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個結合”是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2023-03-04 12:13福建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華僑大學研究基地
關鍵詞:兩個結合中華現代化

福建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華僑大學研究基地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指出,“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1)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求是》2023年第17期,第6頁。在“兩個結合”中,特別是在第二個“結合”中,“結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結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結合”筑牢了道路根基,“結合”打開了創新空間。

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彼此契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結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Y合’不是硬湊在一起的。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2)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求是》2023年第17期,第7頁。

產生于不同時代的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傳統文化盡管有其時代性、地域性、民族性和文化性差異,但兩者并不是決然對立的,而是彼此契合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科學社會主義的主張受到中國人民熱烈歡迎,并最終扎根中國大地、開花結果,絕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國傳承了幾千年的優秀歷史文化和廣大人民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念融通的?!?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120頁。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并與中國傳統文化有機結合,由“第一個結合”升華到“第二個結合”,正是說明兩者之間具有契合性和可通約性?!暗诙€結合”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結合起來,具體來說,就是與“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和萬邦”的天下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和“人心和善”的道德觀等貫通融合起來。這些長期積淀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的辯證統一、共產主義社會的構想、 “對立統一”規律的認識、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追求等,都有異曲同工之妙,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首先,人與自然的辯證統一和“天人合一”的宇宙觀相契合。天人關系或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任何一個民族或文化共同思考的終極問題。西方文化認為,人與自然是一種對立關系,因而注重人如何征服自然,而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皆認為,人與自然是一種辯證統一關系,兩者是一個有機整體,故而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馬克思主義不僅認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沒有自然界就沒有人的存在,“人作為自然的、肉體的、感性的、對象性的存在物,同動植物一樣,是受動的、受制約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09頁,還認為自然有其存在價值,“自然”就是“現實的自然”,具有客觀實在性,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沒有自然界,沒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創造?!?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158頁。同時,馬克思主義還強調“實踐”是人與自然的辯證統一,人的勞動作用于自然,而勞動又深受自然的影響,通過實踐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馬克思主義的這些觀念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觀緊相契合。

在人與自然的關系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一樣,認為人與自然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有著共同的實在本體。中國典籍稱“自然”為“天地”。萬物皆由天地所生,“惟天地,萬物父母”(《尚書·泰誓》),“天地感而萬物化生”(《周易·咸·彖》)。儒家稱贊天地化生萬物為“生生之德”(《周易·系辭下》),道家更是廣泛承認“道生萬物”,《道德經》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边@里的“道”也就是“自然之規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同樣肯定自然界的價值,認為人不僅要愛護自然,還要感恩自然?!叭省笔侨寮宜枷氲暮诵?,其基本的涵義就是愛人、愛物。孟子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孟子·盡心上》),主張把對親人的愛推己及人乃至世間萬物。儒家還認為,凡是關系到人類繁衍生息,給人類以恩澤的自然存在,皆應當被人感激,列于典祀。儒家哲學把這種對待自然的態度表述為“德及禽獸”(《史記·殷本紀》)、“澤及草木”(《漢書·嚴助傳》)、“恩及于土”“恩至于水”(《春秋繁露義證》)。除此之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參贊化育”,這與馬克思主義強調通過勞動彰顯人的“主動性”觀點相一致。人與萬物雖然同為天地所生,但人能與天地并立為三,皆是因為人有主動性,“與天地參”(《中庸》)、“盡心知性以知天”(《孟子·盡心上》)、“民胞物與”(《張載集·西銘》)、“與物同體”(《二程集·識仁篇》)、“萬物為一體”(《王陽明全集·答顧東橋書》)等思想,皆是對這一思想的發展。

其次,共產主義社會和“天下大同”的天下觀相契合。實現共產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終極指向,其本質是實現無產階級以及全人類的共同解放。這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天下大同”的偉大愿景高度契合。中華文明自古以來就秉承“親仁善鄰”“協和萬邦”的天下觀,蘊含著“天下一家”“天下大同”的偉大愿景。

在馬克思看來,共產主義社會,生產力將得到更高的發展和更為徹底的解放,“在這種社會制度下,一切生活必需品都將產生得很多,使每一個社會成員都能夠完全自由地發展和發揮他的全部力量和才能?!?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683頁。人們的生活需要在共產主義社會將獲得極大的滿足,按需分配自然會取代社會發展中的按勞分配。共產主義社會就像一個“共同體”,生活在其中的人能夠實現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只有在共同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只有在共同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71頁。隨著生產力的大力發展,全人類的共同解放也會使社會關系高度和諧。

