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督教中國化的歷史考察及當代啟示

2023-03-07 04:44駱素青
河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基督教教會中國化

駱素青

(河北省社會主義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31)

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是黨和政府對我國宗教的共同要求,也是所有外來宗教在中國生存和發展的必由之路?;浇?本文指新教)(1)作為外來宗教,需要不斷適應中國社會和深入推進中國化。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梳理和考察基督教中國化的實踐,以期為更好地深入推進基督教中國化提供有益借鑒和啟示。

一、宗教中國化的提出

所謂宗教中國化,是指我國各宗教在保持自身信仰核心和基本教義的前提下,與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社會、國情等具體實際相結合,使宗教信仰的內容和形式都具有明顯的中國特色。宗教中國化并不是一個新名詞,各宗教傳入中國后,都在或多或少地進行著中國化的努力和實踐,學術界也很早就宗教本土化、中國化開展研究和闡釋。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各宗教擁護黨的領導,遵守我國憲法和法律,與中華文化相融合,與中國社會相適應,努力融入中國社會即實現中國化。但是,在國內外各種復雜因素影響下,我國宗教領域出現了一股“去中國化”“逆中國化”的逆流,對我國宗教的健康傳承和宗教領域的和諧穩定構成了嚴重威脅。在2015年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宗教中國化”命題,強調“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必須堅持中國化方向”[1]。在2016年的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支持我國宗教堅持中國化方向?!盵2]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盵3]在2021年的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指出:“必須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盵4]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盵5]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的重大論斷,是新時代黨的宗教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的最新發展成果。

基督教近代在中國社會大規模傳播,但直到今天仍然面臨著深入推進中國化的重大任務。深入推進基督教中國化,需要系統總結基督教中國化的實踐經驗,為基督教中國化提供有益借鑒。

二、基督教中國化的歷史考察

鴉片戰爭后,基督教大規模傳入中國。在當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西方差會掌控著中國基督教會的領導權。西方傳教士在不平等條約的庇護下,強行傳播基督教,屢次與中國社會發生激烈沖突,于是中國基督教中具有民族氣節的代表人物先后發起了自立運動和本色化運動。新中國成立后,有的西方傳教士煽動中國信徒反對新生的政權,激發了中國基督教內有識之士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尊心,40名知名人士聯合發起了“三自”愛國運動。以上這些運動,都深刻反映了我國基督教努力與中國社會相適應、與中華文化相協調、朝著中國化的方向不懈前進的努力。

(一)自立運動(19世紀末——20世紀初)

鴉片戰爭后,基督教各派利用西方列強對清政府的高壓,大量修建教堂并廣收門徒。不少傳教士超出條約規定范圍到處傳教而引起糾紛,少數“吃教者”“仗教者”以勢欺人導致民教相爭,加之清廷處理此類爭執時卑躬屈節的態度以及保教抑民的政策,使許多中國民眾對基督教有著一種本能的冷淡和逆反心理。尤其民教沖突時清政府對基督教的袒護和對中國民眾的壓制,更是激化成一個個“教案”,導致了聲勢浩大的反洋教運動。自鴉片戰爭至義和團運動,其矛盾的激化導致400余起教案發生,也給基督教在華歷史留下了迄今仍難抹去的陰影。義和團運動中,中國人民的反抗精神迫使西方傳教士改變了傳教策略,不再直接干涉民教之爭,轉為以文化教育為主的傳教路線。義和團運動后,中國基督教的民族意識也逐漸覺醒,要求擺脫西方教會的控制,獨立自主地創辦中國人自己的基督教會。正是在這種背景下,20世紀初中國信徒發動了自立運動。

