注入新生機,將數字化轉型作為全面推動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育人工作系統性、創新性變革的關鍵技術增量,可助推高職學前教育一體化協同培育機制改革由格式升級走向價值激活。

(二)高質量發展成為建設主題帶來新契機

黨的十九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并在此基礎上明確提出“幼有所育”的目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宣示,自2021年起我國正式邁入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新發展階段,并吹響了“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號角。隨后教育部頒布《“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強調通過“深化學前教育專業改革,完善培養方案”等政策措施,旨在提升學前教育師資培養質量?!坝子兴鞭D向“幼有優育”“幼有善育”,與之相對應,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建設重心由注重規模擴增轉向質量提升,逐步確立注重“質量”為核心的發展度意。在高質量發展背景下,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著力點,增強要素資源的匹配度,實現學前教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幼兒教育事業需求側在結構、質量、水平上相適應成為建設高質量高職學前教育體系的應有之義,從而為當前破除幼兒師資力量薄弱、保教質量參差不齊的實踐困囿提供了良好藥方。

(三)推進高職教育治理現代化提供新活力

2019年,《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明確部署“健全以師范院校為主體、高水平非師范院校參與、優質幼兒園為實踐基地的開放、協同、聯動的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的戰略任務,并提出“建立協同規劃機制、健全跨部門統籌協調機制,建立教育發展監測評價機制和督導問責機制”,作為全方位協同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政策保障。隨后,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堅持“優化職業教育供給結構”,提出“一體化設計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積極培育市場導向、供需匹配、服務精準、運作規范的產教融合服務組織”,推動完善產教融合辦學體制。黨的二十大確立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的時代命題。職業教育現代化治理作為實施中國式現代化治理的重要場域,內嵌于新時期國家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踐進程。高職院校建設需對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需求變化,方能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幼有優育”的教育需求與學前教師教育供給力建設不充分之間的矛盾,方能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因此,當前高職教育治理現代化為重塑和精進當前高職學前教育人才培育體系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源泉。

二、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一體化協同培育機制改革的基本邏輯

新時代學前教育事業要適應新發展格局,既要準確把握當前高職學前教育事業的時代特征和政策導向,也需厘清其所內蘊的邏輯理路,理順邏輯次序,以更好地把握實踐向度。

(一)邏輯起點:主體間相互支撐鎖定的聯合協作關系結構形態

關系是考察教育系統的認識論起點。主體間的理性與和諧交往而鎖定的協同培育關系結構形態是造就高等教育變革力的前提和基礎。不同關涉主體遵循著權力運作邏輯,生成各自的場域位置并形塑所屬領地邊界,伏藏著生成系統的信息與能量,以獨特結構的系統存在共塑為“整體本源”,在相互作用中彼此創生可有效釋放強大能量源。具言之,高職學前教育師范生協同培育共同體實則為高等教育院校、幼兒園、政府部門和相關社會機構互嵌融合中生發出強大培育力和社會輻射功能的新范式。每個主體基于不同的角色,以職責和利益嵌入為基點,以實現供需高水平平衡為驅動力,高職院校的育人功能與學術功能、學前教育實踐基地的反哺育人功能、政府部門和相關社會機構的保障與引領功能在聯結互動中,借助對接與共享供需雙向的信息與優勢,于和諧的關系結構形態中實現優質資源的協作與互補,共構人才培育主體共生共存與融合發展的格局。

(二)邏輯主線:高質量學前教育人才培養

人才培養是高等教育的本質職能,更是在高校建設的全過程和全方面中居于主導地位并一以貫之的根本工作任務。2022年新頒布實施《職業教育法》第二條指出“本法所稱職業教育,是指為了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使受教育者具備從事某種職業或者實現職業發展所需要的職業道德、科學文化與專業知識、技術技能等職業綜合素質和行動能力而實施的教育”,明確界定了職業教育的職能屬性,由此奠定了職業教育活動注重就業需求導向的主基調,培養高質量學前教育人才則是新時期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實現內涵式發展的進階需要和內在要求。教育性與職業性的雙重屬性造就了高職院校具有與生俱來的跨界性,需要緊緊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和定位,推動優化高職學前教育師范生聯合協作培養的關系結構形態,融通供需雙方的資源與信息,可更好地主動對接需求端師資新需求,持續勘定與動態攝取新要求,適時調適各鏈條和各環節的教育資源供給方式,為提升學前教育師范生培養的勝任力和耦合度提供強大引導。

