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同富裕下鄉村產業振興的現實意義、困境與對策分析

2023-02-23 23:59彭貞貞趙小輝
關鍵詞:共同富裕農村發展

彭貞貞, 趙小輝

(1. 邵陽學院 研究生處, 湖南 邵陽 422000; 2. 邵陽市大祥區教育局, 湖南 邵陽 422000)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要“著力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著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堅決防止兩極分化”,到2035年,“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1]。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實現共同富裕的難點在農村。面對廣大的農村、5億多的農村人口,如何實現共同富裕?目前,世界各國無成功經驗和經典范例可借鑒,唯有生產力的高度發展,共同富裕才可能實現。恩格斯指出:“通過社會化生產,不僅可能保證一切社會成員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質生活,而且還可能保證他們的體力和智力獲得充分的自由的發展和運用?!盵2]814鄧小平也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盵3]373事實上,中國農村從擺脫貧困、解決溫飽到實現小康,靠的就是走發展農村生產力的致富道路。當前,我國農村絕對貧困問題已得到根本性解決,“三農”工作的重心已經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轉移,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和基礎,也是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因此,按照共同富裕和鄉村振興的要求,重新審視共同富裕與鄉村產業振興的關系,對于促進鄉村發展和共同富裕有重要的戰略與現實意義。

一、新時代下共同富裕與鄉村產業振興的關系

“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盵4]鄉村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基礎與首要任務,是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徑,與共同富裕具有內在的邏輯關系。

(一)目標一致性

共同富裕與鄉村產業振興的目標都服務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盵5]。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的目標達成離不開共同富裕和鄉村產業振興的實現。所謂共同富裕,就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基礎上,全體人民共建高度發達的社會生產力、共享社會發展成果和幸福美好的生活。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任務的應有含義。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中國是一個地域廣闊的農業大國,“三農”問題關乎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關乎民族復興。實現鄉村振興,解決好“三農”問題,成為新時代黨的工作重點。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與首要任務,關系到鄉村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支持。鄉村產業振興不僅是農業的發展,也必然是農業與第二、第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是農業的升級與現代化發展。鄉村產業振興要以高效的鄉村生產、體面的農民職業、完善的鄉村基礎設施縮小城鄉差距,提升鄉村人民的幸福感,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二)實踐共建性

共同富裕和鄉村產業振興的實踐進路體現著共建共享性,無論是成果的創造,還是成果的分配。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是一個分階段促進的長遠目標,需要全體人民共同創造?!叭嗣袷菤v史進步的真正動力”,更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源泉;“幸福生活都是奮斗出來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勞智慧來創造”[6]。共同富裕是全社會的責任,要鼓勵勤勞創新致富,為激發“內生動力”的發展力、創造力創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條件,給大家提供致富的機會,形成全體人民共同參與的發展環境。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堅持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兼顧效率與公平的基礎上推進系列改革,合理調節財富分配,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扎實推進共同富裕。

鄉村產業是以農業農村資源為依托,以農民為主體、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為發展路徑的“富農”產業。實現鄉村產業振興,把農業大國建設成農業強國,需要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也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一是要調動農民的積極性,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全體村民共同參與鄉村產業建設和發展;二是要發揮城鄉資本的合力,依靠城鄉資本的融合,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三是要發揮科技人才的合力,強化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通過建設農業科技園區、科技人員下鄉服務、返鄉人員創新創業等形式助力科技興農、質量興農和綠色興農。

(三)動力相同性

促進共同富裕和鄉村產業振興的動力具有相同性,都來源于黨和政府的驅動、人民群眾的主動。中國革命與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是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我們事業成功的保證。推進和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保障共同富裕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方向階段性地推進。有了黨的堅強領導,才能有實現共同富裕的組織保障、制度保障和人才凝聚保障,才能保障共同富裕的政策體系有效貫徹執行。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實現共同富裕既需要黨和政府的領導驅動,又需要全體人民的主動參與與努力創造。兩者的協調配合,為實現共同富裕目標提供了必勝的動力。

