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解釋素養視域下高三講評課的教學實踐
——以2022 年全國高考歷史甲卷試題為例

2023-02-28 11:55倪雅琴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 2023年1期
關鍵詞:史料試題考查

倪雅琴

(福清第一中學,福建 福清 350300)

教育部教育考試院針對2022 年高考文科綜合全國卷試題評析時指出:“試題廣泛選取日常生活、生產實踐、科學研究中的真實問題創設情境,考查學生聯系實際和所學知識分析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引導實現從解題到解決問題的轉變,增強學習主動性與學習興趣?!保?]而聚焦歷史學科的試題情境主要依托豐富的材料創設而成,著重考查學生不同情境下對歷史現象與歷史過程的理解與解釋,也就意味著高考歷史試題入題、析題和解題的過程都與歷史解釋這一核心素養緊密相連。然而,學生面對素養導向下的試題解答過程,常常陷入下述的解題困境。

客觀題:試題解答往往以糾錯排除法來確定選項,試題評析以“為什么錯”為導向,常用“與題意不符”“以偏概全”“表述錯誤”逐一項進行排除,卻不能對“為什么對”做進一步解釋。這就陷入“二選一”的思維困境,不利于歷史解釋素養的培養。

主觀題:試題解答往往形成兩種極端趨向,一是答題沒有邏輯性,繁雜無序;二是答題時無法調用所學知識,答案寥寥數語。試題評析往往執果尋因,過度關注參考答案,而忽略了基于材料、設問的角度思考和層次思考,無法形成可模仿、可操作的答題思路,造成學生在應對同類題型中無的放矢。

這些困境反映了學生面對新情境時歷史思維和表達能力的不足,也就是歷史解釋素養不足。本文以2022 年全國高考甲卷為例,通過研讀試題情境、立足學科思維、聚焦問題剖析、探尋命題意圖四個維度,探索以高考試題為學習支架的高三講評課的教學策略。

一、基于試題情境,關注歷史解釋的完整性

情境是高考試題考查的載體,情境化試題有利于考查學生基于問題意識的知識運用和遷移的能力,考查學生打破思維定式并予以合理思考,最終提出解決問題方案的能力。根據歷史學的學科特點和等級性考試的學業質量水平要求,高考歷史試卷中客觀題多以綜合情境為主,要求學生對材料所反映的史事進行深度解釋:以材料情境為切入口,對考查的史事信息進行整合、提煉、辨析,最后形成對題干信息的完整提取,全面覆蓋。

(2022 年全國甲卷27)①康熙年間,多次令各地舉薦山林隱逸,又令官員推舉博學鴻儒,吸收學行兼優之士。②開設明史館,召集文人編纂明史,還進行多部儒經傳注的修纂,編成《康熙字典》。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___。

(注:題中①②為筆者為分析試題結構而加的說明序號,下列其他題目同)

A.承續華夏傳統 B.倡導疑古辨偽

C.弘揚程朱理學 D.保存歷史文獻

該題從素養考查的命題依據來看,該題主要是以歷史解釋學業質量水平3“能夠選擇、組織和運用相關材料并使用相關歷史術語,在正確的歷史觀和方法論的指導下,對系列史事作出解釋”[2]這一維度要求為主要考查落腳點。試題以康熙年間的政治和文化舉措為切入口,材料選取上呈現明顯復合句式的綜合情境,指導學生解題時可從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能力先入手,分別概括①②獨立句的主要信息:①清朝以少數民族的身份入主中原后,康熙年間政府通過多種舉措任用漢族知識分子為官。②康熙王朝開啟《明史》和《康熙字典》兩大文化工程的編撰。提?、佗诰渲鞲尚畔⑼暾庾x,完成史事解釋:康熙時期,清朝作為少數民族政權為了適應對中原地區的統治,在用人和文化工程兩方面承續傳統華夏文化,以文化認同的角度達到維護統治的目的,與A 項表達呈現較高吻合度。

借力高考試題,將歷史解釋的能力要求表達為:依托試題情境,要求學生在獲取兩則史事信息的基礎上與解決問題的需要相結合,建立起完整統合的認知組合。通過高三試題講評教學和評價中理解核心素養水平要求,導向高三歷史教學,在通史復習和試題講評中精準把握評價尺度,加深學生對歷史解釋核心素養的理解。

