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心態對城市留守兒童社會適應的影響:同伴支持的中介作用

2023-03-05 04:16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同伴心態效應

張 娟

(淮陰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江蘇 淮安 223001)

“留守兒童”指父母一方或雙方在外地工作超過半年,不能和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滿16周歲的孩子。[1]因為缺乏父母的照顧和教育引導,留守兒童的成長面臨更多的挑戰,通常有更糟糕的社會適應。社會適應指兒童調整其行為習慣或態度以適應所處社會環境的過程。[2]彭美等人研究發現,農村留守兒童在學業適應、非負性情緒適應、人際適應和生活適應等方面均落后于非留守兒童。[3]對湖南省1417名四至八年級學生的調查數據顯示,留守兒童出現情緒和行為問題的風險較高。[4]與非留守兒童相比,留守兒童的抑郁和焦慮癥狀更嚴重,學業適應能力較差。[5]在年齡較小時與父母分開的兒童表現出更多的焦慮和抑郁癥狀,這種效應對于與母親或父母雙方分離的兒童尤其明顯。[6]留守也被發現與兒童的學業成就負相關[7],包括數學和語言測試成績。[8-9]

雖然較多研究表明父母缺席對留守兒童有消極影響,但也有一些研究發現父母遷移對兒童沒有顯著影響,甚至沒有消極影響。一項元分析對覆蓋10個省14.1萬名農村兒童的調查數據顯示,在健康、營養和教育等9個指標上留守兒童的表現與和父母雙方一起生活的兒童一樣好。[10]也有研究認為,父母的外出務工改善了家庭經濟狀況,可能在健康和教育狀況方面更有利于留守兒童。[11]江蘇省整體經濟狀況略高于其他大部分地區,城市留守兒童在物質上也不似農村那么匱乏,留守狀態與兒童社會適應之間的關系是否會有新的特點?因此,本研究擬以蘇北城市留守兒童為研究對象,了解城市留守兒童社會適應的現狀及影響因素。

根據生態系統理論,在影響留守兒童社會適應的諸因素中,家庭是最重要的微系統。留守兒童因為父母陪伴和教育的缺失,容易出現如孤僻、自卑、抑郁等心理健康問題[12],及沉迷網絡游戲、攻擊性行為,甚至反社會行為等[3]。在現實中,留守兒童也容易被“污名化”,招致排斥和偏見。[13]這些都可能會對留守兒童的社會心態造成消極影響,進而影響其社會適應。社會心態是一定歷史時期,社會現實作用于社會群體產生的具有彌散性和普遍性的社會心理感受與反應,主要包含社會公平感、生活滿意感和社會安全感三個維度。[14]2017 年10 月,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盵15]青少年時期是兒童個性和行為塑造的重要時期,培育兒童青少年積極的社會心態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積極的心態會讓個體產生積極情緒,對心理健康和正性行為產生助力;消極社會心態則會阻礙個體的主觀能動性,產生消極情緒,不利于個體的發展。個體擁有積極的心理品質和樂觀的心態,才能夠快速適應社會環境。[16]

小學階段,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同伴關系的作用日益突出。[17]研究發現,同伴關系質量與小學生的心理健康顯著相關,支持性友誼與積極的心理健康正相關[18],而同伴沖突和同伴關系受損則與心理健康問題的風險增加正相關。[19]一項元分析研究發現,同伴依戀程度越高,青少年抑郁焦慮的易感性越低,相反,同伴依戀越低,出現抑郁、焦慮等內化問題的概率越大[20]。對中學生的研究也發現中學生同伴支持和社會適應之間顯著正相關[21],同伴支持能顯著正向預測中學生的積極社會適應。[22]因此,本研究欲從社會心態和同伴支持著手,了解其對城市留守兒童社會適應的影響,并探究其作用機制。

