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積極心理學提升高職學生希望感路徑研究

2023-02-24 03:16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個體目標高職

李 欣

(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智能工程學院,重慶 401331)

1 高職學生希望感現狀分析

希望感是指一個人對未來的期望、渴望和信心的感受。它涉及對自己未來可能實現的目標、愿望和夢想的積極態度和樂觀情緒。希望感是個體以追求目標的動力和路徑為基礎產生的積極心理現象,是個體對目標達成的認知思考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個體設定明確的目標,并根據設定目標產生動機與設計相關的策略,促使目標得以成功,這是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群體而言,希望感的培養與提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積極品質,希望感的良好形成有助于其體格、知識、能力、人格全方位全過程發展[1]。

1.1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選取重慶地區5 所高職校校的學生560 名。其中,男生267 人,女生293 人;具有城市戶口且居住于主城區內的學生254人,具有農村戶口且居住于區縣的學生306人。

1.2 研究工具

本問卷以斯奈德的希望理論模型為基礎,參考辛普森編制的成人不同生活側面希望量表,結合國內外的相關研究成果,對院校學生進行訪談,結合訪談資料與開放式問卷獲得其希望的關鍵詞,編制出符合院校學生希望感的問卷。高職院校學生希望感的問卷問題由一般希望、學業希望、家庭希望、愛情希望和休閑希望五個類別構成。一般希望主要表現為個體相信自己在遇到阻礙或挫折時能夠通過調整心態和轉換策略等方式完成目標的正向思維。學業希望主要表現為個體認為通過追求進步的信念和不斷學習的行為,在時間和精力的積累下能夠實現自己目標的積極思想。家庭希望主要表現為家庭和諧關系的重要程度,個體認為通過投入時間和精力與家人相處溝通、解決家庭難題等是家庭單位的重要組成部分。愛情希望表現為個體對待友情或愛情的態度存在主觀能動性,能夠自主解決在感情中遇到的困惑與不解,并在此過程中不斷成長。休閑希望主要表現為個體認為通過積極參與休閑活動能夠更好地實現身心健全發展、拓寬知識廣度與深度,增強自身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與能力。本量表采用李斯特五級量表評分,分值從1分到5分分別對應“非常不同意”“基本不同意”“不確定”“比較同意”“非常同意”。

1.3 數據結果

在關于高職學生希望感的研究中,主要通過問卷形式探究高職院校學生的的一般希望、學業希望、家庭希望、愛情希望以及休閑希望等五個類別。通過數據對比分析發現:希望感的各部分均值為3.23,處于良好狀態。一般希望、家庭希望和戀愛希望問題表現較為突出,其分值分別為3.234、3.26、3.27。對城鄉高職學生希望感進行數據分析發現:城市高職學生的希望感各部分均值和分值兩項明顯高于農村高職學生,差值均大于0.2。此數據結果在訪談過程中同樣有體現,具有城市戶口且居住于主城區內的學生多次提及父母比較開明、尊重自己的想法、遇到問題會第一時間協商、對未來有希望等相關詞句;具有農村戶口且居住于區縣的調查對象的訪談結果恰好與其相反,如“經常說自己命不好”“膽小,怕說錯話,很敏感”“家庭生活比較壓抑”等。

2 影響希望感的主要因素

2.1 個體氣質性格的影響

一個人的氣質和性格會影響希望感的高低,可以塑造他們對生活的態度、對未來的期待和希冀的程度。在進行希望感量表測量前,本研究對調查對象的氣質類型也進行了相應測試。調查問卷結果顯示,膽汁質、多血質氣質類型的學生希望感均值較高,分別為3.56、3.62,均高于粘液質、抑郁質的學生希望感。結合個體性格特征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樂觀主體:樂觀主體趨向于對未來持有積極的心態,相信事情會變得更好。他們更傾向于看問題中的機會和積極的解決方案,從而對未來充滿希望,這種積極的心理狀態可以增強希冀感。

內驅動力:個體內部的驅動力和動機對希望感的高低起著重要作用。內驅動力使個體有強烈的渴望和決心去追尋自己的目標。如果一個人有強烈的內在動力和目標,他會對未來充滿希望,并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行動,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和愿望。

