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材支撐教育強國建設的時代意蘊

2023-03-12 22:30李澤林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強國體系教材

李澤林

2023年5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背叽缃滩?、國之大者。教材建設體現國家意志,是事關未來的戰略工程、基礎工程,承載著推進教育強國建設目標任務的基礎支撐使命。

一、教材在教育強國建設中的使命擔當

教材是大中小學教育教學活動的核心載體,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教材建設呈現鮮明的時代特征,體現擔當作為,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1. 不同歷史階段教材建設的擔當表現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教材建設經歷了一個波折的發展過程,承載著相應時期的重要職責使命[1]。

一是成立機構,探索教材編寫出版時期(1949-1966年)。該時期明確了教材編寫機構,出版了系列教材,并對統編教科書的思想、內容、編寫體例、使用策略等,從制度上進行了規范,解決了教科書出版和使用的混亂現象[2]。比如,1949年,中共中央宣傳部印發了《中小學教科用書審讀意見書》;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毛澤東同志題寫社名、周恩來同志簽發總編輯任命書;1951年,人教社編寫出版第一套全國通用教材;1954年9月,高等教育出版社成立,負責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類教材出版業務,主要選用、翻譯、改編老解放區教材、蘇聯教材及商務印書館、開明書店、中華書局教材等。

二是各自為政,教材建設失序時期(1966-1976年)。教育發展陷入停滯狀態,沒有統一的課程和教材,各地“革委會”各自為政,編寫的教材五花八門,學科基礎知識碎片化、知識結構分散化。

三是規范有序,教材建設重構時期(1976-1985年)。國家把教材建設當作“關鍵要緊的事情”,從全國抽調約200名教材編寫人員到人教社編寫中小學教材,從緊缺外匯中撥付10萬美元??钯忂M大中小學理科教材。1983年,全國第一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研究編寫的專業機構--課程教材研究所成立,高校教材自“七五”開始進入五年“規劃”時期,職業教育教材自“八五”起實行國家和省兩級規劃、兩級審定、三級建設制度,逐步實現教材從無到有的目標,開始從有向優的目標發展。

四是創新發展,教材多樣選用時期(1985-2016年)[3]。為適應不同地區教育教學的需要,教材建設制度由“國定制”轉為“審定制”,實行“編審分開”,為中小學教材“一綱多本”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到1988年,全國形成了“八套半”①義務教育教材,出現了人民教育出版社與英國朗文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合作編寫的初中英語教材。21世紀初啟動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加快了教材多樣化的步伐,編寫修訂了新的中小學教材。高校教材實行精品戰略,職教教材逐步形成政府引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開發格局。

五是統分結合,教材體系建設時期(2016年以來)。教材建設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201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大中小學教材建設的意見》,從制度層面將教材建設明確為國家事權。2017年,國家成立教材委員會,教育部設立教材局、成立課程教材研究所,形成決策、實施、研究三位一體的工作格局。2020年,國家教材委員會印發的《全國大中小學教材建設規劃(2019-2022年)》,對各學段、各學科領域教材建設作出系統設計,統籌為主、統分結合的國家教材制度基本形成:基礎教育教材重在增強育人功能,為學生打好中國底色,厚植紅色基因;職業教育教材重在體現“新”和“實”,提升服務國家產業發展能力;高等教育教材重在學術理論創新,打造凸顯中國特色的精品教材[4]。教材門類較為齊全,種類豐富多樣,基本適應了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對多樣化人才培養的需要。同時,大中小學各類教材的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健全,管理網格逐步織密,中小學三科教材統編統用政策順利實施,高校馬工程教材編寫使用順利推進,大中小學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按計劃推進,高素質、專業化的教材隊伍不斷壯大,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教材體系正在形成。

2. 新時代教材建設的重要使命

縱觀我國教材建設的歷史進程,從機構成立到秩序規范再到創新發展,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統分結合的教材建設和管理體系,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和關心教材建設。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加快推進教材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重大任務,創新教材工作體制機制,推動教材領導體制和工作體系、規劃和管理制度體系、把關體系、保障體系、新的課程教材體系等“五大體系”建設取得重大突破,教材工作格局發生歷史性變化[5]。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世界各國圍繞高素質人才培養和科技制高點爭奪的國際競爭空前激烈。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和平發展面臨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面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持續推進,教材支撐教育強國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面臨新的挑戰。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強教材建設和管理”要求,聚焦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緊密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厚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中小學教材支撐基礎教育在教育強國建設中的基點作用,發揮職業院校教材支撐職業教育在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方面的重要作用,發揮高校教材支撐高等教育在教育強國建設中的龍頭作用,教材建設必須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體現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最新成果,形成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立足國際學術前沿、門類齊全、學段銜接的教材體系,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提供有力支撐。

二、教材在教育強國建設中的基礎支撐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充分發揮教材的基礎支撐作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是一項重大光榮使命,也是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抓手。

1. 教育強國建設的核心在創新人才培養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受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生產關系的制約,在不同的社會歷史發展階段,教育的內容、發展目標也各不相同,但教育作為培養人的一種特有的社會活動,通過培養人才來服務社會的本質是不變的。在人的培養過程中,教育承載著促進個體思想意識、行為、職業意識和角色,以及價值實現的社會化功能,承載著改善人口質量、提高國民素質、促進生產力發展、文化傳承和創新等功能,是現代化建設的核心依靠力量,沒有人的現代化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