鄉村產業具有產業發展基礎薄弱、不確定性因素多、相關產業制度結構具有不完善性等特征,使得鄉村產業的發展不能完全依靠市場調節,在發展過程中需要政府推動與政策支持。一是需要黨組織的領導。要建立強有力基層黨組織,通過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宣傳優勢,實現“黨組織+產業”的形式,大力發展集體經濟,推動產業發展。二是需要政策的支持。鄉村產業的發展不僅需要政府“扶上馬”,也需要政策“送一程”,政府要采取差異化政策為鄉村產業發展“保駕護航”。三是村民是鄉村產業發展的主體。村民是鄉村產業發展的最大受益者,但也應該是主要貢獻者。鄉村產業發展始終應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密切聯系群眾,按照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人民共享的思想推動鄉村產業發展。

二、共同富裕下鄉村產業振興的現實意義

脫貧攻堅的巨大成功,有效地解決了我國絕對貧困問題,解決了全部貧困人口的“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農村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全社會共同邁入了小康社會,但城鄉收入差距依然存在,實現共同富裕,需要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一)鄉村產業振興是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保障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后,黨中央出臺了系列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政策文件?!多l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選擇”,把鄉村振興看成是關系到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內容。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農村地域廣闊,農村人口多,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實現共同富裕必須要有高度發展的生產力為支撐。沒有高度發展的產業和先進的生產力水平,共同富裕就缺乏依靠和來源。鄉村產業作為致富的載體,是鄉村發展的“根”;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是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保障。鄉村產業振興,增加了農民就業機會,提升了農民致富能力,能有效促進農民收入增長,為“物”的富裕提供源泉[7]。鄉村產業振興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是產業的發展與活躍,也是產業發展基礎環境的改善和鄉村人文精神文化的提升,能有效豐富鄉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時,當前制約共同富裕的最大障礙是城鄉發展的不平衡和鄉村發展的不充分,破解這一障礙的有效方法是挖掘鄉村發展潛力,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因此,鄉村產業振興是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必然選擇和根本保障。

(二)鄉村產業振興有助于促進鄉村持續發展

人無業不興,村無業不旺。改革開放以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極大地解放了農村生產力,將農村勞動力從“大鍋飯”組織中解放出來,制度紅利和農民多年內在發展需求釋放的疊加促進了鄉村產業的發展。庭院經濟、集市經濟、地攤經濟、鄉鎮企業、鄉村種養殖業等多形式的鄉村性產業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活躍了農村經濟,促進了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1981-1984年,第一產業對GDP的貢獻率達到23%以上,其中1981年高達40.5%;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6.8%,遠高于同期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均增長率(8.2%)。而隨著工業化與城鎮化的發展,1985年后的第一產業均是低速增長,對GDP的貢獻率低,鄉村基礎產業的不發達也制約著鄉村產業的發展、繁榮與農民的增收。1985-2020年,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率(14.76%)低于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率(14.96%)(1)說明:數據來源于歷年《中國統計年鑒》數據;根據歷年《中國統計年鑒》數據,2013年后的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數據用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替代。。鄉村產業發展與農民收入增長的緩慢,以及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創業就業,使得農村老弱病殘幼留守人口結構、耕地閑置、產業蕭條等問題突出,鄉村社會持續發展問題日趨嚴重。

產業是區域發展的“起搏器”,能集聚人才、吸引資金、帶動物流與信息流,可實現產業發展與區域基礎設施環境的良性互動。鄉村產業振興可留住鄉村本土人才和吸引下鄉創業人員,改善鄉村人口結構,增加鄉村發展的人力資源;鄉村產業振興為鄉村人口就業和增收增加機會,可改善鄉村代表貧窮落后的看法,增加鄉村人口的愉悅感;鄉村產業振興雖然需要鄉村環境設施的支持,但鄉村產業發展也可帶動環境設施的改善,助力美麗鄉村的建設。在國內大循環為主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通過農業與工業的互動、鄉村與城鎮的互動,使鄉村產業成為國內大循環的重要引擎,帶動鄉村產業振興,助力鄉村持續發展和鄉村振興,實現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三)鄉村產業振興有利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2020年,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后,黨中央提出,要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與首要任務,實現鄉村產業振興有利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1.鄉村產業振興與脫貧攻堅具有內在的關聯性

一是目標上的統一性。脫貧攻堅與鄉村產業振興的具體目標不同,但總體目標都注重農民收入的增加和農村地區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的提升,具有目標上的統一性。二是作用路徑上的相通性。脫貧攻堅和鄉村產業振興都注重產業的發展,發揮鄉村產業在解決貧困問題和實現鄉村產業振興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脫貧攻堅成功的一個重要經驗是因地制宜綜合施策,認真貫徹落實“五個一批”的要求,即“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而“五個一批”中的核心是發展生產脫貧,是實現大多數貧困人口脫貧的關鍵。實現鄉村產業振興的關鍵是,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和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建立健全鄉村產業體系,優化鄉村產業結構,持續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三是組織保障的相同性。堅持黨的領導,為脫貧攻堅的勝利提供了堅強的政治和組織保證。實現鄉村產業振興必須堅持黨的領導,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工作要求,把鄉村產業振興作為重要任務,擺上突出位置,統籌協調,如此才能達到目標。

