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薩市農牧區合作社發展對農牧民增收的案例分析

2023-02-24 23:06郭子飛杜曉楠白富華
山西農經 2023年22期
關鍵詞:藏香拉薩市農牧民

□郭子飛,杜曉楠,白富華

(西藏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西藏 拉薩 850000)

從長遠來看,我國“人多地少、大國小農”的基本農情不會發生根本性轉變,小農戶仍然是鄉村的主要居住者、農業的主要經營主體,是解決“三農”問題的主要實施對象[1]。2022 年12 月23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崩_市分布著廣大的農牧區,當地農牧民的增收問題一直以來都備受拉薩市政府關注。

促農增收一直以來是“三農”問題的癥結所在,也是建設美麗新農村、發展現代化新農業、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的關鍵路徑。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轉變傳統農業生產經營模式、實現規?;б?、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方面都發揮著巨大作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說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即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重要地位日益凸顯,成為促農增收的一個有效路徑。一直以來,拉薩市農牧局都非常重視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建設工作,注重其快速發展和培優培強,促使其發展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加速器”。

1 拉薩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分析

拉薩市始終把培育農牧民專業合作社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之一,把規范發展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納入農牧重點工作任務中,致力于依托其發展實現農牧民增收。隨著拉薩市社會化服務體系不斷健全、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拉薩市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邁入新的階段。

據相關統計,在拉薩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登記注冊的農牧民專業合作社數量從2008 年的8 家增加至目前的1 646 家,其中正常運營的有1 260 家,培育市級示范社103 家、自治區級示范社15 家和國家級示范社13 家。2023 年一季度,拉薩市新增登記農民專業合作社11 家。拉薩市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不斷加快,在登記注冊數量、發展質量、組織化程度、帶動輻射作用等方面都有了質的飛躍,生產經營范圍也不斷擴大,從傳統的種養殖發展至現在涵蓋加工、制造、服務、施工、旅游等眾多行業領域[2]。

2 拉薩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對農牧民增收的案例分析

2.1 墨竹工卡縣其米拉康藏雞養殖專業合作社

一是背景導讀。墨竹工卡縣一直將發展產業作為增加居民增收、實現長足發展的首要之選,立足縣域產業發展大局,以“帶”促增收、促共富,讓更多的居民參加到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中,在集體經濟中迎來致富的第一縷曙光。墨竹工卡縣境內山川相連、河谷環繞、草原廣布,平均海拔在4 000 m 以上,為飼養藏雞提供了天然的優勢條件。藏雞在高原生長,具有脂肪少、肉質富有彈性的特點,讓每一位來到拉薩市的游客無一例外想要品嘗一盅鮮而不艷、淡而不寡的“西藏味道”。藏雞養殖的廣闊前景促生了其米拉康藏雞養殖專業合作社的成立,在立足當地資源的基礎上,依托墨竹工卡縣扎西崗鄉吉古村扶貧藏雞養殖項目,讓社員在藏雞養殖中收獲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讓當地藏雞養殖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新模式下結出了增收致富的果實。二是案例呈現。2016 年,在550 萬元的扶貧產業項目資金支持下,其米拉康藏雞養殖專業合作社進行雞舍改造,擴大了規模,注冊了商標“其米拉康”,還設計制作了新的產品包裝。2019 年,其米卓嘎夫婦接手改建后的其米拉康藏雞養殖專業合作社進行經營,當前產量已經達到日均產蛋3 000 枚,銷往學校、醫院以及政府等各機關單位,銷售渠道暢通、產品供不應求。其米拉康藏雞養殖專業合作社在增加農牧民收入方面貢獻突出,自2014 年成立至今,該農民專業合作社一直為低收入人群提供就業崗位,從2017 年起為村內建檔立卡貧困戶分紅,分紅資金高達123 000 元。其米拉康藏雞養殖專業合作社真正讓村民在家門口就享受到了產業發展帶來的實惠。三是案例啟示。地區發展和農牧民增收都離不開本地區內生發展動力,應樹立致富典型,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引導群眾摒棄“等靠要”思想,在政府資金支持下,認真謀劃致富產業思路、找準富民產業突破口,加快推進促農增收項目發展。鼓勵和吸引更多非公企業投資創業,由被動“輸血”變主動“造血”,真正實現農牧民永續增收新愿景。