(三)邏輯支點: 良性運轉與理性交往的組織秩序

當前,世界各國教師教育領域主流范式的理念根基已由以往的注重“理論”轉向了關注“實踐”,力促鑄就理論與實踐融合共生的關系。故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培養必須游走于教育理論和實踐之間并走向跨界協同,而供需合作共同體間的組織秩序是多元主體在協同推進育人活動逐步形成的良性運轉與理性交往的有序狀態,更是高職學前教育實現變革的動力性邏輯支點。新時代學前教育專業要以供需關系為基點,將市場需求分析與提取勝任要素嵌套在組織變革和制度供給之中,從兩方面著手建設高質量育人模式。一方面,以構建供需合作共同體協同育人的橫向融通協作一體化體系為著力點,在明晰各主體職能的基礎上,建立“政府統籌、院校為主、行業指導、社會參與”的治理秩序,在政策、理念和文化的規約與影響下打造生動鮮活的內外聯動體,不斷深化與拓展“實踐取向”的教師培養空間。另一方面,深化供需合作共同體中各主體內部聯動育人機制一體化改革,各主體內部聯通體在質量標準設置、過程管理、評價機制、保障要素等方面進行有效協作和反思性調控,整合理解職業需求方所切實需要的勝任資質,以有效規劃和有序打造協同育人鏈條,用需求牽引供給,推動精準施策,實現人才培養結構與人才需求結構同頻共振。

(四)邏輯旨歸:為新時代學前教育事業實現“幼有善育”服務

任何教育共同體或者系統若要實現高水平高質量發展必須具備一個明確指向共同體本質的奮斗向標。正是基于和諧統一的共同目標與互利共生的意向聚焦的指引,人們于共生場域中實現對所竭力打造共同體的應然向往與實然追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高等教育為人民服務”,這是新時代新征程高等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并深刻指出,要從人民對教育公平和質量的需求出發,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關鍵在人才,關鍵靠教師。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高等教育專業建設的價值歸宿。值得注意的是,職業教育最重要的特色和個性就是在于培養學生職業適應能力和職業發展能力,為了職業崗位做準備。誠然,新時代學前教育事業實現“幼有善育”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具體表征和實踐訴求,著力培育優質的學前教育教師隊伍則是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教育活動的根本目標和對時代訴求的必然實踐回應。

三、供需耦合視域下高職學前教育人才協同培育的基本路向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并持續深化價值引領、以當前職業教育數字化治理為技術驅動要件、注重激發自主性參與,重塑高韌性、高質量的多元協同培育機制,促使內部聯動育人機制實現系統性優化創新與重構,以期實現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協同育人改革的優化與整合。

(一)樹立人才培養質量觀,堅持市場需求導向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念革新是穩固推進變革行動的思想前提和首要路向。人才培養的高質量是實現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建設的核心要義。對此,構建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供需共同體需要樹立人才培養質量觀,以達成行動主體共識;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聚焦培養人才勝任力的生成。

職業院校肩負著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以助力教育振興的時代使命、幼兒園對優質幼兒教育人才的現實期待、政府部門對實現幼有善育的治理目標,歸根結底各主體共意表達為對新時代學前教育事業培養高質量應用型人才的價值訴求?;诖?各主體需要對開展協同育人的重要性擁有清晰一致的體察與深刻認識,耦合各行動主體價值訴求,塑造構筑一體化協同育人格局的共識性愿景,以此更好地激活各方參與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根據動機理論,行為根源于需求。在共同體內各行動主體瞄準需求,使之統領和約束著各主體的意志和行動。幼兒園等實踐基地及時向相關部門提報、論證用人的真切需求;政府部門根據獲取的人才培養成果與需求反饋結果,指導修訂學前教育人才培養標準;高職院校借助政府指導、用人單位反饋,及時有效把握需求變化的特點和趨勢,清晰定位人才培養規格,轉聚到關注養成人才勝任力,由此從目標、內容、實施以及評價等方面著力優化課程來培養和供給人才。