2.鄉村產業振興對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提升效應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提升扶貧產業活力和改善農村經濟發展條件,讓脫貧農民和脫貧地區共享發展成果,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進程中不掉隊、趕上來,需要建立一個長效穩定的機制。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有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戰略安排,其首要任務和基礎的產業振興具有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的長效機制和效應。

一是具有拓展農民增收渠道和增加農民收入的效應。發展鄉村產業是解決“三農”問題的前提,沒有鄉村產業的發展,鄉村農民增收和鄉村環境的改善就沒有支撐。貧困地區的扶貧產業大都是依靠政府政策和資金支持發展起來的,并且許多地區結合自身特點形成了特色有效的產業扶貧模式,通過脫貧攻堅時期的推進,扶貧產業的增收和脫貧效應顯著。但不可否認的是,一些扶貧產業缺乏市場導向,持續發展基礎脆弱,需要提質和做強。產業振興居鄉村五大振興之首,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通過以農業為主,實現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能增加農民在農村的就業機會和增收機會;堅持市場導向,激活鄉村資源、市場、主體,增強扶貧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吸引更多資源向鄉村集聚,能增強鄉村產業發展活力,拓展農民增收渠道。同時,鄉村產業振興面向所有農村地區(包括脫貧地區),在注重對接脫貧攻堅地區后續發展外,更加注重各地區農民多元化的發展需求和鄉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以促進全國范圍的農民增收。

二是改善鄉村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的效應。鄉村產業振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解決農村相對貧困和持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的重要舉措,鄉村產業振興改善農村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的路徑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國家政策對鄉村產業振興的環境改善給予大力支持。如,在《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國發〔2019〕12號)和《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中都提出要完善政策措施,加強對產業發展的平臺、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建設,優化鄉村產業發展環境。另一方面是鄉村產業發展與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良性互動,推動鄉村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的改善。如,通過對某鄉村地區公共服務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和鄉村治理能力的提升來發展產業,實現該地區的整體性發展;貧困地區具有的發展潛力使得投資的邊際報酬較高,能吸引大量物力、財力和人力投入,在促進農民增收基礎上將實現鄉村經濟發展和基礎環境的改善[8]。

三、共同富裕背景下鄉村產業振興的現實困境

改革開放以來,受益于經濟持續發展和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實施,中國鄉村狀況顯著改善。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十分重視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城鄉差距不斷縮小,鄉村面貌不斷改善,許多地區鄉村產業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但從鄉村整體看,鄉村產業振興還存在現實困境,集中表現在產業發展質量、環境、要素和富民性等方面。

(一)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供給不足影響產業集聚發展

鄉村基礎設施對鄉村產業振興具有重要作用,有要素流動效應、規模效應、結構效應和乘數效應[9],并能推動鄉村可持續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持續加大對鄉村基礎設施的投資與建設,鄉村的路、水、電、通信等基礎設施得到改善。但與城市以及鄉村產業振興的需求相比,鄉村基礎設施供給不足,成為制約鄉村產業振興的一大因素。如,鄉村公路的狹窄性與養護管理不足、自來水管理與供給不足、物流運輸倉儲網絡設施缺乏、信息網絡暢通性不強、鄉村生產水電設施缺少等問題,成為農產品集約化種植、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產品貯藏、產品運輸配送、配套產業服務等產業集聚與發展的障礙。

而在公共服務方面,雖然經過脫貧攻堅戰以后,鄉村教育、醫療衛生、公共交通條件等方面得到改善,但與城市相比,鄉村的教育資源、醫療資源、公共交通設施等配置明顯不足,優質教育與醫療資源更少,公共交通可獲得性差,從而影響優質人力資源留在鄉村,制約鄉村產業發展。

