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大思政課”的價值意蘊與實踐理路

2023-02-25 23:32
山東開放大學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大思政課政課大思

楊 潔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0)

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是對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教育的靈魂課程,是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核心課程。如何上好這門思政大課?“‘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1]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思政課”的重要論述為新時代上好思政課指明了方向。我們要準確把握思政課之“大”,深刻認識構建“大思政課”的價值意蘊,積極探索有效推動“大思政課”的實踐路徑,對于培育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義。

一、“大思政課”的科學內涵

“辦好思政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盵2]“大思政課”的提出,圍繞人才培養這一根本問題。思政課何以為之大?明確“大思政課”的科學內涵是上好“大思政課”的前提。

(一)大使命

回顧黨的百年發展歷程,可以發現在不同時期,我們黨都把思政課建設放在重要位置。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思政課建設在多個場合發表過重要講話,強調思政課建設的重要地位,這也彰顯了思政課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神圣使命。思政課建設要胸懷兩個大局,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我們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來看待,要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來對待?!盵2]立足“兩個大局”,于思政課教師而言,機遇與挑戰共存。一方面,就機遇而言,能夠更有底氣講好思政課。進入新時代,我國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在思政課教學中,通過案例、視頻、實地參觀等方式使學生切身體會到中國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并在教學過程中定位中國所處的世界坐標,把教學內容與世界大勢相連接,引導學生既立足中國又具有世界視野,從而更好地上好思政課。另一方面,就挑戰而言,能夠增強教師把握問題的能力。當前,在“兩個大局”、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期大背景下,人的思想發生碰撞,呈現多變性、復雜性等特征。作為思政課教師要正確把握主流意識形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頭腦,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觀察時代、引領時代,把思政課教學內容融入世界變局中,引導學生在紛繁復雜的世界局勢中,作出正確的價值選擇。

(二)大課堂

“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盵1]這里的大課堂不是指特定場地的規模之大,而是將課堂延伸至社會生活中,將整個社會比作課堂。思政課之“大”并不是全盤否定課堂教學“小課堂”,而是突破課堂教學的限制,把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拓展了思政課的寬度,是對傳統課堂教學內容的豐富和發展,有效克服了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現象,使學生在社會大課堂中更好地認識到自己的責任與擔當,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斗志,促進知行統一。

(三)大體系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3]“大思政課”之“大”在于突破時空界限,構建多元主體全方位育人的大體系?!按笏颊n”的構建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員參與,這里的全員既指全體思政課教師,也包括除思政課教師之外的全體教育者,例如學校、家庭、社會中的教育工作者,從而有效整合育人資源,形成全方位多主體的“大思政課”格局。一是線上線下相結合。例如,在《思想道德與法治》第三章講到愛國主義時,可以到當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聯系紅色講解員,開展“云思政課”,與線下學生展開互動,通過直觀生動的代入感,使學生在身臨其境中感受到愛國的責任與擔當,從而厚植愛國情懷。二是課內與課外的相結合。構建“大思政課”,要注重各學段之間思政課相銜接,打造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平臺,同時思政課與專業課之間要同向同行、同頻共振,形成協調效應。三是校內與校外相結合。構建“大思政課”,不能僅囿于學校范圍之內,而要讓思政課走出教室走進社會、走進生活,貼近實際,構建政府、社會、學校、家庭等共同參與的協同育人體系。

二、為何構建“大思政課”:價值意蘊

“大思政課”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一門實踐大課,要善用“大”資源、匯聚“大”合力,堅持守正創新、講好大道理、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培養時代新人為己任,構建多元主體協同育人的新格局,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啟智潤心的育人氛圍。

