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陵山系大江東

2023-02-23 03:44王立
民主與科學 2023年6期
關鍵詞:巴東恩施宜昌

王立

1970年代中期,我進入當時有“全國最大辦公室”之稱的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頭三年在秘書處工作。每年汛期的中午,我們科室都要派人值班,負責印發長江干流主要站點的《水情公報》,午后2點,廣播電臺準時播報沿江站點的水位、流量及漲落。由是,我開始在長江沿線尋找那些我耳熟的地名。外婆常說起的長江兩岸的城鎮鄉村,有記憶以來,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那些風雨、那些苦難、那些歡喜、那些憧憬,都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骨子里,我也是喝長江水長大的。

1954年武漢大汛,外婆抱著不到半歲的我,跟隨中南局家屬上廬山避汛。真是難為了那些安置我們這些老老小小的工作人員,為著我和另一名尚在襁褓中的嬰孩兒,他們想方設法買來一只山羊,每天擠羊奶喂養我倆。在我喝著羊奶的一百多個日日夜夜里,武漢百萬軍民奮力搏斗,戰勝了當年的特大洪水。大武漢就是大武漢,有漢口一元路濱江公園的防汛抗洪紀念碑為證。下得廬山,我即隨奉調北京的父母北上。在北方生活了十來年,我又回到了大武漢。這一次,我還真真地在滾滾東逝的大江中喝了幾口原汁原味原生態的長江水。

1970年7月橫渡長江的大軍中,女學生的方隊格外引人注目,沒想到我們這群十五六歲的女初中生也能在長江中搏擊風浪。三次試渡,有時大雨打入江中,濁浪滔滔;有時細雨蒙蒙,江面水天一色。7月16日正式渡江那天,倒是艷陽高照,萬里無云,我們的方隊始終保持著完美的隊形。四次從武昌漢陽門碼頭下水,到漢口一元路江灘上岸,是我一生中與長江最親密的接觸。半年后,一列行駛在漢丹線上的綠皮火車,將我送到了漢江之濱的一個山村。喝了幾年的漢江水后,我再一次如愿回到大武漢。退休后定居北京,規模浩大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又讓我后半輩子喝到了漢江水。

我這輩子注定與長江有緣,自當承襲了祖上與長江結下的不解之緣。

清末,生活在舉水河畔的祖父,在長江北岸的團風碼頭登船啟程,至上海轉乘海輪到天津,再乘火車抵達北京,就讀順天中學堂,畢業后考入國立北京工業專門學校,習應用化學科,為該校第一期(民國四年,即1915年)畢業生,分發至江蘇省實業廳工作。次年,祖父參加北京政府首次文官高等考試,獲薦任一級。至此,祖父全家遷居南京新街口。我父親生于南京,在南京幼稚園發蒙,1935年小學畢業即來到武昌上中學。至1937年南京淪陷前,祖父全家陸續回到武漢。

1938年初,回到武昌不久的四伯父和他的幾個從南京來的同學相約,過江到設在漢口市立一女中的“蘇浙皖京滬淪陷區省市立中小學教職員及公私立中等學校學生登記處”,報名登記前往設在銅仁的國立貴州中學(后為國立三中)就讀。他們在漢登記的384名師生編為第三大隊,3月下旬從漢口出發,乘火車到岳陽,轉乘汽輪渡過煙波浩渺的洞庭湖到達湘西重鎮常德,再換乘木船溯沅江過桃源、沅陵,到達辰溪。學校原計劃由辰水乘船前往銅仁,但因遇阻,師生們只得棄舟改走陸路繞道而行,輾轉奔波抵達銅仁。為喚起沿途民眾的抗戰意識,一路上,師生員工運用各種形式開展抗日救亡宣傳。

而此時,武漢的學生們還坐在課堂上。6月,武漢會戰開始,形勢日漸嚴峻。8月初,湖北省政府決定將全省47所公私立學校合組成“湖北省立聯合中等以上學?!?,下設22所分校,全部實行公費,遷往鄂西鄂北各縣繼續辦學。于是,全省各縣市的學生們奔走相告,迅速前往設在漢口、宜昌、襄陽的湖北聯中登記處登記,并分別趕赴設在漢口、沙市、宜昌、襄陽等地的湖北聯中接待站集結。

一時間,從吳頭楚尾的大江東到巴子故里的武陵山,長江沿岸大大小小的碼頭上,江中航行的各種各樣的船只上,涌動著湖北聯中學生。我那當年還是中學生的父親母親、堂表兄弟姐妹等一眾親友,就奔走在這支負笈西遷的學生大軍中。