二、立足學科思維,關注歷史解釋的邏輯性

歷史學科的特殊性在于無論研究者還是受眾者都難以直面研究對象,所有的“歷史”都是通過歷史學家復雜的思維過程才能呈現。因此在面對歷史試題創設的語境中,考生需要本著研究問題的意識,合理運用歷史因果演繹和推理能力,厘清試題材料不同信息之間的內在關聯,形成對題干主旨的貫通解釋,體現歷史學科思維的邏輯性和深刻性。

(2022 年全國甲卷34)①蒸汽機發明后,日益成為歐美國家雇傭大農場機器動力的重要來源,需要多人協同操作。②20 世紀初,農業機器的使用變得個人化、小型化,家庭農場在勞動生產率方面縮小了與雇傭大農場的差距,后者日趨衰落。這一系列變化表明:

A.內燃機的應用改變農業生產組織形式

B.農業技術發展導致失業人口大量增加

C.蒸汽機成為農業生產的機器動力來源

D.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依賴于生產規模

該題基于特定時空框架對“歷史解釋”學業質量水平3 又一維度“能夠分辨不同的歷史解釋,嘗試從來源、性質和目的等多方面,說明導致這些不同解釋的原因并加以評析”的考查要求。[2]以兩次工業革命下農場發展演變的相關素材創設情境,考查學生運用唯物史觀與時空觀念,對不同類型農場的興衰作出正確的歷史解釋。題干材料選取綜合情境,對雇傭大農場和家庭農場在客觀敘述的基礎上進一步論述,指導學生解題時可從梳理材料不同信息之間的內在關聯入手:①以蒸汽機發明來定位時間標段為工業革命后,從生產勞作方式和生產組織形式兩方面呈現歐美雇傭大農場的發展概況。②轉折句式呈現了20 世紀初,家庭農場發展迅速。從題干主語“這一系列變化”為思考突破口,梳理①②內在邏輯性,運用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進行解釋,生產力發展引發生產關系的調整,首先是生產勞作方式從“多人協同操作”到“個人化、小型化”的轉變;其次是生產組織形式上反映了“雇傭大農場”的逐漸衰落和“家庭農場”的迅速發展。這一系列變化的時間拐點是在20 世紀初,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展,內燃機的推廣運用成為諸多變化的動力支持。從貫通題干信息,梳理內在關聯到結合所學知識,A 項為正選項。

見微知著,從該題學業質量水平考查的能力層級為教學思考點,可以闡釋為:透過歷史紛繁的表象,探知史事發生的緣由、趨勢和影響,探究歷史演進的規律。這一歷史學習的過程就是以歷史解釋中的探求關聯性為契機,培養學生歷史學科的邏輯性,從而優化學科思維培養模式。

三、聚焦設問主體,關注歷史解釋的層次性

結合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依托高考評價體系的頂層架構,歷史試題注重三大關鍵能力的考查為: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的能力、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和歷史探究能力。[3]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是指將歷史問題的各個基本特征、思維層次進行有梯度的考察,實現由淺層到深層、由現象到本質、由微觀到宏觀、由特殊史事到一般規律的升華。近年來高考歷史試題主觀題試題考查的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主要通過唯物史觀的指導,時空觀念的搭建,史料實證的推理,最終表現為歷史解釋的思維和表達過程,設問集中呈現出要求學生對史實展開歸因、歸納、比較、評價、認識等。筆者在這里主要聚焦于原因類歷史解釋如何引導學生在基于材料情境下提高思考的有序性,實現作答全面性的突破。

(2022 年全國甲卷47)材料 李時珍(1518-1593)自幼對醫學感興趣,后跟隨父親學習醫術,廣讀天下醫書。薪州遭逢大疫,李時珍父子為民眾治病,“千里就藥于門,立活不取值”,經此磨煉,醫術愈精。李時珍發現,以往藥書中存在藥物誤注、圖文不一、主次不清等錯誤,常常危及病患生命,遂立志重修本草。其足跡遍及大江南北,跋涉山川,采集藥物標本,積累了豐富的第一手材料。他虛心拜當地人為師,問詢漁樵農夫,細心收集大量有關藥物、單方、驗方的零散資料,撰成中醫藥學巨著《本草綱目》。李時珍將前人對藥物的分類發展為16 部、60 類,以部為綱,以類為目,使中藥的分類更加科學;仔細描述每味藥物的產地、形態、性味、功用、方劑等,精心繪制藥圖。歷時近30載,“稿凡三易,然后告成”。

