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髓系白血病伴骨髓增生異常相關病例報道及診斷標準文獻復習

2023-03-08 01:48曹永躍曹永彤
中日友好醫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紅系髓系遺傳學

曹永躍,王 敏,沈 軍,蔡 穎,曹永彤,馬 亮*

(1.中日友好醫院 檢驗科,北京 100029;2.中日友好醫院 血液科,北京 100029)

患者女性,29 歲,2 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乏力、發熱,伴活動后心慌、氣短、頭暈及冷汗?;颊呓? 周出現間斷發熱,體溫最高39°C,夜間發熱為主,乏力、頭暈較前加重。自覺面色蒼黃,磕碰后容易出現皮膚瘀斑。體格檢查:貧血貌,皮膚及鞏膜黃染,結膜蒼白,皮膚可見散在瘀斑。雙下肢對稱性凹陷性水腫。牙齦無明顯增生,胸骨無壓痛,肝脾未觸及。超聲檢查、放射檢查及核磁共振檢查均未見明顯異常。實驗室檢查:網織紅細胞絕對值148.9×109/L、百分比10.79%,白細胞1.77×109/L,中性粒細胞0.35×109/L,紅細胞1.38×1012/L,血紅蛋白48g/L,紅細胞平均體積104.3fL,血小板63×109/L,總膽紅素70.51μmol/L,直接膽紅素11μmol/L,乳酸脫氫酶310IU/L。

骨髓細胞形態學:增生明顯活躍,粒紅比為0.01∶1,紅系增生顯著(約占91%)(見圖1,封三),原始紅細胞1.5%,早幼紅細胞10%,可見明顯病態造血;粒系減低;髓系原始細胞6%,可見病態造血,巨核細胞不少,可見淋巴樣小巨核細胞,血小板減少。外周血白細胞明顯減少,髓系原始細胞27%(見圖2,封三),紅細胞部分胞體偏大,有核紅細胞多見(12個中幼紅細胞、421個晚幼紅細胞/100個白細胞計數),血小板減少,可見小巨核細胞及巨核裸核。免疫分型:幼稚細胞占有核細胞的7.5%,髓系表達。另見有核紅細胞占有核細胞的81.6%,比例明顯升高?;驕y序:STAG2、U2AF1、CEBPA、NUP98、NF1 基因變異;急性白血病相關融合基因均為陰性。骨髓病理:骨髓增生活躍,造血細胞容積約占85%。骨髓腔內幼稚細胞明顯增多(約占有核細胞的25%),紅系增生顯著,有核紅細胞數量明顯增多,各階段可見,粒系增生明顯減低,巨核系可見淋巴樣小巨核。結合免疫組化考慮急性髓系白血?。╝cute myeloid leukaemia,AML)。PNH 克隆及FISH 檢測:陰性。最終診斷:AML 伴骨髓增生異常相關,伴STAG2、U2AF1、CEBPA、NUP98、NF1 基因變異。給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間斷輸注紅細胞及血小板等支持性治療,因該類型AML 對化療耐受性差,建議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

圖1 骨髓涂片

圖2 外周血涂片

討論

AML 伴骨髓增生異常相關改變(acute myeloid leukaemia with myelodysplasia-related changes,AML-MRC)是AML 的一個亞型,多發于老年人,兒童罕見,占全部AML的24%~35%。一般預后較差,與其他AML亞型相比,完全緩解率較低[1]。2016年修訂版WHO分類診斷定義為: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細胞≥20%,伴以下任意1項:(1)既往有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骨髓增生異常/骨髓增殖性腫瘤(myelodysplastic/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DS/MPN)病史;(2)有MDS相關遺傳學異常且不存在AML 伴重現性遺傳學異常的特異性遺傳學異常;(3)骨髓增生異常形態學表現,即至少兩系存在≥50%的病態造血,并且患者既往未接受過不相關疾病的細胞毒藥物治療和放療史。其需要與MDS 伴原始細胞增多、純紅白血?。╬ure erythroid leukemia,PEL)、急性巨核細胞性白血?。ˋML-M7)及AML 非特定類型(AML-NOS)進行鑒別。之前2008年的診斷標準中也曾提到,原始細胞≥20%,存在多系病態造血,應注意與PEL 及AML-M7做出鑒別[2]。2022年第五版WHO診斷標準[3]取消了“AML 伴骨髓增生異常相關改變(AML-MRC)”,改為“AML 伴骨髓增生異常相關(AML-MR)”,診斷標準如下:(1)髓系原始細胞≥20%;(2)攜帶特定的分子學或遺傳學異常(見表1),是診斷AML-MR 的必要條件;(3)初發或既往有MDS或MDS/MPN 病史。新版的診斷標準取消了根據形態學診斷AML-MR 的相關要求,對形態學上病態造血出現的細胞譜系及比例不再要求,而且更新了相關分子學及遺傳學異常的診斷要求,見表1[3]。