戰事瞬息萬變,原定遷往宜昌及鄂北幾縣的上十所湖北聯中分校旋即改遷鄂西,霎時,大批聯中學生涌進宜昌集結。

此時的宜昌因日機狂轟濫炸,岌岌可危,到處是逃難的人群和待運的貨物,已無溯江西上的船只可尋。集結在宜昌的大批聯中學生處境危急,必須盡快將學生們帶離宜昌。于是,各分校學生由軍事教官或教員帶隊,分批奔赴各自分校。有分校從宜昌乘木船過江,沿施宜官道步行;有分校坐火輪到巴東起坡,走巴咸公路行進。改遷巴東的分校,干脆直接從宜昌步行前往。

10月初,湖北省立漢陽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的儀器設備、圖書資料以及大部分師生已抵達長陽西流溪新校址,校名為“湖北省立聯合中等以上學校長陽高級工業職業分?!?,定于11月1日開學。10月底,武漢淪陷,學校即奉命改遷巴東,更名湖北聯中巴東高級工業職業分校。時局陡轉,舟車難覓,學校只得令軍事教官帶領學生從宜昌江邊出發,沿纖夫拉纖的纖道艱難攀行至巴東。

長江從宜昌南津關開始進入雄偉壯麗的三峽,盡管風景優美,然而江面灘多流急,江中暗礁無數,兩岸則是綿延不斷的懸崖峭壁。每天,高工分校的這支學生隊伍,趕在日落前從懸崖下的纖道攀爬到鎮上的客棧過夜。第二天早上打好綁腿,再下到江邊的纖道上繼續攀行。終于,纖夫的小道將這群十六七歲的學生帶到了長江北岸的東瀼口。校舍是當地鄉紳騰出的大宅院。白天,師生們在廳堂改做的教室里上課,夜晚,學生們在兩邊廂房的樓上席地而臥。盡管艱苦,連天烽火中,能有這樣一所管吃管住管制服管讀書的學校,流亡學生已經知足了。

東瀼口上行一二十里的西瀼口,是沿渡河入江口。沿渡河發源于神農架,因而得美名神農溪,今乃國家5A級旅游景區,著名的纖夫文化走廊。1938年秋,湖北聯中4所分校駐足神農溪旁。

自西瀼口上行,神農溪的第一個碼頭龍船河,接納了原擬遷秭歸的聯中巴東女子職業分校。再往上,過葉子壩,行至羅坪,留下了聯中巴東初級農業職業分校,該校由原擬遷鄂北的聯中鄖縣初農分校改遷至此。原擬遷興山的聯中巴東初中分校落腳在火峰的廟宇和民宅中。

原擬遷鄂北的聯中均縣女子高中分校遷至羅溪壩沈家大屋,更名聯中巴東女子高中分校。沈家大屋門前流淌著一條清澈的羅溪河,當年只有十三四歲讀初中的母親,想家的時候,常常坐在羅溪河邊,鄉思隨河水流到故鄉:羅溪河流到小河口進入神農溪,再沿神農溪流到東瀼口匯入長江,然后順流東下就到了故鄉黃州。

2011年7月,我循著母親當年的漫漫求學路來到羅溪壩。沈家大屋的原址上,時為巴東縣沿渡河鎮羅溪壩初級中學??粗鹘虒W樓墻上鐫刻的“羅溪壩中學,自1938年湖北省立女子高中遷徙而至始建校至今……悠悠校史里有他們各自閃光的一頁”的銘文,如同看到母親和她的同學們穿越歷史的煙塵撲面而來。

湖北聯中巴東高級商業職業分校繼續溯江西行至楠木園。這個扼川鄂咽喉的依山傍水古鎮,位于巴東老縣城以西二十多公里的長江南岸。學校征用當地住民的幾十間傳統民居木屋作校舍,學生們每天清晨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沿著幾百步石階下到江邊,掬一捧湍急的江水洗臉漱口,然后轉身拾級而上,在石梯兩旁的山谷中高聲朗讀英文。

原定的湖北聯中均縣初級工業職業分校改遷鄂西,在地勢險峻的野三關安頓下來,更名聯中巴東初工分校。這里是進入鄂西的交通要津,如今宜萬鐵路野三關站坐落于此,清江上的水布埡水利水電樞紐工程與之毗鄰。1938年11月中旬,湖北聯中均縣武當山高中分校因臨時改遷鄂西,一時難覓校址,在此滯留月余。一籌莫展之際,幸得客居此地的石瑛先生相助,選定在建始三里壩建校。12月下旬,父親他們這支由武昌省高、省一中、省二中千余師生組成的隊伍,在鵝毛大雪中告別野三關,徒步經高店子走到三里壩,在那條冬日里蒸騰著輕紗般水霧的東洛河兩旁搭建起茅屋草舍,笳吹弦誦。1939年春,該分校在東洛河北邊山上的周家堡建起了干打壘的教室和圖書館,四周砌起一道高大的院墻,并在大門旁的圍墻上嵌入一塊校碑。7月,該校更名為湖北聯中建始高中分校。是年秋,父親轉學到設在重慶長壽的國立十二中,畢業后,赴昆明考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我曾兩次造訪三里壩湖北聯中建始高中分校舊址,見到了當年的校園和校碑。然而我心中更矗立著另外兩座豐碑,聯中建始分校的兩位紅巖英烈——陳以文和張國維。

