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大學語文”課程的功能性探究

2023-02-24 03:16周斯韻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大學語文人文高職

周斯韻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圖文信息中心,重慶 401331)

關于“大學語文”課程的性質,學界主要有文學說、價值說、工具說、工具與人文結合說等觀點。文學說認為:“可以從文學的角度,以文學的方式,有力地幫助大學生的語文訓練和人文修養”;價值說認為:“真正的大學語文,理應是一門為大學生‘精神成人’提供堅實的價值根基的公共課程”;工具說認為:“語文課的核心任務,便是要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工具與人文結合說認為:“大學開設語文避開了語文的‘應試性’,讓語文在很大程度上回歸到語文的本然特性,思想、情感、審美和語言技能的教育均能在大學課堂上得以實現,大學之所以需要語文,正是由于這種相對的‘無功利性’,它對國民素質的培養、母語水準的提升必將產生越來越大的作用”[1]。

高職“大學語文”課程承擔著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任務,由此可見,高職“大學語文”課程的性質應該與工具與人文結合說最相適應。一方面,“大學語文”人文性承擔著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任務,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另一方面,其工具性又為高職學生今后的工作與學習賦能,提升高職學生的綜合能力。但這樣一門可以幫助高職學生提升人文素質,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助力其成長成才的課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卻未能受到相應的重視,在現實困境之下,高職“大學語文”并沒有發揮出其應有的功能。

1 高職“大學語文”課程的現實困境

在學生眼里,與專業課相比,“大學語文”課程的內容部分在高中已接觸過,沒有新鮮感;同時對語文課的認識還停留在學習字、詞、句、篇,片面地認為“大學語文”并不能為其學習專業技能提供直接的幫助,更無法給就業帶來影響,所以大都不太重視。與計算機、英語等其他公共課程相比,其工具性不夠明顯,學生更愿意花時間去積極學習考取英語或者計算機的相關證書。與思想政治類課程相比,各學校對“大學語文”課程如何開設沒有一個統一的要求,對其重視程度遠不及思想政治類課程。在如此學生不愛,學校不夠重視的環境下,“大學語文”課程出現了以下的現實困境。

第一,弱勢地位明顯。有調查稱對高職語文教師發放了400 份“大學語文”課程調查問卷。結果顯示有17.7%的高職院校未開設“大學語文”課程,替換成了職業素質或綜合人文素養課;66.3%的學院開設了“應用寫作”和“演講口才”課程;37.8%的學院開設線上選修課,以傳統文化、國學類課程代替“大學語文”課程[2]。由此可見,目前如何開設“大學語文”課程是由高職院校自己來決定,這就出現了根據專業課程的開課情況,讓“大學語文”課程當“替補隊員”;或是給偏文的專業,比如財經管理、旅游等專業開設,而理工科類專業完全不開設;或是直接取消“大學語文”課程的設置,完全以其他課程取而代之[3]的現狀。同時,在政策上也沒有明確的規定,因此,在講究實用性的高職院校中不受學校重視,在學生方面也不受青睞,高職“大學語文”課程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弱勢地位。

第二,課程優勢受限。在如此弱勢的處境下,授課方式不統一,授課范圍被壓縮、授課課時被縮短,還剝奪了理工科類專業中對“大學語文”課程有需求、感興趣學生的學習機會。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高職“大學語文”課程就連最基本的課時都難以保證,更談不上發揮其具備的實用性和工具性了,課程優勢受到極大限制。課程優勢得不到發揮就越得不到學校的重視與學生的青睞,隨之而來的是課程的弱勢地位越發明顯,形成惡性循環。

第三,教學問題頻現。由于高職“大學語文”處在明顯的弱勢地位,課程優勢得不到發揮,課程定位模糊[3-4],促使“大學語文”課程被邊緣化[5]。這直接導致教師在教授高職“大學語文”課程時成就感低、認可度低,雖然也絞盡腦汁想出一些辦法吸引學生注意力,比如設計線上互動、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在短時間內有一定的效果,但還遠遠不夠[6]。久而久之,教師的教學熱情也容易被磨平,就越發不會在教學方法、教學效果上花心思,高職“大學語文”的教學就出現了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老化[4]、教學團隊建設不足、師資隊伍結構失衡、教師隊伍素質不高[7]等問題。

