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緯繪圖法區域地理教學策略研究
——以北美洲為例

2023-02-28 11:55曾呈進賴進賢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 2023年1期
關鍵詞:北美洲經緯初高中

曾呈進 賴進賢

(1.福建教育學院,福建 福州 350025;2.寧化第六中學,福建 寧化 365400)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9〕29 號)明確提出,要“積極探索基于情境、問題導向的互動式、啟發式、探究式、體驗式等課堂教學,注重加強課題研究、項目設計、研究性學習等跨學科綜合性教學,認真開展驗證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教學?!保?]針對區域地理在高中復習中的困境,福建省寧化第六中學地理組在研究經緯繪圖提升區域認知素養的基礎上,在福建省中學地理曾呈進名師工作室指導下開展了經緯繪圖法區域地理教學策略研究。

一、區域地理在高中復習的困境

(一)區域地理在高中復習起步最艱難

1.地理中考的賦分是造成區域地理在高中復習起步艱難的根源

福建中考中地理和生物是所有中招計分科目中分值最少的,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在初中學生的心目中地理是副科,而且是副科中的副科,可有可無,使學生在地理學習時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試想一門分數占比很低,而且初三一整年都沒有再接觸的學科,學生的頭腦中還能有多少地理知識存在。除極少數對地理特別感興趣的學生,絕大多數學生初中區域地理相關知識基本遺忘。

2.初高中對地理教學目標不同,造成初高中區域地理無法有效銜接

初中階段對區域地理的教學目標是了解及簡單歸納,不涉及較差深層次的地理成因問題,因此初中區域地理以記憶為主,學生容易遺忘。高中階段則是將區域地理作為教學的載體,要求建立在對區域地理有較深理解的基礎上,對區域知識、區域特征進行分析和應用。學生升入高中時初中的區域地理知識已基本遺忘,高中階段區域地理卻要求學生不但要對區域地理有較深理解,還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較深層次的分析和應用。這就導致了區域地理這個本應成為初高中地理最有效的銜接工具的地理知識,卻成為高中學習地理最大的困境。

(二)區域地理在高中復習的困境

綜合以上情況,區域地理在高中復習的困境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區域地理的內容如何實現初高中銜接

實現區域地理內容的初高中銜接是解決區域地理高中復習困境的首要任務。區域地理復習不是通過復習讓學生重新了解和構建地理知識,而是通過好的區域地理復習方法,激發學生潛藏在大腦中的初中地理知識,實現初高中的有效銜接。

2.區域地理復習時間如何安排

區域認知是地理學科四大素養之一,并且是其他三大素養形成和展現的基礎,因此復習區域地理對提升學生的地理素養有著重要的作用。而且區域地理知識與高一高二知識有著重要的聯系,理論上區域地理復習越早越好,越晚對學生越不利。但不是老師不想盡早進行區域地理復習,而是實在抽不出時間。高一有必修一和必修二兩本教材,還要準備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高二有三本選擇性必修,因此在高一和高二上學期基本很難抽出時間進行系統性的區域地理復習。

3.區域地理復習效率如何發揮

區域地理復習不是僅僅讓學生識記和理解區域自然和人文特征,而是要讓學生通過區域地理復習,掌握地理學習的方法,以點帶面、觸類旁通,用區域地理的教學促進學生地理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的提升。因此區域地理復習的方法和效率是影響地理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教育部教育考試院《中國高考評價體系》提出的“一核四層四翼”明確了高考是選拔性考試,是為高等學校選拔合適人才服務的,高考考查的關鍵能力是學生是否能夠運用所學知識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引導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是區域地理復習的關鍵。

福建省寧化第六中學地理組在前期研究經緯繪圖提升區域認知素養的基礎上,對經緯繪圖法區域地理復習策略進行探究。下面以北美洲為例,介紹寧化六中關于經緯繪圖法區域地理復習策略。

二、經緯繪圖法區域地理教學策略研究

經緯繪圖法區域地理教學策略主要通過“繪圖—析圖—導圖”來解決區域地理的初高中銜接、復習的時間安排和效率提升問題。首先,從高一開始利用課余時間開始繪圖,以繪圖為地理學習興趣的引領工具和地理素養的培養工具,通過繪圖提升學生地理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潛藏在大腦中的初中地理知識,實現初高中的有效銜接,促使學生從高一開始熟悉區域地理知識。其次,通過提取經緯繪圖中的信息來理解區域知識,探究區域的不良結構現象和分析區域地理特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在析圖的基礎上,挖掘區域最主要特征來構建區域思維導圖,探研并解決區域發展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以點帶面、觸類旁通,用區域地理的教學促進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提升。同時教師借助“繪圖—析圖—導圖”了解學生的地理素養、思維水平和思維特點,將學生思維發展作為立足點,開展思維轉化教學,促進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提升。