(二)鄉村產業發展的要素投入不足影響產業發展活力

鄉村產業的發展與升級需要生產要素的投入與結構優化,這樣才有活力與動力?,F代鄉村產業發展既需要“人、地、錢”三大傳統要素,也需要“組織、技術、信息”三大現代要素[10]。從傳統要素分析,鄉村有“地”,但由于缺乏人、資金、組織、技術等要素,無法盤活農地,使得許多農地拋荒,農業不發達,產業蕭條;鄉村人口多,但優質人力資源少,青壯年多數外出就業務工,留下的老弱病殘幼等多從事傳統農耕生產與養殖,自產自銷,二三產業發展停滯不前,鄉村產業融合度低。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脈,也是鄉村產業的血脈。自有資金少、銀行支農工具不足和普通農民難以獲得國家的惠農資金政策支持等因素,使得鄉村產業的投入資金少,產業運轉不暢,產業水平不高。從現代要素分析,現代化的組織、技術、信息要素一定程度上是隨“人”“錢”要素的流動而流入的,因為缺乏優質人力資源和資金投入的鄉村產業,也缺乏現代生產要素的流入,影響鄉村產業的培育和發展,制約鄉村現代產業體系與產業鏈的建立與發展。因此,鄉村產業發展既受制于鄉村自身要素的不足,又因自身條件不強難以吸引外部要素下鄉,使得其發展面臨要素投入嚴重不足的問題。

(三)鄉村產業發展質量偏低影響農村農民實現共同富裕

當前,我國多數鄉村產業發展質量還處于低級階段,農民收入水平和鄉村產業發展成果影響農村農民共同富裕的物質富裕水平提升。一是鄉村產業效率低。2020年,第一產業就業人員17 715萬人,占全國總就業人員的23.60%,占鄉村總就業人數的61.53%,對GDP的貢獻率卻只有9.50%,遠低于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貢獻率。二是鄉村產業結構發展不平衡??傮w上看,我國鄉村產業結構表現為農業產業在鄉村生產總值的占比下降,鄉村二產業發展趨勢減弱,就業人數減少,而鄉村三產業的就業人數快速增加。這種趨勢雖短期有利于增加就業,但長期不利于鄉村勞動力就業和農民工資的持續增長[11]。從區域上看,東部多數鄉村地區建成了以農產品生產為“基”、農產品加工為“干”、農產品銷售為“網”的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和“鄉村旅游+”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中、西部多數鄉村地區的農產品在生產、加工、銷售上都缺乏現代產業觀念,都停留在傳統的農耕時代,產業結構單一化。三是鄉村產業特色不突出。許多鄉村沒有緊密結合鄉村資源條件和產業基礎科學謀劃與培育本地特色產業,從而出現產業特色不突出、產業結構雷同或相似的問題,產品同質化嚴重,市場競爭力不強,影響產業持續高質量發展。四是鄉村產業品牌化發展滯后。許多鄉村產業雖然有很好的品質,但缺乏對產品的品牌培育與推廣,認為只要產品好,便不愁銷路。但事實上,“酒香也怕巷子深”,遠離城市的鄉村產業產品更需要市場推廣,要不斷樹立和提升鄉村產業產品形象與口碑,提高其在市場上的認知度,增強產品品牌的溢出效應。

四、基于共同富裕的鄉村產業振興對策分析

鄉村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是減少城鄉差距的關鍵,是實現農村農民共同富裕的基礎。在促進農村農民共同富裕的進程中,要用發展的眼光統籌謀劃鄉村產業布局,破解制約鄉村產業振興的難題,著力于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和農村農民共同富裕。

(一)加強鄉村公共品供給,改善鄉村產業振興的外部環境

好的公共環境是鄉村產業發展的要求,也是共同富裕的要求。共同富裕不僅包括物質生活豐富和精神文化生活豐富多彩,還包括環境的宜居宜業、公共服務的便利普惠、文化產品的多彩共享、社會的和諧和美。因此,要從鄉村產業長遠發展和共同富裕的角度,加強鄉村公共品供給,為鄉村產業振興提供好的外部環境。一是要改擴建鄉村的主要道路,為生產生活提供可達性、便利性、暢通性;二是加強鄉村醫院、學校、文化設施等場所的提質升級,讓村民能就近就醫、就近上學、就近觀賞文化產品,增強鄉村的健康和教育保障,豐富鄉村的文化生活;三是加強供水改造與提質,改善鄉村用水條件,保障供水穩定、用水安全和健康衛生;四是加強鄉村安全監控和網絡信息設施建設,為鄉村社會生活安全、信息交流和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支撐。