從歷史角度來看,社會發展的關鍵在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技術的發展關鍵是高素質人才隊伍的培養。從國際發展形勢來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迅猛發展,各國圍繞科技制高點和高端人才的競爭空前激烈。要想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搶占主動權和制高點,突破“卡脖子”技術,實現科技自立自強,關鍵在于源源不斷地自主培養出大量優秀人才。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強調,必須“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這充分彰顯了黨對高質量人才自主培養服務支撐國家戰略的堅定決心和堅強信心。

2. 人才培養的根本在教材鑄魂育人

教材作為學校教育教學的基本依據,是解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的重要載體。教材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屬性,對學生的理想信仰具有重要的塑造作用,是關涉國家未來的大事,在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過程中,肩負著舉足輕重的歷史使命。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給人民教育出版社老同志的回信中強調:“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希望人民教育出版社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弘揚優良傳統,推進改革創新,用心打造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精品教材,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建設教育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边@充分說明教材建設的鑄魂育人作用和重大意義,培“根”就是要打好中國底色,鑄“魂”就是要厚植紅色基因。不斷提高教材質量,打造精品教材,是教材建設工作的重中之重。

3. 教材育人的關鍵在教材體系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教材建設要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求、充分體現中國和中華民族風格、充分體現黨和國家對教育的基本要求、充分體現國家和民族基本價值觀、充分體現人類文化知識積累和創新成果。這些要求為我們教材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教育強國建設中,教材發揮著基礎支撐作用,緊跟知識更新步伐,扎根中國大地、融通中外,立足時代前沿、面向未來,全面提升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民族性、時代性、系統性,把系統、抽象、復雜、學術性強的學科內容轉化為豐富多彩、循序漸進、適合不同年齡段學生心理認知規律的學科知識體系,不斷推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和創新,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教材體系。

三、教材在教育強國建設中的發展路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抓好教材體系建設。從根本上講,建設什么樣的教材體系,核心教材傳授什么內容、倡導什么價值,這體現著國家意志,是國家事權。教材建設是戰略性、基礎性工程,事關青少年學什么和信什么,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實現。

1.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教材建設中的指導地位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加強黨對教材工作的全面領導,是教材建設的根本保證。教材建設只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才能方向正確,不會誤入歧途。在教材支撐教育強國建設中,堅持好、運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才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成才。

2. 建構中國特色高質量教材體系

教育強國最終體現在促進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科技等發展上,體現在國際競爭和引領世界先進水平上,根本是在人才競爭力的培養上。教材建設能力和水平,是國家綜合國力,特別是文化軟實力的集中體現,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礎。構建中國特色的教材體系,主要體現在構建門類齊全、布局合理的學科體系,構建經世致用的學術體系,構建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堅定和彰顯文化自信。高質量教材體系建設,既要吸收世界先進文明和科技最新成果,也要走出國門,講好中國教材故事,傳播中國教材聲音,樹好中國教材形象。

3. 建立健全教材建設與管理的綜合治理機制

在教材建設和管理中,以深入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進課程教材為主線,以推進教材建設和管理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將黨管教材落實到教材編寫、審核、出版、使用和管理的每一個環節,強化國家事權、完善體制機制、嚴格制度規范、加強全程監管,打造中國特色高質量教材,強化教材全過程管理,打牢教材建設發展基礎,加快建設中國特色高質量教材體系,為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提供強有力的支撐[6]。加強教材使用過程中的監測、培訓指導與督導評估,強化責任意識、陣地意識、風險意識,形成風清氣正的教材環境氛圍。

4. 有組織開展教材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研究

教材建設和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編寫修訂、審核把關、印刷出版、選用適用、監測反饋等工作,牽一發而動全身,其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前沿、重大、關鍵及復雜問題的有效解決,并非一己之力所能勝任,需要開展有組織的研究,打破部門、學科思維定式,建構跨學科、跨領域、跨行業的“無邊界組織”,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集成協作攻關,才能產出大成果,破解現實中的重點、難點、痛點和堵點等問題,建立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質量課程教材體系,支撐教育強國建設。

注 釋:

① 指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面向全國的“六三”學制和“五四”學制教材各一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編寫的“五四”學制教材一套;廣東省教育廳和華南師范大學合作編寫的“六三制”教材一套(俗稱沿海版教材);四川省教委和西南師范大學(現西南大學)合作編寫的適合于經濟和文化基礎較為薄弱地區的“六三制”教材一套(俗稱內地版教材);上海市和浙江省進行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教材改革,根據各自的地區特點編寫與本地區相適應的教材;河北省教委組織編寫了小學復式教材,由于只有小學部分,被稱為“半套”。另外,八所大學師范院校出版社聯合編寫一套義務教育教材,但半途而廢,故“八套半”教材實際上是“七套半”。

猜你喜歡
強國體系教材
請黨放心 強國有我
請黨放心 強國有我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構建體系,舉一反三
強國有我
秦晉爭霸
“曲線運動”知識體系和方法指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