——摘編自唐明邦《李時珍評傳》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李時珍編著《本草綱目》的條件。

一般而言,目前高考試卷的主觀題多以“小切口、大跨度、深層次”的設計思路,摘編兩則或者多則材料,形成關聯、比較的系列設問,依次遞進考查。原因類設問是高考歷史試卷中較為典型題型、高頻題型。相應的設問詞有“原因”“背景”“條件”等,根據漢語釋義,“條件”是指事物存在、發展的影響因素,與“原因”主要考查“為什么”相比,“條件”更加側重考查“有什么”。兩者的微觀比較,“條件”作為設問詞的正確解釋路徑,不僅僅要結合情境設置所依托的時代特征方面的共性,考量時代能提供什么;更需要結合材料呈現的小切口、小角色的個性化思考不同維度的條件,將兩者進行雙向思考,形成較為完整、全面的邏輯作答。從失分原因入手分析,學生習慣性面對設問時只是從該事件所處隱性時代——清朝時期,作答過程中從經濟、政治、文化等角度宏觀回答,答題落入了機械、固化的訓練模式,失去了素養培養的意義。本題從“歷史解釋”的素養考查要求上集中體現了學業質量水平4“能夠在正確的歷史觀和方法論的指導下,全面、客觀地論述歷史和現實問題”的能力層次。[2]指導學生解題時可以學業質量水平要求為著眼點,從設問的邏輯層層遞進,擴大思考的廣度:①時代提供了什么條件;②李時珍(角色Ⅰ)在編著醫藥典籍自身具備了什么條件;③《本草綱目》(角色Ⅱ)作為醫學類典籍,其他醫學典籍為它提供了什么條件。答案的布局整理呈現出大時代和小角色的雙向思考,形成層次性、全面性的作答:社會相對穩定、經濟持續發展;李時珍出身醫學世家,受到家庭醫學氛圍的熏陶(角色Ⅰ);李時珍對醫學的鉆研與精通以及努力刻苦的個人品質(角色Ⅰ);前代豐富的中醫藥學成就為其奠定基礎(角色Ⅱ)。

以高考試題反哺教學,在高三一輪復習中教師強調知識結構建立、知識體系形成的重要性,但更要關注從歷史事實和歷史過程到歷史原因、歷史影響的延展,探究內在的價值和規律,形成有時序、有梯度、有邏輯的歷史解釋的過程。將知識的構建和歷史解釋素養的培養融合于高三復習教學中,形成教考有效銜接。從該題的學業質量水平要求著眼,實現全面、客觀地論述歷史和現實問題,首要從可抓取的思維起點入手,從思維廣度和思維深度兩方面有序引導,形成歷史解釋的層級性。

四、探尋命題意圖,關注歷史解釋的準確性

2022 年文科綜合命題注重對學生獨立思考和思維品質的考查,增強試題開放性,促進學生學會主動學習、自主思考,從不同角度發現與思考問題。[1]歷史試卷中的開放性試題是基于歷史情境下要求學生能準確概括并靈活解讀文本、運用史學方法提煉歷史觀點、建立探究式思維方式進行歷史過程的論證,這一考查過程突出了歷史思維品質和創新思維能力的結合,反映了歷史解釋核心素養下的能力體現和邏輯要求。在組織和解讀試題信息的能力考查中,學生往往是對試題命題意圖或史料作者意圖的“潛在信息”的理解和分析思考不足,難以深入揣摩情境下隱喻其中的試題命制者的考查意圖,歷史解釋的思維方向因而發生偏差,缺乏準確性。

(2022 年全國乙卷42)解讀史料,獲得歷史認識,探尋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蘊,是歷史學的魅力所在。表2 為史書所載東漢時期幾位良吏的事跡。

表2

——據《后漢書》等

闡述從上述材料中發現的歷史現象,并得出一個結論。(要求:現象源自材料,結論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清晰。)

