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解金融支持鄉村特色產業難題
——吉林省吉林市案例分析

2023-02-27 06:50李煥平張衛國李鴻博
吉林金融研究 2023年12期
關鍵詞:吉林市特色產業貸款

李煥平 張衛國 遲 翔 李鴻博

(中國人民銀行吉林市分行,吉林吉林 132000)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農村金融發生了可喜的變化,監管部門重視程度進一步增強,國有大行重啟金融產品下鄉,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經營戰略開始調整。但與城市金融比較,農村產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與縣域金融機構貸款難問題長期并存。需要全面審視金融支持鄉村現狀,讓最后一公里更加通暢,形成金融與產業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一、吉林市金融助力鄉村特色產業現狀

吉林市地處長白山脈向松嫩平原過渡地帶的松花江畔,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在國家政策支持下,近幾年水稻等糧食作物種植、肉牛養殖、白鵝養殖、食用菌種殖等特色產業發展迅速。金融機構通過提高貸款額度,開通綠色通道等方式滿足企業和農戶用款需求,涉農貸款余額穩步上升。

國有大行分支行、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積極推出了“助業貸”、“商戶貸”、“陽光貸”、“木耳貸”、“肉牛貸”及“白鵝貸”等創新性信貸產品,支持了一大批農村產業主體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表1 銀行業金融機構與政府相關部門合作創新貸款產品

據調研統計,截止2023年12月末,吉林市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龍頭企業5家,貸款余額共計1.63億元;省級龍頭企業100家,貸款余額共計23.8億元;市級龍頭企業120家,共計貸款余額6.04億元。但從總體上看,由于鄉村產業的天然弱勢地位,鄉村地區融資成本相對較高,融資渠道仍然單一。

據調研,吉林地區城市(非縣域)人均貸款余額為農村(縣域)人均貸款余額的2.2-2.38倍,而城市地區人均生產總值是農村地區的1.55倍。農村以人均較少的金融資源占用,創造了相對城市而言較高的人均生產總值。今后必須通過堅定推進金融服務向鄉村轉移,把更多的金融資源配置到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進而提升鄉村金融支持特色產業發展的水平。

二、金融支持鄉村特色產業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是鄉村特色產業貸款總量不足。吉林市現有的鄉村特色產業普遍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更談不上長期的戰略發展規劃,市場需求匹配能力有限,品牌效應還沒有形成。金融機構在發放涉農貸款時更傾向于選擇大型企業、龍頭企業,而眾多的小型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則很難獲得大額貸款的支持。國有商業銀行金融產品下鄉也只是處于啟步階段,總額并不大;農村商業銀行、村鎮銀行也沒有將全部信貸資源投入到農村地區,吉林地區農村商業銀行投向縣域及以下地區的貸款僅占65%左右,有35%的貸款投向了城市發展的其他領域。

表2 吉林地區農村商業銀行貸款投向分布表 (單位:萬元)

二是鄉村金融產品的利率高于城市金融產品。商業銀行在設定農村地區的貸款利率時,仍按照傳統的成本和風險進行考量。致使小農戶、小企業要承擔高利率,弱勢群體反而得不到最優惠的金融服務。

農村商業銀行投入縣域的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從2019年的7.83%下降到2023年的7.79%,而2023年國有商業銀行為大型企業發放的貸款利率已經降到了3%左右,一些特色涉農產品的貸款利率也相對較高。

表3 吉林市特色涉農產品貸款利率與余額情況表

三是鄉村金融產品與服務無法滿足產業發展需要。從未來發展趨勢看,鄉村傳統農業、綠色產業、特色產業及農業科技創新都需要金融支持,除了零散短期小額貸款外,更需要大額的長期貸款、風險投資資金等其他形式的融資形式。農村金融的貸款對象也由原來的以農戶為主體轉變為以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經營者為主體,這對鄉村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吉林市轄區舒蘭市近年來大力發展白鵝產業,探索從養殖到屠宰加工、鵝肉、羽絨、鵝腸、鵝肉醬全鏈條模式。白鵝養殖2022年出欄量突破232萬只,2023年飼養量達到1000萬只,白鵝產業產值有望突破15億元。但當地金融機構支持力度明顯不足,據調查統計,截至2023年12月末,舒蘭市銀行機構對白鵝養殖信貸支持余額僅約5200萬元,遠低于產業產值,金融支持力度仍需加強。