2 高職“大學語文”課程現實困境的原因分析

這些現實困境已經深刻地阻礙了“大學語文”課程的發展,那么,找到引起這些困境的原因是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

2.1 對高職培養目標的認識不全面

《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高等職業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雙重屬性,以培養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為主要任務?!盵8]同時,2022年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指出:“職業教育,是指為了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使受教育者具備從事某種職業或者實現職業發展所需要的職業道德、科學文化與專業知識、技術技能等職業綜合素質和行動能力而實施的教育,包括職業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盵9]因此,絕大部分的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時緊盯“技能型專門人才、技術技能人才”的表述,認為高職培養出來的學生只要能熟練掌握專業技能就算是高職教育的成功。如此就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學習尤為看重,不自覺地忽略了對高等職業教育中高等教育、高端、高素質等元素的重視。導致了對高職培養目標認識的不全面,沒能擺正“大學語文”等帶有工具性質的人文素質課程的位置。

2.2 未能與高職教育的特點很好結合

一方面,部分高職院校對培養目標的認識上有偏差;另一方面,“大學語文”課程自身也存在未能與高職教育的特點相結合的問題。這導致高職“大學語文”課程到底應該講什么,成為很多教師都未能完全想明白的問題。因此很多時候,教師就只能把教學重心放在講解字、詞、句、篇,或者是對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生平、創作歷程等內容進行介紹,很容易出現把“大學語文”課程當做高中語文來講授的情況,讓學生感覺又回到了高中課堂,這不僅對“大學語文”提不起興趣,還容易產生厭倦。

2.3 對“大學語文”的功能挖掘不足

在對培養目標認識不全面、與高職教育的特點結合不足的情況下,由于“大學語文”課程無法在短時間內直接給學生帶來技能的提升,很多高職院校只把它當成培養學生基礎的聽說讀寫能力的課程來對待,并沒有對其所蘊含的功能進行深入挖掘。這就造成了“大學語文”課程的功能性被掩藏。如果能夠把其所蘊含的功能性挖掘出來,讓學生認識到“大學語文”是可以既有趣又有用的,“大學語文”一定能換發新的生機。

3 高職“大學語文”課程具備的主要功能

挖掘高職“大學語文”的功能,需要把“大學語文”課程的優勢與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高職教育的特點相結合,同時著眼于如何為學生的職業道路賦能這一視角,進行深入思考。

3.1 塑造學生的良好品格

“大學語文”課程的內容非常豐富,有蘊含了幾千年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國學經典,有構思巧妙、包含生活哲理的精彩小說、有蘊含恒久藝術魅力、抒發作者純粹思想感情的優美詩歌,還有品讀萬象人生、感受深遠意境的散文等,內容包羅萬象,豐富精彩。

這些內容包含了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歷盡滄桑所創造出來的精神財富,體現著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生存之道、價值觀念和人生追求??梢哉f“大學語文”中的每篇文章、每部作品都是人們客觀地對待世界、坦率心靈的展現,同時又是對社會基本經驗的積累[9]。

以蘊含幾千年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國學經典為例,有人可能會覺得這些內容對于當今學生而言已經過時了,既不能幫助學生掌握一門專業技術,又不能學以致用地直接拿來在工作中體現其價值,認為沒有必要專門去學習。這類觀點只看到了表面上傳統文化好像沒有現實的價值,而忽略了傳統文化對于中國人而言的內在價值。傳統文化中的儒家、道家里的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構成了中國人固有的價值觀、人生觀與世界觀。如果懂得其中的奧妙就能幫助我們在生活與學習中少走彎路。

在《禮記·學記》里面有這樣的一句話“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這里的“道”就是指的規律、法則、道理、準則。如果不學習,就不知道做事的規律與法則,做人的道理與準則。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會頻繁地面臨各種各樣的選擇,如果你不知道其中的規律與準則,就容易在一時沖動之下或者由于經驗不足而做出錯誤的選擇,從而影響自己人生的發展。而學習了傳統文化中的國學經典,我們可以在這些優秀的思想之下錘煉自己的人品,鍛煉自己做事的風格,不斷自我修正,自我超越,成就更加完善的自己。