(二)強化數字化賦能,重塑多元協同培育機制

職業教育在推進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既表現出數字技術驅動、過程變革、持續創新等共性特征,又具有對數字技術從適應到利用再到創造的天然優勢,能夠實現內部持續增能與自我升級。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多元協同培育機制改革涉及各行為主體內部要素、結構、功能等全方位耦合,由此,以數字化技術和數據要素雙輪驅動職業教育數字化治理為核心要件,可為實現部門協同、驅動變革提供賦能聚力的有力工具。首先,通過政策指引和技術加持,積極共建和推出橫縱融通的綜合智慧應用平臺、混合教育云等數字教育平臺,實現云端、遠端跨時空重組與融合,立體構建起供需雙方的互通、銜接與開放通道,并為協同育人共同體提供可靠的資源存儲服務。隨后,根據育人需求整合優質共享資源和設計智能學習端,集成資源存儲、學習分析、交互評估等功能組件。同時,基于學習者數字畫像構建,為學習者提供需適配的個性化服務,并采取模塊化的開發方式建構教育資源空間。最后,應致力于周期性地進行各方教學、科研、行政管理、評估反饋等規?;瘮祿杉?為教學管理服務端提供充分的數據支撐,在教育數據的有序流動和互嵌耦合中,提升需求分析和個性服務的精準度,推動資源配置和協同治理走向精細化、高效化。簡言之,善用當前職業教育推進數字化治理契機以之作為發力點,打造縱橫貫通的協同聯動平臺與機制,穩步提升多元教育資源供給能力,推動實現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育人價值功效的躍升,促使實現由適需到引領未來學前教育實踐的轉變。

(三)激發自主性參與,健全內部聯動育人機制

各協同培育主體本身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系統,擁有著獨立的內在運作邏輯,必然蘊含著自發、自立的內生力量。在明確各方職責定位的基礎上,堅持需求導向嵌入式地協同育人,以逐步強化協同育人的主觀意愿和主體意識;同時用制度的添補和整塑作為保障,將育人活動的自主權限切實下放到各場域內部,煥發各方參與育人活動的熱情和創造力,以激活各協同育人主體的“內生動力”。

師范院校作為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主場域,應對標基礎教育師資需求,注重“質量標準、培育過程、質量評價、調適保障”循序遞進、螺旋上升的系統設計。在育人規范機制環節,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明確育人質量標準;在育人實踐環節,從持續優化“三全”育人培養體系著手,推動提升育人質量;在評價機制方面,構建多元縱橫質量檢測機制,將育人質量監測結果反饋到培育人才標準引領即調適保障環節,由教育供給末端輸出到培養需求前端,對人才標準的耦合度和效力進行調整,并開啟新的質量保障周期。

幼兒園作為行動主體,兼具教育資源供給方與教育需求方的雙重特性,需建立起相應的職前職后教育協同培養模式。在職前教育階段,首先,建立起參謀機制,以幼兒園教研組為基本單元積極參與教育教學資源開發、人才專業成長需求的提報與論證,及時反映幼兒教師教育工作的現實所需,為協同育人工作提供建設性建議;然后,優化設計培育運行機制,基于師范生的心理需求與職業發展需求,遴選幼兒園優秀骨干教師在實踐場域中給予精細化指導以扎實培養學生的教學實踐素養;最后完善評估機制,評估人才培養質量并將之反饋于高職院校和政府部門以進行需求分析。在職后教育階段,基于院校和實踐教學基地間的緊密協作,探索建立和完善資源融通共享機制、教學指導考評機制、職后繼續教育機制。在職前教育與職后教育有機融合中,借以實現高校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之間的緊密對接,促進雙方師資的共同精準指導、優質教育資源融通整合,助力培養師范生的教育智慧、教育實踐能力。

各級政府部門是學前教育供給側資源統籌管理和保障主體,是需求側的政策規制和調控主體,需要完善政府統籌培育治理機制,有效發揮其重要的管理、調控、保障的作用。對此,從建構統籌供需兩端指導機制出發,動態修正與持續明晰學前教育教師職業發展標準,并提供協作過程指導,以確保主體之間的協同聯動的實質性和有效性;同時關注設計資源遴選整合機制,以擇優整合實踐教學基地及實踐教學導師、教師教育網絡課程為代表的線上、線下優質教育資源。此外,關注完善監測反饋機制與長效保障機制,參與督導協同培育過程與人才培育質量,并搭建多元協作平臺以提供物質、制度供給和保障,為系統有序運作和良好交往提供信息與能量。

猜你喜歡
培育協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蜀道難:車與路的協同進化
“四化”協同才有出路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三醫聯動 協同創新
念好"四部經"培育生力軍
協同進化
“珠”育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