“天下大同”是古代儒者對于理想社會的設想,其與馬克思所設想的共產主義社會有異曲同工之處,是人類社會的全新階段?!肮伯a主義”理論是科學的理論,是對歷史規律的正確認識,這進一步說明了“大同社會”實現的可能性。儒者所推崇的“協和萬邦”(《尚書·堯典》),“萬國咸寧”(《周易·乾·彖》)“天下為公”《禮記·禮運》皆可以說是對共產主義社會的美好想象。另外,儒家同馬克思主義一樣強調生產活動對穩定經濟基礎的重要性,孟子提出“制民恒產”(《孟子·滕文公上》),荀子提出“無奪農時”(《荀子·富國》),皆肯定物質財產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并指出社會在財富分配上應當符合道義,如荀子提出“禮義以分之”(《荀子·王制》)。不僅如此,儒家和馬克思主義一樣,不止于滿足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也關注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儒家認為人不應該只追求自身的滿足,還應該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最終實現“天下大同”。從“推己及人”到“天下大同”,就是《大學》所講的自“格致誠正”至“身修家齊”,最終達到“天下平”的理想世界。

再次,矛盾的對立統一與“和而不同”的社會觀相契合。唯物辯證法“對立統一”規律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陰陽平衡”思想,有著共同的理論結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崇尚的“和而不同”正是“對立統一”規律的實踐和應用,其中“和諧”即“統一”,“不同”即“對立”,和諧中包含著對立,對立中呈現出和諧。只有以這種辯證思維處理人與自身、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才可以構建出一個和諧的理想社會。

“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列寧將辯證法總結為“對立面的統一的學說”。(8)《列寧專題文集: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41頁。馬克思對辯證法的經典詮釋就是“兩個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爭以及融合成一個新范疇,就是辯證運動?!?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605頁。在自身的對立統一運動中產生新的事物或上升到更高的階段。其中對立雙方矛盾的解決融合為一個新的事物,“兩極相通,北極和南極相互吸引,女性和男性也相互吸引,而且也只有男女這兩極差異相結合,才會產生人?!?10)《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10—111頁。而只有到了共產主義社會高級階段,當前的“社會矛盾”才能得到“真正解決”,“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1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185頁。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馬克思主義皆認為矛盾普遍存在,矛盾的對立面經過斗爭形成新的事物或達到更高的階段?!懊堋币辉~雖然由戰國末年的韓非子首次提出,但是《周易》中早已出現表達矛盾思想的天地、陰陽、奇偶、剛柔等對立概念。西周末年辯證法有了明顯的發展,伯陽父運用辯證法解釋“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國語·周語》),說明了地震發生的原因。春秋末年的老子繼承前人的辯證思想,提出有無、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前后等概念,并認為這些相對的概念互相依賴、互相轉化、相反相成?!吨芤住は缔o上》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也說明了事物都由陰、陽這兩個對立面的統一來構成。此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和而不同”的觀念也符合馬克思主義“對立統一”的分析方法,蘊藏著深刻的哲學和倫理思想,是中華民族處理人與自身、人與社會乃至人與自然關系的基本準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而不同”觀念運用到社會人倫之中,就是孔子所提出的以“和為貴”(《論語·學而》)。法家主張的“和合故能諧”(《管子·兵法》),墨家主張的“尚同”(《墨子·尚同》)等,也都可以看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崇和追求和諧的特點。對于人與自身之間的和諧,《孟子·離婁上》主張“反求諸己”以追求內心的安靜平和;對于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論語·子路》主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薄蹲髠鳌る[公六年》提出“親仁善鄰”以構建和善的社會環境,《國語·鄭語》主張“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以營造百姓和諧的生活狀態;對于國與國之間的和諧,《尚書·堯典》主張“協和萬邦”以創造國與國之間和諧共處、共同發展的國際環境。

最后,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和“人心和善”的道德觀相契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無論對不善的認識,還是對真善的理解,皆與馬克思主義的道德學說相契合。馬克思哲學具有明確的道德維度,而作為道德主體的人全面而自由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最高理想。同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始終強調道德修養的重要性,認為只有道德的人才是自由全面的人,并主張“人心和善”的道德理念,提出了“止于至善”的宏大目標。

馬克思的經典著作都直接或間接蘊藏著道德判斷,從《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對異化勞動的批判,到《共產黨宣言》對共產主義社會的憧憬,再到《資本論》對資本主義剝削人的揭示,都不同程度地體現了馬克思對道德的關懷。馬克思的道德概念有舊道德和新道德之分:舊道德即封建主義的道德和資本主義的道德,馬克思認為這是抽象的、虛偽的道德;新道德即共產主義的道德,馬克思認為這是“真正人的道德”。此外,馬克思還認為建立在抽象人性基礎上的道德只是“道德說教”,而真正的道德是道德理論與道德實踐的統一。馬克思對舊道德的批判和對新道德的肯定,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對不善的批判和對真善的肯定是相一致的。