內外部控制感:內外部控制感覺是個體認為自己對生活的控制程度。高內部控制感覺的人相信自己可以通過努力和行動實現目標,他們更可能表現出更高的希望感。相對而言,高外控制情緒的人可能更傾向于相信命運或外部因素決定他們的未來,可能對希冀情緒產生較低的影響。

自信心和自尊:一個人的自信心和自尊水平可以影響他對自己能力和未來成功的信心。具備更高自信心和自尊的人可能更有希冀感,相信自己足以克服困難并取得成功。

興趣和激情:對某個領域或目標的興趣和激情可以激發一個身體的希望感。當一個人對某個事物充滿熱情并有強烈的興趣時,他更有動力去追尋和現實相關的目標,甚至體會福流的喜悅感,進而表現出比較高的希冀感。

2.2 個人經歷經驗的影響

高職學生的個人經歷和經驗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他們對未來的期盼和信心,從而對希望感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調查結果表明,希望值較高的學生至少存在一個共同特點,比如學習成績優異、擁有特長、現任或曾經擔任過班級干部等。積極的個人經歷和經驗可以增強高職學生的希望感。當高職學生在學業、社交、職業等方面取得成功時,他們會獲得積極的反饋,增強自信和樂觀情緒,從而培養出更強的希望感。例如,當高職學生取得優秀的成績、參加社團活動并取得認可、獲得實踐或工作機會時,他們相對自信,對未來有更高的期待和希望。另外,負面性的個人經歷會對高職學生的希望情緒產生消極影響。當高職學生經歷挫折、失敗或遭遇困境時,他們可能會感到失望、沮喪和無助,從而降低他們的效能感[2]。例如,在學業上遇到挑戰或問題,無法達到自己的期望和目標時,他們可能會自我懷疑或削弱對未來的希望,導致希望感下降[3]。積極心理學強化個體的心理彈性和應對能力,可以幫助高職學生從困境中找到積極的解決方案,重新激發希望。例如,高職學生可以通過積極的自我反省和自我調整,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并尋找新的機會和途經。

2.3 家長教養方式的影響

父母教養方式是觀念、行為及其對孩子情感的一種多維度表現方式,狀態呈現相對穩定,是親子交往本質需求的體現。家庭是孩子成長的重要環境,家庭的教育養育方式直接塑造孩子的性格、價值觀和情緒狀態等[4]。在訪談中發現,對“家庭”進行描述過程中詞語較為正向、積極的學生其希望量表的均值明顯高于總體均值。家庭給予學生的情緒支持和鼓勵對培養高職學生的希望感有重要作用。當家長能夠表現出對孩子的支持和鼓勵時,孩子會感受到被重視和認可,從中激發出他們內心的希望和效能,從而在家長的關注、確定和鼓舞下努力前進。家庭教養方式影響學生建立目標和規劃的能力。家長幫助高職學生建立明確的目標,并提供指導和支持,幫助他們制定現實目標的規劃和策略,通過培養目標和規劃能力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的夢想,并教會他們如何分解目標、設定小目標、制定行動計劃以及堅持不懈追求夢想。目標導向的教育方式足夠激發高職學生的希望感和自我效能感。在信任關系層面,家長給與孩子適當的自主權,盡可能共同參與決策和解決問題。當家長讓高職學生自主選擇時,他們感受到被尊重和被信任,這對培養他們希望感和自我效能感非常重要。家長可以提供支持和指導,但也要給高職學生足夠的空間去嘗試和面對挑戰,相信他們有能力做出正確的決定和選擇。家庭教養方式對學生失敗與崩潰的處理方面也有重要影響。高職學生面對失敗和崩潰時保持積極的心態源于家長的支持和理解,家長可以幫助他們重新建立希望,并鼓勵他們堅持努力[5]。