3.2 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

雖然素質教育已經提出和實施了很多年,但是高考對絕大部分學生而言有著關乎命運的重要性,因此中學語文主要還是為應試服務。比如,中學時期的閱讀理解題目還是會有正確答案,哪怕學生心里對答案并不認可,或者是有其他的理解,但為了考取高分仍然只能向唯一的答案靠攏,整個語文學習還是以答對題目為最終目標。

大學語文因為不為應試服務,在課堂上,對于文章的理解可以沒有唯一答案,只要能言之有理、自圓其說即可。在這樣的設定之下,教師可以多給學生表達的機會,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這種碰撞、討論、辯論之下,學生可以見到對于同一事件、作品,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思路與看法,這可以激發學生去思考是我的思維更合理,還是他的思維更準確,從而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比如,在講授《十八歲出門遠行》這一作品時,有學生在讀完小說之后馬上就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認為小說的情節很荒誕,其中特別看不懂司機的行為,認為司機與山民是一伙兒的,依據就是最后司機跟著山民走了還搶走了“我”的背包。接著,就有另外的學生站出來反駁前一位學生,第二位學生認為司機與山民不是一伙兒的,依據是司機滿車的蘋果被山民搶走,車被山民毀壞,蘋果和車的價值遠遠大于背包,難道他的最終目標就是為了一個書包嗎?認為這里不符合邏輯,但是這位學生無法解釋為什么司機最后會搶走“我”的背包。然后,第三位同學又站起來表示也認同司機與山民不是一伙兒的,認為司機前面對于“我”去維護蘋果被打,而司機還在旁邊嘲笑“我”這一情節,是因為司機嘲笑的是“我”的不自量力、螳臂當車。最后,筆者總結了三位同學的觀點,提出了最終的疑問,既然司機與山民不是一伙兒的,那么為什么司機最后會搶走“我”的背包。如果能解釋這一點,整個事件的邏輯線索就完整了。最后,在一句“在山民面前司機是弱者,但是在‘我’面前司機是強者”的引導下,第一位同學想出了答案:“搶包是司機在‘我’面前作為強者的一種補償性行為?!?/p>

由此可見,在自由的“大學語文”的課堂上,任何觀點都是可以被呈現的,在眾多的觀點之中,只要教師從中進行恰當的引導,學生之間相互促進,長此以往,能夠起到啟迪智慧,鍛煉邏輯思維的效果的。

3.3 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不管處于人生的哪個階段你都會遇到與他人溝通交流的問題。對于剛成年進入大學生活的學生,除了要與同學、教師、家長溝通,還需要為之后在社會上,與同事、領導、合作伙伴等人溝通打下基礎,因此有意識地鍛煉學生的溝通能力很有必要。

對溝通能力的鍛煉在“大學語文”課程中就能實現。比如,在大學語文開篇第一課,教師就可以引入如何提高溝通能力這一主題,并且講授一些鍛煉溝通能力的小技巧與注意事項。然后在之后的課程中就可以把提高溝通能力這一主題貫穿于整個“大學語文”課程的始終,作為一個獨立于作品講解之外的教學目標來實現。

在講解了鍛煉溝通能力的小技巧與注意事項之后,教師可以在之后的課程中有意識地對學生的口語表達、口語交際等需要講話的部分進行約束與練習。比如讓學生在說出自己觀點的時候不能只憑感覺,要有理有據,說出合理的原因;還可以開展與文學作品相關的課堂活動,詩歌朗誦、演講等,既可以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又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甚至可以尋找一些來自于作品的有爭議點的話題,讓學生辯論,既提高口語能力,又鍛煉臨場反應能力,一舉多得。