具體而言,中華文化對不善的批判與馬克思主義對舊道德的批判一致。儒家和道家都提倡真善而惡不善,認為只有真善才能挺立人的主體性,才能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吨芤住は缔o下》提出“善不積不足以成名”,《道德經》提出“上善若水”,《孟子·公孫丑上》提出“與人為善”,《大學》提出“止于至善”,這些皆主張真善仁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抨擊不善的行為,如老子說:“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道德經》)莊子說:“道德不廢,安取仁義!”(《莊子·外篇·馬蹄》)老子和莊子認為“仁”“義”是大道失落后才有的,在他們那里“仁”“義”已經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善了,實為不仁不義。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真善的肯定亦如馬克思對新道德的肯定。儒家認為真善乃是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是每個人生而具有的天性,就是孔子的“仁者愛人”(《論語·顏淵》),孟子的“惻隱之心”(《孟子·公孫丑上》)。但儒家認為“仁”不僅僅是愛人,亦包含著行仁,“力行近乎仁”(《中庸》)。真善不僅是真與善的統一,還是知與行的統一。朱熹認為:“真知則未有不能行者?!?12)朱熹:《朱子全書》第24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483頁。王陽明也說:“知而不行,只是未知?!?13)王陽明:《王陽明全集·傳習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4頁。這都是說,真知真善必然會有與之相應的善行,二者同時并在。由此可以看出,“人心和善”不僅指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性本善”的心性思想,更體現了“知行合一”的道德觀念。

總之,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契合之處,遠不止于以上諸方面?;仡欛R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歷程,其實就是“兩個結合”的推進過程。自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中國共產黨就開始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踐進行“第一次結合”。這不但為中國現代化發展指明了方向,回答了中國何去何從的時代問題,也使中華民族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站了起來。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在堅持“第一個結合”的基礎上又創造性地提出了“第二個結合”,即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這“第二個結合”不僅要講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而且要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的契合之處;不僅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續寫,而且是對馬克思主義的進一步創新?!暗诙€結合”不僅打開了創新空間,還筑牢了道路根基;不僅是一次歷史的偉大飛躍,而且是一次全新的思想解放。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說,“兩個結合”是中國共產黨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返本開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互成就的文化密碼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結合’不是‘拼盤’,不是簡單的‘化學反應’,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14)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求是》2023年第17期,第7頁。。如果說“第一個結合”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實踐源泉,那么“第二個結合”則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文化密碼,是新征程上實現文化強國的密鑰。只有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才能充實馬克思主義生命力,只有通過馬克思主義真理之光才能激活中華文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是相互成就,這種相互成就是建立在傳承各自理論、文明特征,借鑒彼此的優秀成果,創造和發展出一種新形態、新內容和新成果的基礎之上提出來的。相互成就需要返本開新,返本開新是現代大國、強國重要的文化特征,人們藉此可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中,通過回溯歷史、理論淵源,去追尋那些有恒定價值的東西。

“返本開新”要求更加全面地理解馬克思主義。一方面,要完整、全面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的理論體系,它是由若干部分組成,一般來看,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既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也包括馬克思、恩格斯論述的基本經驗和個別結論?;驹硪灰载炛隈R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各個組成部分,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最基本的理論內核,基本經驗和個別結論彌散分布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形成、發展和運用的各個時期,成為理解、掌握和判別馬克思思想轉變的重要經驗材料。因此,完整準確地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包括既要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要全面甄別馬克思、恩格斯在不同時期提出的基本經驗與個別結論,從“思”與“史”相互結合的視角,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進行理論考察。另一方面,要積極踐行馬克思主義總體性方法。盧卡奇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最重要、最核心的問題是方法,即馬克思的‘唯物主義辯證法’,辯證法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總體性”(15)羅家旺、曹文宏:《新發展理念的總體性方法》,《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1期,第6頁。。馬克思對自身的理論特征也有類似表述,“無論我的著作有什么缺點,它們卻有一個長處,即它們是一個藝術的整體。但要達到這一點,只能用我的方法”(16)《馬克思恩格斯<資本論>書信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年,第196頁。。顯然,踐行馬克思主義理論關鍵是掌握正確的方法,這種方法就是總體性方法??傮w性方法雖非馬克思首創,但馬克思把唯物主義引介至總體性并實現兩者之間的有效融合,則是馬克思的重大理論貢獻。從總體性視角審視社會現實彰顯出科學的實踐自覺。當前,中國式現代化所面臨的形勢與任務仍撲朔迷離,長期積累的老問題依舊突出,新問題又層出不窮,如果缺乏總體性思維、系統性戰略部署,必將無法沉著應對各種風險挑戰。

返本開新能夠科學和正確地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方面,能夠不斷挖掘和提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經過五千多年的傳承與發展,醞釀出大量寶貴的精神財富。但同時,我們也深刻地感受到,在這些璀璨的文化現象背后,究竟哪些能成為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仍是一個寬泛且未定論的事情。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要從歷史的縱向深度梳理文化演變的隱性邏輯,又要從時代需求的橫向境遇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在縱橫交織的精神內核網絡中,提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標識。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第二個結合”的重要意義,內蘊一條方法論意義上的研究思路,即對待優秀傳統文化要堅持“走進去”和“走出來”并重?!白哌M去”要求回歸傳統文化的精神本真?!白叱鰜怼本褪且堰@些整理出來的、符合中國實際的文化精神嵌入到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過程之中。當我們把兩者串成一條理論鏈條時,可以發現“走進去”是“返本”的前提,“走出來”是“返本”的目的,“第二個結合”由此就成為一個動態和發展的過程。