2.4 同輩群體的影響

同輩群體的交流互動,會影響其自我期盼的產生。根據訪談與調查問卷結果發現:由學生自發形成的小團體,一般希望和學業希望的分值較為一致,其差值控制在0.1 以內。通過訪談了解到同學間相互鼓勵、支持和正向情緒會促使高職學生形成積極的自我期盼,從而更有希望實現自己的目標。相反,如果同學之間嘲笑、排斥和否定,會降低高職學生的自我期待,從而影響其他的希望。同學之間的競爭和比較,會對高職學生的動力水平產生影響。相反,如果同學之間缺乏激情和對比,會降低高職學生的動力水平,從而影響到希望感的產生。同學群體可以為高職學生提供一個社會認可的環境。如果同學群體間的交流往來和互動愉快、順暢,會促使高職學生形成積極的社會認同。相反,如果同學之間存在于排比和孤立,會降低高職學生的社會認同感與希望感。如果同學之間相互支持和鼓勵,會促使高職學生形成積極的支持系統,從而更容易實現自己的目標,增強希望感。相反,如果同學之間欠缺支持和鼓勵,會降低高職學生的支持系統,從而影響其希望感的產生。

2.5 社會環境的影響

在訪談過程中,高職院校學生多次提及“征兵入伍”“專升本”“就業創業”等方面的國家政策和學校政策,由此可見社會環境對高職學生希望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社會支持、角色模型、教育機會和就職前景等方面。

社會支持:社會環境中的支持和認可可以激起高職學生的希望感。當高職學生感受到來自家庭、朋友、教師和社會的支持和鼓勵時,會不斷產生自我效能感。相反,缺乏支持和承認的社會環境可能會削弱高職學生的希望感[6]。

角色模型和成功案例:社會環境中的積極角色模型和成功案例對高職學生的希望感有重要影響。當高職學生看到身旁的成功案例,會感受到激情和希望,相信自己也可以取得類似的成就。這些榜樣可以引導高職學生樹立目標,并提供實現目標的信心和動力。

教育體制和機會均等性:當教育體制能夠提供公平的教育機會、并消除不平等現象時,高職學生會更有信心追求自己的夢想。如果社會中存在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和機會的限制,高職學生可能面臨困難和挫折,從而影響他們的希望感。

社會經濟狀況和就業前景:當社會穩定、就業前景樂觀時,高職學生更有信心追尋自己的職業目標和未來發展。相反,經濟困難和就業壓力加大可能削弱高職學生的希望感。

2.6 網絡環境的影響

網絡環境對高職學生希望感的影響非常顯著。調查結果表明,經常瀏覽積極正向的短視頻、社會新聞以及其他網絡內容的高職學生相比較瀏覽負面信息的學生而言,其希望感均值高出0.56。在當今信息化社會,網絡已經成為了人們學習、生活、娛樂的重要渠道之一。網絡環境對高職學生希望感的形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獲取信息和知識:網絡為高職學生提供了廣泛的信息和知識資源,不斷拓寬視野和開闊思維。他們可以通過在線學習平臺、網絡課程、學術論壇等途徑獲取豐富的學習資料和專業知識。這種無限的學習機會和知識積累可以增強高職學生的自信和希望,相信自己可以不斷學習和成長。

社交互動和連接:網絡提供了全球范圍內的社交平臺和在線社區,使個人能夠與他人充分地進行交流、分享信息和建立聯系。這種社交互動和連接可以增加個人的社交支持和歸屬感,促進交流與合作,從而提升希望感。

激勵和激勵性內容:網絡上存在大量的激勵性內容,如成功故事、積極心理學、激勵報告等。這些內容可以為個體積蓄能量,提供希冀和動力,鼓舞他們去追求自己的目標和夢想。

虛擬身份和自我表現:網絡環境允許個人創造和塑造自己的虛擬身份,通過社交媒體和在線平臺表現自己的想法、觀點和才能。這種自我表現和展示可以增加個體的自信和自尊心,提升希望感。

需要注意的是,網絡環境的影響因人而異,個體的使用習慣、目標和心理狀態也會對其希望感產生影響。同時,網絡環境中也存在如信息過載、社交比對和虛假展示等問題,這些因素可能對學生的希望感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在利用網絡的同時,個體應保持理智和批判性思維,選擇對自己有利的資源和內容。

3 希望感提升的主要策略研究

3.1 加強以自我認識為目的的教育引導

加強以自我認識為目的的教育引導,旨在幫助學生深入了解自己的內在特點、價值觀、興趣和潛能,并引導他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發展自己的潛能和擁有健康的人格[7]。通過這種自我認識有助于學生個體建立清晰的自我身份和自我認知,從而增強對自我潛能的認識和對未來的希望感。加強以自我認識為目的的教育引導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鼓勵學生自我探索。教師可以鼓勵個體尋求機會去深入了解自己的特點、價值觀念和目標,這種自我探索過程可以增強個體對自己的認識和了解,從而培養出積極的希望感。