2022 年全國乙卷42 題以《后漢書》記載的東漢幾位良吏的事跡為載體,主要考查的隱形知識點為漢代儒家思想的影響,要求學生通過解讀文本材料,挖掘史料隱性信息,形成歷史認識,并且引導學生關注當前國家治理的熱點話題,具有深刻的時代價值和史鑒功能。從命題意圖看,開放性試題考查學生在多元視角下是否能夠發現問題、以歷史理論為指導提出問題,并進一步運用探究思維結合史事進行分析的綜合性、高階性的解釋能力。因此首先要分析材料作者的意圖,《后漢書》作為官方史書選取具有虛構成分的良吏事跡,其記敘所選擇的視角和時代背景入手,明晰史料作者意圖以及折射當時時代的社會觀念。從學業質量水平的涵蓋面上,該題呈現了綜合性、跨越性的層級要求:既有學業質量水平2“能夠區分歷史敘述中的史實與解釋”的要求,也有學業質量水平3“嘗試從來源、性質和目的等多方面,說明導致這些不同解釋的原因并加以評析”的能力,更集中體現學業質量水平4“在獨立探究歷史問題時,在盡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礎上,嘗試驗證以往的說法或提出新的解釋”等多維度能力要求。[7]在指導學生解題時,應該從設問出發,明確考查角度和范圍。根據設問“闡述從上述材料中發現的歷史現象,并得出一個結論”,可判斷出命題者要求考生首先完成史料信息的提取和初步的辨析,屬于解釋“是什么”的層次。本題題干摘錄《后漢書》所記載的四則史料,所反映的共同主題:四位地方良吏任職地都發生了虎患,但他們通過“修德政”“選進儒良,黜貪殘”等方式,最后都解除了虎患。但應引導學生思考四則史料存在一定的虛構成分,卻被收錄于官方史書《后漢書》中的意圖何在。其次,要基于史料作者意圖的理解進而解釋史料所存真偽的原因,并結合題眼“探尋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蘊”進行進一步的分析,提取史料背后的隱性信息,屬于解釋“為什么”的層次。要求考生能夠運用唯物史觀和歷史學科的實證思維對材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考查考生辯證思維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逗鬂h書》中所記除虎事跡及人虎交流,大多是不可信的。但這些記載折射出一種歷史真實,即當時有一些官員通過清明吏治,穩定了地方秩序,保障了民眾的生活生產安全?!逗鬂h書》之所以如此記述這些良吏,主要是由于漢代確立了董仲舒新儒學的正統地位,一方面它繼承了先秦儒學仁義德化思想,卻增加了帶有神權迷信色彩的“天人感應”觀?!逗鬂h書》的這一述史方式可判斷出它蘊藏著當時主流思想的深刻影響。最后,借助對史料文本的信息提取和深層分析過程,最終得出結論,也就是形成“歷史認識”,本題可得出:對于史書的記載,我們要辨別真偽,去偽存真,吸取其精華,為社會主義建設提供歷史借鑒。

從試題分析反觀日常教學,課堂授課過程中有效落實學業質量水平,首先要求基于情境教學中史料的精選,基于史料作者的時代背景、個人立場、價值取向等角度,充分理解史料作者的意圖,精準把握歷史語境,形成對史料中史事信息的準確解讀;其次運用正確方法論對歷史敘述進行理解,是進一步掌握歷史規律和歷史本質的思考起點??偠灾?,既能對史料進行沉浸式思考理解史事,又能對相關史事運用方法論進行合理闡釋說明,是歷史解釋得以達成準確性的關鍵所在。

總之,在高三試題講評過程中,面對客觀題設置的多樣化情境,應該注重引導學生梳理材料信息,或者厘清史實表達的層次,較為完整地提煉材料的主旨,體現歷史解釋的完整性原則;或者抓住材料敘述的內在關聯,一般性的史實陳述包括史實的前后變化或者發展推進,史實敘述之間的因果、轉折、承接、遞進等關聯性,呈現歷史解釋的邏輯性原則;面對主觀題的“原因類”設問,要想做到形成全面有序的歷史解釋,應該明確歷史情境的小切口不僅受到歷史環境和時代特征的影響,更與原生態下的微觀角色的主觀行為、心理動機息息相關,尋找有序路徑實現作答的層次分明,清晰完整;結合試題情境運用學科思維分析試題時,應兼顧試題命制意圖,理解其中的言外音、畫外語,通過運用唯物史觀進行分析批判,提升歷史解釋的準確性。

猜你喜歡
史料試題考查
2021年高考數學模擬試題(四)
五代墓志所見遼代史料考
創新視角下高考中關于統計的考查
創新視角下高考中關于統計的考查
史料二則
2019年高考數學模擬試題(五)
《陳涉世家》初三復習試題
2019屆高考數學模擬試題(二)
例談數據史料的辨偽與解讀
例談氯及其化合物的學習與考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