另一方面,能夠突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比較優勢。如果說挖掘和提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是一項理論工作的話,那么突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比較優勢則是一項價值工作。近代以來,由于國力的衰敗,文化上“無力抵抗西方文化的侵襲,其結果必然導致中國傳統文化的衰落和失敗”(17)胡昂:《用馬克思主義改造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唯物主義審視》,《江淮論壇》2008年第6期,第85頁。。中國知識分子在向西方學習器物的同時,也在積極反思中西文化之間的關系,先后形成了“中體西用”“西體中用”或“中西調和”說,及至“新文化運動”時期,“全盤否定”傳統文化的論點又甚囂塵上,20世紀30年代,中國知識界雖然興起了“文化本位”派,但仍是以恢復和拯救中國傳統文化為己任。與西方文化相比,中國傳統文化長期處在被動追趕的地位,國人對傳統文化的強調與追求,也不過是避免其湮沒在西方強勢文化的侵襲之中。中國傳統文化在近代的演變,本質上是在文化上尋求突破的自強運動,這就深深打上了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價值內涵。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仍沒有完成,全方位推進文化大繁榮、大發展對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仍具有重要意義?!胺当尽本捅仨氁詫崿F民族復興為主線,堅定文化自信,全景式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優勢。一是要堅決反對文化虛無主義和文化保守主義,用歷史和科學的態度對傳統文化進行辯證、全面、立體地研究,做到崇古而不復古,懷古而不戀古。二是堅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實踐精神,對待傳統文化不能囫圇吞棗,不加辨析地全盤接受,既要勇于把一些落后的、不合時宜的、具有明顯歷史局限性的因素從傳統文化中剔除掉,又要善于總結、提煉、挖掘優秀傳統文化因素。三是樹立正確的中西文化觀。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比較優勢,不是以貶低西方文化為前提,而是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之上,突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運用中國人的運思方式、話語邏輯、審美習慣,理解和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都是人類思想智慧的結晶,把兩者結合起來,關鍵是要“開新”,以鑄就“第二個結合”的新形態,這是“返本開新”的旨歸。

一是要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引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型。中國式現代化的順利推進必然要依托文化的現代轉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人的根與魂,是中華文明保持生命力的精神支柱,保持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同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多面性,它在由傳統向現代轉型的過程中,有一個如何轉型以及轉型向何處去的問題。進而言之,應以什么樣的科學態度看待傳統文化?這既關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長遠發展,更關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順利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型需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引領,以是否符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要旨作為選擇、評判、發揚傳統文化的依據,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方法浸潤至傳統文化的恢復和傳承工作中去,堅決拒斥以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名,行破壞、否定馬克思主義之實,牢牢貫徹馬克思主義是立黨立國指導思想的這一根本前提。

為更好發揮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文化轉型中的引領作用,一方面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文化作為政治的上層建筑,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屬性,發展什么樣的文化、怎樣發展文化是帶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重大戰略問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型必須以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自信為根本遵循,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導方向,充分利用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整合社會各方面的力量,促進文化朝著正確方向發展和創新。另一方面要更好地服務于人民群眾。是否為人民服務是衡量我黨一切工作得失的評判標準,也是馬克思主義一以貫之的理論使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以為最廣大人民服務作為轉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文化轉型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其目的在于解決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因得到更多優秀傳統文化滋養,精神更加富足。

二是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厚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基。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不斷夯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基礎和群眾基礎,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重要舉措。馬克思指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條件下創造”(18)《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70頁。。同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并不是在否定傳統的基礎之上另起爐灶,而是在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之中發展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擁有嚴密的邏輯體系、深邃的思想體系,全面總結了人類思想的優秀成果,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但不可否認的是,馬克思主義是在西方文化土壤中產生的,與中國人念茲在茲的傳統文化之間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必須以推進馬克思主義與中國人的社會心理相通共鳴為前提,這就必然要厚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一方面要以正確的態度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都是成熟的理論體系,彼此各有所長,也在諸多方面存在相容兼通之處。當然,這種相容兼通并不意味著兩者完全一致,而是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對待傳統文化要尊重文化的多樣性和主體性,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置于一個與馬克思主義同等重要的方面來研究。我們既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同時也堅決反對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隨意裁剪、填充和不切實際的運用,甚至為迎合某些理論對傳統文化進行過度解讀,只有這樣,才能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涵養新的內容。另一方面要善于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并使之本土化、民族化,就要努力增強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間的親和力、親和性,善于從傳統文化中提煉有助于闡述、認識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思想因素,打造兩者共享的思想觀念、價值理念和精神基因的資源池,用中國人聽得懂、接地氣的話語闡述馬克思主義理論。

“兩個結合”筑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結合’筑牢了道路根基。我們的社會主義為什么不一樣?為什么能夠生機勃勃、充滿活力?關鍵就在于中國特色。中國特色的關鍵就在于‘兩個結合’?!?19)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求是》2023年第17期,第8頁。