加強學生進行個人興趣和才能的探索。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個人發現并了解自己的興趣、天資和潛力,并通過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機會和經驗,直至個人能力足以發展自己的能力和特長,從而增強對未來成功的希望感。

引導學生設定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目標和規劃。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個體設定明確的目標,并提供實現這些目標的規劃和策略。當個人有清晰的目標和行動計劃時,他更有動力和希望去追求和實現這些目標。

不斷激發學生創造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學生個人具備創造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時,他更有可能面對挑戰并尋求積極的解決方案,從而增強希冀感。

鼓勵學生進行個人反思和自我探究的活動。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寫日記、自我評價、參與討論和反思問題等方式,幫助學生深入思考自己的感受、想法和目標。

3.2 開設以積極心理學為基礎的相關課程

關于課程設置,高??砷_設以積極心理學為基礎的系列心理健康課程,將課堂內外的課程與活動聯系起來,形成相關體系,更有利于促進高校學生高希望感的特質養成。在基礎感受方面,教師通過引導并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基礎感覺對希望感的影響。通過視覺感知顏色的變化、識別重要信息、觀察世界的美好,通過聽覺舒緩緊張狀態、刺激記憶能力,通過嗅覺喚醒積極體驗、提升正面情緒,通過觸摸感覺增強身心安全感、建立與外界的穩定聯系等。在設計積極心理學相關課程時,教師需要明確課程目標和學習成果、確定希望感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紹積極心理學的理論框架和相關研究成果以及與希望相關的主題、探討積極情緒的培養和管理,如情緒調節、心理彈性等,讓學生了解如何應對打擊和困境、保持積極心理。引入實例和案例分析,讓學生了解成功的積極心理學理論和實踐經驗。確保課程內容系統化、有針對性地涵蓋高職學生希望感的各個方面,幫助學生了解積極心理學的重要性和應用價值。在教學課程中,教師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分享個人經驗和觀點,促進彼此間的交流和學習。提供小團體活動、合作項目等,讓學生通過合作與他人互動,共同探索。組織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如志愿者工作、社區服務等,讓他們親身體驗積極心理學的實際應用。

3.3 開展以提升效能感為核心的社團活動

開展以提高效率為核心的社團活動可以幫助參與成員提高自信、培養綜合能力,并促進學生成長和發展。為社團活動設定具有挑戰性的目標,使成員感到興奮并積極完成。目標應該是可以量化和可能實現的,以方便成員能看到自己的進步、體驗成就感。確保社團成員獲得必須的支持和資源,以幫助他們實現目標。這可以包括提供必須的培訓、指導、設備和資源以及營造良好的團隊合作氛圍。通過鼓勵成員間的合作與互助,營造團隊合作的氛圍,通過組織團隊項目、合作任務和互助討論等方式實現。鼓勵成員共享經驗、交流知識和技能。定期提供積極的反饋和認可以鼓勵成員。給個人和團隊成員肯定和贊揚,讓他們感觸到自己的貢獻和價值。同時為成員提供具有建設性的反饋和指導,以幫助他們改進和發展。鼓勵社團成員發起新思想和主動力,提出新的想法和解決方案,給予成員一定的自主權和決策權,讓他們在活動中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領導能力。為社團成員提供展示成果的展會、演講會、比賽等。為社團成員提供持續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包括舉辦專題講座、組織工作坊、參觀學習等,激勵成員與個人制定計劃和學習項目,提高他們的技能和知識水平。