聲勢浩大的反洋教運動促使西方傳教士開始反思靠西方國家武力傳教的行為。這一時期出現了俞國楨、許聲炎等主張自立的有識之士,他們帶動了中國基督教自立運動的發展,形成了四種類型的自立教會。第一類是強調脫離西方教會,力求成為中國人自己的教會,絕不接受西方教會管轄,謀求自立自養自傳。這類教會主要在華東地區發展,“中國耶穌教自立會”就屬于這種教會。第二類是華北的“中華基督教”模式,以聯合和自立相互結合,在組織上脫離西方教會,聯合中國不同教派的信徒,但與西方各差會仍保持關系。第三類是在教派內發展自立自養,與西方差會保持合作關系,這類教會的模式主要在華南。第四類是中國土生土長的新興基督教社團,有些以財產公有為其特點。這類自立教會在19世紀末達到了100多所,在自主辦教之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但總體來說這類教會仍處于自發狀態,規模較小影響也不大,在中國信徒神學根基較差、事實上難以實現自傳的情況下,對外國差會的依賴性仍然很大。嚴格意義上說,其中的大多數不是完全自立的教會,僅是經濟上的自養,在組織形式與神學思想方面仍承襲西方,并未充分考慮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自立運動強調脫離西方教會,是走向中國化方向的一種可貴探索,為下一步的基督教中國化打下了基礎。

(二)本色化運動(20世紀初——新中國成立前)

1919年五四運動以來,中國民眾群起反對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這一時期,基督教被許多中國人視為受西方勢力控制的“洋教”,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其中在20年代初的“非基督教運動”中達到高潮,由此引起中國教會及其信徒的反思和覺醒。1922年,“世界基督教學生同盟”在北京召開大會,上海學生聞訊決定成立“非基督教學生同盟”,掀起了自五四運動以來中國最大的非宗教風潮。之后,北京各學校聯名發表宣言,組成非宗教大同盟。這兩個同盟的成立在全國各地獲得巨大反響。1924年,上海學生又成立“非基督教大同盟”,提出“秉愛國之熱情,具科學的精神,以積極的手段,反對基督教及其所辦一切事業”[6],非基督教運動再掀高潮。各地基督教會受到不同程度沖擊,不少傳教士一度撤離中國或集中到各口岸城市,教會學校亦發生騷亂和學生離校事件。這給西方來華傳教士和中國教會帶來巨大震撼和刺激的同時,也喚醒了中國基督徒改革教會、創新自立的意識,本色化運動由此開啟。

群情激憤的非基督教運動,使中國基督教有識之士認識到形勢的嚴峻,認為不能停留在僅僅談論教會的民族化,而應該盡快付諸行動,使理想成為現實。于是,中國基督教會加快了“本色化”運動步伐。1922年5月,在上海召開的全國基督教大會,正式提出中國“本色”教會將由中國人“自養、自治、自傳”的原則(簡稱“三自”)。在此原則指導下,這一時期的本色化運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思想觀念方面,中國基督教開始討論如何與中國文化相結合,一些代表人物以“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為題進行了深入研究,闡述對基督教與中國思想文化相結合的展望。二是在組織體系方面,出現教派合一的動向,基督教各派別積極走聯合之路,如圣公會系統聯合而成中華圣公會,浸禮宗系統聯合為中華浸禮會等。三是在政治態度方面,中國基督教明確表態,要擺脫與不平等條約之間的關系,積極參與廢除不平等條約運動。這一時期,教會內部和學術界也積極探討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關系,并對中國基督教進行反思,但結合中華文化的相關研究仍十分薄弱。與上一階段的自立運動相比,這一時期的基督教會在中國化的道路上又向前邁出了一步。

(三)“三自”愛國運動(新中國成立初期)

新中國成立前夕,面對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有的西方在華傳教士做出了與新生政權相對抗的錯誤選擇,干涉我國內政,煽動中國教徒反對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后,中國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主權國家,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這一偉大歷史變革對我國基督教產生了巨大影響,為我國基督教擺脫外國勢力控制提供了有力的國家政權支撐,我國基督教實現獨立自辦愿望成為現實,于是黨和政府積極引導和推動了基督教的愛國革新運動,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應運而生。