“兩個結合”筑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根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深深植根于五千年中華文明沃土之上,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了更加宏闊深遠的歷史縱深。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爸腥A文明的連續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從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20)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求是》2023年第17期,第5頁。中華文明的歷史從來沒有中斷,在五千多年的綿延發展中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文明特質和強大的文明根性,決定了中華文明面對外來文明的沖擊,不可能割斷自身的文明血脈、清除自身的文明積淀,而被外來文明所置換和取代。同時,中華文明又具有突出的創新性,這“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決定了中華民族不懼新挑戰、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無畏品格”(21)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求是》2023年第17期,第5頁。,也決定了中華文明能始終以廣闊的胸懷、包容的心態,立足自身實際,在自身文明根基上,借鑒和吸收外來文明的有益成果,并以此為自身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實現自身的自我賡續與創新。因此,面對西方現代文明的沖擊和挑戰,經過曲折痛苦的探索與嘗試,特別是通過逐步接受馬克思主義,中國才能明確,自己的發展不可能拒斥現代文明,走逆現代化的“絕路”,也不可能置自身五千年文明積淀于不顧,割斷和摒棄自身的文明血脈,去走一條模仿和復制最終也必然是依附于他人的西方現代化的“老路”,而只能走一條在自己文明根基的基礎上,充分借鑒和吸收西方現代文明有益成果,探索和開創一條適合自身發展實際的獨立自主的現代化“新路”。也因為此,只有以來自西方現代文明又能在人類文明整體發展中把握和超越西方現代文明、引領人類文明走向更美好未來的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才能實現古老中國、現代中國乃至未來中國的貫通,才能實現五千年中華文明與五百年現代文明的融會,才能形塑和生成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才能開辟并不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才能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了更加廣闊宏遠的歷史縱深,有了更加堅定深厚的歷史自信。

“兩個結合”筑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現實根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使中國式現代化能始終正視自身發展的實際,堅持從實際出發,堅持走自己的路?!爸袊嗣窈椭腥A民族從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難走向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從來就沒有教科書,更沒有現成答案。黨的百年奮斗成功道路是黨領導人民獨立自主探索開辟出來的,馬克思主義的中國篇章是中國共產黨人依靠自身力量實踐出來的,貫穿其中的一個基本點就是中國的問題必須從中國基本國情出發,由中國人自己來解答?!?22)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19頁。為此,我們既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始終站在唯物史觀的高度去科學透析和把握世界現代化的發展規律,去透析和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規律,去正確定位和堪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發展方向、目標、面臨的挑戰、需要解決的問題等,以此防止目光短淺,犯經驗主義的錯誤;同時,也要避免把馬克思主義當成一成不變的教條,不顧中國現代化發展的實際,不顧中國進入現代化的時空節點和歷史文化傳統,簡單背誦和重復其具體結論和詞句,拘泥于其立足一時一地的情況所做出的判斷,固步自封,思想僵化。我們既要學習和借鑒其他國家探索和推進自身現代化的有益成果、有效經驗,也要避免拿來主義;既要不斷破除簡單盲目模仿和復制西方現代化的“洋教條”,又要破除照抄照搬以蘇聯為代表的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現代化探索的“蘇教條”;既要及時總結自身的發展經驗,強化自身的理論思考,提高自身的理論認識,又要破除自身發展中原來行之有效但現在已經不能適應新的發展實際的各種條條框框。只有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隨時隨地都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2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76頁。,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只有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一切從實際出發,著眼解決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不斷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作出符合中國實際和時代要求的正確回答,得出符合客觀規律的科學認識,形成與時俱進的理論成果,更好指導中國實踐”(24)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17—18頁。,才能不斷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現實根基,才能指引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不斷向前。

“兩個結合”筑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明根基。從文明自身發展演進的邏輯看,中華文明雖然曾經通過“中學西傳”為西方現代文明的孕育生成提供了一系列中華文化經典的滋養,但是其在自身發展序列中卻沒能及時孕育生成現代文明,而是相對于西方現代文明的異軍突起、突飛猛進,很快就淪落為“停滯的帝國”,并在“落后就要挨打”的現實壓力下,不得不接受但卻無法直接與西方現代文明相融合。在此背景下,只有通過既奠基又超越西方現代文明并深刻透視現代文明根本發展規律的馬克思主義,并以其為指導,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不斷結合中,才能生成中華文明的現代形態,才能創設不同于西方現代文明的更契合中國實際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更能代表人類文明發展未來方向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在此過程中,我們既要看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其中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體現,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25)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18頁。要看到,中華文明所具有的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一系列文明特性,都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不會也不可能采取單一民族國家的現代化發展模式,不會重復一些國家通過戰爭、殖民、掠奪等方式實現現代化的道路,不會搞“黨同伐異”維護一己私利的小圈子,更不會搞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的老把戲,而是要以兼收并蓄的開放胸懷,包容和理解不同文明,包容和理解現代文明不同道路、不同發展模式的差異和選擇,真心實意地愿意與不同文明、與現代文明的不同道路和發展模式進行和平平等的對話交流、互利共贏的交往互鑒,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并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同時,也要看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豐厚文化滋養和智慧借鑒,但是卻不能提供直接與現代生活需要相契合的根本價值支撐。只有以在現代文明中孕育又能真正把握現代文明內在矛盾和基本發展規律的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只有遵循科學社會主義的根本價值邏輯,立足中國式現代化不斷展開的具體實際,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不斷“對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寶庫進行全面挖掘,用馬克思主義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優秀因子并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將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和豐富智慧更深層次地注入馬克思主義,有效把馬克思主義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26)《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不斷深化對黨的理論創新的規律性認識 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取得更為豐碩的理論創新成果》,《人民日報》2023年7月2日。,才能不斷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根基,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自信,才能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文化文明底蘊,保障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平穩向前。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從歷史、現實和文明發展邏輯等多個維度,筑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根基。堅持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推進“兩個結合”。