(一)堅持守正創新

構建“大思政課”要堅持守正創新?!按笏颊n”在本質上是思政課,首要目標是要為講好思政課服務。推動新時代思政課守正創新,要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用黨的理想信念激勵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人,進而教育引導青年學生鑄牢理想信念之基,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一方面,就“守正”而言,在本質上要旗幟鮮明,擦亮馬克思主義的底色。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局勢,要捍衛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用馬克思主義開啟人生新天地。就目標而言,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導學生“心懷國之大者”,培育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就內容而言,構建“大思政課”要把內容建設好,立足兩個大局,把黨的故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故事、人民的故事講好、傳承好,弘揚中國精神,賡續紅色血脈。另一方面,就“創新”而言,構建“大思政課”,要創新教學方法、搭建教育平臺拓展育人途徑。就創新教學方法而言,在信息時代背景下,在守正的前提下要探索多種教學方法,利用信息技術拓寬思政課的廣度,實現知情意行有機統一,使思政課由“干巴巴”“沒有生命”變成富有“生機活力”受學生喜愛的課程。就搭建平臺而言,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成長規律,積極探索把思政課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把課堂延伸至社會新天地,打造“行走的思政課”,使校內校外、網上網下、課內課外相結合,使思政課更好地“接地氣”“亮起來”。

(二)致力講好道理

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達到啟智潤心的效果。構建“大思政課”,作為教師必須旗幟鮮明,站穩政治立場,堅定理想信念,讓思政課綻放真理光芒,增強“大思政課”的高度。

第一,講好馬克思主義光芒之理。馬克思主義一經誕生就照亮了世界和中國,極大推進了人類文明進程,深刻改變了世界和中國。要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對思政課建設的支撐,確保講好馬克思主義的道理。時代在不斷發展變化,但馬克思主義仍然閃耀著真理光芒。踏上新征程、奮進新時代更加需要新思想武裝,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培根鑄魂,教育學生堅決同各種非馬克思主義理論做斗爭,引導學生感悟真理、把握真理,用真理指引人生航向,立鴻鵠志,做奮斗者。第二,講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智慧之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為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生生不息提供了豐厚的營養。構建“大思政課”,需要關注時代變化,挖掘好、闡述好、運用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豐富養料,并將其很好地融入思政課教學中,教育引導學生提升自身修養,練就過硬本領,不負時代、不辱使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根基,我們要不斷從中汲取營養和智慧,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提供精神支撐。第三,講好百年黨史厚重之理。黨史是最好的營養劑?;仡欉@百年歷史,中國共產黨不斷發展壯大,這其中蘊含的道理,要給學生講清楚。黨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我們要從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程中講清楚中國共產黨不斷奮勇向前、在逆境中奮起的密碼;講清楚過去為什么能夠成功,將來怎樣繼續成功;講清楚如何樹立大歷史觀,拓寬歷史維度、增強歷史擔當,立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三)落實立德樹人

構建“大思政課”,要求思政課教師明確使命擔當,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增強“大思政課”的深度。作為培養時代新人的核心課程,思政課教師責任如山。在新時代背景下,教師要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堅持“四為”方針,牢牢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主題,不斷培養勇擔重任的時代新人。新時代的大學生是伴隨網絡成長起來的原住民,他們思維活躍、價值多元,敢于直面問題并善于挑戰自我。時代發展永無止境,學生思想行為不斷變化,思政課理應順應時代潮流,提升育人實效。相對傳統思政課而言,“大思政課”具有更明確的目標導向、實踐導向和政治導向,有助于推動更加富有活力的“大思政課”建設,推動思政課教育改革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思政課提質增效。

三、如何構建“大思政課”:實踐理路

“講好思政課不容易,因為這個課要求高?!盵4]構建“大思政課”,這個要求也更高。通過善用歷史資源、社會資源、教育資源,重在提升“大思政課”的厚度、寬度與溫度。

(一)以歷史資源為載體,夯實“大思政課”的厚度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思政課之“大”在于擁有貫通古今的大歷史觀,具有跨越百年歷史維度的豐富的歷史資源。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善于總結歷史經驗的大黨。百年大黨,從苦難中走來,并不斷走向輝煌。我們要將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融入“大思政課”,夯實大思政的厚度。