表1 AML-MR相關的細胞遺傳學及分子遺傳學異常[3]

本例患者為青年女性,急性起病,既往無血細胞減少病史,不考慮其既往有MDS 或MPN 病史,雖然骨髓髓系原始細胞比例僅6%,伴多系病態造血,但外周血髓系原始細胞比例≥20%,同時伴STAG2、U2AF1、CEBPA、NUP98、NF1基因變異,根據2022 年WHO 的AML 診斷標準,AML-MR診斷明確。該病例骨髓細胞形態另外一個突出的特點為紅系增生顯著(約占91%);外周血可見大量有核紅細胞(12個中幼紅細胞、421個晚幼紅細胞/100個白細胞計數),故該病例從形態學上需與罕見的急性紅細胞白血?。╝cute erythroid leukaemia,AEL)進行鑒別。

急性紅細胞白血?。ˋEL)是早期紅系前體細胞的增殖失控、分化受阻、無限增殖的一種疾病。極為罕見,占AML非特定類型(AML-NOS)的1%以下[4]??砂l生于任何年齡,包括兒童時期。其臨床特征并不獨特[1]。2008 年發布WHO 第4 版診斷標準中根據是否存在髓系成分分為2種亞型:(1)紅白血病,骨髓紅系細胞占有核細胞≥50%,原始粒細胞占非紅系細胞計數(NEC)≥20%;(2)純紅白血病,不成熟的紅系細胞增生占骨髓細胞≥80%,原粒細胞基本缺如或減少。其中紅白血病的診斷及鑒別診斷相對謹慎及復雜,應注意與MDS 伴原始細胞過多、AML-MRC、治療或給予促紅細胞生成素后反應性紅系增生相鑒別[2]。2016 年修訂版取消了2008 年版AEL 的類型,僅保留PEL。原始細胞的比例僅指原始細胞占所有有核細胞的比例,即不再使用非紅系細胞計數原始細胞比例。純紅白血病的細胞形態學主要特征為[1]:紅系前體細胞≥80%,原紅細胞≥30%(占所有有核細胞),原始粒細胞或單核細胞基本缺如或極少。根據2008版診斷標準診斷的紅白血病病例,現根據2016 版的計數方式進行分類:原始細胞<20%者,考慮MDS伴原始細胞過多;對于原始細胞≥20%者,無論紅系前體細胞計數如何,則一律診斷為AML-MRC[1]。

由于診斷標準變更,本病例按照2008 年診斷標準,可診斷為AML-M6;按照2016 年診斷標準,診斷為AMLMRC。2022 年第5 版WHO 診斷標準再一次對髓系腫瘤診斷做出變更,其中“純紅白血病”改名為“急性紅細胞白血病”。其診斷標準為:骨髓以紅系為主(通常>80%),且不成熟紅細胞(原始紅細胞)≥30%,不再對骨髓原始髓系細胞比例有要求[3]。其原始紅細胞的顯著增生,已被證明在治療耐藥和不良預后方面起著重要作用[5,6]。等位基因TP53 突變在這種侵襲性AML 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病例根據最新標準不考慮AEL,最終診斷為AML-MR。

隨著診斷指南的不斷更新,AML的診斷和分型越來越強調臨床、分子生物學、細胞遺傳學及病理學的結合,尤其突出了分子生物學和細胞遺傳學的重要地位,一方面不僅有助于AML 的診斷、鑒別診斷和分型,另一方面也能幫助臨床醫生判斷AML的危險分層和預后,指導治療方案的制訂。指南的更新和檢測手段的進步,一些曾經診斷及鑒別診斷困難的病例也得以迎刃而解,治療更加準確及快速。

猜你喜歡
紅系髓系遺傳學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4A3(PTP4A3)促進小鼠胎肝來源紅系細胞脫核
核轉錄因子NFYB和NFYC促進紅系終末分化
例析對高中表觀遺傳學的認識
實驗設計巧斷遺傳學(下)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FLT3檢測的臨床意義
HAD方案治療急性髓系白血病療效觀察
microRNA- 144~451基因簇促進紅系分化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BAALC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microRNA與紅系造血調控的研究進展
醫學遺傳學PBL教學法應用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