首先,要在歷史發展變動中正確處理好“兩個結合”的關系?!皟蓚€結合”是內在統一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這個具體實際已經是在中華文明框架內,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和滋養的,帶有鮮明中華文明特性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色的具體實際。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要立足于中國具體實際的,是要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分析和把握中國具體實際的突出要求和現實指向,并以此為依據選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獨特價值、智慧、思維邏輯、思考方法等來滿足中國具體實際的現實需要,這本身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立足中國具體實際實現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也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豐厚文化滋養、智慧啟迪與價值借鑒等?!皟蓚€結合”是歷史的動態性的持續展開的。因為,隨著中國具體實際的發展變化,其突出要求和現實指向必然不斷發展變化,立足其上的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闡釋、凝練、提升、概況、提取等也必然是不斷發展變化的;與此同時,已經內蘊于中國具體實際之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特質也會隨著中國具體實際的改變而不斷調整變化,對其站在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上及時進行發掘、整理、審視、反思,不僅能更好地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也能及時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更契合現實需要的精神指引、價值支撐、社會心理依憑。

其次,要在中國式現代化不斷展開的現實過程中去正確處理好馬克思主義的“魂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的關系。探索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不斷立足中國具體實際,不斷實現理論創新。在這一過程中,一方面,“理論創新必須講新話,但不能丟了老祖宗,數典忘祖就等于割斷了魂脈和根脈,最終會犯失去魂脈和根脈的顛覆性錯誤?!?27)《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不斷深化對黨的理論創新的規律性認識 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取得更為豐碩的理論創新成果》,《人民日報》2023年7月2日。為此,我們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這個立黨立國、興黨興國之本不動搖,堅持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發展馬克思主義不停步。另一方面,要有效推進馬克思主義的“魂脈”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立足中國具體實際的有機統一。既要使馬克思主義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國人的思維價值和社會心理,理解和把握中國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傳統,發現、甄別中國現代化的矛盾、挑戰,把握和解決中國現代化的問題,推動馬克思主義“講中國話”,用中國的思維價值研究闡釋馬克思主義,使中國人能更好地理解認識馬克思主義,立足中國具體實際做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創造,以此進一步引領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同時,又要使馬克思主義不斷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入現代化的“魂脈”,注入馬克思主義現代文化的活力和動力,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契合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實際需要,遵循科學社會主義的價值立場而不斷更新重塑,并以此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持續厚重的文化滋養。

最后,要在多元文明交往中正確處理好“兩個結合”與有效吸收借鑒世界其他文明成果的關系。一方面,文明因交流而豐富多彩,并在不斷交流中獲得創新發展的生命力與活力。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本身就蘊含著不斷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與世界各種先進文化、現代化發展的各種先進理念、模式、有效經驗、有益成果包括立足本國實際對馬克思主義的不同理解、審視和評價的對話交流與相互借鑒,蘊含著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與西方現代文明以及世界其他一切文明的相互比較、相互反思、相互學習。另一方面,現代化從一開始就是全球性的,就是在“世界歷史”的大框架中展開的,理解和把握現代化,必須要樹立大歷史觀,要“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把握世界歷史的發展脈絡和正確走向,認清我國社會發展、人類社會發展的大邏輯大趨勢,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沿革和實踐要求,在新一輪科技變革、全球經濟發展大格局和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中深化對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規律性認識,在世界馬克思主義政黨命運比較和我們黨長期執政面臨的現實考驗中深化對黨的自我革命戰略思想的規律性認識,全面系統地提出解決現實問題的科學理念、有效對策?!?28)《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不斷深化對黨的理論創新的規律性認識 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取得更為豐碩的理論創新成果》,《人民日報》2023年7月2日。因此,只有“以海納百川的開放胸襟學習和借鑒人類社會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在‘人類知識的總和’中汲取優秀思想文化資源來創新和發展黨的理論,形成兼容并蓄、博采眾長的理論大格局大氣象”(29)《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不斷深化對黨的理論創新的規律性認識 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取得更為豐碩的理論創新成果》,《人民日報》2023年7月2日。,才能更好地推進“兩個結合”,才能在此基礎上更好地筑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根基。

