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邏輯構建與實施路徑

2023-03-02 03:44張麗惠王欽安
成都工業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融合教育

張麗惠,王欽安

(滁州學院 a.創新創業學院; b.地理信息與旅游學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迫切需要,是推動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實現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的必然要求。高校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體系,在培養方案制定、課程體系構建、教學方法改革、實踐平臺搭建、保障體系加強等方面加大改革和投入力度,創新創業理念深入人心,育人成果在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助力畢業生創業就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打造出創新創業1.0模式?!蛾P于強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的意見》《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創新創業”升級版的意見》等文件,強調創新創業教育向更大范圍、更高層次和更深程度持續推進[1-2]?!吨袊逃F代化2035》對創新創業教育提出了新要求[3]。2021年,國務院印發的《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多措并舉持續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實現大學生更高質量就業[4]。在一系列政策推動下,創新創業教育正邁向“創新創業2.0”的新階段。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應用型人才的重要培養陣地,如何響應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部署,在厘清問題、總結經驗和成果基礎上,按照新時代新標準構建創新創業教育生態體系[5-6],推動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模式及實施路徑迭代升級,是持續鞏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優秀成果的歷史要求,更是切實承接社會發展需求、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縱深推進大學生就業的現實需要。

1 創新創業1.0模式的主要瓶頸

創新1.0是工業時代的創新形態,強調以生產者為中心、以技術為出發點的相對封閉的創新形態。在國家政策強力推動下,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得到全面推進和快速發展,師生創新創業熱情持續釋放,創業人數和創業項目數逐年遞增,學校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實踐實訓體系和支撐服務體系等方面逐步健全,人才培養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在實踐中,其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仍然存在一些“堵點”,阻礙著新時代創新創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步伐。

1.1 雙創教育理念還不到位

科學完整的創新創業實踐教育理念還未完全樹立,部分師生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出現簡單化、片面化、功利化傾向,忽視了創新創業教育最核心的目標是以創新為引領,創新與創業內在聯動,培養大學生敢闖的素質、會創的本領、善作的勇氣。教學內容以理論為主,未深化“學生為中心”的創新創業課堂教學改革理念,針對性與實效性不強,多數教師仍采用灌輸式教學,傳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已無法滿足創新創業課堂的內在需求。

1.2 雙創教育師資還不配套

部分校內老師未經過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入學習和系統培養,對創新創業的核心思想和方法論認識不深,角色定位偏差,把承擔相關課程的教學任務看作是“負擔”,認為從事創新創業教育是“副業”,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主動性、積極性不高,投入的時間、精力不多,業務指導能力與雙創教育師資水平要求不匹配。另一方面,校外兼職導師來源范圍狹窄,多以校友為主,企業家和有創業經驗人員參與積極性不高,時間和精力上都無法保證對大學生開展指導,指導形式局限于報告或講座,形式單一、實效不高,優秀的校外專業化雙創師資隊伍尚未形成。

1.3 專創深度融合還不扎實

創新創業課程覆蓋面不足,沒能形成專創融合課程體系,人才培養方案設置的創新創業學分通常是由創新創業類通識課(必修)、公共選修課構成,在專業課模塊無明確要求。創新創業課程元素挖掘不深,與專業深度融合不夠。人才培養方案雖然有創新創業實踐學分,但實踐教學、專業實踐、畢業設計、綜合實習等專創元素滲透不夠,沒有較完善的專創融合實踐體系。

1.4 創新創業項目還不優良

目前從實踐中看,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學生創新思維及能力不足,創新成果特色和優勢不夠凸顯。此外,實踐平臺短缺,學生創業項目以“自創”為主,缺乏市場開拓系統規劃、技術含量不高、運營模式陳舊、社會融合度不高、實戰性不強,創業孵化及產業化發展潛力不大,“敢闖會創善作”的能力不足。

1.5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還不深入

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以“造就新人、突出能力、注重創新、協同合作、多樣發展”為原則,紛紛開展基于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工程教育模式理念、產教融合一體化等形式改革人才培養模式[7-8],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然而在實踐層面上,學校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學習方式、評價方式等方面落實不足。另一方面,產教融合、科教融合、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完整機制基本沒有形成,企業的參與人才培養仍然局限于各類校外實習,校企合作班、行業學院、產業學院建設成效不顯著,“產學研用”項目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效率不高。

2 創新創業2.0時代新要求

2.1 增強技術創新引領作用

創新創業2.0時代更強調創新驅動,聚焦國家重點產業戰略產品及產業化目標,特別重視信息技術、新一代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地球科學等高新技術的研發工作,通過對“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提高科技前沿競爭力,引導產業科技創新發展,增強產業發展內生活力,為社會經濟發展賦予新動能。