3.4 服務學生的就業活動

前文提到,高職學生對于“大學語文”不重視是因為他們認為“大學語文”其并不如專業課實用,不能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再加上高職院校的學生本來文化課的基礎就相對較差,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于語文課的學習感受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從小學到大,陌生是因為如果真讓他們分析一個作品又會語言匱乏、感受淺薄。這些因素都影響了學生對于“大學語文”課程學習的能動性。葉圣陶先生曾多次強調:“務必啟發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币{動起學生主動學習“大學語文”的能動性,就可以讓學生明白學好“大學語文”可以為就業活服務。

在實踐教學中,語文課程的教學內容可以很豐富,包括古現代漢語、應用文寫作、文學鑒賞、演講與口才等內容。這些內容可以幫助學生習得基礎的寫作能力、人際交往技巧、人文素養等。2022 年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規定“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9],那么作為我國職業教育體系中的高層次教育也應該與高等教育的這一水平相匹配,畢業生除了要掌握較高的專業技能外,還應在綜合素質與能力方面也達到相應水平。試想一下一位有著較高專業水平的高職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之后羞于與同事交流、懶于動筆寫作必要的材料、缺乏基本的人文素質,都將影響用人單位對其的評價,從而最終影響就業的結果。反之,如果我們的高職畢業生既有較高的人文素養與不落人后的聽說讀寫、思維、溝通能力,同時還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能,那我們就完全具備了與本科生相競爭的資本,這才能在真正的意義上實現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目標。

4 實現高職“大學語文”課程功能性的路徑

高職“大學語文”課程的功能性包括塑造學生良好的品格、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并最終服務于學生的就業活動。那么實踐教學中學校、教師應該從何處著手,去實現這些功能性尤其重要。

第一,與課程思政相結合?!按髮W語文”課程本身就自帶“思政”屬性。教材所選取的文章無一不是經典中的經典,蘊含著豐富的人生智慧、深邃的哲學思想、深刻得愛國情懷、恒久的藝術魅力、精彩的語言構思等各類思政素材。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啟發與體驗感染學生、打動學生,把原本枯燥的人生道理、生硬的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學之美相融合,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在學習技能的同時也接受課程思政的熏陶。

第二,給思維的碰撞、語言的表達提供平臺。在講授課文時,教師不要一味地“滿堂灌”,只想著把知識傳遞出去,要懂得給“留白”,即給學生思維碰撞、表達的機會。此時只需要教師設置一個寬松的環境,鼓勵學生說出心中所想,巧妙引導、精心設問,多啟迪學生之間進行思維的碰撞,讓他們在課堂上通過討論、辯論自由地學習語文,回歸語文的本然特性,如此思想、情感、審美和語言技能的提升均能在大學課堂上得以實現。

第三,給綜合能力的發展輸送養分。目前高職“大學語文”課程所處的境地相對尷尬,要想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需要讓他們認識到所學的東西是有用的,是自己想要學習。在這樣的情況下,高職“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方式需要有側重。在這一時期,教師可以抓緊主要矛盾,突出教學重點。比如,可以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為標準,立足于重點培養學生具有敏捷、準確、高效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然后再以這些實踐能力的培養為突破口,把人文素質相關的內容與之合二為一,以此助力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改變高職“大學語文”課程的現狀、解決其所處的困境,提高課堂效率,改善學習效果的關鍵就在于如何把課程自帶的功能性發揮出來,促使學生能夠認識到課程的重要性,并主動學習。對于教師而言,既不能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與迎合用人單位過度強調課程的工具性而忽略人文性,把“大學語文”課程完全當作跟專業課一樣的工具來學習,讓語文課喪失其本真;也不能只把“大學語文”當作文學鑒賞或者審美的課程來進行教學;應該更多地去思考,如何既不忽略課程自帶的提升學生聽說讀寫能力、鍛煉學生邏輯思維的能力、提升學生的溝通能力等功能,又把人文性、思想性、文學性等語文課的本質屬性平衡、全面地統籌于課程之中。

猜你喜歡
大學語文人文高職
人文
大學語文創新教學初探
山西省2018年專升本選拔考試 大學語文
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與創新
人文紹興
大學語文教學模式探析
人文社科
讓人文光輝照耀未來
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討
大學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