在“第二個結合”中推動理論和制度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結合’打開了創新空間?!诙€結合’讓我們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動,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論和制度。更重要的是,‘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讓我們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30)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求是》2023年第17期,第9頁。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31)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求是》2023年第17期,第10頁。是我們黨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從時間維度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彰顯了中華文明由傳統到現代的轉型。這一轉型,需要置于世界近代歷史以來的時代背景下進行審視。近代以來,隨著西方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交往的日益普遍,人類歷史逐漸進入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世界歷史。這一歷史進程,“使未開化和半開化的國家從屬于文明的國家,使農民的民族從屬于資產階級的民族,使東方從屬于西方?!?3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6頁。由此,中國被迫卷入到發端于西方的現代化進程之中,不得不開啟自己的現代化。但這種從屬,絕不意味著世界上所有民族和國家的現代化僅僅擁有西方式的模式或普遍性。也就是說,現代化絕非抽象的普遍性,絕非某種超歷史、超時空的普遍性。當今世界,許多國家都在進行現代化探索,但真正全面建成現代化的國家并不多。撇開已經實現現代化的西方國家是否愿意其他民族和國家也同樣實現現代化外,單從抽象的普遍性現代化對各民族和國家的理性剪裁而言,這也是不可能實現的。我們或許可以說,其他國家和民族實現現代化的可能性,正在于他們走西方式現代化道路的不可能性?,F代化在不同民族和國家必須同各自的社會—歷史現實結合才能進行并得以實現,而這正是中國式現代化能夠實現的根本原因。

“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33)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17頁。自馬克思主義進入中國以來,如何看待和處理其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的關系就成為重大的實踐問題與理論問題。對此,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必須是“中國的”,而且“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3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91頁。事實上,一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就是馬克思、恩格斯及其后繼者不斷根據時代與實踐變化而發展的歷史,是吸收人類歷史上一切優秀思想文化成果不斷豐富發展自己的歷史。

“結合”打開了創新空間,有力地作用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式現代化是在中國特定的社會—歷史現實條件下開辟出來的現代化,它必然和必須是要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而中國的國情又必然“本質地包含著中華文明的基本性質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總體特征?!?35)吳曉明:《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使命》,《中國社會科學報》2023年6月6日。這就意味著,中國式現代化是在中華文明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開啟并不斷發展前行的。中國近代以來的發展道路,受到了中華文明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及現代化任務的相互制約,并在彼此間相互制約的張力之中展現出其自身的獨特性?!霸诮袊钗<钡臅r刻,中國共產黨人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并堅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華民族歷經幾千年創造的偉大文明,使中華文明再次迸發出強大精神力量”(36)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1頁。,并塑造了今日中國道路發展的必然趨勢。這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當代中國必須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結合”打開了創新空間,有力地作用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爸袊鴥炐銈鹘y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對傳統文化中適合于調理社會關系和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內容,我們要結合時代條件加以繼承和發揚,賦予其新的涵義?!?37)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7頁。例如,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六個必須堅持”,就充分體現了“兩個結合”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賦予的當代生命力和價值。必須堅持人民至上是對“民為邦本”的傳承與超越,必須堅持自信自立是對“自強不息”的傳承與超越,必須堅持守正創新是對“革故鼎新”的傳承與超越,必須堅持問題導向是對“知行合一”的傳承與超越,必須堅持系統觀念是對“天人合一”的傳承與超越,必須堅持胸懷天下是對“協和萬邦”的傳承與超越。這一系列的傳承與超越表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38)習近平:《把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 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求是》2022年第14期,第7頁。只有植根于本國本民族的歷史文化沃土,只有在這種傳承和超越中,馬克思主義的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

“結合”打開了創新空間,有力地作用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拔覀凕h開創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治協商制度,與中華文明的民本思想,天下共治理念,‘共和’、‘商量’的施政傳統,‘兼容并包、求同存異’的政治智慧都有深刻關聯。我們沒有搞聯邦制、邦聯制,確立了單一制國家形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就是順應向內凝聚、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發展大趨勢,承繼九州共貫、六合同風、四海一家的中國文化大一統傳統?!?39)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求是》2023年第17期,第9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扎根中國,彰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天下為公”“為政以德”“任人唯賢”“厚德載物”等政治理念,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成為我們黨不斷推進制度創新的深厚文化基礎?!暗诙€結合”為我們黨的制度創新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文化空間,讓我們可以從中國古人長期在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中尋求滋養,在有力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活動的同時,催生出更多新的制度設想和制度設計,從而更好地發揮我們的制度優勢,堅定我們的制度自信。

藉由“第二個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融入當代中國理論和制度創新的方方面面,煥發出蓬勃生機并逐漸成為現代的、被激活了生命力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結合中,也使得馬克思主義不斷創新發展并進一步成為中國的?!霸谥袊F代化的歷史進程中,結合中國現代生活的漸次展開,不斷重新認識、理解、把握、發展、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中國現代化發展能始終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始終堅持走自己的路,形塑并不斷推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探索發展?!?40)薛秀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獨特優勢》,《東南學術》2018年第1期,第28頁。