新中國成立后,西方宗教勢力的各種破壞活動,激起了愛國教職人員和信教群眾的憤怒,他們紛紛起來揭露和反對教會內的帝國主義分子和反革命分子。1950年,基督教知名人士聯名發表了“三自宣言”,即自傳、自治、自養,表明了要擁護新中國、擺脫帝國主義勢力控制的主張。宣言的發表,在廣大信徒中引起強烈反響,得到廣大信徒積極擁護。從此,中國基督教走上了自治、自養、自傳的“三自”道路。1954年,第一屆中國基督教全國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決定正式成立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吳耀宗當選為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主席。同時,為了消除顧慮和誤解、加強團結,更加明確今后反帝愛國運動的基本性質與任務,委員會決定把“革新”改為“愛國”。這也標志著中國基督教從“三自”革新進入到“三自”愛國的新階段。1961年,第二屆中國基督教全國會議在上海舉行,會議號召信徒積極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事業。1980年,在南京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基督教全國會議,肯定了30年來“三自”愛國運動的成績,并指出:“三自”愛國運動的創業階段已經過去,但“三自”的任務還沒有完結,基督教還需加深對“三自”的認識,并進行再教育,要從自辦教會發展到辦好教會。這些都體現了基督教中國化的質量在提高。會上還成立了新的全國性教務機構——中國基督教協會。中國基督教“兩會”(“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和基督教協會)按照獨立自主、自辦教會的方針,不斷促進基督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教職人員實現完全由中國人擔任,教會的行政事務由中國信徒代表來管理,教會經濟由中國教徒自己來維持;在宗教思想、藝術表現和禮儀方面,逐步形成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其中丁廣訓的神學思想最具代表性,他強調中國傳統文化對神學的重要性,強調神學創作需立足于中國傳統文化。隨著國內外形勢的發展,海外教會表示支持“三自”原則的人越來越多,中國基督教以獨立自主的姿態出現在世界??梢哉f,與自立運動和本色化運動相比,“三自”愛國運動在基督教中國化的道路上又前進了一大步。

(四)基督教中國化新進展(改革開放以來)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中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邁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國宗教工作也取得了積極成效。一方面,黨中央高度重視宗教工作,黨的宗教工作創新推進,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更加全面,宗教工作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宗教工作法律體系和政策框架日益健全,宗教中國化逐步深入推進。另一方面,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不斷增強,他們弘揚愛國精神,講大局、講法治、講科學、講愛心,不斷增進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7]。

在深入推進宗教中國化形勢下,我國基督教中國化也取得了一系列新進展。一是堅持獨立自主自辦教會原則,將愛國與愛教有機統一起來。舉辦“三自”愛國運動發起和“三自”愛國組織成立60周年紀念活動,進一步明確“三自”的時代使命就是要推進基督教中國化,制定《推進我國基督教中國化五年工作規劃綱要(2018-2022)》。二是繼續深化神學思想建設,做好教義教規研究闡釋和宣講工作。中國基督教1998年就提出開展神學思想建設。近年來,在取得階段性成果、尋求突破中,中國基督教兩會適時提出抓成果轉化,要求在教會講道中摒棄保守落后、狹隘極端的說教,積極宣講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同時,組建宣講團,確定了“和諧·奉獻”的宣講主題,通過舉辦片區講道示范交流的新方式,以信徒熟悉的語言和喜歡的形式,把宣講工作推向基層、深入到信徒身邊。三是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并加快人才培養。全國基督教“兩會”帶頭做好建章立制工作,按照相關要求修訂教會規章、完善規章制度、加強規范管理、推進民主辦教,要求各地基督教“兩會”建設成為學習型、服務型的團體。重視人才培養,開展規范化辦學,多家基督教神學院升格為本科,辦學質量有了大幅提升。另外,還通過推進圣經注釋版編寫工作、加強文字傳媒工作等舉措,深入推進基督教中國化。

三、基督教中國化的當代啟示

(一)國家的獨立主權是實現基督教中國化的根本前提

宗教中國化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宗教的領導權掌握在中國宗教徒自己手中,而不是被外國傳教士所把持。中國宗教徒只有牢牢掌握了本宗教的領導權才能擺脫外國的干預,才有資格發展自己的神學思想、自己的組織形式,才能為實現中國化掃清道路。新中國成立之前,我國基督徒發起的自立運動和本色化運動等宗教中國化的努力,都沒有取得預期效果,其根本原因是中國國家主權遭到奴役,無力為中國人民包括宗教徒提供庇護和支持。新中國的成立,為基督教擺脫外國傳教士的控制提供了強有力的政權保障,在國家政權的有力支持下,我國基督教擺脫了西方傳教士的控制,走上了獨立自辦的道路。中國教會從此不依附任何外國組織和勢力,不接受外國組織和勢力的支配和干涉,實現了獨立決定自己的宗教事務,從而為實現基督教中國化提供了根本保障。