2.2 凸顯科技成果轉化成效

全面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的數量和質量,是實現我國在2035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遠景目標的重要舉措。各級政府出臺政策鼓勵構建高校、科研院所與大中小企業深度融合,進行“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切實將科技成果轉化為企業創新活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產品創新[4]。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及成果轉化,要與相關產業行業對接,成果的應用與轉化真正落地開花,服務社會及國家戰略需求。

2.3 協同創新創業與就業發展

創新創業2.0時代要通過創新創業的活力釋放與高質量發展,以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推動新業態、新產品快速成長,激發市場潛力,為社會創造更多就業崗位。通過構建社會資本投入、政府政策扶持、服務體系、技術支持等多要素深度融合、多主體協同創新的新格局,讓創新引領創業方向,創業提升就業能力,創新創業與就業相互促進、協同發展。

2.4 普惠創新創業教育

創新創業2.0時代要著眼普及和大眾化,開展惠及每一個學生的“廣譜”創新創業教育,化解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全覆蓋與個性化、多數與少數、廣譜與專業、在校時與離校后之間的矛盾[9],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的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落實國家創新創業教育普惠化的目標要求。

2.5 健全創新創業文化生態

創新創業2.0時代將更加注重思政價值引領[10],通過創新創業賽事、創新創業活動周、樹立創新創業典型等品牌活動,全方位多途徑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雙創氛圍,使創新創業成為大學文化主要內容和學生的重要精神追求。

3 創新創業2.0時代的邏輯構建

面對新時代對創新創業人才的發展要求,高校亟待從品質、能力與環境3個方面對創新創業教育進行內涵重構,形成適應時代發展變革的新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

3.1 敢闖真創的品質塑造

深刻認識創新創業教育的本質、價值及發展趨勢,塑造“敢闖真創”精神,推動創新創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創新創業教育不是“搞搞活動”而已,也不是只停留在“第二課堂”層面上,它是新高等教育質量觀的具體實踐[11],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培養是推動高校人才培養深刻變革的切入點,也是培養新時代卓越人才的核心要素[12]。因此,把握創新創業教育的本質,重塑創新創業教育理念,與專業、思政、職業道德教育緊密結合,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創新精神、創業意識,讓學生“想創”“敢創”“善創”,讓“創”成為大學生的一種精神追求和價值取向。

3.2 能創會創的能力培養

創新創業教育不僅要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知識傳授,還要訓練學生動手和實踐能力,推動學生學以致用。充分利用校內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和校外學生創業實踐基地,開展豐富多彩的創新創業實踐訓練活動,讓學生走出理論課堂,融入真正實踐場景中去,持續激發學生創新和創造潛力,讓學生在“創”中學、在“創”中研、在“創”中賽、在“創”中長。

3.3 多維協調的環境建設

在創新創業2.0新趨勢下落實新要求,只有營造多方平臺及利益相關者參與、體制機制配合、資金人才保障的多維協同的環境,才能保證厚積薄發、良性向好。高校作為創新創業教育主體,應堅持“專創融合、科創融合、產教融合、思創融合”四位一體的創新育人理念,加強頂層設計與機制協同,結合地方產業需求,通過模式創新、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積極主動與政府、學校、企業、行業聯合接力,從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教學、實踐實訓、就業創業指導服務和成果轉化孵化培育4個維度構建完善創新創業教育培養體系。探索優化“政產學研用”融合發展的動力機制,深入推進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的育人模式,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的“廣譜性、全過程、普受益、可持續”[13],形成各方合作的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環境。

4 創新創業2.0時代的高質量發展路徑

4.1 健機制,讓創新創業教育體制立起來

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學校深化體制機制創新和系統謀劃,建立完善的保障體系和動力機制。首先,做好頂層設計,學校要將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成為學校內涵發展著力點、質量提升突破口,緊扣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的雙創特點,以服務產業需求、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為重點,優化人才培養的協同機制,在培養目標定位上融入創新創業要求,在培養模式上對接創新創業教育環節,在條件建設上保障創新創業教育實施。其次,強化組織領導,成立“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工作,實施校、院(系)兩級“一把手”工程。根據“機構真設、工作實做”的原則,學校組建創新創業學院,設立專職院長,專人專班做好創新創業教育工作規劃及實施;各二級學院(系)成立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小組,落實好本專業群創新創業教育的各項日常工作;教務、學工、團委、科技等部門在自身業務范圍內明確責任及工作內容,對創新創業教育各司其職、同頻共振。最后,健全立體化的創新創業教育保障和激勵機制,形成政策機制“洼地效應”,激發師生創新創業潛能與活力。

4.2 育師資,使創新創業教育團隊專起來

教師隊伍是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要素,建設“理念新、能力強”的創新創業師資隊伍是成功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的關鍵環節,高等院校要以“培育”為重,內培、外引結合,打造專兼結合的高水平化創新創業師資隊伍。一是培訓提升,采取創新創業專題培訓會、創新創業教學沙龍、工作坊或外出學習等,多途徑培訓、交流和學習,樹立先進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增強教師創新創業教育意識和能力,促進教師自覺在專業教育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二是項目訓練,設立創新創業專項課題,加強師資在創新創業方面的科研能力建設,破解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過程中的熱點、難點問題,賦能課堂效果與質量提高。三是行業加持,積極吸引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經驗的企業家、媒體人、經濟學家等擔任校外指導教師,校內校外資源協同,優勢互補,為創新創業教育提供強有力的師資保障。