由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推進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然而,時代不斷發展,實踐沒有止境,當代中國正經歷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斑^去、現在與未來的歷史連貫和辯證統一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哲學視界,它第一次使‘考察過去的歷史’‘現存世界革命化’與科學預見未來社會實現了三重‘視界融合’,以求真正解決‘人從何處來’‘人是什么’和‘人往何處去’這個關乎人類命運的根本問題?!?41)曠三平:《歷史唯物主義的未來性向度》,《中國社會科學》2020年第11期,第21頁。立足當下,面向未來,理論和制度創新永不停步,我們必須高舉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在“第二個結合”指引下實現又一次思想解放,堅持問題導向,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探索出更為科學完善的理論和制度體系,以此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更為光明的前景。

首先,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必須高舉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恩格斯指出,“反對中世紀殘余的斗爭限制了人們的視野”,中世紀的巨大進步被人忽視,進而“對偉大歷史聯系的合理看法就不可能產生”。(4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83頁。中國傳統文化中道家的自然思想、儒家的仁道思想、墨家的兼愛思想、法家的變革精神、佛家的性智平等思想等,為我們處理人與自然、社會、自身的關系進而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源。但我們也要看到,歷史和實踐已然證明,近代以來的中國并非被傳統文化所挽救,而是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性實踐中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等一系列偉大勝利,于生死危亡之際挽救了中華民族并推進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今天,在“第二個結合”中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也必須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因為,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作為偉大的認識工具和強大的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我們黨堅定理想信念、把握歷史主動的根本所在。所以,對任何試圖消解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的觀點,都必須旗幟鮮明地予以反對。在此,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首要的就是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于國內外形勢新變化和實踐新要求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觀點,領導全黨取得了重大理論和制度創新成果,為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了諸多重大原創性貢獻,為黨領導人民團結奮斗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學的工作指南。

其次,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應該堅持解放思想,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熔鑄為“一整塊鋼”。唯有解放思想,方能打破教條主義的束縛,糾正形而上學的僵化思維方式,正確把握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進而做出正確的決策、制定正確的政策。中國共產黨走過的百年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百年,亦是解放思想的百年。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再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代新征程,我們黨的事業的開創與成功莫不是以思想解放為前提,莫不是以不斷克服教條主義、經驗主義等各種錯誤傾向,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所取得的。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通過繼續不斷解放思想,打破舊有觀念的束縛,我們黨和國家的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通過解放思想推進“第二個結合”,主動為馬克思主義注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力量,開創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已然展現了“第二個結合”的理論原創性?!啊诙€結合’本質上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認識深化的結果,是思想觀念進一步解放的結晶?!?43)辛向陽:《為什么說“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文化軟實力》2023年第2期,第2頁。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亦需要通過解放思想來立足現實生活的變化和需要而重新認識和評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近代以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評價問題受到了西方文化與西方話語體系的深刻影響,特別是鴉片戰爭迫使中國人不得不睜眼看世界,改革開放以來對外交流的不斷擴大導致西方文化潮水般涌入??梢哉f,我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和評價相當程度上是被西方話語體系“他塑”的。深入推進“第二個結合”,特別需要我們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不斷破除西方文化和西方話語體系霸權,逐步構建中國自主的話語體系,實現由“他塑”向“自塑”的轉變,在持續的思想解放中不斷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為“一整塊鋼”,以此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不竭的精神動力。

最后,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需要堅持問題導向,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進程中充分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皢栴}是時代的聲音,回答并指導解決問題是理論的根本任務?!?44)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20頁,。馬克思主義有著強烈的問題意識,始終關注并回應時代與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堅持問題導向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方法?!皢栴}是創新的起點,也是創新的動力源。只有聆聽時代的聲音,回應時代的呼喚,認真研究解決重大而緊迫的問題,才能真正把握住歷史脈絡、找到發展規律,推動理論創新?!?45)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第225頁。堅持問題導向,需要我們善于發現問題、勇于正視問題、敢于解決問題,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在實踐中深入持續調查研究新時代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增強辯證思維、系統思維、戰略思維、創新思維等不斷解決各種復雜問題的能力。在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中,“真正體現二者結合的,并不是各種可能的理論嫁接方案或拼圖,而是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產生出來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46)劉建軍:《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21年第6期,第22頁?!皠撔率且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不竭的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47)《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第3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大量時代與實踐的重大問題亟須解決,對我們黨的理論和制度創新提出了全新要求。我們要深入研究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具體實際,堅持問題導向,充分激活并有效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豐富而寶貴的中國價值、中國智慧和中國精神,在“第二個結合”中進一步堅持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和制度創新,更好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以“中國之理”回答時代課題,以“中國之制”推進“中國之治”,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篇章。

[執筆人:第一部分,杜國華(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博士研究生)、楊少涵(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國際儒學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第二部分,羅家旺(華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哲學博士);第三部分,楊朝陽(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博士研究生)、薛秀軍(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第四部分,孟祥龍(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華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助教)]

猜你喜歡
兩個結合中華現代化
邊疆治理現代化
新時期重談堅持思想政治工作的“兩個結合”
基于“兩個結合”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探索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關于做好兩個結合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水平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武器裝備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