相比這些臨時改遷鄂西的聯中分校,本就擬遷鄂西幾縣的湖北聯中其他分校則要幸運許多。長江南岸的清江與其眾多支流,奔騰著迎接全省學子的到來。

武昌兩所著名的省立師范學校遷至建始。都說八百里清江美如畫,最美的江段在景陽,蜿蜒穿過建始縣城的廣潤河,不甘寂寞地趕到景陽為清江畫廊增色添彩。湖北省立武昌師范學校遷至建始城西七里坪劉家臺大屋,是為湖北聯中建始師范分校。湖北省立武昌女子師范學校遷至建始城北松樹坪羅家老屋,是為湖北聯中建始女子師范分校。

建始境內的野三河、馬水河、東洛河、廣潤河、伍家河等多條河流,不僅哺育著本省學子,還以其廣納百川的博大胸懷,接納著外省淪陷區的流亡學子。1939年2月,立足僅僅四五個月的湖北聯中建始女師分校,接納的多名外省籍學生中,便有潘茜、潘琰、張效英、王德珍等四名江蘇徐州籍學生,其中一位即是昆明“一二·一”烈士潘琰。

1942年9月,離開湖北聯中建始女師分校三年后,亦即考入西南聯大師范學院的前一年,潘琰在四川合江寫下了散文詩《懷念》,抒發對松樹坪的深深眷戀。在這發自肺腑的思念中,隱藏著潘琰內心深處的一個秘密——她的共產黨員人生從這里起步。

恩施市現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府駐地。民國時期,恩施州的建置幾經變更:1928年設為湖北省鄂西行政區,1932年改為第十行政督察區,1936年改為第七行政督察區,轄8縣,行署駐恩施縣。1938年秋,湖北省政府和第六戰區司令長官部駐恩施,恩施成為湖北戰時省會和全省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匯聚了各類機構和人員。即便如此艱難,清江環抱的山城恩施,仍將湖北聯中5所分校擁入懷抱。

湖北聯中恩施農業??品中TO在五峰山小埡口周家大屋。農專分校是湖北聯中22所分校中唯一一所大學??品中?,由湖北省立農業??茖W校并入。因著這樣一所大學??茖W校,湖北聯中才被稱作“湖北省立聯合中等以上學?!?。聯中恩施高級農業職業分校與之緊鄰,只因高農分校原本就是湖北省立農專附屬中學。

抗戰之前鄂西僅有一所省立初中,這便是位于恩施城內梓桐巷道臺衙門的湖北省立恩施初級中學。1938年秋,該校與漢口市立一中、省立江陵中學高中部、省立宜昌中學高中部、私立中華大學附中高中部合組為湖北聯中恩施高級中學分校。為安置這1200余名學生,聯中恩施高中分校遷至恩施城北金子壩,租用幾處民宅做校舍。校本部設在金鳳山的一座廟里,高中分為三部,分別安置在相距不算太遠的高家大屋、李家大屋和杜家大屋。初中部另設于清江邊的小龍潭。

聯中恩施女子高中分校遷往的恩施屯堡新街,是當地鄉紳許家剛剛新建尚未開張的一條商業街。穿街而過的石板路的盡頭是清江與龍橋河二水環繞的一片開闊河灘,這里承載過母親她們的青春年華。如今,整條新街沉睡江底,我只能在母親和她高中同學們的憶往中憧憬這里曾經的岸柳堤楊,朝陽落日。這里走出了不少杰出的聯中女校友,其中有著名的敦煌藝術家萬庚育,美籍華人作家聶華苓,著名的婦產科專家、武漢市第三醫院院長吳佩湖,以及多位大學教授。

與這4所聯中分校一同到達恩施的,還有一所湖北聯中恩施職業分校,該分校原擬遷秭歸,后改遷至位于屯堡老街與恩施大峽谷之間的向家壩。

從恩施大峽谷沿清江上溯幾十公里的利川騰龍洞,是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騰龍洞景區演出的土家族情景歌舞《夷水麗川》,再現了廩君與鹽水女神的動人傳說以及土家人的白虎圖騰崇拜。

