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國建設背景下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行動要義

2023-03-12 22:30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教育資源高質量師生

郭 炯

教育強國是教育綜合實力、人才培養能力、教育服務貢獻能力、教育治理能力和教育國際競爭力等具有顯著地位和影響力的國家[1]。建設教育強國,首先要建設高質量的教育體系,推進教育公平發展,消除城鄉二元結構帶來的內部差距和不平衡,切實解決教育體系發展中的不平衡問題。鄉村教育是教育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教育公平、教育質量、教育結構等多個方面。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是鄉村教育系統內部全要素、全方位、全流程的整體性發展,包括教育主體、教育資源、教育治理等多層次向公平優質、創新共享的方向發展,是教育強國的重要體現和支撐。但鄉村教育仍然是我國教育的薄弱環節,主要存在“城本化”取向導致鄉村教育內容與鄉村兒童生活經驗相脫節,教育質量低下[2]、師生身份認同感低、教師隊伍不穩定[3],以及教育資源失衡錯配、鄉村教育治理缺位[4]、鄉土特色缺失等問題。在教育強國建設背景下,以教育數字化轉型為契機,將數字技術融入鄉村學校所有活動領域,為鄉村教育教學賦智、資源賦值和治理賦能,是促進和實現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也是指向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追求。理性審視和系統改進中國建成教育強國的短板,從鄉村教育秩序重塑的視角理解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其行動要義可以概括為實現重構系統功能、服務價值主體、提升數字素養。

一、重構系統功能,建設鄉村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近20年,國家相繼啟動“薄改工程”、“農遠工程”、“三通兩平臺”建設以及教育“新基建”,鄉村學校辦學條件得到極大改善,有效擴大了教育服務供給,但是脈沖式的建設方式無法實現持續的常態化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在教學、研修、管理中的應用率仍很低,致使鄉村教育教學中存在的資源結構性短缺、教師能力不足、學生視野有限、教學質量低下等問題得不到有效改善。

以創新謀求教育系統全面變革與價值成長是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前提。數字技術應用是創新推動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鄉村也應該積極完成教育數字化轉型,通過社會化協同、人機協同等方式為鄉村師生提供開放的教師組織體系、教育服務機制和全方位的適需服務。當然,它并不只是一個技術議題,而是構建教育公共服務體系,聯通物理空間、信息空間和社會空間,涉及流程、組織、結構和模式等的變革與創新,實現教育資源的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通過數字技術改造學習空間,建立安全、便捷的數字化學習環境與可及、適切、敏捷進化的技術平臺,實現場景革命。提供資源工具、智能終端和支持交互體驗、協作探究的高沉浸高體驗感的智能學習場景,支持跨區域、跨校、跨界的智力資源流轉,從而讓鄉村學生有機會接觸優秀教師?;谔摂M科技館、數字博物館等虛實共存的情境空間開展項目式學習,借助“智能助教”獲得即時反饋評估與個性化輔導,推動“互聯網+留守兒童教育與關愛”的服務模式發展,逐步實現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例如,可以通過社會化協同方式構建虛擬的“云端學?!?匯聚優秀一線教師、社會人士和師范生等智力資源扮演“云端教師”,創新教育資源尤其是智力資源的供給形態、供給方式,打破資源供給的體制機制壁壘,形成數字化教育資源服務與優質智力資源云服務相結合的需求導向的適性配置路徑,支持鄉村教育系統功能重構,進而從知識增量、技能增量、價值增量、鄉村學校組織結構和教育服務方式顛覆性變化等維度,分析鄉村教育系統性變革與師生的成長過程。

二、服務價值主體,建設適性與特色鄉村教育資源

教育高質量發展是培養主體根據價值主體的需要,衡量教育是否滿足價值主體的需要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滿足價值主體的需要的一種判斷,是以一種理想目標為導向的發展性教育質量觀[5]。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不僅要實現城鄉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更要支撐鄉村振興。立足于鄉村場域,開展基于鄉村的教育實踐,使一切教育生產力、學習者的發展潛力充分涌流,從而培育熱愛鄉村、認同鄉村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推動鄉村經濟的多元化和現代化發展,促進鄉村社會文化的繁榮和創新,同時鄉村教育實踐要基于鄉村教育特色,避免以城市為目標和范本追求。