第一,回望歷史,立大志。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描繪了人類發展史上最壯美的畫卷,書寫了中華民族歷史上最輝煌的史詩。要將“四史”教育融入“大思政課”,樹立正確的大歷史觀,深入挖掘歷史資源,清晰闡述中國共產黨不斷發展壯大的歷程,深刻闡述中國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共產黨的原因,用黨的百年歷史教育青年學生立大志、明方向、砥礪品格,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青春和能量。第二,立足現實,識大勢。歷史發展有其內在的規律,但在規律面前人不是消極被動的,人們可以認識規律、總結規律,順勢而為,掌握歷史主動,從而更好地前行。構建“大思政課”,要引導學生識規律,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自覺,用百年黨史的鮮活案例,引導學生樹立大歷史觀,利用規律來認識形勢,把握時代發展大勢,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發揚歷史主動精神,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中積極應對并保持定力,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第三,展望未來,提精神。百年黨史,櫛風沐雨。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斗歷程中鑄造了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核心的精神譜系,這些精神是支撐我們黨不斷發展壯大的精神密碼,也是我們風雨無阻、奮勇向前的精神動力。展望美好未來,面對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我們仍然需要弘揚黨在歷史上形成的寶貴精神。構建“大思政課”要肩負起傳承紅色基因,發揚優良傳統的責任與使命,從黨的百年歷史中汲取豐厚的營養,用偉大的精神激勵學生、感染學生,引導學生,積聚起不斷奮進的力量。

(二)以社會實踐為抓手,拓展“大思政課”的寬度

思政課具有很強的實踐特色,堅持以問題為導向、觀照現實,而不是書齋里的學問。構建“大思政課”,強調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社會實踐是“大思政課”最鮮活的教材。為了更好地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需要在以下兩方面發力。

1.把社會實踐引入“大思政課”

一方面,善于挖掘社會實踐中的思政元素,不斷充實思政課教學內容。作為思政課教學內容的重要補充,社會實踐中的鮮活案例,可以豐富思政課教學內容,增強思政課的親和力,使思政課“活”起來。在思政課教學中,要及時融入時政熱點、黨的最新理論及學生關注度較高的案例,既可以幫助學生解疑釋惑,又能提升思政課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讓典型人物走進課堂,增強思政課的吸引力。構建“大思政課”要善于講好英雄故事,弘揚崇高精神。百年黨史,波瀾壯闊,留下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涌現出無數感人肺腑的英雄故事,他們的故事值得我們銘記,同時為思政課提供了優質的素材。此外也要開展英雄人物講思政課的實踐活動。根據思政課的教學目標和內容,可以選取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走上講臺,例如勞動模范、時代楷模、青年榜樣、改革先鋒,重要事件的參與者、制定者等,走進思政課堂,分享自己親身經歷,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認同感,引發學生共鳴,砥礪學生品格,增強思政課的說服力與吸引力,達到啟智潤心的效果。

2.讓思政課走入社會實踐

要使學生對理論有更加清晰的認知,有很強的獲得感和成就感,就讓學生走入生活,走進廣闊天地以社會實踐為課堂,不斷拓展思政課的寬度。社會實踐與傳統的課堂相比,更加立體鮮活、形象生動,在參與社會實踐的同時,能增進理論認知,陶冶情感、堅定信念,培育學生的擔當意識。一方面,要充分挖掘社會實踐中的育人元素,構建育人大課堂。只要能夠承擔育人功能,就要充分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構建大課堂。由此觀之,各地的校史觀、紀念館、博物館、紅色景點、歷史故居,重要的歷史事件紀念日以及重大的活動儀式等等,都可以成為立德樹人的大課堂。這些課堂具有很強的代入感,情境性和感染力,深受學生喜愛,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另一方面,要搭建實踐平臺,使學生在真抓實干中增長才干。立足學生的成長規律和學習需求搭建與思政課相關的社會實踐平臺,例如大學生志愿服務等,在實踐中增才干、練本領、體悟國情民情,感受不斷發展變化的時代,進而明確自己的使命擔當,增強社會責任感。