一、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采用整群分層抽樣法從江蘇省某市三所小學四、五年級隨機抽取各20個班的小學生,在教室里當場測試并收回1195 份問卷,有效問卷1130 份(有效率為94.6%),其中男生587 人,女生535 人;四年級542人,五年級588人;留守兒童629人,非留守兒童486人(部分數據有缺失值);被測者年齡為9-12歲,平均年齡10.55歲(SD=1.95)。

(二)研究工具

社會心態問卷:本研究采用王益富等編制的中國人社會心態問卷[14],選擇了問卷6個維度中的3個維度,分別是社會公平感、生活滿意感和社會安全感,共計23個條目。采用Likert五點計分,總分越高,表示社會心態狀況越好,各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在0.77-0.92 之間。本研究中,該問卷整體的Cronbach'sα系數為0.94。

同伴支持問卷:本研究采用奇梅特(Zimet)等編制的領悟社會支持問卷中的朋友支持維度,反映個體感受到的同伴支持程度。[23]總分越高,表示同伴支持狀況越好。本研究中,該問卷整體的Cronbach'sα系數為0.71。

兒童青少年社會適應量表:本研究采用繆華靈等編制的兒童青少年社會適應量表,包含人際和諧、環境認同、生活獨立和學習自主4個維度,共34個條目。[24]總分越高,社會適應狀況越好,量表整體的Cronbach'sα系數在0.84-0.96之間。本研究中,該問卷整體的Cronbach'sα系數為0.96。

二、研究結果

(一)是否留守兒童在各變量上的差異分析

以是否留守為自變量,留守兒童的社會心態、同伴支持和社會適應為因變量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見表1):不同留守狀況兒童在三個變量上的得分均存在顯著差異,留守兒童在社會心態、同伴支持和社會適應上的得分均顯著低于非留守兒童。

表1 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在各變量上的差異

(二)留守兒童社會心態、同伴支持與社會適應的描述統計和相關分析

篩選出629 名留守兒童的數據進行相關分析,結果表明:留守兒童社會心態與其同伴支持顯著正相關,社會心態和同伴支持均與社會適應及其各維度顯著正相關,即社會心態和同伴支持越好,留守兒童的社會適應越好。各變量均值、標準差及相關系數見表2。

表2 留守兒童社會心態等變量的描述統計和相關分析(N=629)

(三)同伴支持的中介作用

在控制了年級和性別的條件下(排除潛在的混淆變量,確保中介效應的準確性),使用宏程序Process,采用非參數百分位Bootstrap法(重復抽取5000次),檢驗同伴支持在社會心態與社會適應之間的中介效應。結果表明(見表3):社會心態顯著正向預測同伴支持(β=0.41,t=15.41,p<0.001),社會心態顯著正向預測社會適應(β=0.39,t=14.11,p<0.001);同伴支持顯著正向預測社會適應(β=0.20,t=7.35,p<0.001)。中介效應模型見圖1。

圖1 同伴支持在留守兒童社會心態和社會適應之間的中介效應模型

表3 留守兒童社會心態、同伴支持與社會適應的回歸分析(N=629)

社會心態→社會適應的直接效應95%置信區間不包含0,直接效應顯著,其效應值為0.39;社會心態→同伴支持的直接效應的95%置信區間不包括0,直接效應顯著,其效應值為0.41;社會心態→同伴支持→社會適應的間接效應的95%置信區間不包含0,中介效應顯著,其效應值為0.09。留守兒童同伴支持在社會心態和社會適應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間接效應量占總效應量的19.15%;其中,直接效應、中介效應和總效應的效應量以及95%的置信區間見表4。