(一)高一繪圖,以圖為主線進行初高中銜接,提升區域認知素養(如圖1 所示)。

圖1

地圖是地理信息最重要的載體,也是實現區域地理初高中銜接最直觀最有效的工具。通過繪圖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熟悉和理解北美洲知識,實現初高中的銜接,提升學生的區域認知素養。

1.通過經緯繪圖,認知北美洲輪廓形態和空間位置,以圖為引導,促進初高中地理知識的有效銜接。

通過繪圖可以看出美國(本土部分)在空間形態上是一個西南部略缺一角的梯形、加拿大在空間形態上一個東部缺角的梯形、中美洲呈三角形(如圖1A 所示)。通過繪圖,學生首先認知了北美洲大陸部分由加拿大、美國和美國以南的中美洲構成,其次認知了這三個地區的輪廓形態和空間位置。這種空間位置的認知為有助于學生迅速銜接北美洲的區域地理知識,同進也為下一階段理解北美洲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打好基礎。

2.活用繪圖,將繪圖與高一地理教學相融合,進一步理解北美洲地理知識,促進了學生對北美洲知識的融會貫通,為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打好基礎。

將繪圖與高一地理教學相融合,學生還可以進一步認知阿拉斯加、哈得孫灣、圣勞倫斯河入???、佛羅里達半島、墨西哥灣、下加利福尼亞半島等地理知識(如圖1B 所示)。這些區域要素的認知,再結合教師的引導,有利于學生將繪圖與必修一和必修二所涉及的地理知識相聯系,提升區域認知素養。如圣勞倫斯河入??诳梢源偈箤W生去認知圣勞倫斯河、拉布拉多高原及五大湖,墨西哥灣促使學生去認知墨西哥灣的海上石油生產、墨西哥灣暖流,下加利福尼亞半島這個名稱又與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加利福尼亞寒流相聯系。這些知識是學生主動去探究獲取的,并且是與空間緊密聯系的,有利于促進了學生對區域知識的融會貫通,為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打好基礎。

3.應用經緯繪圖認知北美洲的經緯度位置(如圖1C 所示),為區域特征分析打好基礎。

區域地理復習最關鍵是要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分析和探究,通過經緯繪圖,可以認知北美洲三大部分所處的緯度和經度位置。對經緯度位置及應用經緯度位置進行區域分析是學生能夠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關鍵,為區域特征分析打好基礎。

(二)高二上學期析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分析能力

(1)應用經緯繪圖認知區域大氣環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

根據經緯度位置探究大氣環流是學生進行區域地理分析的必備知識和能力,大氣環流也是高中地理教學的重點。但往往教師的教與學生的理解存在巨大的差異(如圖2 所示)。

圖2

圖2 中的A 圖是教師認為通過教學學生應該能掌握的北美洲大氣環流,圖B 和圖C 是學生根據所學知識繪制的大氣環流。在圖B 中,學生犯了三個錯誤:一是只有風帶沒有氣壓帶,二是大氣環流沒有區分大陸東岸和大陸西岸的差異,三是風帶沒有標示在具體位置。大氣環流要與地形、海陸、洋流相結合,這樣才能準確表示出迎風坡與背風坡、離岸風與迎岸風,才能為進一步分析氣候特征做好鋪墊。在圖C 中,學生的錯誤更明顯,除沒有區別大陸東西岸的大氣環流外,圖中的大氣環流顯得有些雜亂,細問原因,果然是學生將圖冊上1 月和7 月的風向照搬下來,描了一遍。

以上情況只是學生學習的一個縮影,通過大氣環流的繪制,可以反映出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意識和獨立思考能力。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大氣環流繪制中呈現的問題,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知識鞏固,讓學生明白大氣環流的作用,將大氣環流與區域的海陸、地形等有效整合。如同樣地處西風區,歐洲西部地形平坦,有利于西風深入內陸,而北美洲西部有高大的落基山脈,大陸西岸的西風沒法深入內陸。只有正確理解和繪制區域大氣環流,才能為培養學生的區域獨立思考能力打好基礎。

2.在獨立思考大氣環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北美洲的地帶性和地方性氣候類型、才能深入分析區域的氣候類型和氣候成因,培養學生的獨立分析能力。