(二)增強文化自信是實現基督教中國化的必由之路

基督教中國化的核心問題是神學思想的中國化,基督教應該與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相融合、相協調,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神學思想建設,這是最根本、最深層的中國化?;浇套詡魅胫袊詠?,一直以一種強勢文化態勢出現,堅持基督教文化是最優越的文化,充滿著對中華文化的不屑和西方文化的優越感,敵視、打壓并一意取代中華文化,意圖奪取中國文化的控制權。正如有傳教士叫囂:“難道我們不是比他們(中國人)更優越嗎?我們不是更雄偉、更聰明、更靈巧、更人道、更文明嗎?不僅如此,文明不論在哪一方面,不是比他們更有價值嗎?”[8]“19世紀至20世紀初西方盛行的歐洲中心論及其在中國的影響而形成的對中國文化的排斥,是中國基督教未能實現本色化的文化根源?!盵7]所以,自立運動僅是追求經濟上的自養,并未觸及神學思想的中國化,這也正是當時基督教中國化的最大困難。事實證明,文化沙文主義在中國是行不通的。外來宗教要在中國生存發展,就必須適應中國國情,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合,走中國化的道路。當前,基督教要認真學習和研究中華文化,從中汲取營養、改革弊端、增強中華文化自信,深入推進基督教神學思想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合,這是基督教實現中國化的核心所在。

(三)加強人才培養是實現基督教中國化的關鍵所在

基督教的本色化運動和“三自”愛國運動之所以能夠發起,得益于一批中國教會的知識分子。他們學貫中西,有著濃厚的家國情懷和深厚的中國文化素養,他們是基督教中國化的實際推動者。目前,深入推進基督教中國化,關鍵就是要加強人才培養。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培養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詣、品德上能服眾、關鍵時起作用的宗教界代表人士隊伍?!盵9]為此,基督教全國兩會及各地兩會在人才培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培養了大批教職人員,但仍需下大力培養一批綜合素質高、具備深厚中華文化積淀和較高神學造詣的優秀人才。一方面,要強化愛國宗教團體自身的內部建設,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努力建設一支政治上可信、作風上民主、工作上高效的高素質領導班子。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基督教神學院作用,堅持以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詣、品德上能服眾、關鍵時起作用的標準培養后備教職人員隊伍,為深入推動基督教中國化儲備人才。

(四)堅持和加強黨對宗教工作的領導是實現基督教中國化的根本保障

與以往的自立運動、本色化運動相比,新中國成立以來基督教中國化取得的成就更加顯著:中國基督教高舉愛國主義旗幟,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服從國家整體利益和民族最高利益,引領中國教會走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道路;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引導基督徒自覺遵守國家法律,不斷增強國家意識、法律意識和公民意識,自覺在法律、政策范圍內開展正常宗教活動,不斷增進“五個認同”,“三自”原則日益深入人心?;浇讨袊匀〉眠@樣的成就,最根本原因就是堅持了黨對宗教工作的領導。新時代新征程,深入推進基督教中國化必須繼續堅持和加強黨對宗教工作的領導,具體說來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堅持穩中求進的總思路。宗教中國化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要防止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要綿綿用力、久久為功。要遵循宗教發展規律和宗教工作規律,堅持“導”的理念,牢牢把握宗教工作主動權。二是重視統籌協調。要在黨委正確領導下,調動各方面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其中,黨委統戰部門要加強研究與指導,做好牽頭協調工作,政府宗教事務部門要抓好政策措施的組織實施,各有關部門要做好分工協作。三是要支持基督教自身發揮主體作用,激發其內生動力。

宗教中國化不是過去式,而是進行時和將來時[10],需要繼續深入推進。當前,我們要繼續深入梳理基督教中國化的歷史經驗,不斷總結基督教中國化的最新進展,更好推進基督教中國化深入發展,使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貢獻宗教力量。

注 釋:

(1)廣義上的基督教既包括天主教、東正教與新教三大教派,也包括其他一些小的教派;狹義上的基督教僅指其中的新教。本文所指為新教。

猜你喜歡
基督教教會中國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再論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的三個維度①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我最愛的那個人,教會了我……
我最愛的那個人,教會了我……
我最愛的那個人,教會了我……
基督教中國化的神學思考與實踐
明確路向,踐行基督教中國化——以福建基督教為例
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若干問題
種類型的“基督教哲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