表4 Bootstrap中介效應檢驗及置信區間估計

三、討論

(一)不同留守狀況兒童在社會心態、同伴支持和社會適應方面的差異

研究結果顯示,留守兒童的社會心態、同伴支持和社會適應均顯著好于非留守兒童,與已有大多數研究發現較為一致。[25]留守兒童往往家庭經濟狀況相對不是很好,又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引導,容易孤獨自卑,較容易對網絡產生依賴。[26]網上的信息良莠不齊,青少年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容易受不良信息的誤導,變得憤世嫉俗,消極看待社會和他人。而且,留守兒童與爺爺奶奶或其他長輩間易有代溝,日常溝通存在障礙,容易導致其不善交際,在與同輩的交往過程中顯得格格不入,是其同伴支持狀況較差的可能原因。同時爺爺奶奶輩撫養孩子多以溺愛或打罵教育為主,對孩子的教育更是督導無力,可能會使留守兒童學業倦怠,產生厭學心理,進一步造成其被同伴排斥和較差的社會適應。同時,因為由爺爺奶奶或其他親人提供的監管和護理往往僅限于勞動和物質主義的幫助,較少涉及心理支持。[27]因此,與非留守兒童相比,學齡期留守兒童更有可能有更敏感、敵對和偏執的人際關系[28],更高的負面情緒體驗率,如抑郁、焦慮和孤獨。年齡較小或較長時間內有分離經歷的留守兒童更有可能遭受行為或心理問題的困擾[29],在社會適應過程中面臨著更多的困難。[30]

(二)社會心態對留守兒童社會適應的影響

目前,關于社會心態的研究較少。一項對3104名青少年進行的社會心態調查結果顯示青少年社會心態狀況較為良好,各維度得分均高于量表中點值,但還有提升的空間。[31]對留守兒童的研究發現,留守兒童的安全感和其社會適應顯著正相關。[32]提高留守兒童的心理安全感,能有效改善留守兒童的社會適應性。[33]對于留守兒童來說,沒有父母的庇護和疼愛,會極大降低留守兒童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來自同伴或他人的“污名化”及排斥,會進一步破壞留守兒童的公平感、安全感和幸福感,進而影響其情緒和行為,導致一系列社會適應問題。胡維芳等基于CGSS2015年的調查數據也顯示,個體自身、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因素都對青年的社會心態有重要影響。[34]對于留守小學生來說,身心發展尚未健全,對情感支持的需求高于成人,社會心態正在形成和塑造中,長期的親子分離使其無法直接感受來自父母的關愛,對其社會心態有著尤為消極的影響。積極情緒的拓展建構理論指出,個體所感知的積極情緒能幫助其拓展認知能力并建構個體發展適應的資源[35],而消極情緒則會阻礙其發展和適應。

(三)同伴支持在留守兒童社會心態與社會適應之間的中介效應

中介檢驗發現,同伴支持在留守兒童社會心態與社會適應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社會心態不僅直接影響留守兒童的社會適應,還通過同伴支持的中介作用對社會適應產生影響。有研究表明,來自同齡人的關懷和支持有利于青少年的社會適應,同伴支持水平越高,其社會適應狀況就越好。[36]同伴支持力度不夠或者更為嚴重的同伴拒絕會誘發青少年較高的孤獨感體驗,導致青少年適應學校的過程中出現困難[37];青少年因為自身認知和能力的局限,在獨立面對社會問題時往往會感到困難和不安。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爺爺奶奶或其他撫養人文化水平不高,且祖孫之間存在代溝,留守兒童在遇到問題時無法得到及時的解疑和引導,容易孤僻,封閉自己,缺乏安全感和滿意感,和他人也不易建立信任和親密的同伴關系,無法從同伴處獲得情感需求和社會支持,進一步導致其社會適應不良。對于留守兒童來說,來自同伴的陪伴和支持是其社會支持的重要來源,是一個人實現社會化,維護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社會支持系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父母缺位帶給孩子的消極影響。所以,應引導孩子積極和同伴交流玩耍,建立健康和諧的同伴關系,促進留守兒童社會適應的發展。

猜你喜歡
同伴心態效應
鈾對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應
專題·同伴互助學習
懶馬效應
只要心態好,我就是班里最靚的仔
做謙遜的人
尋找失散的同伴
嘿,這歡樂的日子!
應變效應及其應用
還是“看掐架”心態
相約釣魚身亡 同伴應否賠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