3.4 打造以朋輩幫扶為主體的積極生態圈

高職學生同輩之間積極影響彼此的希望感,可通過建立積極的社交網絡,鼓勵大學生與積極、樂觀的同輩建立聯系。積極的社交網絡可以提供支持、鼓勵和共享成功經驗,增強希望感。共享目標與夢想,鼓勵同輩之間分享彼此的目標和夢想,通過交流和互相激勵,可以增強彼此的希望感,并找到共同的動力和目標。提供支持與鼓勵,高職學生可以相互提供支持和鼓勵,幫助對方克服困難和挑戰。通過互相支持,可以增強希望感并激發積極的行動。建立共同學習和成長的積極生態圈,通過組織學習小組或共同參加課外活動,讓高職學生同輩之間有機會一起學習和成長。這樣的環境可以促進知識分享、合作和互相學習,增強希望感。高職學生同輩之間可以互相成為積極的角色模型[8],通過個人行為和成就激勵他人。展示自己的努力、堅持和成功經驗,鼓勵他人追求目標并保持希望感。同時應當重視消極的影響可能對希望感產生負面影響,應積極選擇與樂觀并賦予支持的同伴建立更緊密的關系??傊?,通過積極的社交互動、目標共享、支持和鼓勵,大學生同輩之間可以相互促進和增強希望感,創造一個積極、支持和鼓勵的環境,以促進彼此的成長和成功。

3.5 開發以家校聯合為延伸的全新格局

希望感水平較高的個體在面對負性事件時采取的方式往往較為成熟,高職學生因個人閱歷、知識積累等方面的局限,往往處理問題時會短時期內暴露焦慮、忐忑等情緒。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優勢互補、認識共育價值、正視共育問題,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家校之間信任度越高、共同目標越明晰,家校共育效果就越好。良好的家校共育意味著家庭與學校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共同目標。學校與家長可共同策劃和組織一些合作項目,如家長講座、家長參觀日、家長志愿者活動等。這些項目可以增加家長與學校之間的互動和合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在動力。學??梢灾贫彝コ蓡T參與計劃,請家長積極參與學?;顒雍蜎Q策過程。通過定期的家庭會議、家庭訪問活動或在線平臺,學校教師與家長可以交流學生的學習進展、個人發展需要以及目標設定,為其完成目標、解決問題等作出更積極的正向引導,為他們希望感水平的提高打好基礎。學生家長可記錄學生成長變化、心態變化、情緒變化以及知識儲備、個人對事件態度、解決問題能力、綜合能力等的不同表現,在座談會和其他活動中及時分享心得體會和經驗,形成校與校合力、家與家合力、家校合力,不斷促進學生希望感的提升。

3.6 充分利用以社會環境和網絡環境為載體的教育資源

學校和社區可以創造積極的社會環境和網絡環境為高職學生提供支持和資源,鼓勵其追求目標和夢想。例如,組織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促進希望感的活動、講座和工作坊,邀請成功人士分享經驗,以此激勵高職學生。學校和社會建立導師制度,為高職學生提供指導和支持。導師可以幫助學生設定目標、制定計劃,并提供實用的建議和反饋,以增強他們的希望感。學校和工作場所可以提供積極的學習和工作環境,也可以包括提供獎學金、實習機會、創業支持等鼓勵合作、創新和成就動機。積極的環境可以激發高職學生的動力和熱情,增強他們對未來的希望感,同時在多媒體、自媒體時代,利用社交媒體和在線平臺可以擴大其社交網絡,并與積極樂觀的人、事、物建立聯系。通過關注正能量的內容和參與積極的討論,高職學生可以受到鼓舞和啟發,增強希望感。社會環境和網絡環境可以鼓勵學生之間的互助和合作,通過組織合作項目、志愿服務活動和學習小組來實現。積極的互助和合作可以讓學生增強希望感,培養團隊精神。通過利用社會環境和網絡環境,幫助高職學生建立積極的希望感,這種積極的環境可以激發他們的動力、決心和成就,推動他們實現個人目標和追求幸福。

4 結束語

本研究基于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從不同維度探討高職學生希望感意識形成影響因素,整合提升高職學生希望感的方法策略,希望對提高學生心理健康和成長成才具有積極作用,同時以期可以為積極心理學在教育領域的推廣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

另外,希望感作為一種積極心理狀態,可以幫助個體更加樂觀、積極,更有動力去追尋自己的目標。在大學階段,希望感的形成對學生克服困難、實現自己人生目標至關重要。因此,研究如何提升高職學生希望感,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和發展、提高學業和職業成功具有重要意義。

猜你喜歡
個體目標高職
關注個體防護裝備
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與創新
個體反思機制的缺失與救贖
How Cats See the World
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討
關于提高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的思考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1期)2008-03-2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