(三)以提升教師能力為重點,增添“大思政課”的溫度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盵2]思政課的內容涉及很廣,對教師要求很高,因此講好思政課并不容易。而構建“大思政課”對教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自身素養

思政課是一門靈魂課程,也是一門信仰課。構建“大思政課”同樣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信仰課。其一,要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作為思政課教師,要堅定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并身體力行,用學識和人格魅力感染學生,點化學生,讓馬克思主義信仰在學生心中開花結果。其二,要讓理論功底深厚的人講道理。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如何把道理講活講透講深,使學生入腦入心,需要教師加強理論學習,要有“一潭水”的知識儲備。思政課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為自己充電,做到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使教學用語通俗化、接地氣。其三,要讓品德高尚的人講道德。思政課教師承擔著扣好學生人生第一??圩拥纳袷ヂ氊?因此教師首先應該具有良好的品德操守,自覺做為學為事為人的表率,在潛移默化中傳遞真善美,塑造學生良好的道德素質。

2.加強課堂建設,提升課堂質量

思政課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力軍,教材是教師上課的總抓手,要在學懂弄通教材上下功夫。其一,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科學把握教學內容,這是讓課堂“活”起來的前提。教師如果沒有吃透教材,課堂會是沉寂的、呆板的,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其二,教師依據教學目標,可以適當拓展教材內容,這是讓課堂“亮”起來的前提。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成長規律與思想發展特點,把時政熱點問題、學生關注度較高或感興趣的案例融入教學內容,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吸引力,促進教學提質增效,更好地教育引導學生。其三,教師要把握教材的內在邏輯,這是讓課堂“深”下去的前提。教材是有嚴格邏輯體系架構的,教師要認真備課,把握教材的知識框架,掌握每一節課的重難點及要達到的學習目標,同時要認真寫好教案,并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情況及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不斷修改完善教案,做好課堂效果追蹤。

(四)以創新教學方法為切入點,增加思政課的熱度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思政課教學插上了信息化的雙翼。當代大學生是網絡原住民,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比較強,因此教師可以改變傳統的“滿堂灌”式的教學方法,利用“互聯網+思政課”的新模式,實現思政課教學的變軌超車。其一,革新教學形式。教師可以利用“慕課”“翻轉課堂”“金課”等新模式,使學生聆聽專家學者對某一問題的講解,開闊學生視野、啟迪學生思考,調動學生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其二,搭建思政課教育平臺。教師可以利用“智慧課堂”“藍墨云班課”“職教云”“微知庫”等平臺,上傳學習內容,發布學習任務,設置各種活動,豐富教學內容,使學生“動起來”,提高“抬頭率”。其三,打造“VR+思政課”新樣態。5G時代的到來,虛擬現實技術日漸走向大眾視野,也為教學帶來機遇,利用虛擬現實技術,使師生可以足不出戶在虛擬場景中得到體驗和交流,使教學更具生動性與震撼力。其四,拓展思政課教學場域。教師可以根據某一設定的主題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入生活,走入實踐,使學生在廣闊天地中見世面、練本領、增才干,深化理論認知,做到知行統一。

四、結語

“大思政課”,所要構建的是一種全新的課堂生態。在構建過程中,我們要厘清何為“大思政課”、構建“大思政課”的價值旨歸和實踐路徑,這樣才能更好地為思政課建設注入新活力,拓展其寬度、提高其高度、夯實其厚度,增加其溫度,這樣接地氣的思政課才是受學生喜愛的思政課,是我們期待的思政“金課”。

猜你喜歡
大思政課政課大思
同心協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學習《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
走進社會大課堂,善用“大思政課”
文化自信視域下思政課意識形態教育研究
正確把握善用“大思政課”的精神實質
“大思政課”的理論要義與實踐導向
高?!按笏颊n”格局下舞蹈課堂與思政內容融合的思考與探究
淺談大思政視域下有機化學課程“金課”打造
主導性與主體性相統一引領下思政課互動式教學探索
“大思政”視域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高校藝術生思政課教學的現狀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