2.2 林周縣藏香加工農民專業合作社

一是背景導讀。位于西藏中部的林周縣,坐擁拉薩河及彭波河流域重要水源,擁有上千年的藏香制作歷史。在拉薩市政府的支持下,林周藏香加工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并呈現出健康、快速的發展態勢,促進了當地農牧民生產經營方式的轉變,帶動了林周縣以藏香加工制作為代表的縣域特色產業發展,有效實現了農牧民增收,在林周縣農牧民致富路上又增添了一塊重要的基石。到目前為止,林周縣有200 余家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在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完成登記注冊,其中農民專業合作社規模在20~30 人的占80%,農民專業合作社規模普遍較大。隨著近幾年快速發展,林周縣已形成一批包含“畜牧養殖、糌粑加工、農機合作、工程施工隊”等多領域特色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有效帶動了林周縣特色產業發展。二是案例呈現。林周縣強嘎鄉強嘎村村民多吉次旦就是眾多掌握藏香傳統制作工藝者中的一員,其認為藏香作為地區特色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很強的地區特色,具有十分可觀的市場前景,多吉次旦與聯戶成員合辦了一家藏香加工廠,希望能將藏香傳統制作工藝傳承下去,也為社員帶來一份額外的收益。但起初村民由于對政策不了解、缺乏資金,藏香加工廠建設一度陷入了僵局。在相關部門的積極引導和大力支持下,解決了建廠用地、聯戶集資等眾多難題,擴大了原有“神珠寶”藏香加工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規模,為當地農牧民提供了多個就業崗位,真正實現了促就業、穩增收的初心使命。同時,農民專業合作社還帶動周邊群眾種植制作藏香所需的草藥,在解決原料來源的同時節省原本采購運輸的費用,實現了藏香產業的良性循環,增加了農牧民收入。三是案例啟示。林周縣藏香加工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有效增加了社員收入,也將當地傳統藏香工藝推向了市場,與時代和市場接軌,轉變了農牧民生產經營方式,把因地制宜創建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產業興旺手段,圍繞特色優勢產業,激發了農牧民內生發展動力,在提高農牧民增收致富能力的同時,逐步轉變了農牧民的就業生產觀念,在林周縣樹立起干事創業的“正能量”典范。

2.3 尼木珍寶民族雕刻手工藝農牧民專業合作社

一是背景導讀。尼木普松木雕是傳承千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項極其古老的技藝,凝聚了藏民族智慧。普松鄉有50%的家庭從事雕刻,用一雙妙手向世人展示著藏族雕刻文化的魅力。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文化強國”戰略目標引領下,拉薩市政府不斷加大對非遺傳承的資金投入力度,尼木縣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當地政府通過開展“非遺+扶貧”、手工業技能培訓、非遺技能大賽等活動培養非遺傳人;通過非遺志愿服務隊走村入戶將非遺知識帶進民眾的生活日常,讓當地居民在耳濡目染中了解非遺知識、熱愛非遺傳承;通過對尼木縣“三絕七技”非遺產品的深入研發、創新和升級,將當地優秀傳統特色文化資源有效轉化為產業優勢,促進了尼木縣的文旅融合發展。二是案例呈現。在擁有“三絕七技”的“匠人之鄉”西藏拉薩市尼木縣生活著普松木雕第五代傳承人斯曲,其在2016 年4 月成立了尼木珍寶民族雕刻手工藝農牧民專業合作社。該社現有30 名工作人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 戶。主要經營旅游工藝品、雕刻、經幡、書寫制作經版。農民專業合作社積極開展雕刻技術培訓,為農牧民就業增收提供保障。據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斯曲介紹,尼木珍寶民族雕刻手工藝農牧民專業合作年產量達400 個,年銷售額達18 萬元。斯曲和徒弟在雕刻時會把頭埋得低低的,一筆一畫地雕刻經文,這項千年前流傳下來的技藝被一代代傳承至今,傾注了無限的虔誠,如今人們在西藏看到的經文大多是先進行木雕,然后拓印出來的。在這里,傳統非遺的“故”和創新思想的“新”碰撞在一起,讓眾多民族傳統手工藝有了新的呈現形式,也讓“非遺+”有了無限可能。三是案例啟示。西藏的民族特色手工業一直作為農牧民家庭的傳統副業,具有很強的自給性,在傳承和延續藏族傳統文化和滿足自身需要的同時,還能給農牧民帶來可觀的收入。隨著西藏旅游熱度的升溫,旅游帶動的消費大多瞄準的是具有藏族民俗特色的工藝產品,這為普松木雕的銷售提供了一條可行的文旅融合之路?,F階段,普松雕刻的銷售渠道主要為實體店銷售,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普松雕刻能夠通過電商渠道走進各類網站櫥窗,讓更多的人知道被稱為“尼木三絕”的普松雕刻、知道尼木縣。