三、建設新型鄉村特色產業體系需要金融轉型升級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是我國發展戰略的一項重要內容。農業農村要優先發展,金融必須先行,農村金融在新一輪鄉村振興中必須發揮好引領作用。

針對吉林市特有的情況,為建設新型鄉村特色產業體系,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是要加大“新農人”發展力度,開展培育式金融支持,吸引青年人口回歸。從吉林市的情況看,這幾年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速度明顯加快。據吉林市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統計,全市農村地區戶籍人口從2018年的194.6萬人,下降至2023年的188.9萬人,實際在農村地區從事生產的人口更少。

吉林市農村地區人口流失,尤其是青年人口外流導致農村的勞動力市場短缺,創新能力減弱,阻礙了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建議通過開展各種返鄉創業貸款、產業鏈貸款、權利質押貸款、“政銀擔”和“互聯網+金融”等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打破中國銀行業傳統以抵押為核心的金融服務情況,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吸引有能力、有技術的青壯年勞動力回歸本地。借助政府和社會的雙重角色和作用,將金額資源引導和融入到農村產業發展和“新農人”培育中。

二是要大幅度提高農村金融的有效供給。依托核心企業、龍頭企業積極發展農業供應鏈融資,合理規劃區域特色產業,并擴大規模,形成優勢。目前吉林市縣區內以糧食加工為主,特別是大米加工,此外肉牛養殖以及白鵝產業近幾年也在逐漸發展。加強對此方向的金融信貸支持,積極推廣標準化生產,由企業向農戶和養殖戶提供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治指導。產品通過訂單由企業收購,規范交易行為。探索“公司+農戶+訂單”的金融運行機制,由企業把千家萬戶聯系起來,使企業和農戶形成利益共同體,實現企業和農戶互利共贏。

三是加大金融科技賦能。通過政銀合作建設鄉村信息共享平臺,按照地方政府主導、金融機構牽頭、鎮村組織參與的整體部署安排,建立多元化的農業農村數據采集通道,降低農村金融市場的信息采集成本,保障數據的有效性和時效性,重點做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信用檔案管理。同時,金融機構可以通過搭建“數字鄉村”綜合服務平臺,直接為農業主管部門、村集體、村辦企業、村民等提供“一站式”數字化線上服務,金融科技賦能。

四是深化特色產業保險服務。充分發揮政策性保險的作用,擴大農業政策性保險補貼覆蓋范圍;通過財政補貼與稅收減免政策,引導并鼓勵商業保險機構開發農村保險市場,創新適應鄉村振興需求、風險與利益共享的保險產品,對農業經營者在災害導致損失時提供必要的救助和保障。

五是促進農村金融服務提質增效。積極推進“一縣一業、一業一策”,建立政銀企相結合的辦事小組,一對一的對產業進行“保姆式”服務,以問題為導向,實時更新政策支持重點。農業主管部門可結合吉林市區域特點和自然條件,加強對吉林市農業產業發展規劃,尋找特色發展方向指導域內域外投資人參與吉林市農業產業,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農業企業,不斷推進產業支持力度。

鼓勵有條件的銀行機構在信貸產品需求旺盛、創新能力強的鄉鎮打造特色支行或專營機構。對于達到條件的鄉村特色經濟部門,相應賦予更大的審批權限,減少辦理貸款的流程時間,以此推動縣域特色經濟的發展。

建立鄉村特色產業優惠利率定價機制。落實好普惠金融、脫貧金融等基礎性金融服務的優惠利率政策;完善重點產業信貸投放內部考核激勵,適當增加對分支機構支持鄉村特色產業的績效考核權重;對于按照規定符合免于認定的容錯條件或盡職免責相關情形的,予以容錯免責。

猜你喜歡
吉林市特色產業貸款
吉林省吉林市松江東路小學校
黨建引領謀發展,特色產業促振興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產業“化蛹成蝶”
吉林市糧食局 推動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西海岸:特色產業振興鄉村
多個特色產業在全國領先
貸款為何背上黑鍋?
還貸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