在獨立分析大氣環流的基礎上,通過經緯繪圖的析圖,不斷制造沖突,引導學生分析區域的地帶性和地方性氣候類型,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根據區域情境進行獨立分析能力。

以熱帶草原氣候為例,從地帶性角度看,熱帶草原氣候是受赤道低壓和信風交替控制,赤道低壓控制降水多,信風控制降水少,所以形成半年干半年濕的熱帶草原氣候。這是學生的一般認知。通過經緯繪圖的析圖環節,要創設懸念,激發學生認知的沖突,讓學生明白,同為熱帶草原氣候,但成因可能完全不同。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才能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去探究北美洲氣候中的地方性氣候的分布,并結合大氣環流及地形、洋流去探究非地帶性氣候的成因。學生通過探究得出熱帶草原氣候干濕分明不僅取決于赤道低壓和信風,還可能受洋流和地形影響,在水汽和地形影響下,信風也可能形成大量降水。所以學生經過獨立分析和思考,分析出在北美洲20°N-30°N 之間,按大氣環流是受副高和信風交替控制,但由于氣壓帶和風帶季節移動及北美洲的海陸位置以及墨西哥灣暖流的存在,使得在北美洲20°N-30°N 之間,信風從海上吹來,帶來大最水汽,同樣也形成了干濕分明的熱帶草原氣候。

區域地帶性和非地帶性氣候類型的判斷及成因分析,重點是培養學生的獨立分析能力,一個熱帶草原氣候的成因,讓學生理解了氣壓帶風帶位置和季節移動、理解了海陸位置對氣候的影響、識記了墨西哥灣暖流的存在及對氣候的影響,大大提升學生區域探究能力和解題能力。

3.以氣候類型為切入點,分析區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如圖3 所示)。

圖3

A 圖是指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五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約,在自然環境五要素中,氣候對生物/自然帶的類型、土壤的形成和肥力高低、水文特征、地表形態的塑造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氣候在整體性的形成中起著居中調節指揮的作用,因此在析圖時,要引導學生將自然環境整體性五要素進行微調,變為如B 圖所示。注重培養學生氣候的分析能力,以氣候為核心去協調區域五要素之間的聯系,再引導學生從自然五要素尤其是氣候的角度去分析人文地理特征,如圖C所示。

(二)高二下和高三進行導圖教學,培養學生綜合思維能力(如圖4 所示)。

圖4

1.教師通過思維導圖教學引導學生的區域復習思維。

區域地理復習的一個重要作用是以區域為載體,串聯該區域的知識。思維導圖利用圖表思維方式,用明顯的思維主線將零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有機的整體。這不但有助于學生理清這些知識點之間的脈絡聯系,還可以由點及面,對知識進行深入的拓展聯系。但學生區域復習思維的形成需要教師不斷引導,教師在復習北美洲時,可以將高中教材中所呈現的地理知識,以北美洲的主要特征為切入點,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促進學生對北美洲知識的理解和貫通。如圖4 所示,筆者在北美洲復習時,以北美洲地形特征為切入點來串聯北美洲知識,通過知識串聯,幫助學生構建北美洲區域知識體系。

2.學生在教師思維導圖教學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理解來繪制思維導圖,促進綜合思維能力的提升。

思維導圖沒有標準答案,每個學生的思維導圖都不可能完全相同。在自主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將所學知識系統復習一遍,更是建立了一個較為完整的思維體系。[2]教師通過組織學生繪制思維導圖促進學生思維的可視化,從中發現學生的思維特點并采取針對性措施,不斷引導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提升。

三、結語

區域地理復習的關鍵是教師和學生的思維能夠做到互通互用,教學過程中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促進區域地理復習的有效性。經緯繪圖法緊緊圍繞經緯地圖的繪制、分析和思維導圖構建,將教師思維與學生思維融為一體,通過繪圖和析圖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地理興趣,實現初高中有效銜接,提升區域認知素養和獨立思考、獨立分析能力。通過思維導圖構建,以教師思維促進學生思維的成長,從而使教與學有效銜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升綜合思維能力。

猜你喜歡
北美洲經緯初高中
經緯股份
更新世大滅絕:北美洲篇
曾經稱霸北美洲的美洲栗瀕臨滅絕
工會經緯
初高中一體化背景下的中學物理教學實踐
初高中一體化背景下的中學物理教學實踐
關于初高中英語學習銜接的一些建議
市場經緯
北美洲的開拓者
市場經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