(二)加強制度創新,激活與吸引鄉村產業振興的要素資源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為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國家頒發了系列政策文件(如《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全國鄉村產業規劃(2020-2025)》等)。這些政策對鄉村產業振興進行了全面部署和總體政策安排,為鄉村產業振興構建了良好的宏觀發展環境。然而,我國鄉村地區差異大,資源稟賦不同,鄉村產業發展基礎情況復雜,不能搞“一刀切”和“齊步走”,需要加強制度創新,激活與吸引鄉村產業振興的要素資源,將國家發展戰略和政策落到實處,促進鄉村產業振興。一是創新鄉村土地流轉制度,激發土地活力。土地是鄉村產業發展最豐富、最重要的資源,但因為沒有得到有效應用,也是“浪費”最嚴重的資源,許多農民寧可閑置、低效使用土地,也不輕易流轉、租讓。各縣可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設計以縣情為基礎的鄉村土地流轉指導制度,成立以鄉鎮、村干部為主的鄉村土地流轉協調機構,幫助經營業主、農民做好土地流轉工作,激活土地資源,集聚產業發展的其他要素。二是創新鄉村產業招商制度,設立鄉村產業振興招商平臺。成立縣級鄉村產業振興招商平臺,發布鄉村產業需求情況與開展產業招商活動,主動吸引產業發展要素流入與農業龍頭企業、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及倉儲、運輸等企業加入,帶動鄉村產業發展。三是創新鄉村基層組織用人考核制度,激發鄉村組織鄉村產業發展的活力?!耙淮逡黄?、一鄉一業”已成為一些鄉村地區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成功經驗,但許多鄉村由于多種原因還缺乏產業與品牌支撐,鄉村經濟與產業發展處于落后狀態。根據許多地方鄉村產業發展的成功經驗,鄉村產業發展多與有力的村級組織、鄉村賢達有關。村支兩委是宣傳和幫助落實黨的方針政策的基層組織,也是帶領廣大村民實現共同富裕的基層組織??蓜撔麓寮壗M織人員聘用制度,將年度鄉村產業發展情況作為村級組織選聘的重要因素,增強鄉村基層組織干部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可外聘離退休干部、退伍軍人、畢業大學生、企業管理人員等優秀人才做村支兩委干部,激活鄉村產業發展的人力資源,助力鄉村產業發展。四是創新鄉村種植戶(場)、養殖戶(場)、農產品加工戶等個體企業的支持制度,培育鄉村產業。目前,鄉村個體經營者大多缺技術、缺資金、缺信息,對政策不了解,多是憑經驗生產,抗風險能力差,但由于是本地人和自己勤奮等優勢,仍在艱難經營。這些個體企業是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基礎,具有較好的發展潛力,各級政府要創新制度,做好服務,加強對他們的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支持,將國家的惠農政策切實落實。

(三)優化鄉村產業結構,提升鄉村產業發展質量

鄉村產業結構反映鄉村經濟發展水平和鄉村農民收入水平,是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因素。鄉村產業結構的優化,對鄉村經濟、產業布局、生態環境和農民收入及城鄉協調發展都有很大的影響。因此,要優化鄉村產業結構,提升鄉村產業發展質量。一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農業產業體系。以農業農村資源和生態環境為依托,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引導農民合理布局農業產業體系,培育多樣性農業、現代化農業和高質量農產品、地方特色品牌農產品,使得鄉村產業布局優化和產品高質量化、特色化。二是升級相關產業,提升產業效益。根據鄉村產業發展狀況和本地資源情況,適度擴大農業生產和部分鄉村產業組織規模,通過機械化、信息化、管理現代化改造和現代技術等手段的加入,達到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增強環保、提高產出等目標,提升產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三是遵循農民愿望,豐富鄉村產業業態。農民是鄉村產業發展的主體,優化鄉村產業結構要遵循農民愿望,大力發展鄉村主導產業和樹立“一村一品”產業支柱的同時,支持鄉村小微企業、庭院經濟、手工作坊等鄉土特色經濟,豐富鄉村產業業態,增強鄉村產業活力。四是加強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延伸鄉村產業鏈價值鏈。在培育特色品牌、規?;a品時,加強對上中下游企業的引入與培育,實現種植、加工、運輸、銷售、科研技術等板塊產業的聯動和融合,延伸鄉村產業鏈價值鏈,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城鄉共同富裕。

猜你喜歡
共同富裕農村發展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共同富裕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