目前數字教育資源極大豐富,但存在資源內容與鄉村師生日常生活情境脫節,難以引發師生知識經驗聯系、鄉土情感共鳴。鄉村本土的優質教育資源嚴重“失語”,而且自身優質資源“向上共享、向外普及”途徑有限、數量匱乏。因此,需要重新觀察、理解和闡釋鄉村教育中知識和課程的本質、方法與技術的基礎、時代與環境的要求,以及鄉村教育場域的獨特性,聚焦鄉村師生日常教學需求,建設具有鄉村特色的情境性、案例類數字化課程資源,避免窄化鄉村教育的內涵與價值。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了解鄉村社會和農業生產的特點和需要,培養學生認同、傳承與發展鄉村生態與文化特色,幫助學生養成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的意識。例如,聚焦鄉村教育場域及師生需求,在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匯聚普惠便捷、類型豐富的優質資源基礎上,增設具有鄉村特色教育資源專區。結合鄉村文化、經濟、環境、生活等,建設適性的綜合課程資源和特需課程資源,滿足鄉村師生普適性和個性化的需求。針對鄉村學校留守兒童的心理疏導需求、安全意識淡薄問題,開發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等數字化資源,實現需求導向的資源供給。

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也包括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建設,可以在鄉村建設一批新型學習中心,面向農村重點群體開發涉農數字學習資源,開展各類涉農信息技術、農村電商、信息產品使用、勞務品牌等專題培訓,提供技術咨詢服務,促進鄉村勞動者受教育程度不斷提高、人力資源開發水平全面提升,更好服務于鄉村振興。

三、提升數字素養,構建數字化社會底層思維模式

教育必須通過人為進化的方式適應變化以求生存,數字素養作為適應未來工作、學習、生活的必備素養,是促進所有教育參與主體自我發展能力提升的素養,也是師生在高度數字化社會中一種底層思維模式構建的需要。加強鄉村師生數字素養培養,是普及提升全民數字素養、緩解數字鴻溝的有效途徑。目前數字鴻溝的主要矛盾正在從基礎設施差距轉向數字素養差距,數字化背景下提升鄉村師生數字素養與技能應當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從而更好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中的全方位教育公平。

鄉村學生作為數字原住民,以數字化作為生存與實踐的主導方式所形成的數字化需求是其數字素養的核心。已有調研中可以看到,鄉村學生數字素養整體偏弱,娛樂化傾向突出,信息安全堪憂,信息技術課程內容以單純的基本技能為主,缺乏信息素養、交流協作等素養教育內容及在態度和價值觀層面的有效引領[6]。學生數字素養提升與社會各領域高度交織在一起,因此需要充分調動包括互聯網企業、公益組織、媒體專業人員等社會組織力量資源,發揮其在鄉村數字素養培養中的杠桿作用,拓展企業與學校合作的機制,合作開發具有鄉村特色的數字素養提升網絡課程、信息技術應用實踐平臺,在此基礎上向技術賦能的個性學習、人機協同、思維開發和創造力培養方向發展。

教師需要具備數字素養,以應對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涉及的技術迭代、知識更新、認知升級。教師數字素養的生成不是與生俱來的,其本身具有情境性,需要在數字化場域中不斷實踐才得以逐步形成與發展。但目前的教師數字素養培訓更多停留在學科共性問題上,缺乏面向工作場景的培訓及針對不同學科的具體情境剖析,致使教師難以將培訓所學數字化知識與技能有效融入具體教學,難以實現“自主知識”和“熟練技能”的成長,更談不上激發教師自我發展數字素養的內生動力。數字技術在教育系統中具有內在的教學價值,掌握技術應用是數字素養的基礎,圍繞技術賦能教學法創新等開展具有實踐性、差異性和靈活性的精準培訓,搭建沉浸式虛擬仿真課堂,聯結線下培訓與真實教學情境,組建線上學習社區和線下區域發展共同體,強化鄉村教師教育數字化實踐創新,讓鄉村教師能夠在熟練應用數字技術進行學情分析的基礎上,更好地備課、授課和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設計人機協同教學活動,從而培植教師人機協同的數據智慧、教學智慧與文化智慧。

鄉村教育管理者數字素養的缺失可能導致技術與教育的錯配,還可能造成鄉村教育的重復建設、過度消耗和資源浪費,抑或陷入數字化的標準改造及其運動式堆砌。因此,鄉村校長需要增強數字信心和數字理性,以強化鄉村教育的數字向善和數字公平,將基于數字化的決策建立在對教育規律的把握和持續指引之上,以彰顯鄉村教育的數字認同和數字價值。

強國建設背景下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不僅要推動實現教育信息、教育流程的全面數字化,更要促進鄉村教育思維和教育生態的數字化。不僅教育中的人、資源、環境、機制等要素形成系統性力量,還需要與教育之外的社會資源形成合力[7]。從供給驅動變為需求驅動,實現教育優質公平,從而形成具有開放性、適應性的良好鄉村教育生態,使鄉村教育系統具有更強的運行活力與更高的服務價值,更好服務于鄉村教育振興及教育強國建設。

猜你喜歡
教育資源高質量師生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
初中歷史教學中師生的有效互動
高質量項目 高質量發展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數學復習課高質量互動
麻辣師生
面向數字化教育資源的Flash到HTML5轉換研究
自主學習視角下的開放教育資源文獻綜述(上)
重視“五老”作用 關愛青年師生
成功的師生溝通須做到“三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