2.4 西藏圣信工貿有限公司:企業+合作社

一是背景導讀。近年來,拉薩市的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迅速,各類型農民專業合作社層出不窮,農牧民的生產生活也得到了改善,但受資金技術市場等客觀因素限制,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水平依然不高,專業化、規?;?、規范化、高質量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鳳毛麟角,發展陷入瓶頸?;诖?,拉薩市市委、市政府提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群眾增收為目標實施“龍頭企業+合作社+農(牧)戶”“合作社+農(牧)戶”等經營模式,不斷提高專業化水平和生產效率,發展特色產業,推廣優良品種,提高單產水平,并創新產品供給方式,延長產業鏈,帶動廣大農牧民增收致富。二是案例呈現。位于拉薩市達孜工業園的西藏圣信工貿有限公司,通過與農牧民專業合作組織及致富帶頭人簽訂“上不封頂、下要保底”的收購協議,有效增加了農牧民固定收入。吸納農牧民就業39 人,安置季節性農民工及運輸裝卸工約50 人,向300 名易地扶貧搬遷戶每人每年分紅3 000 元,有力促進了農牧民增收。農民專業合作社依托區、市、縣相關部門支持,與企業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形成了新的“企業+合作社”發展模式。農民專業合作社依靠當地政府的項目支持,完善基礎設施,把專家“請進來”讓農戶“走出去”,借助企業搞服務,形成由企業牽頭、農民專業合作社引領農戶“抱團”闖市場的良好格局,切實增加了群眾收入。下一步,拉薩市將繼續探索企業引領共富紐帶、工坊再造共富細胞的理念,深度發展特色農產品電商經濟,通過先行先試,讓農民專業合作社管理暢起來、成員錢包鼓起來。三是案例啟示?!捌髽I+合作社”這一模式有效提高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化水平,為促進和規范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的建設與發展,加快推進其規范化經營管理,政府應繼續加大政策支持、幫扶引導、基礎建設、產業培育、市場拓展、品牌打造等方面力度,使農牧民專業合作社不斷向高質量、專業化、現代化轉型,持續促進農牧民增收。

3 結論與對策建議

3.1 結論

拉薩市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呈現出蒸蒸日上的良好前景,其中包括政府、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在內的各級各類主體都在不斷探索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模式和路徑,不管是依托傳統優勢資源還是傳承傳統工藝技巧,都在為農牧民增收服務。農牧民專業合作社作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主要形式之一,是適合拉薩市農牧區特色產業發展的有效形式,對于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2 政策建議

一是因地制宜形成特色。拉薩市下轄的縣、區涵蓋農區、牧區、農牧區等,具有豐富的自然和文化資源,對于發展紡織、畜牧和旅游等相關產業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所以該地區在成立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的過程中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當地的資源發展特色產業,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競爭力和吸引力,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產品“走出去”,打開國內國際市場奠定堅實的基礎。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在發展過程中具備特色是成功的關鍵,也是在當代市場同質競爭中獲得勝利的必要條件。要想具備特色,因地制宜尤為重要,既能發掘利用當地資源,又能在最小成本下形成農民專業合作社產品特色,助力地區農牧民專業合作社長久發展。二是非遺傳承鑄造品牌。如尼木縣普松鄉這種具有傳統非遺技藝的地區,有“一鄉人半鄉匠”的美譽。在此基礎上發展農牧民專業合作社是對“尼木三絕”的繼承、弘揚和發展,是新時代下傳承傳統文化的新途徑、新方式。當前拉薩市從事傳統技藝的人越來越少,傳統技藝幾近凋零,傳承將近斷絕,實在令人惋惜。因此,當地應大力發展傳承非遺技藝的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為傳統技藝培養人才,讓市場了解傳統文化,鑄造拉薩當地的民族品牌,讓民族手工業得到新發展,進而為農牧民拓寬增收路徑。擁有品牌就擁有了市場競爭力,在西藏旅游產業不斷發展的今日,民族文化品牌是農民專業合作社長足發展的不竭動力,其不僅為當地居民提供了謀生手段,還為文化傳承貢獻了力量[3]。三是創新模式改善經營。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由來已久,其在集中合理利用資源、開拓市場、提高競爭力等方面都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但傳統模式的弊端日益顯現,改革創新勢在必行。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由于受規模和資金限制,在生產、包裝、銷售等環節存在局限,專業化水平低下,難以產生規模效益,帶動農牧民就業和增收的作用不顯著。隨著“互聯網+”“非遺+”“企業+”“基層黨組織+”等新模式的出現,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的功能得到了極大的豐富,更易融入地區發展,也更加具有產銷針對性,有效地解決了以往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持續促進農牧民增收。

猜你喜歡
藏香拉薩市農牧民
拉薩市歌舞團迎來建團60周年
關于西藏飼草種植模式探討——以拉薩市為例
拉薩市近54年氣溫變化特征
“高原明星”藏香豬
拉薩市土壤肥力變化趨勢與改良策略
藏香豬的生物學特性及飼養管理
藏香
農牧民初中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關于培育新型職業農牧民的思考
西藏生態環境保護與農牧民增收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