利川地處湖北最西端,與重慶萬州、石柱、彭水等地接壤,境內萬山重疊,溝壑縱橫,山高且險卻有連接川鄂的小道可行。當年湖北聯中不少學生去往重慶,便是翻過齊岳山抵達萬縣,再經水路赴渝。

利川西邊的都亭山是八百里清江的發源地,清江蜿蜿蜒蜒流經利川、恩施、建始,巴東、長陽,在宜都匯入長江。由湖北省立實驗學校與省立黃岡初級中學合組的聯中利川初中分校,被安置在利川城內的文廟、圣廟、禹王宮、南華宮、萬壽宮等廟宇中。巖洞寺則容納了由武昌鄉師等5所省立鄉村師范學校合組的聯中利川鄉村師范分校,該分校即是原擬遷鄂北的聯中房縣鄉村師范分校。

貢水文瀾是宣恩八景之一,清同治二年《宣恩縣志》載:“水自治西七里龍洞中涌出,汩汩其來,四時不竭。其水清且漣漪,繞邑城而東注,至忠建河、長沙河,與清江合流?!?011年9月,站在貢水河上的文瀾橋——一座侗族風情的風雨橋邊,著名的建筑學家、當年就讀湖北聯中宣恩初中分校的張良皋先生告訴我,1938年11月,當他們這些來自長江邊的省立漢陽初中和省立江陵中學初中部的師生,從宜昌、長陽、巴東、建始、恩施一路風塵仆仆地走到宣恩時,縣政府已為他們準備好校舍。主校區設在氣勢恢宏的宣恩文廟中,文廟西邊的火神廟、東邊的宋家祠堂和街對面的城隍廟,辟為學生和單身教員宿舍。城隍廟、宋家祠堂與主校區隔街隔巷,縣政府特地建起天橋,使四處院落連成一體,儼然一座像模像樣的校園,幾千學子于斯弦誦八載。

咸豐是湖北的西大門,素有楚蜀屏翰之稱。發源于利川的阿蓬江,因其流經咸豐境內的世界文化遺產唐崖土司城,人稱唐崖河。唐崖河在咸豐縣境內穿洞穴、過峽谷,由東北流向西南,在武陵山中倒流3800里,至重慶酉陽龔灘匯入烏江,為烏江第一大支流。

1938年11月,原擬遷鶴峰的省立武昌初級中學的師生,因鶴峰未通公路,便在咸豐安頓下來。他們將幾處分散且破舊的廟宇中的房屋稍加修整,改作黌舍。校本部設在租用的民宅中,學生分成兩個分部:東分部設于文昌宮、孔廟,西分部設于火神廟、禹王宮,校名遂變更為湖北聯中咸豐初級中學分校,終于在12月底正式開學。

來鳳與湖南龍山隔酉水相望。酉水河源出湖北宣恩酉源山,流經宣恩、龍山、來鳳、至重慶酉陽、秀山,再入湖南保靖,在沅陵匯入沅水,為沅水最大支流。

湖北聯中來鳳初中分校由省立宜昌中學初中部與省立荊門初級中學合組而成。1938年11月,兩校學生分三批先后到達來鳳,租用城邊三光坪何氏宗祠及肖氏族人的二十多間民宅作校舍。1939年8月,為躲避日機轟炸,學校遷至離縣城15里的黃毛嘴向家大屋。湖北聯中來鳳初中分校的到來,讓這個湘鄂交界處多民族聚居的偏遠之地始誦弦歌,來鳳縣第一中學的校史即上溯至此,該校被譽為民族教育的一顆明珠。

1938年(農歷戊寅年)中秋的那輪明月,深深印刻在西遷途中的聯中學子心中。10月25日,武漢淪陷,此時大部分聯中學子正行進在武陵山區的深山峽谷之中。正值秋山紅葉時,碧嶂開合,青溪潺湲,背井離鄉的學子雖人在畫中,卻心馳畫外。時處民族危難之際,前方將士浴血奮戰,抗戰建國重任在肩的他們自當賡續弦歌。1940年6月,宜昌淪陷,巴東危臨前線,駐足巴東的聯中各分校再度走向楚云深處。這些當為后話了。

(作者為江漢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尚國敏

猜你喜歡
巴東恩施宜昌
王銀成 情系三峽 心念巴東
宜昌“清單之外無事項”等
恩施石油:黨建為經營賦能
湖北宜昌卷
恩施方言中的“倒”和“起”
巴東,巴東
往事
恩施年俗——點路燭
動真招下苦功創建平安恩施
巴東亮起來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