4.3 建金課,讓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優起來

學校要以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為切入點,優化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設置、健全課程體系。以創新創業優質課程建設為抓手,加強教學改革,優化教學內容,革新教學方法,完善師資結構。一是遵循思創結合原則。優化健全創新創業課程體系,使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思政教育同向同行、有機融合。二是遵循專創融合原則。按照專業群重組教學內容,凝練挖掘專業課程中的雙創元素;以項目為支點,撬動專業類教師下沉創新創業通識類課堂,在創新創業知識中融入專業元素;將專業課程改革升級為專創融合課程,將專業知識點與創新思維、創新技巧、創業方法論相耦合。三是遵循理實并重原則。圍繞創新創業“思維、能力、實踐”3個維度,根據不同的學生群體和課程性質,設計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式方法,項目式教學、雙師同堂、校企協同、工作坊等教學模式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調動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和自主性;深化課程考核的多元性和過程化,推進“以賽代考、以證代考、以訓代考、以成果代考”的考核與評價機制,提高課程教學與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的吻合度。

4.4 拓平臺,使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強起來

實踐是創新創業教育落地的基礎性環節,實踐平臺是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的保障與主戰場。高等院校要以增強學生實踐能力為目標,搭建、拓展校內外創新創業實踐平臺,以項目為載體,全方位構建創新創業實踐能力實訓體系。加強多元化平臺建設,強化各類實驗室、校內外創業孵化基地等創新創業類平臺建設,構筑校政企產多渠道、多元化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做實多樣化項目體系,通過產教融合、科教融合促進實驗項目革新,增添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新項目;依托各類產教融合、科教融合項目,推動學生早進課題、早進實驗室、早進團隊,并為各級各類學科競賽及創新創業類大賽做好培育。構建多元聯動合力系統,充分發揮實踐教學、“國創計劃”、學科競賽、創業孵化實踐活動的協同育人功能。以項目為依托,提高學科競賽質量,持續跟蹤和孵化學科競賽中成績優秀的項目,提升創業成果的內涵。打造課程、項目、競賽、孵化四大實踐活動融通的育人合力系統。搭建線上信息化平臺,利用新媒體手段,多層次全方位宣傳創新創業政策和創新創業項目成果,為學生提供線上咨詢、培訓與指導,促進創新成果資源與社會需求對接。

4.5 重聯動,使創新創業服務實起來

優質高效的服務體系是創新創業教育的隱形平臺和重要支撐,政府、行業、企業、高校及其相關部門要以提高服務質量、增強服務實效為目標,建立“分工協作、聯動耦合、協同育人”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服務體系,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成長保駕護航。政府要積極引導,構建協調的社會支持體系;行業要真正指導,搭建系統的創新創業能力指導體系;企業切實主導,提供完善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學校要擔起主體責任,制訂和實施可行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方案,從而形成四輪驅動良好創新創業教育環境。強化校政企合作,做實產教融合、科教融合,讓創新創業教育及人才培養成為政府、行業、企業和高校利益協同的契合點。校企政共同推進基礎條件建設、共建創業導師隊伍、共建創業實訓體系。學校與政府、行業、企業共建產業學院(或創新創業學院)、研究中心、成果轉化中心等多元合作載體,構建融科學研究、技術創新、人才培養、企業服務、學生創業等功能于一體的人才培養平臺;整合、梳理現有人才資源,按照教師的專業領域、技術特長、意向對接行業企業等信息,打造“跨學院、跨學科、跨專業”的科研創新團隊,提升高??萍挤召|量,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發展;博士教師基層掛職鍛煉,實施企業行業“科技副總”工程,打通產學研用連接通道,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推進產品研發。

5 結語

應用型本科院校在“雙創2.0”升級版的時代背景下,要逐步清除頂層重視不夠、教育理念不新、專業結合不緊、實踐聯系不多、師資隊伍不強、實踐平臺不足等堵點,注重技術要素融合、成果轉化、新興產業銜接、創新創業與就業協同建立。圍繞敢闖真創的品質塑造、能創會創的能力培養,構建高校、政府、企業、行業協同參與,學校頂層體制、機制極力配合,各方資金、人才、場地保障的多維協同教育生態環境。聚焦自身特色、整合校內外資源,打造2.0時代創新創業教育升級版,為我國應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范式探索及變革方向提供參考和借鑒。

猜你喜歡
融合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一次函數“四融合”
題解教育『三問』
軟件工程教育與教學改革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寬窄融合便攜箱IPFS500
《融合》
什么是“好的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